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萍  王健  王薇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4952-4952,4955
调查显示,少年跨栏运动员高发损伤是大腿股后肌群、大腿内收肌群及距小腿关节,与运动负荷、训练内容、专项技术及身体发育不均衡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大腿前、后肌群收缩功能及协调性的变化,为针对性康复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选取1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18例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2组受试者均取俯卧位进行主动膝关节屈伸运动,采集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及半腱半膜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病例组患者双大腿肌群均采集,对照组仅采集左侧大腿肌群。以标准化均方根值(stRMS)、协同收缩率(CR)作为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伸膝时, 病例组患者偏瘫侧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stRMS值明显大于健侧及对照组stRMS值(P<0.05);屈膝时, 病例组患者健侧股二头肌、半腱半膜肌stRMS值明显大于偏瘫侧及对照组stRMS值(P<0.05)。屈膝时,病例组偏瘫侧CR值明显大于健侧及对照组CR值(P<0.05), 结论脑梗死后偏瘫侧大腿前、后肌群功能均有受损,其中伸膝肌以股直股受损明显,屈膝肌群中半膜半腱肌及股二头肌受损程度相当,偏瘫侧膝伸屈肌群拮抗-收缩模式异常。康复治疗应加强偏瘫侧大腿前后肌群训练,改善异常收缩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临床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MRI资料,观察双侧大腿肌群脂肪沉积与炎性水肿情况,采用4分法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患者大腿肌群MRI均可见脂质沉积和炎性水肿性改变。不同肌肉间脂肪沉积(χ2=75.596,P<0.01)与炎性水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368,P<0.01),双侧大腿肌群间脂肪沉积与炎性水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患者大腿肌群MRI信号特点及分布具有一定特征,MR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磁共振T1WI评估男性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大腿前、中、后群肌肉横截面积(cross sectional area,CSA),并探究肌群横截面积与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跑龄、配速、月跑量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招募符合标准的男性业余马拉松运动员64名及不经常运动男性健康志愿者15名,将不经常运动男性健康志愿者设为A组,另选取15名与A组成员身高(5 cm以内)、年龄(3岁以内)、体重(3 kg以内)和BMI(1分以内)相匹配的男性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设为B组.所有受试者均行双侧大腿轴面磁共振扫描,在T1WI上勾画不同肌群横截面积.结果 A组前群肌肉CSA为(63.16±7.38)cm2低于B组(72.05±8.34)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后群及内侧群肌肉CSA分别为(31.16±4.78)cm2、(46.06±7.06)cm2,均低于B组(33.07±4.05)cm2、(49.51±6.87)cm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48、0.186).在男性业余马拉松运动员的年龄、BMI、跑龄、配速、月跑量各因素中,只有BMI与各肌群CSA呈正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期跑步运动会对增加大腿肌肉横截面积.业余马拉松运动员BMI与大腿肌肉横截面积呈正相关,与跑步相关的年龄、配速、月跑量与大腿肌肉横截面积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时翻转恢复(short-tau inversion recovery,STIR)序列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2例经临床确诊和(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患者资料。选择双侧大腿肌肉作为感兴趣区,采用常规T1WI、T2WI及STIR序列进行扫描,观察STIR序列与T1WI、T2WI在病变检出能力上的差异。结果 (1)本组12例患者于MRI上发现双侧大腿有不同程度异常信号表现,其中提示为肌炎11例、肌筋膜炎8例、皮下结缔组织炎9例、肌肉萎缩伴脂肪浸润1例。(2)在STIR序列上,12例患者均被发现双侧大腿有异常信号;T1WI仅发现5例皮下结缔组织炎,1例肌肉萎缩,未发现肌炎、肌筋膜炎;T2WI发现6例肌炎,1例肌肉萎缩及2例皮下结缔组织炎,未发现肌筋膜炎。(3)在STIR序列上,发现有7例患者的双侧大腿后、内侧肌群信号较其他受累肌群信号高,经病理证实该处肌肉损伤程度较重。结论 STIR序列具有高软组织分辨率和高灵敏性,可明显提高软组织炎性病变的检出率,其信号强度可主观反映肌肉的损伤程度,在临床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1病史简介患者,男性,36岁,因胸闷气急1个月余加重1周入院,在外院诊断为"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自6岁起出现下肢乏力,易跌倒,症状逐渐加重,23岁时注意到上肢肌群及大腿肌群肌肉逐渐萎缩,而小腿肌群肌肉却增大,至32岁时患者完全不能行走并且下肢肌群肌肉也逐渐萎缩,依赖轮椅由别人推行,34岁时不能自行翻身,1个月前,出现胸闷气急,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MRI表现,并评价MRI在LS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骨盆及双侧大腿肌肉,对9例LSM患者行MRI检查,采用自旋回波序列(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及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结果:8例LSM患者的受累肌群均表现为片状短T1长T2异常信号,以臀肌及大腿后肌群受累为主,2例活动期患者的病变肌肉中尚混杂有斑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1例无阳性表现。结论:LSM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受累肌群主要表现为脂肪沉积改变,在活动期,肌纤维可见斑片状坏死信号,病变双侧对称;MRI能为LSM的诊断、疗效判断及病情随访提供客观资料,并能为临床选取准确的活检部位提供定位。  相似文献   

8.
