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56例采用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机械通气,记录通气治疗前后的pH,PaO2,PaCO2变化和RR(呼吸频率)、心率(HR).结果:所有患者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动脉血值恢复正常,动脉血PaO2高于无创通气前水平,PaCO2低于无创通气治疗前水平,两者差异有昂著性(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张海  王芳  程德云 《四川医学》2013,(4):503-505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用常规药物加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实验组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明显改善。对照组血气分析变化不明显。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可明显升高PaO2、降低PaCO2,改善机体低氧及酸中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世波 《医学综述》2010,16(15):2394-2395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无创通气在治疗严重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我科收治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均采用BIB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机械通气,记录通气治疗前后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变化。结果 78例患者无创通气3~7d后,意识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措施,患者和家属易于接受,同时减少插管,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9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h后、治疗3d后呼吸、心率、动脉血气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45.83%,治疗组有效率为76.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H、PaO2、PaCO2、呼吸、心率等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60例,根据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选择压力支持(PSV)+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2.3±4.9)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8.8±7.7)天;平均住院费用约(12756±3452)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55±5973)元;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PH值、外周血PaO2、PaCO2及SpO2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外周血PaO2,PaCO2及SpO2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外周血PaO2,PaCO2及SpO2水平,减少患者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无创正压通气具有无创和并发症少的优点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日渐增多。 2 0 0 1年10月— 2 0 0 4年 3月我们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 (BiPAP)呼吸机治疗COPD急性呼吸衰竭 36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6例中男 2 6例 ,女 10例 ,年龄 5 0~ 78岁 ,平均 6 0岁 ,病史 6~ 2 5年。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 ,患者均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痰 ,5例有意识障碍 ,8例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2 方法 在氧疗、抗感染、解痉平咳、激素等常规治疗基础上 ,采用双水…  相似文献   

7.
郭万库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2):1070-1071
目的观察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引起的慢性呼吸衰竭的疗效,并对其安全性及并发症进行评价。方法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BiPAP)行经鼻面罩通气,予通气开始后4h行动脉血气分析对比指标前后变化,对照组使用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静脉点滴。结果通气组4h动脉血气分析PaO2前后变化明显P〈0.001,而PacO2前后变化不明显P=0.988;而对照组前后动脉血气均无显著变化,无创通气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可在短时间内提高PaO2改善呼吸困难,疗效可靠,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吸氧、抗感染、祛痰和支气管扩张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O2和SpO2均高于对照组(P<0.05),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纠正呼吸衰竭,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无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20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04例)和对照组(n=103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抗感染、舒张支气管、止咳化痰、氧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辅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呼吸困难缓解程度和治疗后4h、48 h的动脉血气分析、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给予无创通气后,动脉血气PaO2明显上升(P<0.05),PaO2下降明显(P<0.05).结论 双水平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好,缓解速度快,有效,明显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时住院8例稳定期COPD并发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4h/次,2次/d,连续2个月。治疗前后对动脉血气及肺通气功能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动脉血气治疗前后PaCO2分别为(61.837±18.214)mmHg和(40.013±1.768)mmHg,PaO2分别为(44.125±11.679)mmHg和(76.000±9.970)mmHg、SaO2分别为(72.125±12.789)%和(91.750±3.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治疗前后FEVl分别为(18.00±4.36)%和(34.67±8.96)%、FEV1/FVc分别为(43.67±2.52)%和(55.00±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缓解期COPD呼吸衰竭患者可改善肺通气功能,改善患者缺氧情况及降低动脉血气CO2潴留,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6例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上机前后、撤机前后的PH值、PaO2、PaCO2的改变情况。结果:机械通气后较通气前动脉血PH值及PaO2均有提高,PaCO2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机械通气对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疗效肯定,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无创正压通气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无创正压通气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和体会。方法 43例 COPD患者接受了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临床疗效,并采用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参数变化。结果 38例患者(88%)经无创正压通气法治疗病情明显好转,动脉血PH值及氧分压分别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早期进行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有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14.
朱梅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130-131,133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药物治疗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于我院呼吸内科就诊的1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在治疗前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治疗后,两组分别进行组内比较,HR、RR、PaCO2均明显降低,PaO2、SaO2均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幅度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采用无创通气技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有利于纠正机体的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缓解病情,缩短住院天数,降低死亡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IPPV治疗,观察NIPPV治疗前、后患者呼吸、心律、血气指标变化和病情改善程度;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治疗。结果试验组经NIPPV治疗后患者呼吸、心率及血气分析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IPPV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罗春 《医学综述》2011,17(23):3653-3655
目的分析研究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作用。方法将8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吸氧);观察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加Bi-PAP呼吸机经面罩气道正压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和动脉血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RR)、心室率(HR)、动脉血pH、PaO2、PaCO2和Sa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4、24 h后的pH、PaO2和SaO2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PaCO2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2.86%和7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肯定,是一种有效、简便、无创而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整群选取的2014年11月一2015年11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1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呼吸频率、血气分析和心率变化等指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呼吸频率、血气分析以及心率变化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家庭机械通气(HMV)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北京市通州区家庭拥有双水平无创呼吸机和制氧机进行HMV治疗的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共20例,其中4例在随访期间去世,1例失访,共15例完成随访。在随访开始和1年结束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测定实际体重等营养状况,测试慢阻肺评估、Borg呼吸困难和呼吸疲劳评分、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和Hamilton焦虑量表评分,行动脉血气分析。随访期间每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结果与随访开始时比较,在1年随访结束时实际体重等营养状况指标、慢阻肺评估测试、Borg呼吸困难和呼吸疲劳评分、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和Hamilton焦虑量表评分以及p H和Pa O2无显著差别(P〉0.05),Pa CO2显著降低(P〈0.05)。随访年度同随访前1年比较,患者因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住院次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 HMV治疗和对HMV患者进行随访管理可显著降低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二氧化碳水平,减少患者因慢阻肺急性加重导致的住院次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使用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将57例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NPPV治疗;对照组28例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指标包括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住院天数及气管插管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动脉血酸碱度(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心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11±6天、19±7天(P<0.05),气管插管率分别为6.90%、32.14%(χ2=13.8,P<0.01),病死率分别为3.44%、10.71%(χ2=5.23,P<0.05)。结论 NPPV治疗COPD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可降低患者病死率、气管插管率及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