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煎药时间越久越有效的说法是不科学的,治感冒药,性味大多辛散,只宜猛火急煎,10分钟即可,不宜文火久煎,否则气味挥发殆尽,失去药效。中药的煎法大有讲究,一般来说中药入煎以前。最好先用冷水将药浸没,待半小时后再煎。通常煎15—20分钟  相似文献   

2.
中药中的薄荷、木香、砂仁、白豆蔻、沉香、青蒿、香薷、钩藤、大黄等,气味芳香,借其挥发油取效的这类中药,人们习惯称为后下药。煎法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煎好时煎5至6分钟即可,以防有效成分走散。历代医家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后下药如果与一般药同时煎,其疗效就会减弱,甚至无效。可知后下药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中药煎服方法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人云煎药方法极为重要,煎药得法病势易瘥,不得其法,善既未见,祸反现焉,因此煎药法不可不讲也.大抵外感病之药类多辛、香、散,亦即含挥发油较多,不宜久煎,煎时稍长香气过性,即挥发成分散失,失去功效,非外感病之药方含挥发油多的亦不能久煎.如:血府逐瘀汤虽不是外感病方,但方中半数以上药物含有挥发油,它在汤剂煎煮过程中,可随水蒸气蒸发而损失掉.所以对含有挥发油的中药方剂,医生和药剂人员应该交待煎药方法.为了避免给病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嘱病人家属每剂药第一煎泡药要用凉水或温水浸泡,不可用开水,冬天浸泡30~60 min,夏天浸泡15~30 min,之后开始煎药,先用武火,煮沸后5~10 min即把药过滤出,煎出挥发性成分和久煎易分解的药物.第二煎要加热水,用文火,开锅后煎煮20~30 min,煎出不易挥发的成分.第三煎加热水,用文火,开锅后煎煮20 min以上,煎出难溶性成分,后将药液合并,分2~3次口服.煎药最好用砂锅或搪瓷锅,加盖.内伤病之药类方剂多补正,虽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较少,但煎法应同含挥发油多的方剂,只不过把第二煎和第三煎的时间拖长一点,达到久煎煎出药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八味芳香性药材不同煎煮时间与汤液中挥发油含量关系的探讨,认为:芳香性药材不宜久煎,对质地疏松的药材应后下,文火煎煮10分钟左右为宜,质地较坚硬的药材不必后下,文火煎煮30分钟为宜,不应超过40分钟,可保证汤液中挥发油的最高含量。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87例中,男46例,女41例,年龄3岁以下12例,3~6岁56例,7~12岁15例,12岁以上4例,男女性别发病无明显差异,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较多。治疗方法:方剂用银花甘草汤加紫草。处方:金银花15~30g,甘草15g,紫草15g。煎法:将药放入砂罐内,加水500ml,煎沸腾后再煎5分钟,将药液滤入盆中,再加水200ml于砂罐中,煎沸后再煎5分钟,滤入盆中与第1次的药液混合。洗法:待药液温度下降至不烫手(38℃)时,用纱布蘸药汁给患儿擦洗,2次/日。注意:皮肤积脓的,应先用针吸出脓液,彻底剪…  相似文献   

6.
煎煮中药有一定的方法和要求 ,煎煮方法不适当 ,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和疗效。明李时珍曰 :“今之小小汤剂 ,每一两用水二瓯为准 ,多则加 ,少则减之。如剂多水少 ,则药味不出 ,剂少水多 ,又煎耗药力也。”清·徐灵胎曰 :“药物虽精 ,而煎法失度 ,药必无效。”中药汤剂能否发挥应有的疗效 ,除与煎煮方法有关外 ,与服药方法亦有密切关系。清·徐灵胎曰 :“病之愈不愈 ,不但方必中病 ,方虽中病 ,而服之不得其法 ,则非特无功 ,反而有害。”可见中药煎服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对疾病的疗效。1 中药煎煮法  ( 1 )煎药用具与用水 :煎药用具…  相似文献   

