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 (Pd)对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观察 32例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最大P波时限 (Pmax)、最小P波时限 (Pmin) 、Pd ,并与 30例健康对照者作对比分析。结果 :Pmax:心房颤动组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12 0 8± 12 6 )ms比 (10 1 2± 11 9)ms,P <0 0 1〕 ;Pd :心房颤动组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47.6± 13.4 )ms比 (2 7 9± 9 8)ms,P <0 0 1)〕 ;Pmin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心房颤动组Pmax>110ms、Pd≥ 4 0ms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Pd可作为预测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 观察测量30例阵发性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和P波最大时限,并与无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相比较。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波离散度和P波最大时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P波离散度是预测心房颤动的一个体表心电图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陈园频 《广西医学》2001,23(2):269-270
目的 :探讨 P波离散度 (Pdisp)与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体表心电图测定 4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在转复成窦性心律时的 P波离散度 ,并与 46例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对比分析。结果 :46例阵发性房颤组的 Pdisp为 (5 2± 10 ) ms,其中 Pdisp≥ 40 ms者为 42例 (91.3%) ;46例对照组的 Pdisp为 (2 8± 7) m s,其中 Pdisp≥ 40 ms为 5例 (10 .8%)。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波离散度是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一个可靠的指标 ,当 P波离散度≥ 40 ms时预测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P波离散度 (Pdisp)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 P波持续时间变异的程度 ,它反映心房复极的不均匀性是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 (PAF)的简捷生理指标 [1 ,2 ] 。本文通过分析 PAF患者及正常人的最宽 P波持续时间 (Pmax)和 Pdisp的变化 ,探讨 Pmax、Pdisp对 PAF的预测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选择上海第二人民医院 1996年 6月至 2 0 0 0年6月间 5 3例 PAF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 ,男性 40例 ,女性 13例 ,年龄 30~ 72 (5 2 .6± 11.0 )岁。本组心房颤动均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持续 72 h内并自行终止。经病史、体检、X线胸片、心电图或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方法 观察测量5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并与50例正常对照组做对比分析。结果 房颤组与对照组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P波离散度是预测房颤的一个可靠无创的体表心电图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与P波离散度(Pd)及P波最大时间(Pmax)的关系。方法:观察3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d,P波最大时限,并与35例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比较。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42 .81±0 .97)与对照组(2 9.31±4 .2 1)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 1) ,其P波最大时限(118.2 9±1.71)与对照组(92 .2 6±8.6 4 )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 1)。结论:Pd可作为预测心房颤动的一个有价值的体表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7.
P波离散度及最大P波时间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①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间(Pmax)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②方法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房颤组)及正常人(对照组)Pd和Pmax,并进行对比分析.③结果 房颤组与对照组比较Pd、Pmax均显著增大,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3.392、3.498,P<0.01);房颤组Pmax≥110ms及Pd≥40ms者显著多于对照组(X2=4.532、4.156,P<0.05).④结论 Pd及Pmax对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万玮  徐兢 《海南医学》2004,15(11):3-4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 (Pd)和最大P波时限 (Pmax)对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 (IPAF)的预测价值。方法 观察测量 3 5例IPAF及 3 5例健康人 (对照组 )的Pmax和Pd ,并以Pmax≥ 110ms和Pd≥ 40ms为阳性标准 ,评估Pmax、Pd和Pd Pmax对IPAF的预测价值。结果 IPAF组的Pmax和Pd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大 (P <0 .0 1) ,Pd或Pmax Pd对IPAF有较高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结论 IPAF可引起Pmax和Pd显著增大 ,Pd是预测IPAF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覃绍明 《广西医学》2001,23(5):1044-1045
目的:为探讨阵发性房颤及房性心律失常患者P波离散规律;方法:观察32例阵发性房颤(AF)及40房性心律失常(AR,含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或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伴或不伴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患者最宽P波和P波离散度,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AF组和AR组的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限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提示P波离散度可用于预测AF和A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能否预测糖尿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方法:观察42例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糖尿病患者(A组)的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P波离散度(Pd)及左房内径(LAI))并与42例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糖尿病患者(B组)比较。结果:Pmax及Pd A组显著高于B组;Pmin、LAD无统计学差异。Pmax>110 ms、Pd>40ms时,预测心房颤动敏感性较高;Pmax>110ms+Pd>40ms时,预测心房颤动的特异性明显增高。结论:Pd增高可预测糖尿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Pmax>110 ms+Pd>40 ms联用时可提高预测心房颤动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能否预测糖尿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方法:观察42例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糖尿病患者(A组)的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P波离散度(Pd)及左房内径(LAD)并与42例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糖尿病患者(B组)比较.结果:Pmax及Pd A组显著高于B组;Pmin、LAD无统计学差异.Pmax>110 ms、Pd>40 ms时,预测心房颤动敏感性较高;Pmax>110 ms+Pd>40 ms时,预测心房颤动的特异性明显增高.结论:Pd增高可预测糖尿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Pmax>110 ms+Pd>40 ms联用时可提高预测心房颤动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对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测量30例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及30例健康者的Pmax及Pd,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max及Pd较对照组增大(P<0.01),Pmax≥110ms、Pd≥40ms以及两者相结合对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预测的敏感性分别为86.7%、86.7%、76.7%,特异性分别为83.3%、86.7%、90.0%。结论:Pmax和Pd可用于预测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13.
