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与开放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各自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在相同时间段内,两组病例采用统一的选择标准、疗效评定标准、手术由专人操作。结果随访6个月以上,对2种治疗结果进行比较,术后开放手术组的优良率为85%,MED组的优良率为90%。结论 MED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传统手术的微创化,其手术技能基本同传统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可作为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和膨出症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
椎间盘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与开放椎板开窗(open discectomy,O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镜组、开放椎板开窗组各48例),分别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总出血量、黄韧带和椎板咬除量、住院时间、VAS评分;术后随访按Nakai评分统计术后优良率。结果椎间盘镜组和开放椎板开窗组术后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总出血量、黄韧带和椎板咬除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间盘镜组优于开放手术组。结论椎间盘镜与开放椎板开窗术均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但椎间盘镜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轻、恢复较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椎间盘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峰 《河北医药》2011,33(21):3236-3237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手术(MED)与开放手术(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ED组)行MED手术和37例行FD患者(FD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MED组和FD组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0.3%和8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腿痛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纽(P〈0.05)。结论两种术式都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但MED组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住院天数少、术后早期康复快。  相似文献   

4.
杨德顺  王开明  黄明  廖亮 《淮海医药》2011,29(4):289-291
目的 观察后路椎间盘镜(MED)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2010年收治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8例,采用椎间盘镜下手术减压24例;通过后路开放手术24例,观察2组手术疗效.结果 按Nakai标准评价手术疗效,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MED组较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80例采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近期疗效观察以及术前、术后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下床时间3~7d,住院时间5~10d,平均随防7个月,优61例,良16例,可3例,优良率96.2%,无严重护理并发症。结论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等优奌。同时做好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36例在本院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明确的患者行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均康复出院.结果 患者术后2~3 d开始下床活动,术后平均住院5 d,回访全部患者,时间为2~22个月,患者恢复优的30例,良4例,可2例,差0例.术后优良率达到了94.4%.结论 在充分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具备良好操作技能的医生行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后路椎间盘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及应用中出现的情况和并发症,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3例.结果 本组43例,术后随访12~34个月,平均23.6个月.按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95.4%.结论 MED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能直接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扩大狭窄的侧隐窝,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脊柱的稳定性.MED适用于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合并有侧隐窝狭窄及神经根管狭窄症的患者,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9月-2007年9月MED治疗50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术后6个月~2年的随访,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其中优40例,良7例,可2例,差1例,手术优良率达94%。结论:MED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经后路MED治疗的LD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7例LDH患者经后路MED治疗,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5个月),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1.2%(52/57),可5例,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后路MED治疗LDH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总结椎间盘镜下等离子刀髓核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微创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A组:常规MED手术;B组:常规MED手术后,同时应用等离子刀对椎管内残余组织进行消融、皱缩,成形。随访最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分别于术后3、12个月进行疗效评定比较,并行CT复查。结果:B组临床疗效较A组有显著性差异(A组与B组术后3、12个月统计学χ2值分别为4.13、4.81;P〈0.05),优于A组,CT影像学复查示B组优于A组。结论:椎间盘镜下等离子刀髓核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的MED手术临床疗效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显微椎间盘镜(MED)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应用MED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47个间隙,常规行髓核摘除和神经减压术。结果38例均获得2~14个月随访,平均8.5个月,按Nakai分级,优良率达94.7%。结论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更适合应用于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和仔细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MED)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MED治疗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72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2~24个月,平均12.8个月。依据Machnab标准:优41例、良23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达88.9%,未出现椎间隙感染及椎体滑脱。结论:采用MED治疗损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符合椎间盘手术微创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手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手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3月~2009年12月,应用ME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32例。男182例,女150例,年龄19~67岁,平均42岁。术前所有患者按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评分为2~11分,平均7.6分,均行腰椎X线片、CT检查,268例行MR检查。单节段椎间盘突出手术311例,双节段椎间盘突出手术21例。结果:术中出血量为50~300ml,平均120ml,手术时间30min~2.5h,平均55min。术后1~10d下床活动,平均3.3d。全部病例均随访,随访时间1~6年,平均3.4年。患者术后腰腿痛较术前明显缓解或消失,末次随访按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优292例,良34例,可6例,差0例,优良率为98.19%。术中发生硬膜损伤5例,术后对侧复发4例,未发生感染、神经器质性损伤等并发症。结论:MED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临床效果良好,严格掌握适应证、操作技术熟练可以减少MED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术前术中注意事项。方法 采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摘除脱垂的腰椎间盘72例,游离型15例,其中同时行神经根管扩大术50例,突出间隙L3-42例,L4-540例,L5-S145例。结果 87例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随访结果优64例,占73.6%,良18例,占20.7%,优良率94.3%,差5例,占5.7%。结论 应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传统手术相比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目前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张太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485+696-485,696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吸引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期间湖南省水利水电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我们给予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吸引术治疗,现观察这些患者的疗效。结果①治疗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愈9例(16.4%),显效24例(43.6%),有效17例(30.9%),无效5例(9.1%)。③2例患者出现了手术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6%。结论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吸引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适应证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范围、远期疗效、优缺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在200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住院待手术治疗的12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通过严格适应证筛选,适合椎间盘镜手术者25例,占19.68%;施行手术者21例,其中L5~S1突出19例,L4~5突出2例,突出结节6.5~13.9 mm,平均8.78 mm,均为单间隙后外侧突出.结果 21例患者中定位错误1例、硬膜撕破1例改开放手术.手术成功19例,其中脱出型12例;手术时间75~220 min,出血量100~300 ml.随访6~18个月,19例患者全部恢复工作或学习.结论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切口小、外观好、恢复快、腰背肌损伤少,适应证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在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68例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椎间盘镜(MED)治疗,观察疗效。结果随访3月后,x线片检查示椎间高度无明显丢失,生理曲度正常。术后MRI检查显示突出椎间盘及神经根压迫消失。术前.JOA脊髓功能评分为(9.12±1.24)分,ODI评分为(77.62±9.9)分术后3个月随访,JOA脊髓功能评分为(14.27±2.25)分,ODI评分为(16.52±3.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nab疗效评价,优41例,良21例,可6例,差0例。结论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处理。方法:采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对围手术期处理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7—16个月,根据Macnab评定标准,疗效优良率为91.94%,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严格掌握适应证,充分术前准备、仔细术中操作和正确的术后康复锻炼,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显微内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评价显微内镜手术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9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8例接受显微内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问65min,平均术中失血70ml,住院时间7~10d; 11例行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3min,平均术中失血100ml,住院时间13~16d。显微内镜手术组手术后切口疼痛轻,镇痛治疗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组。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随访结果,显微内镜手术组15例患者达优,2例良,1例可; 开放手术组6例患者达优,3例良,2例可。结论应用脊柱显微内镜经脊柱旁正中入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少和恢复快的优点,能够有效地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是一种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新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椎间盘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结果 50例完成镜下操作,随访6个月~6年,优32例,良11例;术中出血40~150ml,平均80ml。结论 MED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神经根减压彻底、不影响脊柱稳定性、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