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双功多普勒超声评价111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及33例正常人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对照。结果:门静脉主干直径(PD,dP)及淤血指数(CI,IC)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S)呈正相关关系;门静脉最大流速(PVX,vmax,p)及平均流速(PVm,vP)则与S呈负相关关系;而门静脉血流量(PBF,QPBF)与S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门静脉主干直径、最大流速、平均流速及淤血指数可用于评价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纤维化程度,特别是在鉴别中重度纤维化(S3~4)与轻度纤维化(S0~2)时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汤红  唐德萍 《安徽医学》2010,31(2):124-12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诊断及程度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81例不同程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60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门静脉内径(Dpv)、肝静脉内径(Dhv)、脾静脉内径(D s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及肝静脉频谱变化等,并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Dpv、D sv、Dhv、Vpv及肝静脉频谱变化与肝纤维化发展的阶段性一致,尤其是在慢性乙型肝炎的中、重度阶段及肝硬化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判定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双功多普勒超声评价111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及33例正常人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肝纤维病理纤维化分期对照。结果:门静脉主干直径(PD,dp)及淤血指数(CI,Ic)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S)呈正相关关系;门静脉最大流速(PVx,vmax,p)及平均流速(PVm,v↑-p)则与S呈负相关关系;而门静脉血流量(PBF,QPBF)与S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慢性乙肝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测定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内径、门静脉主干血流速度、门静脉血流量,并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情况。结果 门静脉血流速度与肝纤维化分期关系密切,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发展而降低,肝纤维化程度严重者,门静脉血流速度明显低于肝纤维化程度轻者。在肝纤维化分期为S4时较S1时减慢了28.4%,(P〈0.01)。门静脉血流速度与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CIV)相关。门静脉血流量与肝纤维化分期无关。结论 门静脉血流速度与肝纤维化分期关系密切,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发展而降低;而门静脉血流量与肝纤维化分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Budd-Chiari综合征肝脾形态学门静脉、脾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12例正常人、126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门静脉主干及脾动静脉血管内径流速、流量及脾动脉阻力指数,发面测量肝脾大小。结果 Budd-Chiari综合征2与正常人相比;(1)门静脉主干及脾动静脉血管内径、脾动静脉血流速度及流量均较大;(2)门静脉入肝血流速度及流量较小;(3)Bud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慢性肝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中信重型机械公司中心医院行腹部超声检查的1 987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对照组、肝炎组、肝硬化组,均测量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肝静脉内径及门静脉血流速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炎组及肝硬化组门静脉内径均增宽,肝静脉内径缩小,门静脉血流速度均减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炎组比较,肝硬化组门静脉、肝静脉、脾静脉内径及门静脉血流速度变化程度均较肝炎组明显(P<0.05)。肝炎组和对照组脾静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查手段对人群进行肝纤维化的早期筛查,对慢性肝病患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LD)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其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探寻HLD肝硬化程度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57例HLD肝硬化患者于空腹静息状态下门静脉内径(Dpv)和脾静脉内径(Dsp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脾静脉血流速度(Vspv),计算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血流量(Qspv),同时进行肝功能检查,并以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①HLD肝硬化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明显增宽、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脾静脉血流量增加,肝功能损害越严重,变化越明显。②门静脉血流量在Child A、B级组比正常人增加,而在ChildC级组比正常人减少。结论 HLD肝硬化患者肝脏损害程度不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程度不同,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HLD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了解病情严重程度,有助于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肝纤维化非创伤性指标对诊断肝纤维化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122例慢性肝炎病人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脏B超检查,并对肝活检组织学检查进行比较,以建立非创伤性指标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优势。结果超声检查对门脉高压性肝硬化的诊断价值已肯定,但对轻、中度肝纤维化患者超声检查的指标的变化还不很显著,随着肝纤维化分期的上升,透明质酸(HA)、Ⅲ型胶原(PCIU)、Ⅳ型胶原(cIV)、层黏连蛋白(LN)的水平也随之增高,其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标志结合B超检查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长径及脾静脉内径对肝纤维化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结果与肝纤维化病理分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孙虹秋 《吉林医学》2013,34(24):4908-4908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诊断中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以3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门静脉内径、肝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速度、肝静脉频谱变化等,分析超声检查对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化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两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与肝纤维化发展阶段呈一致性,在慢性病毒性肝炎中、重度及肝硬化阶段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可作为判断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王壮  顾世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2,(35):99-100,F0003
目的探讨彩超在诊断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38例,应用彩色多普勒(CDFI)测量肝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内径及各径线值。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硬化代偿期6例,失代偿期32例,肝硬化组门静脉内径及脾静脉内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肝硬化组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峰值速度、平均速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硬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9):124-127