阵发性心房颤动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较常见,认为与高血压左房重构有关。P波离散度是指常规心电图窦性P波时限的差异程度,它是反映心房内非均质性电活动的一个指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P波离散度的变化,旨在了解心房电活动非均质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 (atrialfibrillation ,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除部分患者病因不明外 (特发性房颤 ) ,大多数患者均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 ,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有资料表明[1] :人群中Af总发病率为 0 .5 %~ 1.0 % ,而 70岁以上者则上升至 10 .0 %。Af使脑与其他重要脏器血栓栓塞危险性增高 ,且使患者病死率增加两倍 ,因此寻找预测房颤发生的指标实属重要。P波离散度 (Pwavedispersion ,P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P波持续时间变异程度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心房复极的不均质性电活动 ,是近年…  相似文献   

15.
P波离散度对持续性房颤、阵发性房颤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表明,心房内不同部位电活动的不均匀性可引发房颤,而体表心电图P波的离散度可反映心房内电活动的不均匀性,并提出该指标可用于预测阵发性房颤的发生,但对持续性房颤的预测价值尚无报道。为进一步探讨该指标对阵发性房颤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对持续性房颤的预测价值,对我院1996-2000年收治的发作前有常规心电图记录的12例持续性房颤病人和20例阵发性房颤病人进行了P波离散度的回顾性测定,并随机抽取20例无房颤病人(且无房颤常见的易患因素)的常规心电图P波离散度的测定作相互对比,以期客观地评价P波离散度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应用体表心电图检测研究P波离散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检测68例冠心病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观察组)的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并与42例冠心病无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各20例患者的左房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 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观察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左房内径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左室射血分数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P<0.05) 结论 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可作为预测冠心病并发阵发性房颤最简单的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培哚普利对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AF)P波离散度、最大P波时限及A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58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9例、对照组29倒.治疗组给予培哚普利干预,观察培哚普利对P波离散度、最大P波时限及AF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3个月后Pd、Pmax明显减小,AF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亦明显降低.结论 ACEI可减小Pd、Pmax,同时部分预防AF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P波离散度(Pd)及P波最大时限(Pmax)与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关系,探讨Pd及Pmax对PAF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50例PAF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非房性心律失常患者50例为对照组.测量两组的Pmax和Pd,以Pd≥40 ms、Pmax≥110 ms为标准进行组间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Pmax、P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预测PAF,以Pmax≥110 ms为标准,其敏感度为86%,特异度为82%,阳性预测值为83%;以Pd≥40 ms为标准,其敏感度为82%,特异度为88%,阳性预测值为87%;两者联合的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92%,阳性预测值为91%. 结论 Pd和Pmax是预测PAF的两个无创而简便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对Q-T离散度研究证实.Q-T离散度可作为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指标.将Q-T离散度引伸到心房,产生了P波离散度(Pd)的概念.它是指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P波最大时限与最小时限间的差值。1998年Dilaveris等首先提出了以Pd评估心房内非均质性电活动,并认为它是预测心房颤动的敏感指标.近年来国内的很多研究报道也支持该观点,但某一疾病群体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与Pd的关系的研究少见报道。高血压病是最易并发心房颤动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高血压病伴发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栓塞性并发症如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明显增加。为此.我们观察了有阵发性心房颤动高血压病患者的Pd,并与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高血压病患者比较,以探讨Pd能否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