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目的 采用不同溶媒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400例患者疼痛效果观察 方法将400例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0.9%生理盐水溶媒进行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实验组采用0.2%利多卡因注射液溶媒进行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结果 采用0.2%利多卡因注射液溶媒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患者疼痛明显低于0.9%生理盐水溶媒进行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 采用0.2%利多卡因注射液作为溶媒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可以减轻患者肌肉注射后疼痛,让患者乐与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提高大剂量苄星青霉素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及减轻患者疼痛的方法。方法将400例需肌内注射大剂量苄星青霉素的门诊患者,采用传统方法(溶媒为0.9%氯化钠溶液5mL)和改良方法(溶媒为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分侧注射,就一次性注射成功率、患者疼痛感及硬结产生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改良注射法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组(x^2=37.88,P〈0.05),注射的疼痛程度、硬结数明显低于传统组(x^2=4.89,P〈0.05,x^2=7.81,P〈0.05)。结论改良法注射效果优于传统法,且可减少硬结产生;大剂量苄星青霉素分侧注射法,可达到其他方法注射普通剂量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溶媒给苄星青霉素皮试结果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01-2022.12本院门诊需注射苄星青霉素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加入生理盐水溶解配制后开展皮试)、对照组(加入灭菌注射用水溶解配制后开展皮试)分别包含49例,观察两组皮试液的苄星青霉素含量、皮试阳性率、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两组的溶液含量、苄星青霉素含量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的皮试阳性率是16.33%低于对照组36.73%(P<0.05)。实验组的轻度疼痛比例为81.63%高于对照组36.73%(P<0.05),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比例为16.33%、2.04%低于对照组30.61%、32.65%(P<0.05)。实验组含局部疼痛或压痛、皮疹以及头晕等不良反应占比是4.08%低于对照组16.33%(P<0.05)。结论苄星青霉素作为一类常见广谱抗生素物,采取生理盐水取代灭菌注射用水当作溶媒配制皮试液,能减少皮试假阳性情况产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减少不良反应出现,值得推广应用到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法进行改良,以便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苄星青霉素治疗的梅毒感染患者120例。按照住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60人,对照组采用苄星青霉素的常规肌肉注射法实验组采用改良后的注射方法,能有效提高一次性注射成功机率,减轻护士工作时间,减少患者痛苦满意度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为100%,而对照组为78%,实验组疼痛时间明显短于实验组,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对照组为86%,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注射方法能提高一次性注射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感,解决护士注射失败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用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溶解青霉素G钾,在肌肉注射时可产生剧烈疼痛,若改用2%苯甲醇或盐酸利多卡因为溶媒,可减轻或避免局部疼痛。但有人认为用苯甲醇或利多卡因注射液溶解青霉素可破坏青霉素效价,使其含量降低,从而影响疗效。对此我市除了个别医院仍用苯甲醇或利多卡因作溶媒,其他医院均用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为此我们对上述几种溶媒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了平衡试验,实验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继晶 《吉林医学》2006,27(4):402-402
2001年1月~2004年1月,笔者对门诊注射室肌肉注射青霉素患者2600例采用灭菌注射用水与0.2%利多卡因溶媒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寻找减轻病人肌肉注射链霉素疼痛和局部反应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双盲法进行自身对照观察,即单日用灭菌注射用水作溶媒,双日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结果:两种溶媒注射疼痛反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局部反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肌肉注射链霉素,能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和局部反应,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溶媒。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苄星青霉素无痛肌肉注射的临床技巧和效果.方法 选择在门诊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2次以上的患者100例,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首次注射者采用传统肌内注射法, 第2次采用改进法.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注射成功率及注射后的疼痛程度.结果 改进法一次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注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 实施改进法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能提高一次注射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所接收采用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法进行治疗的30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例,其中一组采用苄星青霉素的常规肌肉注射法,称为对照组;另外一组采用改良之后的新肌肉注射方法。最后对两组患者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以及患者疼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高达100%,远远高于对照组的46.6%,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到严重疼痛不适仅有3例,其百分比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3%,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改良之后,不但有效的提高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并对患者的疼痛不适感进行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10.
