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晶 《山西临床医药》2013,(11):833-834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就诊的150例儿童慢性鼻窦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97例)和对照组(53例).治疗组口服鼻渊通窍,鼻腔内生理性海水冲洗,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对照组鼻腔内生理性海水冲洗,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结果:治疗组治愈76例,有效14例,无效7例.对照组治愈32例,有效12例,无效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陈绩  连瑶 《当代护士》2014,(4):66-68
目的:观察鼻腔冲洗在儿童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方法。方法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患儿80例,术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0例,术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鼻腔,每日1次,持续12周,每次鼻腔冲洗后予以内舒拿喷鼻;对照组40例,术后未行鼻腔冲洗,仅用内舒拿喷鼻。根据临床表现判断疗效。结果实验组症状的改善情况和术腔的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冲洗对手术后恢复、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正确的冲洗方法及护理、取得患儿配合、加强家属的健康教育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小儿诺通鼻喷雾剂治疗儿童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慢性鼻窦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儿服用鼻渊通窍颗粒和小儿诺通喷鼻,对照组患儿单纯使用小儿诺通喷鼻,5d为1个疗程,连续使用3个疗程后观察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小儿诺通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明显,起效时间快,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是临床上值得推荐的一种联合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4.
乌日娜  李锋  熊琴 《系统医学》2023,(16):148-151
目的 生理性海水鼻腔冲洗联合使用鼻喷激素对儿童腺样体肥大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5月期间北京儿童医院新疆医院收治的87例儿童腺样体肥大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分组,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实施生理性海水鼻腔冲洗治疗,观察组实施生理性海水鼻腔冲洗+鼻喷激素治疗。就两组儿童腺样体肥大患儿最终疗效展开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打鼾、鼻塞和咳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腺样体A/N(0.70±0.05)较对照组A/N(0.74±0.07)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儿童腺样体肥大患儿临床实施生理性海水鼻腔冲洗联合使用鼻喷激素治疗,能够针对性优化对于患儿实施的局部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也可以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5.
熊小茜  魏友洪 《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533-153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术后行鼻可乐鼻腔冲洗对术腔愈合和术腔上皮化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3~6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6例)。观察组术后采用有发明专利配方的鼻可乐鼻腔冲洗,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结果经术后3月鼻内镜复查,观察组术腔上皮化时间和术后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鼻可乐鼻腔冲洗优于传统生理盐水冲洗的方法,提高了疗效,缩短了术腔上皮化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长期小剂量克拉霉素联合鼻用激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CR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于长葛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94例CRS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长期小剂量克拉霉素联合鼻用激素组(观察组),每组各47例.将两组患者不同分型及总数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不同症状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上述指标评估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小剂量克拉霉素联合鼻用激素治疗CRS的临床疗效好,对于各种症状的改善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7.
探讨鼻部超短波辅助药物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选取收治的39例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00%)显著优于对照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部超短波辅助药物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鼻内镜手术后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变应性鼻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鼻-鼻窦炎伴变应性鼻炎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进行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术后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鼻腔灌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及鼻内镜检查病变范围Lund-Kennedy评估结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VAS及Lund-Kennedy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VAS及Lund-Kennedy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后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变应性鼻炎,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鼻腔病变结构的修复,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9.
鼻腔冲洗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腔冲洗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佛山市中医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诊治的7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鼻腔冲洗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4%)、咽鼓管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1.4%)均高于对照组(68.6%、71.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4,P<0.05;χ2=4.629,P<0.05)。结论鼻腔冲洗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明显,无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应用中医鼻病序贯疗法联合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从2020年1~5月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中筛选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采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围术期综合治疗)、联合组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序贯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评分。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95%(34/42)低于联合组95.45%(42/44)(P<0.05);治疗后对照组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各项评分均高于联合组(P<0.05)。结论: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采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及围术期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鼻病序贯疗法,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内窥镜术后院外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并分析我科2004年7月~2006年7月15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内窥镜手术后院外护理对术后术腔黏膜转归情况的影响,进一步了解正规的院外护理对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复发率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结果150例各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经过正规的术后护理,均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结论对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来说,手术仅仅是治疗的第一步,术后院外护理与院内护理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简易鼻腔通气管在鼻内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43例鼻内镜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通气管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术后行鼻部常规护理,填塞止血海绵;通气管组在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鼻腔放置通气管和填塞止血海绵,进行通气管护理,分别于术前和术后连续2 d采用视觉评分量表( VAS)评估患者的鼻塞、鼻痛、头痛、眼胀、耳部不适、对饮食及睡眠影响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P>0.05)。术后第一、二天,通气管组患者的鼻塞、鼻痛、头痛、眼胀、对饮食及睡眠影响的V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6.557,-2.022,-2.420,-2.410,-2.772,-2.559,-5.776,-2.772,-2.403,-3.200,-2.902,-0.413;P<0.05)。结论鼻腔通气管能很好地缓解患者因鼻腔填塞引起的不适,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观察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传统中隔矫正手术治疗,观察组予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对比两组2周后治愈情况,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9.13%)明显高于对照组(43.6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17%)明显低于对照组(48.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中隔偏曲的治疗中采用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手术相较于传统鼻中隔矫正手术,其治愈率高,手术危险性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后部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鼻内窥镜下采用微波治疗鼻后部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经鼻内窥镜应用微波对50例鼻后部出血的患进行治疗。结果:50例患均一次治愈,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在治疗中应针对患不同情况做好心理护理,掌握适应证及治疗方法,做好术前及术后护理是确保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老年鼻饲患者每次鼻饲量及间隔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鼻饲患者每次鼻饲量及间隔时间。以确立科学的、适合老年人生理的鼻饲量值。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长期鼻饲老年患者180例,按年龄段,61~70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1、实验2和对照组1;71~80岁患者分为实验组3和实验组4和对照组2。每组30例。在鼻饲置管方法、鼻饲体位、鼻饲液成份、符合营养热卡的前提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鼻饲;实验组按照实验方法鼻饲,6组均观察餐后返流、胃潴留、腹胀、腹泻、便秘、末次饲食后6h微量血糖值、血清白蛋白、总蛋白、体重情况。结果6组老年鼻饲患者在不同鼻饲量及间隔时间下其鼻饲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营养状况:白蛋白及总蛋白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实验组鼻饲法的每次鼻饲量和间隔时间是安全的、符合老年人生理的鼻饲量值。  相似文献   

16.
