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锁骨下静脉穿刺操作技术,是急诊抢救和危重手术的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以及临床输血输液扩容、输注全静脉营养液的有效技术方法,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一般住院周期长,术后常需长期输液。自2009-08~2010-12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通过分析其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得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神经外科临床应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在普通病房操作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输液港的并发症,分析临床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行锁骨下静脉输液港置入术的患者病例资料,记录并发症的发生及临床处理方法及疗效。结果:147例患者完成锁骨下静脉输液港系统置入术,操作成功率为98%;操作时间为25-60 min,平均43 min;3例手术失败,其中1例气胸,2例穿刺锁骨下动脉;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67%;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4%。结论:锁骨下静脉输液港置入术操作简单、使用安全,临床操作及护理程序的提高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右锁骨下静脉药盒导管系统置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右锁骨下静脉药盒导管置入术的并发症,评价其临床价值. 资料与方法 85例患者在透视下行右锁骨下静脉药盒导管系统置入术,记录并发症的发生及临床应用情况. 结果 83例患者成功完成右锁骨下静脉药盒导管系统置入术,手术成功率为97.65%(83/85);操作时间为30~60 min,平均45 min;2例手术失败,其中1例气胸,1例穿刺锁骨下动脉;3例(3.52%)出现感染;2例(2.35%)化疗药外溢致局部皮肤坏死;5例 (5.88%)导管堵塞;皮肤切口延迟愈合4例(4.70%).使用该装置的患者感觉在输液治疗中的舒适程度高于其他静脉输注方式. 结论 右锁骨下静脉药盒导管置入术安全、便捷、并发症少,能够提高需要长期输液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斜角肌-锁骨间隙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可行性及其特点。方法选择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n=60):实验组采用前斜角肌-锁骨间隙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穿刺置管的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完成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总成功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完成时间及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斜角肌-锁骨间隙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是一种高效、安全的中心静脉置管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引导经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4月—2021年3月东莞光华医院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18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组、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组和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组,每组60例。超声检测锁骨下静脉穿刺组和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组穿刺静脉深度、静脉直径、静脉与动脉间的距离、穿刺点与胸膜间的距离。记录3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3组患者感染、血栓、气胸、误穿动脉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组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组锁骨中线处静脉直径和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8,P=0.274;t=-1.886,P=0.064);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组静脉与动脉的距离、与胸膜间的距离均大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93,P=0.000;t=-19.131,P=0.000);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组和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均高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8,P=0.008;χ2=5.175,P=0.024);超声...  相似文献   

6.
中心静脉置管术,已广泛应用于抢救休克及全静脉营养等病人。但操作不慎仍有严重并发症出现,甚至造成死亡。现结合我院112例临床应用及实践中的改进经验,对预防严重并发症的问题加以讨论。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64年开展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迄今施行103例,颈外及颈内静脉置管9例,共112例,其中置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心静脉置管材料的改进和操作的简化,在危重病人的抢救、监测和营养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既能减轻患者痛苦又能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诊断及治疗,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特别适合危重及慢性病患者。2006年对73例危重病人采取中心静脉置管取得满意效果,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46例,女性27例,年龄34-72岁,右侧颈内静脉置管67例,锁骨下静脉2例,股静脉4例,留置最长96d,最短1d;56例为急诊手术病人。1.2材料国产天地人和科技公司单腔静脉置管包(管径14ga、16ga)、碘伏消毒剂、5%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等。1.3穿刺方法1.3.1右颈内静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对特殊体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特殊体位下超声定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6例经颈内静脉成功置管55例,其中半卧位穿刺置管52例,端坐位穿刺置管4例,成功率98.21%,失败1例改行超声定位经同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全程操作时间7-15min,平均10min;其中并发局部血肿1例,无气胸、神经损伤、空气栓塞发生。结论超声定位下特殊体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高效、准确、安全,可作为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降低特殊体位深静脉穿刺置管风险的有效措施,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胃肠外营养 (TPN)是目前临床对危重患者进行代谢支持的重要手段 ,对危重患者的救治发挥着重大作用。现将我科对 32例患者施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进行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观察护理体会 ,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 2 8例 ,女性 4例 ;年龄 2 9~ 83(32±2 .6 0 )岁。其中胃癌 10例 ,食管癌 8例 ,结肠癌 8例 ,肠梗阻 6例。置管术后出现导管感染 1例 ,高血糖 1例 ,无气胸、血胸等严重并发症。1.2 方法 :全组均在局麻下经锁骨上途径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在水平层流超净台配置营养液 ,按照 16 7~ 188KJ/KG/…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乳腺肿瘤内科共收治乳腺癌患者3822例,静脉置管913例,均为女性,年龄29~69岁(中位年龄46岁),其中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430例,经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置管368例,经股静脉置管105例,输液港10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脑损伤昏迷患者术后置管输液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行PICC及63例行锁骨下静脉置管输液治疗的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导管置入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94.9%(75/79),锁骨下静脉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4.5%(4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堵管高于锁骨下静脉组(P<0.05),而导管脱落、非计划性拔管的机率小于锁骨下静脉组(P<0.05),两组在导管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脑损伤昏迷患者术后输流治疗中有简单易行、护理方便,留置时长等优点,相比较而言,PICC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已广泛用于术中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及建立可靠的静脉通道.我院80年代前在麻醉科就已用于体外循环手术和各种重大手术,近10年来又逐渐用于院内临床各科室及院内各种需要长期补液、某些特殊治疗或外周输液困难的病人,尤其是化疗病人居多.作者仅三个月内于疼痛门诊采用德国贝朗16G单腔穿刺套件行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平均每天1~4例,共100轮次.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3.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是近年来广泛用于临床的护理技术 ,它代替了静脉切开 ,能及时建立可靠持续的输液通道 ,保证抢救顺利进行 ,对癌症、危重、衰竭及手术创伤病人采用TPN ,补充每日所需全部营养要素 ,在禁食状态下仍然可以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我院外科病房 1996年开展 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术 ,实行TPN疗法 ,均收到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 ,癌症 3例、脑外伤 2例、肝硬化 1例、十二指肠损伤 2例。其中男 5例、女 3例 ,年龄最大 68岁 ,最小 43岁 ,维持时间最长 86天 ,最短 3 0天。均未发生不良反应。2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前准备 ,操作方…  相似文献   

