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下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内毒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以培养HBMEC作为靶细胞,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加入无水葡萄糖制备细胞损伤模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检测高糖环境下细胞的活性;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蛋白表达。结果:高糖作用24、48、72h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活性显著降低,ICAM-1、VCAM-1的蛋白表达水平也均明显升高(P<0.01),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结论:高糖对HBMEC有显著的损伤作用,黏附分子表达升高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早期可能起主要作用,其动态变化和毒性效应体现了内毒形成及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培养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黏附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变化,探讨新清开灵注射液阻抑脑缺血炎症反应的作用途径。方法:采用分离脑微血管段并消化的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氧糖剥夺法(Kreb液,95%N2 5%CO2)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别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RT-PCR方法半定量检测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蛋白mRNA表达和mRNA转录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CAM-1、VCAM-1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清开灵组显著降低其蛋白表达和VCAM-1 mRNA转录水平(P<0.05);新清开灵注射液对ICAM-1和VCAM-1的蛋白和mRNA表达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新清开灵注射液通过干预黏附分子表达而阻抑脑缺血损伤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王迎超  黄怡  王毅  王怡  张萌 《中草药》2013,44(9):1157-1161
目的 通过观察Z-藁本内酯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核因子-κB (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炎性因子损伤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向体外培养的HUVEC中加入TNF-α10 ng/mL造成细胞损伤,同时加入不同浓度(5、10、20 μmol/L)的Z-藁本内酯,共同孵育24 h,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 ICAM-1和VCAM-1的量,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NF-κB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NF-α可造成HUVEC明显损伤(P<0.05、0.01),显著增加HUVEC中ICAM-1和VCAM-1的表达(P<0.01).与模型组比较,Z-藁本内酯可以剂量相关地降低ICAM-1 (P<0.01)和VCAM-1 (P<0.05)的表达,显著减少细胞NF-κB蛋白 的表达(P<0.05).结论 Z-藁本内酯可减轻TNF-α对HUVEC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进而减少ICAM-1和VCAM-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活血注射液对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活血注射液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及与人单核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并探讨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 在其中的调控作用。方法:HUVEC与单核细胞的黏附率用蛋白定量法检测;ICAM-1,VCAM-1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用RT-PCR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NF-κB p65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和细胞核/浆染色的灰度比值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结果:ox-LDL作用HUVEC后12,24 h时,人单核细胞与HUVEC的黏附率显著升高, HUVEC中ICAM-1和VCAM-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也均明显升高, HUVEC的NF-κB p65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和细胞核/浆染色的灰度比值明显增高,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P<0.01),而活血注射液可明显降低人单核细胞与HUVEC的黏附率和HUVEC ICAM-1,V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显著降低HUVEC中NF-κB p65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和细胞核/浆染色的灰度比值,与ox-LDL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这种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结论:活血注射液能通过下调内皮细胞表面ICAM-1,V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单核-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其可能机制是其通过抑制内皮细胞NF-κB p65的活性,从而发挥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苦碟子注射液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损伤大鼠C6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对IκBα/NF-κB蛋白活化的影响。方法将C6胶质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OGD/R模型组、苦碟子注射液组,采用OGD/R方法建立C6胶质细胞损伤模型。MTT法确定氧糖剥夺/复氧时间和苦碟子注射液的最佳有效浓度;LDH漏出率检测细胞死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p-IκBα/IκBα、p-NF-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 C6胶质细胞OGD/R时间为OGD24h/R6h,苦碟子注射液最佳浓度为1.25%。OGD/R损伤后,细胞IκBα和NF-κB的表达上调及磷酸化蛋白增加;苦碟子注射液能够显著降低细胞死亡率,降低细胞p-IκBα和p-NF-κB蛋白高表达。结论 OGD/R损伤C6胶质细胞,促进了IκBα/NF-κB磷酸化,苦碟子注射液可抑制C6胶质细胞中IκBα/NF-κB磷酸化活化,降低细胞死亡率,对胶质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溢安对脑出血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过氧化氢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模型,并用脑溢安血清及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加以干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观察核因子(NF-κB)、κB抑制蛋白(I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过氧化氢损伤后即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NF-κB及IκBα表达即增加,2小时后ICAM-1表达也上调,脑溢安及PDTC均可下调NF-κB及ICAM-1表达,上调IκB表达,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观察到的结果一致.