周燕玲  黄彬  彭间英 《中外医疗》2010,29(31):54-54
目的寻找可以减轻绒促性素(HCG)肌肉注射疼痛的有效溶媒。方法将24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分别用灭菌注射用水(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为溶媒稀释HCG后注射,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对照组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 0.9%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为溶媒肌肉注射HCG能有效缓解病人疼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效果。方法:对72例早期梅毒患者用随机对照方法,比较口服阿奇霉素与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G两种给药方法对早期梅毒的疗效。结果:35例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G组治疗早期梅毒的有效率(3个月随访)为86%(30/35);37例口服阿奇霉素组治疗早期梅毒的有效率(3个月随访)为89%(33/37)。两组有效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治疗早期梅毒用口服阿奇霉素与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G治疗,均有效、可靠。尤其是对青霉素过敏患者,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一种能减轻患者肌肉注射绒促性素疼痛的有效溶媒.方法采用两种溶媒对27例患者共140例次,随机分两组进行对照观察,即单日用灭菌用水作溶媒,双日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结果 2种溶媒稀释绒促性素肌肉注射疼痛反应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肌肉注射绒促性素,能显著有效地减轻患者注射部位的疼痛,减少了不必要的护患纠纷,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效西林无痛肌肉注射的临床技巧和效果。方法:将50例进行双侧臀部肌肉注射长效西林的梅毒患者,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各为25例。观察组以3ml生理盐水作为溶剂,并用XK96—4型微量震荡器帮助溶解,肌肉注射时,注射器抽吸长效西林药液后再混合2%利多卡因0.2ml来一起进行;对照组按传统操作方法进行。比较两组成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肌肉注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明显减低。两组注射疼痛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微量震荡器结合小剂量利多卡因,在长效西林无痛肌肉注射中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苄星膏霉素肌注和多西环素口服联合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方法 观察组:采用苄星青霉素240万,用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毫升(减轻患者的疼痛)加注射用水8毫升、两侧臀部分别肌注每周1次,共5周.同时口服给多西环素分散片、每次100毫克、每日2次口服,连续用15日.对照组一:采用单一多西环素分散片每次100毫克、每日2次,连续口服30天.对照组二:变星青霉素240万,用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毫升加注射用永8毫升、分别注射臀部两侧每周一次,共三周.结果 观察组20例、其中18例TRUST检测阴性,ELISA检测阳性.2例TRUST检测阳性,ELISA检测阳性,滴度试验1∶8阳性.短期内治愈率达90%.而对照组一:10例,其中4例TRUST检测阴性,ELISA检测阳性,其中6例TRUST检测阳性,ELISA检测阳性,滴度试验1∶8以上阳性.明显治愈率下降为60%.对照组二:10例;其中6例TRUST检测阴性,ELISA检测阳性.其中4例TRUST检测阳性,ELISA检测阳性,滴度试验分别1∶2,1∶4,1∶8,1∶16阳性.治愈率下降40%.结论 苄星青霉素肌注联合口服多西环素治疗早期梅毒短期内快速治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封闭法对减轻新生儿输液外渗肿胀的效果。方法:将60例输液外渗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0.1%利多卡因溶液做环形封闭,对照组采用常规50%硫酸镁溶液湿敷。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利多卡因封闭法减轻新生儿输液外渗肿胀效果优于50%硫酸镁溶液湿敷。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肌肉注射青霉素寻找可减轻疼痛的溶媒.方法:随机将肌肉注射青霉素的100例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0.9%氯化钠溶液和灭菌注射用水作溶媒,对病人注射后局部疼痛和全身反映进行观察,这100例病人的感觉及语言表达能力均正常,对严重衰竭、近期服用镇静和镇痛药的病人不纳入本研究范围.结果:采用0.9%氯化钠溶液作溶媒比灭菌注射用水作溶媒局部疼痛反映轻,全身反映及晕针率减少.结论:采用0.9%氯化钠溶液作溶媒肌肉注射青霉素,能减轻病人疼痛,全身反映及晕针率减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溶媒.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苄星青霉素注射方法进行改良,以期收到防止针头阻塞及减轻注射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医嘱要求分两侧臀部分别肌内注射的门诊患者21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即对同一病人两侧臀部注射时分别采用改良组及传统组各注射1针,然后比较两组一次性的成功率及评估疼痛的程度。结果改良组的苄星青霉素注射法一次性的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1),疼痛的程度改良组也明显低于传统组(P〈0.01)。结论改良的苄星青霉素注射法,既能提高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又可以减轻患者疼痛的程度,是一种更有效的注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苄星青霉素注射一次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程度,增加药物的利用度,同时树立成本观念并对皮试方法等问题进行探索。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本院注射苄星青霉素的95例门诊患者,共300人次,其中儿童20人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震荡式摇匀药物,3快法注射,观察组采用生理盐水充填针梗、静止式溶解药物,3快1匀法注射,注射期间与患者充分沟通和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结果:对照组常规注射法一次注射成功率79%,试验组一次注射成功率99%,药液残留、患者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理盐水充填针梗、静止式溶解药物方法,3快1匀法注射苄星青霉素,并在注射期间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提高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药液残留减少,给药准确,方法简单易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苄星青霉素的两种肌内注射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苄星青霉素两种肌内注射法进行比较。方法将400例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研究组患者实施留置气泡技术加Z型肌内注射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肌内注射法,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一次注射的成功率。结果研究组一次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注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留置气泡技术加Z型肌内注射法,能提高注射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寻找一种可以减轻病人皮下注射胸腺肽α1疼痛的有效溶媒。方法将10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用灭菌注射用水(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为溶媒稀释胸腺肽α1后注射,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对照组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lt;0.01)。结论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皮下注射胸腺肽α1能有效缓解病人疼痛,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溶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