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颈外动脉直接插管栓塞术作为复杂的颌面部血管性畸形以及肿瘤术前、术中辅助性治疗的新途径,临床应用10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同时对插管栓塞的方法、部位、材料、并发症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脑膜瘤血管造影及术前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脑膜瘤的诊断价值及术前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脑膜瘤58例行全脑血管造影.对颈外动脉主要参与供血者进行血管内栓塞。结果58例脑膜瘤中,血管造影显示肿瘤由单纯颈外动脉或以颈外动脉供血为主者43例。经颈外动脉分支用250~350μm颗粒栓塞剂实施栓塞,肿瘤染色完全消失31例,大部消失12例。无栓塞相关并发症。于血管造影、栓塞后l~7d手术,肿瘤全切53例,大部切除5例。栓塞后肿瘤出血明显减少,平均出血量600ml。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脑膜瘤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术前栓塞可使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缩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性供瘤动脉栓塞技术在耳鼻咽喉科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耳鼻咽喉科疾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和栓塞治疗。结果.20例在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后行手术治疗,其中18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2例由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系统同时供血,仅选择颈外动脉栓塞,术中出血量较多;3例栓塞后未行手术,瘤体明显缩小:1例鼻咽癌放疗后假性动脉瘤破裂致难冶性鼻出血,经栓塞治疗后鼻出血得到控制。结论:选择性供瘤动脉栓塞配合手术治疗耳鼻咽喉科常见的鼻咽纤维血管瘤、鼻窦血管瘤等血供丰富的肿瘤及血管畸形,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彻底切除。对控制难治性鼻出血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栓塞物的选择、栓塞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经手术切除22例脑膜瘤,11例术前先行经导管颈外动脉栓塞,1周内择期行脑膜瘤切除术;另11例行单纯脑膜瘤切除术。颈外动脉栓塞后再手术组术中出血少,手术视野清晰,肿瘤易分离和切除,术后复发率低。有效的术前颈外动脉栓塞是控制术中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6例颈外动脉系统供血明显的脑膜瘤患进行颈外动脉栓塞术,经栓塞术后,在切除肿瘤时出血减少,手术难度降低,使本组病人均获肿瘤全切。认为栓塞术简单易行,无明显危险性及并发症,对脑膜瘤手术中的止血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膜瘤术前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术在临床手术的应用价值及脑膜瘤供血情况。方法 23例经CT或MR诊断的脑膜瘤,术前均先行颈外动脉造影并超选择性栓塞术。结果 所有术前作颈外动脉栓塞的脑膜瘤,肿瘤体积缩小,手术切除容易,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术辅助治疗头颈及颅内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例头颈部及颅内肿瘤(脑膜瘤7例,纤维血管瘤3例,脊索瘤2例,神经纤维瘤2例,腺样囊性癌、鼻咽癌、蔓状血管瘤、颈动脉体瘤和鳞状细胞癌各1例)患者经血管造影诊断为高血流肿瘤,供血主要来自颈外动脉分支,使用4F或5F造影导管,经股动脉导入颈外动脉的肿瘤目标血管并注射自制明胶海绵微粒栓塞目标血管。栓塞后1d手术。结果:栓塞后11例(57.9%)患者供血动脉完全不显影,肿瘤不显影。3例术中有暂时头面部疼痛,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头颈部及颅内高血流肿瘤的术前颈外供血动脉栓塞能够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是一种安全辅助治疗。应用自制明胶海绵微粒,降低了成本,扩大了该技术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1例颅内动脉瘤,采用血管内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除1例因瘤颈过小,微导管不能送入动脉瘤腔而改行手术夹闭外,其余10例均栓塞治疗成功,效果良好。并就动脉瘤栓塞技术和如何保持载瘤动脉通畅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11例颅内动脉瘤,采用血管内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除1例因瘤颈过小,微导管不能送入动脉瘤腔而改行手术夹闭外,其余10例均栓塞成功,效果良好,并就动脉瘤栓塞技术和如何保持载瘤动脉通畅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经手术切除22例脑膜瘤,11例术前先行经导管颈外动脉栓塞,1周内择期行脑膜瘤切了作术,另11例半单纯脑膜瘤切除术,颈外动脉栓塞后再手术组术中出血少,手术视野清晰,肿瘤易分离和切除,术后复发率低,有效的术前颈外动脉梗塞是控制术中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探讨肺栓塞患者血浆凝血酶可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380例肺栓塞患者,其中大面积肺栓塞125例(A1组),次大面积肺栓塞131例(A2组),低危栓塞患者124例(A3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40例为正常对照组(B组)。检测血浆TAFI抗原(TAFI-Ag)和TAFI活性(TAFI-a)水平。结果血浆TAFI-Ag和TAFI-a水平比较:A1、A2、A3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1、A2、A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浆TAFI水平对肺栓塞诊治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陈刚  王丰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9):1091-1093
目的:评价MSCTPA对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触发扫描技术对3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行MSCTPA检查,其中6例可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在完成胸部扫描后延迟170s行下肢扫描,容积数据传送至工作站后分别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结果:36例共显示了1564支肺动脉,栓塞的肺动脉682支,占43.8%,下肢静脉血栓4例。肺栓塞的直接征象为管腔狭窄、阻塞、分支减少及血管腔内的低密度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为肺梗死灶形成、胸腔积液、肺炎、肺不张、肺动脉增宽、心包积液等。结论:MSCTPA三维成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肺动脉解剖及栓子部位,是急性肺栓塞安全、迅速、无创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肺栓塞病人溶栓前后血浆ET及CG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栓塞病人溶栓前后血液中多肽因子内皮素 (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变化及 ET与 CGRP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施行溶栓的肺栓塞病人 2 0例及对照组 2 0例 ,取血并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对照组及肺栓塞病人溶栓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 ET及 CGRP。结果 :(1 )肺栓塞病人血浆 ET、CGRP的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0 .0 5 ) ,溶栓过程中两者浓度达到高峰 ,之后在 2 4h内缓慢地降至溶栓前水平 ;(2 ) ET与 CGRP呈显著正相关 (r=0 .896)。结论 :(1 ) ET、CGRP在肺栓塞病人明显升高并随溶栓不同时间点的变化而变化 ,故两者可能作为溶栓疗效的判断指标 ;(2 ) ET在肺栓塞时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3 ) ET与 CGRP的关系表明肺栓塞时 CGRP的升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拮抗了 ET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肺栓塞心电图变化特点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瑞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发病48 h内的心电图异常情况,观察发病30 d内生存情况评估患者预后,并分析不同因素对患者总生存率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中正常心电图10例,异常心电图73例,异常率为87.95%;发病30 d,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仍有48例生存,总生存率(OS)为57.