14.
何俊堂  李政文  聂川  栾琰 《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1):1222-1223
目的 探讨深静脉穿刺置管加压输液在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6例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深静脉穿刺置管加压输液的穿刺方法、操作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36例经股静脉穿刺均获成功,在3~5 min内建立有效输液通道,通过加压输液,使患者有效循环血容量得到快速补充,为进一步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结论 经股静脉穿刺置管可快速建立输液通道,加压输液可迅速补充血容量,经股静脉穿刺置管加压输液可作为抢救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临床有着广泛的用途 ,为探讨其成功经验 ,减少并发症 ,对我院近两年来所完成的 5 0例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部患者均为住院患者 ,其中男 2 1例 ,女 2 9例 ;年龄 2 5~ 74岁 ,平均年龄 42 .3岁 ;各种原因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2 8例 ,慢性肾功能衰竭 2 0例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2例。其中 48例用于血液透析 (HD) ,1例用于静脉输液 ,1例用于放置临时起搏器。1.2 方法 病人取头低足高仰卧位 ( 10~ 2 0°) ,肩胛骨之间用一小枕垫高 ,头转向左侧 (穿刺右颈内静脉 ) ,在胸锁乳头肌内外两头与锁骨形成的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分析介入法在难置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经PICC专科护士会诊或操作后在床边直视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管困难或失败的52例患者,在DSA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管。对静脉显影不佳者采用顺行浅静脉造影穿刺靶静脉,对静脉迂曲或变异者采用微导丝导引法置管。结果 52例患者中50例成功置入PICC管,置管成功率96.1%。其中46例一次成功置管,4例第一次置入失败,第二次置入成功;全部病例均采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21例采用顺行浅静脉造影穿刺法,4例因头静脉注入深静脉角度过锐或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段狭窄,走行迂曲而使用微导丝导引克服血管迂曲后置管成功,2例因双侧肘正中静脉缺如,头静脉及贵要静脉狭窄、闭塞置管失败。50例置管患者中,平均留管时间73天,2例(4.0%)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1例(2.0%)发生致命性肺栓塞;1例(2.0%)发生无菌性静脉炎。结论 DSA导引下运用介入方法提高了PICC的置管成功率,减少了床边置管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7.
危重病人的补液途径选择是困扰护理人员的难题。近年来,我们在成人深静脉置管术的基础上,对37例患儿应用深静脉置管术以建立输液、静脉用药通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2-07~1999-02收治的需进行深静脉置管的危重患儿,男24例,女13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6岁,中位年龄3岁,其中大面积烧伤13例,双足感染并发败血症12例,破伤风3例,肠硬阻术后4例,重症营养不良伴贫血3例,深静脉置管穿刺部位,颈外静脉18例,股静脉12例,锁骨下静脉7例,留管最长时间17d,最短6d。  相似文献   

18.
翟东  李宜淮 《人民军医》2002,45(5):270-271
常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主要途径是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 1996~ 1998年 ,我院经颈外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80例 ,穿刺方法简化 ,减少了穿刺时的并发症。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80例中 ,男 4 2例 ,女 38例 ;年龄 4~ 88岁 ,平均 4 5岁。右侧 4 2例 ,左侧 38例 ,导管留置时间 7~ 4 2d。1 2 穿刺置管方法 病人仰卧 ,肩下垫薄枕 ,取头低足高位 ,头低 5°~ 10° ,选择颈外静脉较充盈的一侧 ,头偏向对侧 ,常规消毒 ,局麻或全麻下穿刺。若颈外静脉不充盈或充盈不明显时 ,可让病人深吸气后屏气 ,或在锁骨上缘压迫颈外静脉 …  相似文献   

19.
PICC的临床应用经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外周静脉插管的中心导管 (PlCC)是由外周静脉 (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穿刺插管 ,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及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等。[1] 我院外科从 2 0 0 2年 1月~ 12月间共置管 2 0例 ,现将置管过程中及置管后发生的问题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病人均采用法国美德PLASTIMED公司生产的ENDOCATHPlCC型号 5FR、长度 60cm导管 ,患者为下肢骨折 5例 ,骨盆骨折 1例 ,脉管炎足坏死 2例 ,颈腰椎损伤骨折 3例 ,食管癌 1例 ,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右锁骨下静脉在X线下解剖学位置的变化,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测量220例经右肘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患者,按年龄不同分为:A组(<65岁);B组(≥65岁),每组110例.在仰卧位X线胸片下测量PICC管顶端纵向与横向在第一肋圈中的位置分布情况.结果 A组68例(62%) PICC管顶点通过第一肋圈中1/3;B组70例(64%)通过第一肋圈下1/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PICC管顶点距第一肋弓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5岁以上高龄患者右锁骨下静脉的顶点位置较成年患者偏下,可为临床高龄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