目的将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eal-time tissue elastograph,RTE)与彩色多普勒门静脉血流指标检测联合应用于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评估,分析两者结合对评估肝纤维化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正常人进行超声实时弹性成像弥散定量分析及门静脉血流检测,计算肝弹性指数(LF Index),确定正常肝脏肝弹性指数(LF Index)及门静脉最大流速的标准,然后应用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联合门静脉血流检测技术对1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脏纤维化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同时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结果对照分析。结果以正常肝脏肝弹性指数及正常门静脉血流最大流速为标准,在1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中,RTE分析诊断患者肝纤维化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0%、89.0%,RTE联合门静脉最大流速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依次为97.3%、96.0%,且RTE联合门静脉血流评估诊断准确度(92.0%)明显高于单独应用RT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指数能判定肝纤维化的有无,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两种方法联合诊断效果优于单一弹性指数评估肝纤维化方法,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从而能有效减少肝穿刺活检,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静脉血流多普勒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本文对12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及50例正常人的门静脉系统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门静脉主干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凝血指数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肝组织炎症分级进行分析对比,探讨其相关性。结果门静脉主干直径(PD)及淤血指数(CI)与炎症坏死程度(G)呈显著正相关关系(0.55·0.56)。门静脉最大流速(PVx)及平均流速(PVm)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0.56·-0.43),而门静脉血流量(PBF)无明显相关关系(-0.19)。结论门静脉主干,门静脉最大流速,门静脉平均流速及淤血指数可用于评价慢性病毒性肝炎炎症坏死活动度,特别是在鉴别中重度(G3—4)与轻度(G1—2)炎症;正常与G2级病变等方面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汉丹肝乐对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用汉丹肝乐前后,23例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的情况。结果口服汉丹肝乐4周后可有效降低门脉血流速度(Vvp)、脾静脉血流速度(Vsv)、门静脉血流(Qvp)、脾静脉血流量(Qsv)、门静脉阻力指数(Rivp)、门静脉峰值指数(Pivp)、脾静脉阻力指数(Risv)、脾静脉峰值指数(Pisv),而门静脉内径(Dvp)、脾静脉内径(Dsv)无明显改变。用药后未发现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2018年3月—2020年10月8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进行诊断,比较2组受检者左侧门静脉指标、右侧脾静脉指标以及胃左静脉指标。结果 观察组门静脉内径大于对照组,门静脉血流量高于对照组,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慢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脾静脉内径大于对照组,脾静脉血流量高于对照组,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慢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左静脉内径大于对照组,胃左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患者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与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关系。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0例经临床、实验室、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肝纤维化患者进行检查,测量肝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检测ET-1和NO浓度,分析血管活性物质与肝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间的关系。结果:肝纤维化初期门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在S3、S4期门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内径增宽,血流速度下降,血流量增加,尤其以脾静脉血流量增加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血清NO、ET-1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以ET-1/NO比值增加更为明显。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无创检测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清NO、ET-1含量与肝纤维化的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吉其胜  曾孝琼  易小洪 《西部医学》2012,24(4):712-713,7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患者120例为观察组,10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门静脉属支、主干、分支情况。结果观察组门静脉内径均值为(1.47±0.15)cm,脾静脉内径均值为(1.08±0.19)cm,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流量Qsv/Qpv均值为(0.49±0.0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观察组中,门静脉内径≥1.4cm患者发生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比例为39.1%,显著高于门静脉内径〈1.4cm者;脾静脉内径≥1.0cm患者发生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比例为43.5%,显著高于脾静脉内径〈1.0cm者(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准确的评价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及其分支的径线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超声定量检测对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6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定量检测和肝组织活检,对照研究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的肝包膜厚度,脾脏长径、厚度,脾门静脉内径,门静脉主干内径以及胆囊壁厚度,并评价超声定量检测对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性。结果S0-S2期肝纤维化患者各检测指标呈上升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3、S4期患者各检测指标均屁著高于S0、S1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定量检测对轻、中度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准确性分别为92%、97%和82%。结论超声定量检测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等优势,且对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临床评估此类患者的重要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以区分慢性病毒性肝炎和早期代偿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正常对照组32例, 病例组72例(44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和28例早期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病例组病人均作肝穿刺活检。 在二维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下对门静脉、肝动脉和脾脏进行多种定性和定量变量研究,如门静脉直径/最大流速、门静脉直径/平均流速、肝动脉与门脉的时间平均流速之比值等。结果:ROC曲线分析表明: 肝门静脉充血指数、门静脉直径/时间平均流速和肝动脉与门静脉的时间平均流速之比在区分慢性病毒性肝炎和早期代偿期肝硬化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利用对肝脏的三个定性变量和四个定量变量可正确地划分88.9%的原始病例。在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穿刺活检结果中发现肝纤维化的第5期和第1~4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肝纤维化的第5期与第1~4期相比,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显著不同。利用二维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得到的指标区分慢性病毒性肝炎和早期代偿期肝硬化是可行的。这些指标可用于监测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发展,并可避免不必要的活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门脉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测5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ChildA级20例,B级20例,C级10例)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pv)、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内径(Dsv)、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sv)、脾静脉血流量(Qsv),并与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肝硬化患者Dpv、Dsv增宽,Vpv、Vsv减慢,Qsv增加;肝功能损害越严重,变化越明显。结论:CDFI提供的信息对于慢性乙型肝炎(CHB)及肝硬化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量化指标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超声检测448例慢性乙肝患者,并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确定对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较大的超声量化指标。结果脾脏长径、胆囊壁厚度、脾脏厚度、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门静脉内径5项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1、0.496、0.491、0.334和0.160,P均<0.01);且肝纤维化程度不同,患者上述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脾脏长径、脾脏厚度对判断肝纤维化≥S2期尤其是≥S3期的严重肝纤维化较有诊断意义〔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0.751与0.757,0.794与0.786〕,而胆囊壁厚度对判断肝纤维化≥S3期的严重肝纤维化较有诊断意义(ROC下面积为0.804)。结论超声检测脾脏长径、脾脏厚度、胆囊壁厚度是诊断肝纤维化较有价值的指标,适用于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