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析失眠的中医病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失眠一症,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既存在营卫失和、阴阳失调,又有升降失常、心肾失交,而致经络失通、心神失养,病机关键为阳不入阴。阴虚阴时,阴不敛阳,阳亢而发病。辨证以虚实为纲,虚则气、血、精、津之不足,实则火、热、气、血之壅塞。在心脾血虚的基础上,始肝郁化火,致心肝火旺,后耗伤阴血,见心肾不交,呈现血虚到火热,火热再到阴虚这一演变主线。至于治疗,补虚泻实、平衡阴阳、调和营卫,即《灵枢.邪客》所谓:“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则愈”。  相似文献   

2.
读书临症话失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枢·邪客》篇云:“今厥气客于五藏六府,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蹻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由此可知五脏六腑之病皆会致失眠,但无论涉及何脏,总由阴阳失调,阳不得入阴之故。尽管失眠症会涉及所有脏腑,但其中以心、肝、肾三脏最为相关。1 心肾相交治失眠心主神、主火,由失眠症为阳不入阴而论,人身最  相似文献   

3.
汪勤  邓悦 《吉林中医药》2007,27(4):62-63
《类证治裁·不寐》说:“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在《景岳全书》中说:“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不寐的病机大致可分为外感和内伤。由外感引起者,主要见于各种热病过程中;由内伤引起者,则多由于情志不舒、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痰热内扰、胃气不和等引起[1~6]。本文就失眠证的中医药治疗综述如下。1治疗方法1·1从火论治田令群[7]认为,不寐病在心神,其发生不外心神失养及心神受扰两大类。治疗方面除心神失养属虚当从补虚着手外,因心神受扰所致不寐的病机与阴阳失交,阳不入阴,阳盛或阳…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刘持年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失眠属于中医不寐,多为脏腑功能及内分泌失调,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气血不和,阳不入阴。其病机关键在于心肾不交。病机有虚有实,多见本虚标实之证,实证多由肝郁化火,上扰心神;痰热内扰,心神不宁等。虚证多由心脾两虚,心神失养;心胆气虚,神魂不安;肝肾阴虚,心烦不眠等。但失眠日久没有绝对的寒热虚实,病情变化多端,证型也非固定不变。气血阴阳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临床多以虚实夹杂常见。临证时要用辨证与发展的眼光诊治疾患,整体审察,万不可拘泥保守,故应以整体思维为本,辨证论治为纲,阴阳同治,攻补兼施,各不为过。  相似文献   

5.
失眠病机总属阳不入阴,随着人们生活压力增大、嗜食肥甘,易引起气机不畅,形成气郁,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及气血津液运行不畅,产生痰湿瘀热(火)等病理产物,影响阴阳交通,阳不入阴而致失眠.气郁与失眠的发生密切相关,气郁为六郁之始,可化火伤阴,可兼夹他邪,包括痰瘀食郁等,气郁日久又可导致阴阳两虚,故临床治疗应当以调气解郁安神为本,清热除烦为辅,兼以益气养阴、温阳健脾以固本,活血化痰治标,同时配以养心、重镇安神之品.治疗时运用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汤、逍遥散、四逆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加减,并配合心理疏导,包括言语安慰、生活方式指导等,可对临床治疗失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吕哲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吕教授认为失眠总的病机为"心神被扰,阳不入阴",辨证分虚实两端,实则为阳盛,火热伤神,常见于肝郁化火、痰火扰心证;虚则为阴血不足,虚热扰乱心神,常见于心肝血虚、肝肾阴虚之证.临床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辨证求本与安神治标并举,疗效颇佳.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7.
营卫二气与睡眠联系密切,营卫调和是睡眠发生的根本。营卫充足且运行正常则睡眠正常。若五脏功能不相协调,营气衰少,卫气内伐,则影响睡眠而致失眠。"营气衰少"导致失眠的机理包括血液亏虚、心失所养,心神失养、神气浮越,痰瘀内生、心神被扰等。"卫气内伐"导致失眠的机理包括阴阳失节、神明受扰,气郁化热、热扰心神,瘀热互结、心神失养,痰湿内生、化热扰心,伤阴耗血、心肾不交,无力脱营、精神萎靡等。  相似文献   

8.
中医认为睡眠是阴阳之气潜藏出入的过程,与人体卫气循行和昼夜节律的阴阳盛哀密切相关.人白昼觉醒属阳,夜间睡眠属阴,睡眠时由阳转阴.失眠症属中医学的不寐范畴,多为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五志过极等引起阴阳失交,阳不入阴而形成.  相似文献   

