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丽梅 《家庭护士》2009,7(14):1228-1229
[目的]探讨吸入性烧伤病人气管切开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对30例吸入性烧伤病人入院时进行评估,判断吸入性烧伤的程度,观察病人是否具有气管切开的指证,对气管切开整个过程进行预见性护理.[结果]轻度吸入性烧伤病人均未行气管切开,中度3例行气管切开,重度全部切开,经过吸氧、气道湿化、对症治疗及预见性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为临床及时切开气管提供可靠信息,并为气管切开后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有效防止了呼吸道堵塞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喉癌病人行不做气管切开的喉部分切除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喉癌病人行不做气管切开的喉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例病人术后第2天出现呼吸困难而行气管切开,其余病人术后呼吸功能良好;术后随访2个月至2.5年,死亡1例.[结论]加强喉癌病人行不做气管切开的喉部分切除术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周雪芬 《全科护理》2016,(9):929-93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并发气管狭窄及多发性息肉病人的术后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6例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并发气管狭窄及多发性息肉病人,通过对病人环境护理、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气管切口护理、气道湿化护理、气管切开护理及吸痰护理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后,缩短其留置气管套管时间,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6例气管切开病人均成功拔管,其中1例再次出现息肉行第二次行气管息肉切除及气管重建术,余均可在3周内成功拔管。拔管后3 d~5 d切口基本愈合。[结论]对于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并发气管狭窄及多发性息肉病人实施护理干预,能够降低病人的复发率,改善病人的不良心理情绪,缩短气管切开套管留置时间,降低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病人取得良好预后,提高病人的临床护理满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4.
韦莉萍 《全科护理》2012,10(10):921-922
[目的]总结脑出血术后病人行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法]对21例脑出血术后病人行气管切开,同时加强一般护理、气管切口护理、吸痰护理、气道湿化、套管护理、气囊护理、拔管护理、鼻饲护理、深静脉置管护理。[结果]好转17例,发生肺部感染2例,植物人1例,死亡1例。[结论]加强脑出血术后病人行气管切开的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陈善晓 《全科护理》2012,(30):2874-2875
行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危重病人的措施之一。待抢救成功后气管切开护理成为病人延续生命的重中之重。现将我科1例已有13年气管切开的老年病人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60例重型脑挫裂伤患者行气管切开后的相关护理措施,包括吸痰护理、气管切口护理、套管护理、堵管拔管护理.认为通过对重型脑挫裂伤患者行气管切开后的观察护理、进一步探讨气管切开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气管切开的并发症,降低重型脑挫裂伤的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7.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抢救呼吸困难及呼吸衰竭病人的一种重要而积极的措施;但气管切开对病人也是一种损伤,有较多的并发症甚至意外发生.行气管切开的病人,需加强护理,做好呼吸道管理,密切观察病  相似文献   

8.
由于气管切开的病人增多 ,临床上不可能将他们全部安置到耳鼻喉科 ( ENT)病房接受护理 ,这要求普通病房的护士也要参与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 ,如何掌握选择合适的气管套管、更换套管和拔管时机。 Russell认为 ,气管切开护理专家能保证受过培训的护士能为这类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循证护理 ,还能指导普通护士提高护理技术 ,并及时向她们传授新知识。另外 ,社区护士也缺乏气管切开的护理知识 ,这也需要护理专家的指导。统计资料显示 :气管切开护理专家的支持能减少病人住院天数 ,降低再次入院率。气管切开护理专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下述几方面 :( 1…  相似文献   

