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血脂高低与血液流变学和D二聚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血脂D—二聚体检测采用奥林巴斯Au—640型全自动化分析仪,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普利生LBT—N6K型血液流变仪、血液凝固性检测采用希森美康CA—530型血凝分析仪,红细胞压积检测采用雅培LELL—DYN—3200型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结果:急性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的全血黏度,血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清甘油三脂、胆固醇、血清高、低密度脂蛋白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D—二聚体检测与正常人群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发现急性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血液流速、血液黏滞性、血液凝固性与其血脂增高有密切相关,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改变是引发急性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1],D—二聚体在其病程发展过程中其监测的重要性[2]。  相似文献   

2.
肝炎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多数病人获得治愈,但也有少部分病人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最后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尚无治疗肝炎的特效药物。但从近年来肝炎治疗的进展情况和大量有效病例分析,不难看出,只要在肝炎治疗中注意以下问题,将会大大减少迁延不愈的肝炎病人。肝炎病因不明确肝炎在我国已经家喻户晓,但除病毒性肝炎外,尚有非病毒引起的肝炎,如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因其临床表现和肝功能异常酷似病毒性肝炎,易造成误诊误治而贻误病情。病毒性肝炎的病毒类型不明确目前已知有七种病毒…  相似文献   

3.
血液系统疾病所致全血细胞减少己被临床医生所认识,但非血液系统、疾病也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常易引起漏诊及误诊。现将我院近10年收治的356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病因作一分析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4.
贾兴泽 《西南军医》2010,12(5):901-901
恙虫病是由恙虫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临床常见病,但该病合并甲型病毒性肝炎与败血症少见,为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避免漏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169例病毒性肝炎血清病原学检测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1993-07~1998—03收治16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对其血清进行了五种病毒标志检测,以探讨本地区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状况,以及不同肝炎混合感染对肝炎患者病情与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戊型病毒性肝炎既往称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过污染的水源传播。也可通过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常可引起大爆发流行。但也可散发,其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征类似于甲型病毒性肝炎。2001-2004年我院共收治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6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还原型谷胱甘肽作为内源性氧自由基清除剂,最早被用于酒精性肝病的治疗。随着对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氧自由基对病毒性肝炎的损伤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氧自由基清除剂还原型谷胱甘肽开始在临床上应用于各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作者自2006年开始试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各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取得了比较好的预期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肝炎又称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害为主的传染病。根据病原学诊断,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它们分别引起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另外,还有一种庚型病毒性肝炎,较少见。甲型和戊型肝炎只表现为急性肝炎形式,其余肝炎可为急性,也可为慢性。  相似文献   

9.
最近日本学者〔1、2〕报道在输血后肝炎的病人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命名为输血传播的病毒(transfu-siontransmitedvirus,TTV)。我们在一次病原不明的经肠道传播的病毒性肝炎的流行中,收集了粪便和血液标本,也检出了与TTV核苷酸序列...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传染性疾病,是国内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病毒性肝炎之一,据估计我国约有1亿多乙肝病毒携带者[1]。为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中HBV的感染状况和HBV—M感染模式,收集了来我院健康体检人员的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放射工作人员骨髓细胞形态学和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离辐射可以引起血液系统疾病,放射工作人员骨髓细胞形态学和遗传学分析是研究血液病的重要手段,骨髓较外周血液能更好反映机体造血情况.笔者对此做了观察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商品名:美能)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护肝退黄综合治疗(维生素类、门冬氨酸钾镁、能量合剂等),治疗组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大多消失或好转,尤以治疗组明显;在降低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赵花  张红 《武警医学》2011,22(5):437-438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是我国当前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传染病,而且很容易发展为慢性。HBV—M血清学检测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首选检测手段和诊疗依据,但近年来在检测过程中经常会出现HBsAg/HBsAb双阳性的模式,给临床的诊治和解释工作带来困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已有苦参碱(Matrine,Mat)治疗病毒性肝炎,抗肝纤维化的报道。我们对2005—0l~2009—12间住院的186例慢性肝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参数的改变,进行了临床观察。研究Mat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前后血流参数的改变,同时对彩色Doppler在慢性肝病诊疗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肝炎又称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害为主的传染病.根据病原学诊断,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它们分别引起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另外,还有一种庚型病毒性肝炎,较少见.甲型和戊型肝炎只表现为急性肝炎形式,其余肝炎可为急性,也可为慢性.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常见传染病.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病毒性肝炎的研究日益深入。目前.病毒性肝炎至少可分为7型,即甲(HA)、乙(HB)、丙(HC)、丁(HD)、戊(HE)、己(HF)、庚(HG)型。该组疾病传染性强.流行地域广阔.发病率高。人类患病后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常伴有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胀、便秘、腹泻等症。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肝炎血清胆汁酸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丽  杨秀云 《武警医学》1998,9(3):150-151
病毒性肝炎血清胆汁酸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武警吉林总队医院传染科徐丽,杨秀云,陈海英,范玉荣(长春130052)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血清胆汁酸(TBA)本文对各型病毒性肝炎365例进行了检测,了解血清胆汁酸(TBA)在不同肝病时的变化。1资料和方法1.1观察...  相似文献   

18.
肝炎是由于肝炎病毒、细菌毒素或各种化学物质引起的肝细胞弥漫性炎症。分为传染性肝炎和非传染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许多人患了传染性肝炎后非常恐惧、焦虑、绝望。特别是乙型病毒性慢性肝炎病人,由于一般病程较长,易迁延复发,有肝硬化、癌变的危险。而且肝病易受心理情绪的影响。不良的心态及心情影响疾病的治疗、护理、转归。因此,心理护理在治疗肝病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海拔4080m地区病毒性肝炎患者血中SOD和MDA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海拔4080m地区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红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其结果与本地健康人进行了对比,患者SO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揭示自由基在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高原地区病毒性肝炎患者由于长期组织缺氧造成肝细胞进一步损害,使体内氧自由基增多,因此,高原地区在治疗病毒性肝炎时给予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血常规在临床诊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监测疾病的发生、发展。对炎症、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的诊断都有重要的作用。在检查血常规时发现特殊1例:EDTA—K2抗凝血红细胞快速凝集,仪器难以检测,查阅病人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