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析22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病人的临床特征及导管射频消融治疗。14例左室特发室速,采用激动顺序标测,8例右室特发室速,采用起搏标测,消融均成功。作者认为,体表心电图可大致确定室速起源部位,对于QRS波无明显增宽的左室特发室速,特别是伴1∶1室房逆传者,应与室上速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体表心电图判断心外膜和心内膜起源的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经射频导管消融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已是多数特发性室速的首选治疗手段,而器质性室速的消融也有了很大进展。然而,随着经导管消融室速研究的深入,发现心外膜室速的发生率并不低,和经心内膜途径消融室速相比,心外膜室速消融的成功率较低,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如能在消融术前从室速发作时的体表心电图初步判断出心外膜室速可能,将有助于选择合适的经导管消融适应证患者,选择合适的电生理标测设备、标测和消融导管和消融途径(经心内膜、经心脏静脉系统、经心包穿刺等),从而有助于提高消融成功率,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简称室速,指起源于希氏束分支以下部位的室性快速心律,频率〉100次/min。室速持续30S以上或因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而需立即终止者,称持续性室速。室速可分为器质性心脏病室速和非器质性心脏病室速.前者是指发生于有器质性心脏病证据患者的室速,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长QT综合征以及各种心脏外科手术后等。临床上以冠心病,特别是心肌梗死后室速最为多见。非器质性心脏病室速又称特发性室速。是指发生于利用目前诊断技术未能查出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室速,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左室室速(附3例报告)*王静1吴益明2徐成斌2(1呼和浩特邮电医院内科呼和浩特0100202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关键词心动过速,左室特发性特发性左室室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室速,与特发性右室室速、早搏性室速、室上速伴差传相比较,其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5.
心力衰竭(心衰)时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极为常见,尤其成对和多形性室性早搏发生率高达刀%~95%,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达28%~80%[1]。由于室性心律失常变异性较大(如阵发性室速变为持续性室速,单一型室速发展为扭转性室速,室速发展为室颤),而发生猝死率极高,现就心衰  相似文献   

6.
右室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及其随访结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右室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射频消融的近、远期疗效。方法34例右室室速患者经受了射频消融,其中诊断为特发性右室室速29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全(ARVD)5例。结果28例特发性右室室速消融成功,1例失败;5例ARVD患者诱发出9种室速,5种室速消融成功,另4种室速失败。随访显示,28倒特发性右室室速中2例分别于射频消融术后的12和15个月发生新的室性心律失常,进一步检查证实1例为ARVD,另1例为扩张型心肌病。ARVD患者组中2例室速复发。结论右室室速射频消融的结果取决于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对于特发性右室室速消融术后再发或出现新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需注意排除ARVD或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指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速、室颤或具有潜在危险的室性心律失常,易恶化为室颤,均为致命性心律失常。此类心律失常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非缺血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脏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全、重症心肌炎,少见于无心脏结构异常者,如特发性左室室速、右室流出道室速、LQTS、Brugada综合征、特发性多形性室速、室颤等。  相似文献   

8.
对室性心律失常的认识及药物治疗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扑动(室颤)及心室颤动(室颤)。持续时间少于30秒的室速称非持续性室速,超过30秒称持续性室速,有时需电击终止。按室速形态可分为单形性及多形性室速。室性心律失常常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但也可以发生在正常人、水一电解质和(或)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应用某些药物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有折返激动(微折返及大折返)及自律性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心肌炎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病变相对应的超声心动图改变情况。方法给大鼠皮下注射心肌肌球蛋白而制成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动物模型,分别于感染的即刻、第10天、第15天、第21天、第30天、第42天及第50天记录超声心动图所见。结果 第15天开始出现心包积液,心室壁增厚及左室扩大;第21天左室壁持续肥厚与扩大,室壁运动显著低下,而且心包积液量进一步增加.出现胸腔积液;第30天左室扩大与室壁运动低下进行性进展,同时室壁厚度明显变薄;第42天左室扩大与室壁变薄持续存在,部分鼠心包积液与胸腔积液量减少;第50天胸腔积液与心包积液减少,类似于人类扩张性心肌病超声心动图表现。结论 急性心肌炎发病早期左室增厚伴左室扩大,之后出现室壁运动低下,慢性期室壁厚度变薄,心腔扩大与室壁运动低下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和治疗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但在少数室速患者,临床上并未发现其心脏有明显结构异常,亦无代谢障碍、电解质异常和长QT综合征等,这种室速被称为特发性室速。根据起源部位不同,分为特发性右心室室速和特发性左心室室速。绝大多数特发性右心室室速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RVOT),故又称为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速。在临床上特发性室速常见3种类型:①反复单形室速(repetitive mono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RMVT),这种室速为单形非持续性,常与相同形…  相似文献   

