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物实验曾表明多抗甲素(PAA)有明显的免疫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国产新药PAA的抗肿瘤免疫作用机制,作者应用~3H—TLR参入法研究PAA对正常人和食道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LP)和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食道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对PHA刺激的LP反应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100μg.ml~(-1)PAA对23例正常人和22例食道癌患者LP反应有直接剌激作用在促细胞有丝分裂剂PHA作用下,PAA促进正常人和食道癌LP反应的浓度分别为100—1000μg.ml~(-1)和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淋巴细胞增殖反应(LP)试验来研究多抗甲素(PAA)对25例正常人和22例食道癌患者外周血LP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食道癌患者LP反应显著低于正常人(低于正常者高达63.64%,P<0.001)、PAA 1000μg/ml体外单独应用对正常人和食道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有刺激作用。在亚适浓度PHA(5μg/ml)刺激下,PAA对正常人和食道癌患者PBL促增殖作用的浓度分别为100—1000μg/ml和10—100g/ml。判定LP反应的三项参数(NCPm,SI,RPI)灵敏度差异比较的结果说明;增殖指数(RPI)是判定食道癌患者LP反应降低的最灵敏的参数。转化值(NCPm)次之,刺激指数(SI)最不灵敏。因此,PAA对食道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促增殖起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3H-TdR掺入法研究多抗甲素对人外周血 (PBL)NK细胞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食道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多抗甲素不论与正常人还是食道癌患者PBL共孵时,都能明显增强NK细胞活性,分别上升12.39±4.5%和19.66±5.4%。对食道癌患者NK细胞活性促进作用明显高于正常人,并能使其NK细胞活性恢复到正常水平。当浓度为100μg/5×10~6 cell/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3H-TdR掺入法研究成都利华药厂生产的外周血(PBL)NK细胞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食道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多抗甲素不论与正常人还是食道癌患者PBL共孵时,都能明显增强MK细胞活性,分别上升12.39±4.5%和19.66±5.4%。对食道癌患者NK细胞活性促进作用明显高于正常人,并能使其NK细胞活性恢复到正常水平。当浓度为100u/5×10~6cell/ml,孵育时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单细胞细胞毒试验,并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对NK细胞的杀伤过程及多抗甲素(PAA)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进而探讨PAA对NK细胞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多抗甲素体外不能增加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靶细胞的结合率  相似文献   

6.
肿瘤患者淋巴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了肿瘤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肿瘤引流区域淋巴结淋巴细胞(RNL)、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和脾细胞(SPC)抗K562、Daudi、同种和自身新鲜肿瘤靶细胞的细胞毒活性、ADCC、及其经rIL-2培养不同时期的变化。结果表明肿瘤患者淋巴细胞的NK活性ADCC均明显低于正常人,IL-2可以使之逆转并能诱导LAK活性的产生,以TIL和RNL抗自身肿瘤活性提高最明显。  相似文献   

7.
用改良的单细胞细胞毒试验研究了IL-2和IFN_(?)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NK的增强作用及共同增强作用。结果表明,IL-2或IFN_a单独预处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均不影响淋巴细胞与靶(K_(562))细胞的结合率,但能显著增加与靶细胞结合的淋巴细胞的杀伤率;同时用IL-2和IFN_a预处理人PBL后,淋巴细胞与靶细胞的结合率也没有显著改变,但结合的淋巴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单独用IL-2或IFN_a预处理后淋巴细胞的杀伤率,而且IL-2和IFN_a的增强作用存在加和性。这提示,IL-2和IFN_a能分别激活不同的NK细胞,即,NK细胞在其激活信号方面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念珠菌和PPD等抗原,可在体外激活淋巴细胞的增殖应答。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体外接触这些抗原,可能导致各种~(51)Cr标记的靶细胞溶解。结素阳性者的PBL,在体外接触PPD时,对张氏肝细胞或Auguet大鼠肝细胞瘤靶细胞产生较高的细胞毒;而慢性念珠菌病患者的PBL,在体外接触念珠菌抗原时,对~(51)Cr标记的鸡红细胞溶解活力低于同样处理的正常人PBL。本文研究皮试抗原刺激体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125)IUdR标记K562靶细胞技术,建立体外测定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NK活性的方法。本法成功的关键是K562靶细胞必需用胰酶和DNA酶共同处理后才能测到~(125)IUdR的释放,而不引起未受损靶细胞明显释放~(125)IUdR。此外,研究了影响~(125)IUdR参入靶细胞和反应条件的一些因素。检测了64例正常健康者(男34例,女30例)外周血NK细胞的活性。男性平均值为52.48±9.95%,女性平均值为38.21±12.00%,两者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0.