结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活性氧损伤后,NF-κB作为活化因子参与ICAM-1的调控;抑制NF-κB及ICAM-1的活性,减轻炎症反应,可能是脑溢安对脑出血的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缺氧再复氧损伤的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体外缺氧缺糖模拟体内缺血,复氧复糖模拟再灌注复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图象定量分析系统观察ICAM-1、VCAM-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复苏48~72h后呈铺路石样生长,在15个细胞倍增周期内,其形态、生物、生理学特性稳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再复氧可明显增加ICAM-1、VCAM-1蛋白在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P<0.01)。黄芪多糖能降低两者的表达,其中100μg/mL抑制ICAM-1表达的作用显著(P<0.05),100、50μg/mL减少VCAM-1表达的作用明显(P<0.01)。结论:黄芪多糖通过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和VCAM-1的表达,抑制白细胞的浸润,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芪黄明目胶囊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黏附分子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KK/Upj-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芪黄明目高、中、低剂量组,另设C57B L/6小鼠对照组.灌胃给药3个月,观察一般情况,测定空腹血糖(FBG);光镜及电镜观察视网膜形态学变化;Real Time PCR (q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视网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E-selectin)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结果 芪黄明目能不同程度改善模型小鼠症状,降低FBG;改善视网膜病理损伤;降低视网膜ICAM-l、VCAM-1、E-selectin和NF-κB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 芪黄明目降低糖尿病小鼠视网膜黏附分子ICAM-1、VCAM-1、E-selectin的表达与下调NF-κB有关.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8,(11)
目的:基于核因子κB(NF-κB)探讨醒脑静注射液保护糖氧剥夺(OGD)致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凋亡的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磷酸化NF-κB及IκB蛋白表达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NF-κB是否发生核转移。结果:醒脑静注射液能显著改善OGD导致的细胞活力降低及凋亡率升高;显著逆转OGD导致的Caspase-3激活、Bcl-2、IκB磷酸化NF-κB蛋白表达下调以及Bax表达上调和NF-κB核转移。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保护OGD导致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F-κB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小鼠黏附分子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KK/Upj-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通心络高、中、低剂量组(4,2,1 g·kg-1),另设C57BL/6小鼠为对照组。灌胃给药12周,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液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含量;实时定量荧光PCR(q 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坐骨神经ICAM-1,VCAM-1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MNCV,SNCV明显减慢,血液中ICAM-1,VCAM-1含量显著上升,坐骨神经中ICAM-1,VCAM-1和NF-κB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通心络中、高剂量组小鼠MNCV,SNCV明显增快(P<0.05,P<0.01);血液中ICAM-1,VCAM-1含量显著下降(P<0.05,P<0.01);通心络组坐骨神经中ICAM-1,VCAM-1和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通过下调NF-κB抑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小鼠黏附分子表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参心麦和颗粒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疗效的基础上,探讨参心麦和颗粒对心肌缺血损伤大鼠在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中的调控作用。方法:SD大鼠60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地尔硫卓组(36 mg·kg-1)、参心麦和颗粒低、中、高剂量(0.17,0.51,1.53 g·kg-1)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连续ig给予相应药物7 d,每天1次;基于NF-κB信号通路,采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IL-8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 NOS),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热休克蛋白(HSP 70)和环氧化酶-2(COX-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IL-6和IL-8含量明显升高(P0.01),NF-κB,TNF-α,i NOS,ICAM-1和VCAM-1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COX-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VEGF和HSP 70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心麦和颗粒能显著降低NF-κB信号通路中IL-6和IL-8含量(P0.01),抑制NF-κB,TNF-α,i NOS,ICAM-1和VCAM-1 mRNA的表达(P0.01),抑制COX-2蛋白表达(P0.01),促进VEGF和HSP 70蛋白表达(P0.01)。结论:参心麦和颗粒具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损伤作用,其机制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中的炎症因子,激活血管保护因子,二者协同作用实现的,该研究为参心麦和颗粒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主动脉内皮细胞核因子-κB(NF-κB)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隔药饼灸干预AS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直接灸组、隔药饼灸组、西药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及免疫损伤法建立兔AS模型。分别用RT-PCR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兔主动脉内皮细胞NF-κB mRNA、ICAM-1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主动脉内皮细胞NF-κB mRNA、ICAM-1 mRNA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相比,隔药饼灸组NF-κB mRNA、ICAM-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接灸组NF-κBmRNA、ICAM-1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饼灸和直接灸抗AS与其降低AS兔主动脉内皮细胞NF-κB mRNA、ICAM-1 mRNA表达有关,隔药饼灸作用优于直接灸。  相似文献   

13.