11.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也是患者唯一能够自我控制的致病因素。许多心血管医生已经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和戒烟干预的重要性,但尚缺乏相应的戒烟知识和戒烟技巧。本共识通过全面总结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益处,  相似文献   

12.
房颤的发生源于心脏电生理改变和心房结构重塑的共同作用。心房纤维化是一个有害的过程,会引起细胞外基质沉积与降解失衡及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值等。早期研究显示,心室纤维化会引起心室壁进行性硬化,进而引起心室功能不全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但随后的研究突出显示了心房纤维化与房颤的关系,与瓣膜病、高血压和老龄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病例:患者女,86岁,因"间断腹痛、呕吐5 d"于2010年12月23日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患者入院前5 d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间断性发作,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2次/d,约50 ml/次。患者发病期间无排便、排气,无发热、呕血,小便正常。门诊行腹部立位平片示,肠梗阻(见图1)。患者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20余年,曾于2010年9月28日行上腹部CT检查示,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见图2)。遂以肠梗阻、慢性胆囊炎收治入院。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社会上呼唤人文医学或人文医生的声音很响,似乎而今的医疗服务使社会大众难于接受。对此,我们复习研究了许多相关文献,从远古时代的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发展到今天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各时段的医疗服务。这一文献复习始于朱宗涵教授于2001年在北京地区会议上讲话时提出的“人文医学”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明,高血压并发左心室肥厚(LVH)是增加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证实,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是预防心血管事件的主要措施。对单一抗高血压药治疗未能达到目标降压的高血压患者主张联合用药或用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16.
血清瘦素为脂肪组织分泌的具有内分泌激素特性的脂肪细胞因子,参与人体能量平衡的调节。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瘦素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现就瘦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肝病学会(AASLD)与美国移植学会近期发布了关于儿科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患者的长期医学管理指南,同时北美儿科胃肠病学会也批准了这项指南。在此对指南的推荐意见进行翻译,以供临床参考。建议分级参考表1。  相似文献   

18.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是导致中国女性死亡的首位原因。1999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第一次发表的女性心血管病预防建议,提高了美国民众对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公众意识,并促进了预防和治疗的进步。2007年,心血管疾病每分钟仍会导致一名美国女性死亡。2011年,AHA对女性心血管病预防指南进行了更新,并将“循证为基础”转化为“效果为基础”的指南,更加关注预防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心肌梗死是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疾病之一。急性心肌梗死(AMI)诊疗指南从诊断、治疗及二级预防等方面均作出了详细的指导。AMI的治疗原则即挽救存活心肌,改善患者预后。欧洲和我国指南部推荐积极采取直接冠脉支架置入术或溶栓的再灌注,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国外研究证实,指南中推荐的常规用药在AMI治疗过程中的使用率与住院病死率与长期预后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高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与住院死亡有独立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心肌结核是由结核分支杆菌直接或间接感染机体引起的一种心脏病,虽然罕见却是引起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年轻患者中。心肌结核与SCD有着密切关系,因而对心肌结核的研究除了能够降低人类结核病负担外,还能够降低猝死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国内对心脏结核的研究仅仅局限于结核性心肌炎,而且缺乏大样本的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故而本综述拟对心肌结核的国内外研究做一简要总结,主要阐述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和影像学及治疗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