CRF患者红细胞促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患者红细胞 (RBC)促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增殖能力 ,了解CRF患者RBC免疫调控功能状况。方法 :CRF患者 (检测组 )和正常人 (对照组 )的RBC为效应细胞 ,正常人淋巴细胞为靶细胞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比色法 ,检测红细胞调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结果 :健康人RBC促PBL增殖的作用明显 ,其增殖率为5 7 3%± 10 2 % ,而CRF患者RBC促PBL增殖作用较健康人明显低下 ,增殖率为 32 7%± 7 8% (P <0 0 0 1) ,透析后有较明显的改善 ,增殖率为 4 0 6 %± 11 6 % ,但仍低于健康人。结论 :CRF患者红细胞免疫调控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在体外培养下细胞凋亡指标Caspase 3和AnnexinV/PI的变化 ,使用AnnexinV联合PI染色和FITC标记的ActiveCaspase 3抗体染色 ,流式细胞术检测 4 4例SLE患者和 3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 4 8h后淋巴细胞 (PBL )凋亡的发生率。结果显示在体外培养作用下 ,活动期SLE患者PBL凋亡率较正常人显著增高(P <0 0 1) ,而静止期则无明显差别 (P >0 0 5 )。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dsDNA抗体与淋巴细胞Caspase 3和AnnexinV/PI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 (P <0 0 5 )。活动期SLE患者PBL凋亡较正常人显著增高。淋巴细胞凋亡与SLE疾病活动指数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表明SLE存在体内凋亡或凋亡相关性免疫机制失调  相似文献   

12.
强直性脊柱炎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IL—2及IL—2受体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及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表面IL-2受体(IL-2R)及经PHA刺激、体外培养产生的IL-2。结果表明,AS患者PBL表达IL-2R无明显增加,而RA患者则明显高于正常人及AS患者(P<0.01);AS及RA患者PBL体外培养产生IL-2明显多于正常人(P<0.01),提示IL-2异常在AS及RA患者免疫功能失调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溴化乙锭(EB)可特异地与双链DNA嵌合产生荧光反应的特性,建立了细胞毒效应的DNA荧光测定法。本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测定效应细胞和靶细胞作用后残留靶细胞DNA的荧光强度和对照靶细胞的DNA荧光强度,分析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人红白血病K562靶细胞按不同的效靶比例共同培养20小时后,未损伤的残留靶细胞DNA的荧光强度和对照靶细胞DNA的荧光强度的比值与效应细胞的杀伤效应呈负相关性。本文检测了34例正常人和30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NK细胞活性,其平均值分别为51.96±6.62%和25.02±10.83%两者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表明用DNA荧光测定法检测NK细胞对K562靶细胞的杀伤活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测定了42例正常人和62例疗前不同病期原发性肝癌病人和18例非癌肝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 K_562靶细胞的天然杀伤(NK)活性。结果表明,肝癌病人平均 NK 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和非癌病人,经统计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2),而非癌肝病患者的 NK 活性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按临床病状分组进行各组间方差分析显示,有转移或肝破裂的肝癌病人 NK 活性明显低于无转移者(P<0.01);在无转移的病人中,肝癌肿块负荷与 NK 活性无关。比较 AFP 阳性和阴性的肝癌病人 NK 活性时,发现两组间 NK 活性有明显的差异(P<0.0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艾滋病患者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前后外周血CD4、CD8、CD3、NK、B细胞的表达情况,比较分析艾滋病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检测艾滋病患者CD4、CD8、CD3、NK、B细胞的表达情况,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在艾滋病患者外周血中,CD4+细胞比例、B细胞比例、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CD8+细胞比例、CD3+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NK细胞比例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CD4、CD8、CD3绝对计数也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后NK、CD4/CD8变化不明显,治疗后的B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力明显低于正常人,经HAART治疗后免疫力有所升高,但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肿瘤内浸润淋巴细胞(TIL)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在被rIL-2激活后,都具有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而且均已用于肿瘤患者的过继免疫治疗,究竟两者有何差别,为此作者将它们作了如下比较。