7.
中药煎煮忌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药煎剂的质量 ,直接影响临床疗效。而煎煮容器的选择与中药煎剂的质量密切相关 ,历代认为 ,煎药容器须用砂锅、瓦罐而忌用铁器 ,如李时珍曰 :“凡诸草木药皆忌铁器……。”又曰 :“煎药并忌用铜铁器……。”[11] 笔者通过对常用中药 1 0 0种进行实验观察 ,试图对古人煎药忌铁的说法提供依据。1 实验方法1 .1 药 材 选择常用中药 1 0 0种 ,分别煎煮 ,制成 1 0 %溶液备用。1 .2 方 法 取每种煎液各 1 0 ml,加入 Fe Cl3 试剂 2~ 3滴 ,混合 ,观察其色泽变化。2 实验结果2 .1 煎液颜色与 Fe Cl3 混合后有反应  1 0 0种中药煎液颜…  相似文献   

8.
煎药小窍门     
中药的煎煮方法对药物的疗效影响很大,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因各种原因而忽视了这方面问题。现就中药的煎煮方法简要介绍一点个人经验,与同道探讨。   煎药前要准备大小适宜的煎药瓦罐,先把中药用冷水浸泡10~15分钟,这样使药中各种有效成分容易煎出汁。药煎好了,要立即  相似文献   

9.
笔青近年来采用“企银花乌梅煎”治疗百日咳,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方药组成〕一号方:金银花15克,乌梅9克.煎法:水500毫升,先煎乌梅20分钟,再加金银花继续煎5分钟,滤出药汁;药渣再加水250毫升,煎15分钟滤出药汁,两次药汁约400毫升为适。服法:每岁每次10毫升递加,一日4~5次温服,连服5日。适应百日咳初期炎症期。二号方:金银花15克,乌梅9克,风化芒硝9克,青黛6克.煎法:金银花,乌梅煎法同前,候两次药汁滤出后,再将风化芒硝、青黛加入滤液内搅匀即得.服法:按每岁每次20毫升递加,一日4~5次  相似文献   

10.
朱雪莲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7):121-122,125
目的观察与探讨煎药机煎法对中药复方汤剂总浸出物及有效成分的影响,同时更好地为煎药机煎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六味地黄汤作为本文研究的代表方剂,并将汤剂浸出物与汤剂内的丹皮酚含量作为指标.比较以及评价煎药机煎法与传统的煎药方法的汤剂质量。结果在煎药机煎液中,丹皮酚的含量为0.0187g/L,与传统煎液相比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浸出物则明显少于传统煎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在经煎药机煎法与传统煎煮方法煎煮后,质量有明显差异,煎药机煎法值得广泛性应用,但传统煎法仍旧是常用方法,并且煎药机煎煮浸出物含量高,便于携带,比较适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药煎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汤剂疗效。清代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又说:“病虽中病,而煎法失度,当必无效。”故中药煎煮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长期以来,中药煎煮一直沿用传统方法。近几年来,中药煎药机以其方便卫生、减小工作量、提取效率高等诸多优点而被许多医院、药店广泛使用,使患者吃中药更加快捷方便。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比较,发现煎药机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陈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土大黄饮     
土大黄根150g,鲜茅根100g,淮山药20g。先用温水浸泡30分钟,再加文火煎40分钟,得煎液200ml,再煎1次,将2次药液混合加入红糖30g,早晚分服,15日为1个疗程,两疗程间间隔2~3个月。土大黄饮  相似文献   

13.
中药汤剂煎服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药汤剂的煎制过程中,由于中药材的来源不同,用药部位不同,质地不同.以及药物所含有效成分煎出的难易程度不同,所以应视各种药物的不同性质,在入煎时分别对待,以确保有效成分的煎出含量,从而发挥群药的疗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十分讲究煎药之道,如清代医学家徐灵胎说:"煎药之法,最宜讲究,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某些中药的煎煮时间过长,则使香气大发,可丢失药效;有些中药如果煎煮的时间过短.不会使其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出.或者药物中的毒性成分不能消除.以上种种因素则严重地影响药效,也贻误病情.甚至发生中毒反应.  相似文献   