9.
失眠中医病名为不寐,由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体虚等多种因素引起,致使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调,阴阳失和,阳不入阴,最终不能正常睡眠。从心血化生不足或心阴耗伤过度导致心神失养所致失眠的角度,以滋阴养心安神为治法,分析中医治疗心胆气虚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失眠最大的影响是精神方面的。失眠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与心、肝、脾、肾等脏腑有密切关系。其病机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阳不入阴。在治疗上当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养心安神。埋线治疗主穴:星状神经节、安眠穴(风池和翳风连线的中点)。注意精神治疗和生活调摄,往往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内经》论治失眠浅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中琳 《国医论坛》2003,18(3):15-16
失眠 ,又称不寐 ,《内经》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为各种原因导致神不守舍所引起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关于失眠的机理和治疗 ,散见于《内经》多个篇节 ,今撷其要者 ,浅述于下。1 失眠的发生机制1 .1 卫气夜不入阴 ,阳跷脉盛 《内经》认为 ,生理情况下 ,卫气昼行于阳 ,夜行于阴 ,行于阳则寤 ,行于阴则寐 ,从而产生人体有规律的正常睡眠周期 ,此过程中跷脉受卫气的影响而参与调节睡眠。《灵枢·脉度》云 :“跷脉者……属目内眦 ,合于太阳 ,阳跷上行 ,气并相还则濡目 ,气不荣则目不合。”《灵枢·寒热》亦谓 :“阳跷阴跷 ,阴…  相似文献   

12.
针刺对循经辩证和三焦调气治疗失眠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类症证.[1]人体阴阳平衡失调,阳不入阴,三焦之气不化,滞则不通而为病.失眠是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紊乱,引发多种疾病的原因之一.本人运用三焦调气法,既使总的阴阳气血平衡,脑的平衡点恢复,治疗本症,现将治疗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失眠在老年人十分多见,且常常顽固难愈。笔者从阴虚火旺论治老年人失眠,常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心得一二,以赐同道。1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人的睡眠活动由心神所主,是人体阴阳之气转化的结果。如阳藏于阴,阴能潜阳,阴阳相交则寐,反之则不寐。人至老年"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阴虚不受阳纳,阳亢不入于阴则失眠。早在《灵枢.大惑论》云:"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又《古今医统》谓:"有因肾水不足,真阴不升,而心火独亢,不得寐者。"《景岳全书》谓:"真阴精血不足,阴阳不交,而神不安其室耳。"又如清《冯氏锦  相似文献   

14.
自汗、盗汗是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寐中汗出,醒来自止称为盗汗。盗汗多属阴虚内热,久则可以伤阳,出现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之证。盗汗是临床常见病证,以阴虚火旺证多见,在中老年患者中,兼见心虚不固者亦不少,治疗中,降火有耗气之弊,补气有助火之虑,  相似文献   

15.
张珍玉辨治失眠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失眠既是症状 ,亦是病名。临床以不能入睡或睡后易醒为主要临床表现者称之为失眠。早在《内经》时期 ,医学家们已认识到人的寤寐与卫气的循行规律有关。当卫气由动转静 ,由阳分入阴分时 ,即为入睡状态 ;反之 ,卫气由静转动 ,由阴分入阳分时 ,即为清醒状态。可见 ,人的正常睡眠机制 ,是阴阳之气有规律协调的结果。不论何种原因 ,一旦卫气运行失常、阴阳的正常协调受到影响 ,就可导致失眠的发生。正如《灵枢·大惑论》所云 :“卫气不得入于阴 ,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 ,阳气满则阳跷盛 ;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 ,故目不瞑矣。”著名中医学家张珍…  相似文献   

16.
失眠临床上也称“不寐”,即无特殊病症而不能人眠的一种病患,本病在西医方面属神经衰弱的范畴。祖国医学文献中有“不寐”“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等皆失眠之谓也,究其病因多与思虑劳倦,内伤心脾,气血及脏腑功能失调,阴亏与内,阳浮于外,阴阳失交,使阳不入阴,心神不安,导致失眠。另外也有素体阳盛,突受惊吓,情绪不稳,导致肝郁痰阻。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中医历代医家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失眠症在古代医籍中又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从古至今,中医对失眠的病因病机存在不同的认识和见解。失眠的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调。思虑劳倦,内伤心脾,阳不交阴,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心胆气虚以及胃中不和等因素,均可影响心神而导致失眠。  相似文献   

18.
将心因性失眠的病因病机归纳为心神失养,邪扰心神,阳不入阴,阴阳失调。临床辨证治疗分心脾两虚、心胆气虚、阴虚火旺、肝郁化火4型。并介绍了常用中成药和单方验方。非药物治疗有情绪调适、自我调节、饮食调护、穴位按摩、针刺疗法等,并对保健锻炼的常用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顽固性失眠属中医"不寐"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常学辉教授认为顽固性失眠病因病机主要为情志失调、饮食失宜、年老体弱导致痰、瘀、虚结合,引发心神被扰或心神失养、阳不入阴,脑腑阴阳失调,神机不能守社,治疗用药以豁痰安神为主,临证辨证论治,辅以活血化瘀、重镇安神、培补肝肾,加减运用,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20.
顽固性失眠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历代医家认为其病因多为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机总属阳不入阴,阴阳失交,多论阴虚,少论阳虚,然临床阳虚致失眠亦不少见,本文主要探讨五脏阳虚致顽固性失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