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图象分析法对207例人正常肝、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不典型增生(LCD)和肝细胞肝癌(HCC)中的细胞DNA指数(DI)、增殖指数(PI)、核面积(NA)、二倍体细胞比率(2CR)和超五倍体细胞百分比(5CER)等项参数进行定量测定;同时进行核仁组织区(AgNORs)计数及其与DNA含量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人肝癌的发生符合肿瘤发生多阶段理论。癌前病变LCD其各项指标均显著增加,其中异倍体LCD各项指标与HCC+分接近。因而提出异倍体LCD作为病变进入演进期的标志,为肝癌发生的终未阶段,也是癌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胰腺癌AgNORs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银染色技术对6例正常胰腺、7例慢性胰腺炎和31例胰腺癌组织的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胰腺癌组的AgNORs均值高于正常胰腺组和慢性胰胰腺炎组且差异显著。AgNORs计数与胰腺癌的组织分级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二乙基亚硝胺为启动剂,苯巴比妥钠为促进剂,建立短期诱癌实验模型。利用平面立体形态学定量分析和核仁组成区相关嗜角蛋染色计数联合对γ-谷氨酰转肽酶酶病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两者联合检测更能客观地反映实验结果,从而为筛选致癌,促癌及抑癌物质提供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应用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染色技术对31例肠上皮化生、11例中重度异型增生、16例肠型胃癌、14例胃型胃癌组织中的AgNOR进行研究,20例正常胃粘膜作对照。发现正常胃粘膜经肠上皮化生到异型增生至胃癌,AgNOR计数/细胞核随病变异型程度的加重而递增,各组间均见显著性差异(P<0.01~0.001),同时观察到胃癌组细胞核内AgNoR大小不等,弥漫分布,有的呈块状分布。结果提示AgNOR计数和形态特点有助于胃癌及癌前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应用3种方法计数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并对AgNORs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计数核液中所有银染颗粒的方法,能较好地将大肠肿瘤性病变(腺府、腺癌、腺瘤癌变)与非肿痫性病变(幼年性息肉、炎性息肉等)区别开来,且能较好地将大肠腺癌与腺瘤、癌旁粘腆区别开来,同时大肠腺痫细胞AgNORs计数与其组织民型增生程度及组织学类型有关,反映了重度异型增生与绒毛状腺瘤易于恶变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癌病人血浆循环DNA定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定量检测肝细胞癌 (HCC)病人血浆循环DNA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 79例肝功能正常的HCC病人术前血浆样本以及 2 0例健康志愿者、2 0例代偿期肝硬化病人和 2 0例活动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浆样本 ,抽提血浆循环DNA。将血浆循环DNA与荧光染料SYBRgreenⅠ按比例稀释并充分混匀后通过紫外与可见光成像分析系统定量。结果 HCC、肝硬化和肝炎病人血浆循环DNA浓度分别为 (47.1± 4 3.7)ng/mL、(30 .0± 1 3.3)ng/mL和 (6 5 .3± 71 .6 )ng/mL ,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血浆循环DNA浓度 (1 7.6± 9.5 )ng/mL ,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 (P =0 .0 0 0 ;P =0 .0 0 2 ;P =0 .0 0 1 ) ,而HCC和肝硬化病人以及病毒性肝炎病人两组之间的血浆循环DNA浓度无明显差异 (P =0 .1 91 ;P =0 .6 85 )。伴肝内播散灶或脉管癌栓的 4 1例HCC病人的血浆循环DNA浓度 (5 4 .3± 4 1 .6 )ng/mL明显高于不伴肝内播散灶或脉管癌栓的 38例病人 (39.3± 4 5 .0 )ng/mL(P=0 .0 0 2 )。血浆循环DNA浓度与HCC病人肿瘤大小、TNM分期、2年无瘤生存率、1年和 2年总体生存率密切相关 (P =0 .0 0 8;P =0 .0 4 0 ;P =0 .0 1 0 ;P =0 .0 1 6 ;P =0 .0 0 1 ) ,而与肿瘤数目、肿瘤包膜、肿瘤分化、血清AFP浓度及 1年无瘤生存率无明显关系。多因素分  相似文献   