萎缩肌肉的高频超声形态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萎缩肌肉的成像、定位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12 例神经源性肌萎缩患者,18 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萎缩患者及32 例正常人的双侧大腿中下部内侧、前侧、后侧、肌群,观察二维图像特征和差异。结果 ①萎缩肌肉在肌群饱满性、网络样连续性上明显不同于正常肌肉,其声像图表现为强光斑增多或弥漫性回声增多;②神经源性肌萎缩的异常回声分布较广泛,且超声图像缺乏特征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的萎缩肌肉回声分布较局限,以前内侧肌群常见,图像特征明显。结论 高频超声对对比正常肌肉和萎缩肌肉,以及对萎缩肌肉的成像及诊断定位都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双桥运动时下肢肌的肌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双桥运动时偏瘫病人下肢主要屈伸肌群的收缩情况。方法:测定10例正常人和36例偏瘫病人在双桥运动时股四头肌、绳肌、胫前肌和小腿三头肌的表面积分肌电值,并比较两侧同名肌的比值。结果:双桥运动时,仅大腿肌有明显的肌电活动,正常人两侧对称(P>005),偏瘫病人患侧大腿肌的肌电变化明显低于健侧(P<005);小腿肌在运动前后肌电变化不明显。结论:双桥运动对抑制偏瘫病人下肢的协同模式有利。  相似文献   

10.
肌疝为健康肌肉的一部分,通过先天性或后天性肌膜及筋膜缺损或薄弱部分向外突出于皮下而形成的肿块。常有直接或间接的外伤史,其后局部出现肿块。肌疝多发生于肱二头肌、小腿后侧和大腿内侧肌群。一般根据患者外伤史、症状、体征,结合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但有些病例诊断较困难。我科于2007年5月经CT检查诊断一例半膜肌肌疝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背景:前期实验构建了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双基因活化纳米骨浆。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双基因活化纳米骨浆在动物体内成骨的基因表达和骨形成效果。 方法:取昆明小鼠24只,在其中12只右侧大腿后群肌袋内注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纳米骨浆,左侧大腿后群肌袋内注入空白质粒+纳米骨浆或纳米骨浆;在剩余12只小鼠右侧大腿后群肌袋内注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骨浆,左侧大腿后群肌袋内注入空白质粒+纳米骨浆或纳米骨浆。术后2,4周取材作影像学检查、组织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结果与结论:术后各时间点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纳米骨浆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骨浆组均有骨样组织形成;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纳米骨浆组局部有明显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mRNA表达,并且碱性磷酸酶水平、成骨速度及新生骨量明显优于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骨浆组(P 〈 0.05);空白质粒+纳米骨浆组、纳米骨浆组无明显成骨表现。表明纳米骨浆经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质粒或骨形态发生蛋白2质粒活化后,在体内具有了一定的成骨能力,且前者在成骨速度和质量方面较后者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2.
大腿后群肌肉(月国绳肌)肌腹拉伤,在短跑、跨栏、弹跳等竞技体育项目中常有病例发生.1991年~1999年的临床实践中,用电针的"超限刺激"加TDP照射治疗18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大腿后群肌肉 (月国 绳肌 )肌腹拉伤,在短跑、跨栏、弹跳等竞技体育项目中常有病例发生。 1991年~ 1999年的临床实践中,用电针的“超限刺激”加 TDP照射治疗 18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月国 绳肌 (大腿后群肌肉 )肌腹拉伤患者 18例中,男 12例,女 6例。年龄 16~ 20岁。均为参加竞技体育比赛正在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其中短跑 11例,跨栏 3例,跳远 4例。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将肌腹拉伤分为轻、中、重度拉伤。轻度拉伤:伤后轻痛,能忍耐轻、慢步行,但不能快步或慢跑;或伤时略感受伤部不适,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女性盘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体位的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4月-2008年4月在本科室进行盆底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康复治疗的产后患者共133例,总治疗次数1200次,其中将改进前600次作为对照组,改进后600次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时给予双侧大腿肌分开5—10°,观察组患者双侧大腿肌分开30—45°,双膝下垫1软枕,在软枕和治疗阴道肌电探头之间放置治疗盒1个。观察两组患者电刺激时及生物反馈时探头脱出率和双大腿肌参与盆底肌收缩率。