14.
我院每年中药处方数以万计,有人服之有效,也有人用后效果欠佳。这除了与诊断和用药是否正确有关外,汤剂的煎煮技术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李时珍曾说:“凡服汤剂虽物品专精,修制如法,而煎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则药亦无功”。这充分说明了汤剂煎煮在临床上的...  相似文献   

15.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得当与否直接影响方剂的疗效。历代医家对汤剂的煎煮方法非常讲究 ,如清代名医徐灵贻曾说“煎煮之法最宜深究 ,药之效与不效 ,全在于此。”可见煎煮方法的重要性。为此 ,将中药煎煮的有关事项浅析如下。1 煎药容器历代认为 ,煎药容器须用砂锅、瓦罐而忌铁器。砂锅的特点是化学性质稳定 ,受热均匀 ,传热缓慢 ,保温性强 ,使煎出的药液保持原汁原味。而不少患者煎药常用家中的金属锅 ,所含材料为铁、铜、铝、锡等 ,化学性质不稳定。如黄酮类化合物由于其分子中含有酚基和吡喃酮结构 ,可与铝、镁等金属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 ;铝…  相似文献   

16.
取来一剂药先检查药袋内是否有单包药,如有,按纸包上说明,先煎、后下、或单包进行操作。一般一剂药需煎煮两遍,头遍煎:将药倒入砂锅或铝、瓷锅内,用凉水浸没药二、三指,浸泡半小时左右后,用急火煎煮25分钟到30分钟(从沸腾算起),将药液滤出即可。二遍煎再加净  相似文献   

17.
汤剂正确煎服法对中药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剂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除具有制备简单易行,溶媒来源广无刺激胜及副作用特点外,还具备液体制剂的优点,即吸收陕、能迅速发挥药效,但汤剂也存在一些缺点,须临时煎制等。部分患者由于不懂如何煎煮中药及正确服用中药造成药物浪费,影响疗效或产生毒副作用。为了提高汤剂的疗效,对汤剂的煎煮法和服药法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我国历代名医药家都很重视中药的煎煮法。明代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由此可知,正确的掌握煎煮法直接关系到中药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汤剂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和医疗质量的提高。本文就汤剂制作时对煎具、用火、用水、煎煮火候和时间、煎煮方法及一些特殊药物的煎法和原因作了简要介绍,使汤剂煎煮方法建立在更合理、更科学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中药传统剂型的应有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中有些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为了防止其有效成分在煎煮时挥发而需“后下”,然后再煎煮4~5min即可。笔者工作中发现“后下”中药在这方面存在问题较多,有以下几点:1存在的问题1.1煎煮时间过长需“后下”的中药大多是茎叶、花草类,材质微轻细薄,其中的有效成分容易煎煮出来,若煎煮时间过长,挥发性成分很容易遗散到空中,这样既影响疗效以又浪费药材。如:荆芥、薄荷、双花、青皮等。1.2剂量不准备一般情况下药剂师在调剂时,将要求“后下”的中药单独另外包装,简单告诉病人这单独一包是“后下”的,要求患者自己分成几份,快煎好时加到药锅内再…  相似文献   

20.
煎煮中药有讲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汤剂,又称汤液,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古老也是最广泛的剂型。汤剂能够充分适应中医辩证施治的需要,可以依据个体特点灵活用药,并且药效发挥迅速。但是中药煎煮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中药治疗的疗效。我国历代名医都十分重视中药的煎煮方法。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认为:“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李时珍则指出药液煎煮不当的不良后果:“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这些都说明中药煎煮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影响煎煮质量,而煎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中药药效的发挥。因此,如何才能正确的煎煮中药,我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