陈晓敏  丁欣  刘莉  赵雷  姜志茹  王汐 《新中医》2013,(2):128-130
目的:研究疏血通注射液(SXT)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在缺血2h、再灌注的同时,通过股静脉给予疏血通注射液(0.7mL/Kg)。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疏血通注射液处理组(Model+SXT组)。给药处理24h后,取缺血侧脑组织,检测缺血侧脑组织中ICAM-1蛋白和VCAM-1蛋白的表达水平。用4%多聚甲醛固定脑组织,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ICAM-1、VCAM-1的分布。结果: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缺血侧脑组织中黏附分子ICAM-1、VCAM-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疏血通注射液抑制了两种黏附分子表达的增加。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以通过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ICAM-1和VCAM-1的表达,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体外细胞水平上模拟血管内皮炎症损伤,探讨蒙花苷对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加入不同浓度的蒙花苷处理,DAPI染色法测定EA.hy926与单核细胞(THP-1)的黏附能力,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1(IL-1)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p38、JNK、ERK1/2、p-p38、p-JNK、p-ERK1/2、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蛋白表达。结果:蒙花苷(5、10、20mol/L)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EA.hy926与THP-1的细胞间黏附作用,减少EA.hy926分泌的炎性因子TNF-α和IL-1水平,降低细胞中JNK、ERK1/2、p-p38、p-JNK、p-ERK1/2、NF-κB和ICAM-1的蛋白表达。结论:蒙花苷可通过抑制NF-κB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的活化来减少炎性黏附和炎性因子分泌,从而缓解LPS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15.
宋芸  魏欣冰  丁华  程秀民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9):2062-2065
目的:研究鲜姜有效部位对离体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力及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和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过氧化氢建立离体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ECV-304)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取健康大鼠每日灌服不同剂量的鲜姜有效部位(200,400,800 mg·kg-1)或阳性对照药洛伐他汀(40 mg·kg-1),取含药血清作为受试药物,用孟加拉玫红染色法测定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细胞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MC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鲜姜有效部位能够显著降低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力,并减低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VCAM-1及MCP-1。结论:鲜姜有效部位可以降低由氧化损伤所引起的ECV-304细胞过度表达ICAM-1,VCAM-1及MCP-1,阻止单核细胞向内皮细胞黏附,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免受损伤。  相似文献   

16.