结果观察组电刺激时及生物反馈时探头脱出率、双大腿肌参与盆底肌收缩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盘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过程采用改进治疗体位,能有效避免阴道肌电探头脱出,避免双侧大腿肌参与盆底肌收缩,使治疗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男,54岁。因左侧大腿内侧包块6d,疼痛,在外院打针治疗未见好转来诊。体检:左侧大腿内侧触及实性包块,范围约6cm×3cm,质地硬,边缘欠清,活动度差,轻微压痛。初步诊断:左侧大腿内侧实性包块,肌纤维瘤?超声所见:左侧大腿内侧局部肌层探及4.5cm×3.8cm×2.7cm梭形高回声包块,形态规则,边界清,纵切面与上下两端肌束相延续,CDFI血供不丰富。超声提示:左侧大腿肌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30岁.自诉2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大腿内侧肿物,多次在外院行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查体:左大腿根部前内侧可触及一约4 cm×3cm肿物,质软.超声所见:屈膝90°、髋外展45°时左侧大腿内侧皮下可探及范围约54 mm×46 mm×26mm肌肉组织向浅表处隆突,平直放松左下肢后肌肉组织伸直恢复,肌层组织连续完整,肌筋膜连续完整,未见明显连续性回声中段,未见明显异常囊实性团块回声(图1).超声提示:左下肢大腿肌疝.术中所见:显露左内收肌完整深筋膜,未见明显破口,局部张力较大,探摸见深筋膜完整,将内收肌回纳后,紧缩缝合深筋膜,术后诊断:左大腿内侧肌疝.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常规MRI鉴别诊断杜氏肌营养不良(DMD)和贝氏肌营养不良(BMD)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为抗肌萎缩蛋白病697例患者的臀部及大腿肌肉影像学资料,比较DMD与BMD影像学征象的异同。结果 DMD与BMD患者肌肉脂肪浸润的分布规律一致,DMD总体脂肪浸润程度高于BMD(P=0.034),且以臀大肌、股直肌、缝匠肌为著;肌肉总体水肿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但DMD大腿后群肌肉及缝匠肌的水肿明显高于BMD。DMD与BMD患者肌肉萎缩及肥大的选择性受累规律一致,BMD股外侧肌、股中间肌、股内侧肌、半膜肌及股二头肌长头萎缩频率明显高于DMD(P<0.05);DMD与BMD患者肌肉的肥大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MRI可鉴别诊断DMD与BM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卒中对下肢肌肉协调性的影响以及康复训练对肌肉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共选取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处于基线期)和6例年龄和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用速度编码相位对比MRI(VE—PCMRI)和表面肌电图(sEMG)评价膝关节屈伸运动中股四头肌和大腿后部及内侧肌群(恫绳肌和内收肌群)的肌肉协调性以及康复训练对上述肌肉的影响。结果 VE—PC MRI检查结果显示,在基线期间,患侧股直肌的最大运动速度较正常对照者显著降低(P〈0.01),且股直肌和股肌(股内侧肌、股中间肌、股外侧肌)达到最大运动速度的时间具有非同步性,而正常对照者具有同步性。患肢伸膝时大腿内、后组肌群和股四头肌的共同收缩较正常对照者明显(P〈0.05),共同收缩主要归因于内收肌群的活动。sEMG结果表明,患侧股直肌和股二头肌在膝屈伸运动时的活动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各组间股内侧肌的活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侧股二头肌和股四头肌的共同收缩水平较正常对照者显著(P〈0.05)。经平均40d康复训练后随访发现,脑卒中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提高(P〈0.05),患侧股四头肌各部分肌肉活动趋向于同步性。结论 脑卒中患者股直肌和股肌的收缩具有非同步性,股直肌在脑卒中后其功能受损较严重。VE—PCMRI可定量评价在体肌肉功能活动信息,对于指导行之有效的个体化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1病历摘要女,47岁。卡车压伤左大腿后出血、活动障碍2 h入院。查体:BP 70/50 mm Hg,左大小腿皮肤广泛脱套,股骨粉碎骨折,缝匠肌、长收肌部分断裂,内收肌群挫伤,下肢动脉有搏动。抗休克同时急诊手术,术中股骨骨折梅花针固定,触及股动脉有搏动,腹股沟区无广泛渗血,缝合断裂肌肉,脱套皮肤修整为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双基因转染的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是否具有异位诱导成骨能力。方法:脂质体介导下将pIRES-BMP2-VEGF165导入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双基因在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内的表达:将转染双基因的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植入裸鼠大腿后群肌袋内,4周后用影像学和组织学方法观察体内诱导成骨效果。结果:转染pIRES-BMP2-VEGF165的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扩增出1.2kb及590bp两条带,胞浆中有棕黄色颗粒阳性信号。该细胞植入裸鼠大腿后群肌袋4周后有大量异位骨形成。结论:转染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双基因的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较强诱导异位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