鼻腔填塞与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的疗效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目的:总结鼻腔填塞与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单纯微波治疗10例;鼻腔填塞治疗83例,其中28例仍反复出血,改用内窥镜下微波治疗;同时辅以心理护理等综合治疗。结果:前鼻镜下微波治愈10例,鼻内镜下微波治愈23例,鼻腔填塞治愈59例,死亡1例。结论:传统鼻腔填塞仍是治愈鼻出血常用的有效方法,综合治疗能治愈顽固性鼻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镜导管超声检查及测量鼻腔软组织的精确性.方法 对30侧犬鼻行内镜导管超声检查,以直接或经水槽方式观察犬鼻腔软组织结构并分析其图像.结果 灰阶超声显示下鼻甲和鼻中隔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均以低回声为主,鼻中隔软骨为无回声,鼻中隔软骨膜显示为连续的高回声线.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鼻腔黏膜血流信号丰富,鼻中隔和下鼻甲的动脉峰值流速分别为10~54.8 cm/s和7.5~79.6 cm/s,阻力指数分别为0.31~0.57和0.25~0.62,静脉流速分别为3.1~13.8 cm/s和4.0~17.3 cm/s.犬鼻中隔总厚度和下鼻甲内侧面软组织厚度分别为(1.87±0.33)mm和(2.96±0.36)mm.结论 经校正后的内镜超声鼻腔软组织检查定位准确、图像清晰、分辨力高,为鼻腔软组织的检查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黄油纱条作为鼻腔填塞物的医学应用价值,为鼻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 76例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后需要鼻部填塞的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设计方法分为两组进行临床试验。两组术后按照鼻窦炎术后护理。试验组鼻腔填塞三黄油纱条,术后24小时抽除纱条;对照组鼻腔置放普通凡士林油纱条,术后24小时抽除纱条。观察两组填塞前后鼻腔状况、术后基本情况、囊泡和肉芽等病变再生情况、上皮化完成的时间。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59,P〈0.01);上皮化完成时间、出血量、出血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鼻阻塞、头昏、头痛、黏膜情况、分泌物、息肉变化、囊泡情况评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油纱作为鼻腔填塞物用于慢性鼻窦炎术后的鼻腔填塞效果优于对照组,有可能成为治疗慢性鼻窦炎术后新型鼻腔填塞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鼻中隔矫正术后鼻中隔黏膜瓣连续缝合和鼻腔填塞对患者术后症状、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25例诊断为鼻中隔偏曲,并排除其他鼻部疾病和基础疾病的成年患者,入院接受鼻中隔矫正术,术后随机接受缝合(13例)或者填塞(12例),比较术后第一天症状(鼻部头部疼痛和睡眠情况自我评分),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缝合组较填塞组术后头部和鼻部疼痛有明显减轻,睡眠显著优于填塞组(P〈0.05)。两组均无观察到鼻中隔血肿、脓肿和穿孔。缝合组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1.3d(1—3d),填塞组为2.7d(2—4d),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后黏膜瓣缝合可作为鼻腔填塞外的另一选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息肉并嗅觉减退的效果及影响嗅觉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对48例鼻息肉并嗅觉减退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分别于术前以及术后4、12、24周采用CCCRC嗅觉测试法进行嗅觉功能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各时间点不同程度功能障碍鼻腔数均较治疗前减少,但嗅觉正常与中度功能障碍鼻腔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嗅觉功能恢复与术前分型、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并嗅觉减退临床疗效确切,鼻息肉术前分型、分期可作为判断患者术后嗅觉功能恢复情况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