选择7例进展期上皮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51)Cr 释放法检测PBL、TIL 在rIL-2激活后对K562、OV-2774、自身卵巢肿瘤细胞、同种异体卵巢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PBL、TIL 有相同强度的肿瘤杀伤作用和相同的靶细胞杀伤范围。用[~3H]dT 掺入法测PBL、TIL 在rIL-2作用下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IL-12对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对结核分枝杆菌(M.tb)吞噬和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与异硫氰酸荧光素( FTTC)标记的M.tb共同孵育不同时间后,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MN对M.tb的吞噬率;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均加入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作用,同时加或者不加M.tb共同孵育不同时间后,用FCM检测PMN的活化率并计算活性氧(ROS)产生量;不同浓度IL-12预先作用外周血后,再用上述方法检测PMN对M.tb吞噬率,活化率及产生ROS的变化.结果: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PMN对M.tb吞噬率,PMN活化率和ROS产生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但结核病患者5 min吞噬率(51.82±6.93)%高于正常人(47.20±4.26)%(P<0.05);IL-12预先作用后,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PMN吞噬率、PMN活化率和ROS的产生均随浓度增大而显著增加,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PMN对M.tb的吞噬功能以及ROS产生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仅早期吞噬率较高.IL-12略增强PMN吞噬和产生ROS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表面IgGFc段受体(FcrR)和IgMFc段受体(FeHR)。细胞荧光标记与常规免疫荧光法不同,以Avidin-Biotin放大体系为荧光载体标记细胞,使对Fc段受体的测定更灵敏和特异。取48名健康成人静脉血,制备单个核细胞。细胞和AggIgG-Biotin(生物素化聚合IgG),IgM-Biotin(生物素化IgM)及Avidin-FITC(结合异硫氰酸荧光黄的Avidin)分二步孵育,用荧光标记淋巴细胞表面FcrR与FcμR。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正常人FcrR+PBL (X±SD)为36.63±9.07%,FcμR+PBL为12,76±5.39%。我们用自己建立的Fc段受体(FcR)流式细胞仪分析法,对国人淋巴细胞表面FcrR与FcμR的研究,为探索FcR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及一些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细胞介导微量细胞毒测定法检测139例恶性肿瘤患者和355例健康个体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对用~(125)IUdR标记的K562靶细胞的细胞毒直接杀伤效应。结果表明,肿瘤患者NK细胞活性显著低于健康个体,其中,肝胆肿瘤和晚期肿瘤患者NK活性降低尤为显著,临床治愈者NK活性恢复到正常人水平。不同临床阶段肿瘤患者经过肿瘤手术切除以及药物加放射线治疗好转者NK活性均显著升高。健康个体随着年龄增长NK活性下降,说明非特异免疫监视能力减弱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检测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R)的早期诊断价值。采用RT-PCR方法动态检测67例肾移植AR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所有患者肌酐(Cr)表达水平情况,比较各时间点穿孔素、颗粒酶B mRNA及Cr表达水平,并探讨穿孔素、颗粒酶B与AR的关系。移植后1d与移植前1d比较,PBL穿孔素、颗粒酶B mRNA表达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Cr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AR前3d较之前各时间点比较,PBL穿孔素、颗粒酶B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而Cr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AR后1d时PBL穿孔素、颗粒酶B mRNA表达水平达到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P<0.05),而AR后5d时Cr表达水平达到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P<0.05);PBL穿孔素、颗粒酶B mRNA表达水平升高时间比Cr早4d,AR患者经MP/OKT3冲击治疗后,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至原有基础水平。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在AR早期诊断和抗排斥反应疗效评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