金潇  朱陵群  庞鹤 《北京中医药》2010,29(8):631-634
目的 验证益气活血解毒法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后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核转录因子(NF-KB p65)的表达及与人单核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 培养HUVEC作为靶细胞,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加ox-LDL模拟细胞损伤模型.分别以黄芪注射液、血塞通冻干粉、清开灵注射液代表益气、活血、解毒三法.将培养的HUVEC分为6组:ox-LDL组、ox-LDL+益气活血解毒组、益气活血组、活血解毒组、益气解毒组、正常对照组.光镜下观察给药后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细胞活性;BCA蛋白定量法检测HUVEC与单核细胞的黏附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UVEC的ICAM-1和VCAM-1、NF-KB p65的mRNA表达.结果 ox-LDL作用HUVEC 24h时,人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率显著升高,HUVEC的ICAM-1和VCAM-1、NF-KB p65的mRNA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1);益气活血解毒三法组合可明显降低人单核细胞与HUVEC的黏附率及ICAM-1和VCAM-1、NF-KBp65的mRNA表达水平,与ox-LDL组及其他治法组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PSS 16.0统计软件数据分析.结论 益气活血解毒法能通过下调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和核转录因子的表达,抑制单核-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减轻ox-LDL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有利于减少或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生化汤对血瘀证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小勤  陈利国  屈援 《中成药》2006,28(9):1330-1333
目的:研究生化汤对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二种方法观察生化汤不同剂量(高、中、低)对血瘀证(大鼠)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血管内皮细胞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VCAM-1、ICAM-1、PECAM-1、iNOS高表达,生化汤能减少造模动物VCAM-1、ICAM-1、PECAM-1、iNOS的表达,而且随着药物剂量的减少,各分子表达呈递增趋势,具有量效关系。结论:生化汤能降低血瘀证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且量效关系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对高糖环境下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凋亡和核转录因子κB (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芪注射液浓度与细胞凋亡率、NF-κB蛋白表达间的关系。方法肾小管上皮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同步化24 h后随机分为低糖组、高糖组、高糖+2μg/m L黄芪注射液组、高糖+20μg/m L黄芪注射液组、高糖+200μg/m L黄芪注射液组,每组设3个复孔。细胞培养48 h和72 h后收集细胞及细胞上清液,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各组NF-κB蛋白表达量,分析黄芪注射液浓度、细胞凋亡率、NF-κB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细胞培养48 h和72 h,低糖组和黄芪注射液各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及NF-κB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高糖组(P均0. 05)。黄芪注射液各干预组间细胞凋亡率及NF-κB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高糖+200μg/m L黄芪注射液组最低。黄芪注射液浓度与细胞凋亡率、NF-κB蛋白表达量呈负相关,NF-κB蛋白表达量与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结论黄芪注射液能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NF-κB蛋白表达,黄芪注射液浓度、细胞凋亡率、NF-κB蛋白表达之间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抵挡汤早期干预对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病变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及链尿佐菌素(STZ)诱导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大鼠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抵挡汤早期(给予STZ前4周给药)、中期(与STZ同时给药)及晚期(给予STZ后4周给药)干预组(每天均ig给予抵挡汤3.24 g/kg 1次),阳性药吡咯列酮(2.7 mg/kg)和辛伐他汀(1.8mg/kg)组,各组给药至给予STZ后24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大鼠主动脉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主动脉核因子-κB (NF-κB)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抵挡汤早期和中期干预组、辛伐他汀组大鼠主动脉ICAM-i表达减少(P<0.05);抵挡汤早期干预组与辛伐他汀组主动脉VCAM-1表达减少(P<0.05);抵挡汤早期和中期干预组主动脉NF-κB及MMP-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其中以抵挡汤早期干预组效果最显著.结论 抵挡汤早期干预有效降低NF-κB调控的靶基因ICAM-1、VCAM-1及MMP-9蛋白表达,可能是其延缓2型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病变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导痰汤能否通过对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而干预ICAM-1的表达,以揭示导痰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通过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导痰汤对肿瘤坏因子-α(TNF-α)刺激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培养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NF-κB表达的影响。结果:TNF-α诱导组ICAM-1和NF-κB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导痰汤对照组(P<0.01);使用导痰汤含药血清或吡咯烷二硫氧基甲酸(PDTC)处理后,ICAM-1和NF-κB p65表达显著下降(P<0.05,P<0.01);NF-κB活性与ICAM-1 mR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16,P<0.01)。结论:导痰汤可以调节NF-κB信号通路,从而有效抑制TNF-α刺激所致的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