9.
郑茜 《全科护理》2011,9(31):2852-2853
[目的]总结脑血管危重病人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法]对28例脑血管危重病人行气管切开,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口腔护理、套管护理、切口局部护理、人工气道护理、拔管的护理、出院康复护理等。[结果]痊愈10例,好转8例,死亡8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脑血管危重病人气管切开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0.
齐莉  齐玲 《家庭护士》2009,7(16):1425-1426
[目的]总结气管切开病人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气管切开病人行高压氧治疗1 320例次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2例(2例次)由于在舱内出现病情变化而终止治疗;118例完成高压氧治疗1 318例次,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采取合理的护理可保障气管切开病人安全完成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11.
总结7例舌癌病人行游离皮瓣移植合并气管切开术的术后护理措施。针对病人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外,加强移植皮瓣的观察与护理、气管切开的护理、肩部以上制动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2例出院前气管切开堵管,5例出院后复查堵管,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常规护理卡在预防痰痂形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气管切开护理是一个连续、细致、多人合作的过程 ,若无有效的管理机制 ,气道内易形成痰痂危及病人生命。我科采用自制的气管切开常规护理卡 ,对气管切开护理进行全程、双重的监督管理 ,使气管内痰痂形成率明显下降。1 临床资料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科收治的因喉癌及喉外伤而行气管切开术的病人 5 2例 ,男性 42例 ,女性 10例。年龄 11个月至 72岁。其中 2 0 0 0年 1~ 12月行气管切开 2 4例 ,为使用气管切开常规护理卡前组 ,形成痰痂 3例 ( 12 % ) ,均因呼吸困难而被迫拔除气管套管 ;2 0 0 1年 1~ 12月行气管切开 2 8例 ,为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应用呼吸机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组共11例患者,均为颅脑昏迷伴呼吸骤停的患者,均行气管切开,并应用呼吸机,及时给予病情严密观察,气管切开护理,吸痰护理,空气消毒和口腔护理,呼吸机应用的观察、对抗的处理,呼吸机的护理以及脱机的护理。结论有效护理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我院于1990年2月16日救治1例严重胸部复合伤并发ARDS患者。病人在伤后33小时出现了意识障碍,口唇紫绀加重、呼吸窘迫36次/分以上,首先考虑可能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经血气分析确诊为ARDS,及时行气管切开并通畅,每日吸痰达50~60次,坚持每日3次气管切开处伤口换药。在20天的气管切开护理中,气管切开处分泌物一直极少,细菌培养(一),痰培  相似文献   

15.
陈艳 《全科护理》2011,9(25):2282-2283
[目的]探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气管切开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3例脑梗死后遗症导致呼吸反射障碍行气管切开病人应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进行满足病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及自尊的需要护理。[结果]3例病人经有效的护理干预,按层次的重要性满足了病人的身心需要,提高了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结论]在气管切开病人护理中应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进行相应的护理,可满足病人最基本的需要,提高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在外科,严重脑外伤昏迷病人需要行气管切开留置胃管鼻饲,给护理上带来很大困难。近年来,我们先后护理了六例气管切开留置胃管的病人,最长达八十一天,最短的十六天。现谈谈我们护理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套管拔管前是否封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脑损伤的病人,如果昏迷时间长,气道内分泌物往往较多,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从而提高血氧饱和度,常常需要行气管切开术留置气管套管。在严密做好气管切开护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选定适当的时机拔除气管套管可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并发症,促进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王瑶 《全科护理》2012,10(21):1935-1936
[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病人呼吸道行气管切开后的护理问题及应对措施,以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方法]对8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病人气管切开后进行氧疗、吸痰、湿化、翻身叩背、切口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并观察及评价其效果。[结果]80例病人均未出现痰痂堵塞、痰液带血及气管套管脱落、切口感染等现象,也未出现缺氧窒息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行气管切开的大面积脑梗死病人气管切开后给予精心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可有效预防切口和肺部感染,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温韬雪  王晓慧  徐坤 《护理研究》2005,19(21):1937-1938
[目的]通过对7例经皮扩张性气管切开(微创气切)病人的护理,总结了在护理过程中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5年1月7例病人资料.[结果]7例经皮扩张性气管切开病人,均无并发症发生,1例病人由于多器官衰竭死亡,其余6例均病情稳定后由重症监护病房转回普通病房,痊愈出院.[结论]7例经皮扩张性气管切开的护理中,应重视预防感染的护理,如及时吸痰、保持气道温化等.  相似文献   

20.
黄茂春  邓秀英 《家庭护士》2008,6(6):503-504
病人发生吸入性损伤时会造成呼吸系统不同程度的损伤及通气和气体交换障碍。病人需行气管切开,从而达到保持呼吸通畅,通过氧疗及辅助呼吸纠正低氧血症的目的。我科2003年—2005年共收治吸入性损伤病人54例,其中行气管切开术46例,46例病人经精心治疗护理,无一例因气管切开而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