7.
研究42例肝细胞肝癌、4例肝硬化患者的手术切除后标本的石蜡包埋块,用银染色一步法染色,结果发现:肝细胞核内Ag-NORs颗粒数3例正常为4.12±1.34,4例肝硬化为5.26±1.72,42例肝细胞癌为9.41±2.18;其中19例肝细胞癌见不典型增生肝细胞Ag-NORs为6.15±1.84。随访18例,存活>1年7例Ag-NORs为8.26±215;存活<1年11例为Ag-NORs9.45±2.34(P<0.05)。结果表明:Ag-NORs可作为评估肝细胞癌预后和诊断的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沈兰兰  邱德凯 《上海医学》1997,20(10):559-561
分别用两种方法研究了人原发性肝细胞癌基因组及特定癌基因片段的DNA甲基化情况,并进行对比研究,以^3H-SAM掺入法研究总基团DNA甲基化水平,以限制性内切酶切,South-ern吸印法对c-myc,c-N-ras两种癌基因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人肝细胞癌区和癌旁区组织内c-myc,c-N-ras癌基因分别有不同程度的低甲基化,且有癌区总基因DNA甲基化水平明显下降,本文结果提示,两种方法检测均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小肝细胞(SHCC)丐大肝细胞癌(LHCC)细胞生物学特片的差异,采用QDA软件分析系统对11例SHCC和20例LHCC作DNA定量比较。结果显示,8例(72.7%)SHCC为二倍体细胞(2C)例(19例(95.0%)LHCC是异倍体(AN)型(P〈0.01)。17例(85.0%)LHCC的DNA直方图为多峰曲线,而9例(81.8%)SHCC为单峰曲线(P〈0.01)。结果表明,SHCC主要  相似文献   

10.
韩卫  戴宏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3):260-260,279
研究42例肝细胞肝癌、4例肝硬化患者的手术切除后标本的石蜡包埋块,用银染色一步法染色,结果发现,肝细胞核内Ag-NORs颗粒数3例正常为4.12±1.34,4例肝硬化为5.26±1.72,42例肝细胞胞癌为9.41±2.18。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AgNORs在大肠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图像分析仪对 10例大肠正常粘膜、4 3例大肠腺瘤及 4 0例大肠腺癌AgNORs进行形态定量分析。结果 :①AgNORs计数、颗粒面积、颗粒面积 核面积等指标在 3组间呈递增趋势而形态系数则逐级减小 ,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②管状腺瘤、混合型腺瘤和绒毛状腺瘤AgNORs计数及面积逐级升高且随体积增大升高明显 ,直径大于 2cm绒毛状腺瘤明显高于其它各组 ,P <0 .0 5。结论 :AgNORs形态定量指标检测是大肠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及大肠腺瘤癌前病变的检测、治疗方法选择的一项有意义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癌和癌旁肝组织中c—myc,N—ras癌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劲风  苏勤 《医学争鸣》1994,15(6):409-412
应用生物素标记的c-myc,N-rascDNA探讨对21例肝细胞癌石蜡切片进行原位杂交研究,结果显示,在231例肝癌组织中9例呈c-myc阳性(42.9%),4例为N-ras阳性(19%),而癌旁肝组织中仅有4例呈c-myc弱阳性,1例呈N-ras弱阳性,C-myc,N-ras,mRNA多分布于肝癌细胞浆中,显微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细胞中c-myc,N-ras,mRNA阳性信号明显高于癌六  相似文献   

13.
14.
应用胶质银技术对正常食管鳞状上皮、单纯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和浸润癌石蜡切片进行核仁组成区蛋白定量研究。发现随病变进展,核仁形成区蛋白计数明显递增,其大小、形态、分布也明显改变。核仁形成区蛋白均值除Ⅱ、Ⅲ级非典型增生间无显著性差异外(P>0.2),其余各病变组间均有显著与高度显著性差异(P<0.05,P<0.001)。表明核仁形成区蛋白定量可鉴别癌及癌前病变,并为食管脱落细胞学诊断奠定了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17.
翁阳  谢富生 《海南医学》1996,(3):181-182
应用AgNORs染色技术.对卵巢上次性肿瘤的瘤细胞核内AgNORs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良,恶性肿瘤之间AgNORs颗粒的数目.大小及分布上有明显的差异(P<0.01);交界性肿瘤与良、恶性肿瘤的AgNORs在数量、大小及分布上有一定的重叠.上述结果提示AgNORs定量分析有助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