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昏厥、休克、心脏病史、慢性肺病史、心率>100次/min、顺钟向转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房颤、肢导低电压与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病30 d内OS存在相关性(均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率>100次/min、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休克、心脏病史是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极高,心电图异常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且心率>100次/min、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休克、心脏病史是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杨学敏  张润玲 《医学争鸣》2005,26(18):1691-1694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TpP)、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在早期诊断血栓前状态中的价值. 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60例患者及20 例正常人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D-D二聚体(D-Dimer)、血栓前体蛋白(TpP)、t-Hcy含量. 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分析各项指标在诊断血栓前状态时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并进行比较. 结果:① 60例患者血浆中vWF,GMP-140, t-PA, PAI, TAT, TpP, t-Hcy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01);TpP, Hcy异常升高患者通过跟踪随访更易发展成为心肌梗死(AMI)、脑梗死. ② TpP, t-Hcy与其他指标相比,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③ PT, APTT在心、脑血栓形成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 结论:vWF, t-PA, PAI, GMP-140, TAT, PAP, D-Dimer, Fg, TpP, t-Hcy均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心、脑血管血栓形成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而TpP, t-Hcy灵敏度、特异性高于其他各项,在早期判断血栓前状态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血栓前状态实验室诊断指标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损伤前血栓前状态实验室检测指标 ,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此类危害生命的疾病寻找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 60例心绞痛、冠心病、脑血管病变患者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vWF、P 选择素 (GMP 1 4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凝血酶 -抗凝血酶复合物 (TAT)、纤溶酶 -抗纤溶酶复合物 (PAP)、D D二聚体 (D Dimer)、血栓前体蛋白 (TpP)、同型半胱氨酸 (tHcy) ,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 (Fg)。 结果 vWF、GMP 1 40、t PA、PAI、TAT、TpP、tHcy均显著高于对组照 (P <0 0 0 1 )。TpP、tHcy异常升高的患者更易发展成为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各检测指标之间也有差异 ,TpP和tHcy两指标与其他指标相比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PT、APTT在心、脑血栓形成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 vWF、t PA、PAI、GMP 1 40、TAT、PAP、D Dimer、Fg、TpP、tHcy均可以作为心、脑血管疾病血栓前状态的诊断指标。TpP、tHcy在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高于其他项 ,在判断血栓前状态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法:检测了老年高血压病组患者178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72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了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Arbc)、纤维蛋白原(Fi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易发生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患者血液处于高粘、高凝状态,易于形成血栓,容易并发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对这种患者应给予重视,采取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措施,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洁  张学群  蔡丽珊  沈凌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8):1132-1133,113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急性肺栓塞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8例超声心动图提示肺动脉内血栓直接征象,41例右心系统形态改变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16例未见明显右心系统形态改变但出现轻度肺动脉高压。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急性肺栓塞症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可直接诊断肺栓塞,对可疑急性肺栓塞症进行临床预警,对确诊的急性肺栓塞症可评价右心系统形态及肺动脉压力,进行危险分层,判断其预后,动态观察其病情变化,并随访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6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所有患者均已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图像给予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后处理,分析不同后处理技术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结果 48例肺栓塞患者共发现累及各级肺动脉分支栓子491处,VR重建对肺段动脉、亚段动脉栓子检出率低于MPR与MIP,VR对肺栓塞栓子整体检出率为81.1%,低于MPR与MIP重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91处肺栓子直接征象以偏心性充盈缺损多见,其次为完全性栓塞、中心性充盈缺损,附壁血栓较少见;间接征象包括肺梗塞、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增粗、胸腔积液、肺纹理局限性稀疏、支气管动脉扩张。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肺栓塞敏感度、特异性高,且安全、无创,图像质量高,分辨率高,同时配合MPR、MIP后处理,可提高亚段动脉栓子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及其TOAST分型各个亚型与血脂的关系。方法:收集182例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及82例正常对照组的TG、TC、HDL、LDL、APoA、APoB、LP-a等血脂化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TOAST分型,将各个亚型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检验。结果:病例组中TG、LDL测定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HDL、APoA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TC、APoB及LP-a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亚型比较中,TG、LDL及APoB在CE、LAA、SAO组中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L在各组中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TC在CE组中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APoA在LAA及SUE组中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P-a在各组中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血脂紊乱有关,且与其TOAST分型亚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检测血脂水平,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