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市自1996年实施《中国城市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规划目标》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在1999年5~7月间6区城市初保在市、区联合审评的基础上,全部以90多分顺利通过省级规划目标的复核审评,使我市成为广东省,也是全国第一个提前两年全面实现国家和省政府提出的城市“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规划目标的城市。城市初保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受到了省初保办和省评委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我市城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认识到位,领导有方,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现将我市3年来开展城市初保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黑河市爱辉区政府、卫生局、妇幼保健院认真贯彻执行“九十年代儿童发展纲要”、“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提高妇幼卫生工作管理水平,在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初保目标,降低婴儿、5岁以下儿童和孕产妇死亡率工作中,采取了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创建和巩固爱婴医院成果,推行母子保健保偿制,实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一体化管理,强化妇幼保健服务,加大执法力度等一系列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余姚市老方桥镇1990年开展初级卫生保健以来,存在着几大难点:一是卫生院对村卫生室与乡村医生的管理脱节,使农村三级预防网底工作有名无实;二是合作医疗坚持难;三是农村改水改厕与环境卫生问题依然严重。针对这些问题,我镇从1996年推行了以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为...  相似文献   

4.
湖北农村初保工作历时13年,1999年12月20日在阳新县通过了湖北省初保委组织的验收后,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名号。按照湖北省政府的要求,提前1年实现了该省农村地区以县为单位“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 自1987年湖北省政府在天门市召开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会议以后,13年来,湖北省农村初保工作总体上经历了试点和扩大试点,普及、巩固和提高三个阶段。工作按国家要求进行。1992年湖北省被评为全国初保试点阶段的先进省,江陵县被评为全国先进县。从湖北省83个县(市、州、区)实施初保规划目标的情况看,湖北农村卫生事业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 第一,各级政府将初保工作纳入了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纳入了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目标管理。通过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强化  相似文献   

5.
我市自1987年开展初保工作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荣获江苏省、全国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先进县等光荣称号。然而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巨大转变,原有的工作模式和思路暴露的矛盾日益突出,使整个初保工作步履...  相似文献   

6.
英德市于1991年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目标。我们按照健康教育指标的内容和要求,由政府领导,部门密切配合,群众参与,健全机构网络,抓好骨干培训,开展了全民健康教育,为我市的初保达标和提高,以及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 政府重视,健全网络通过宣传学习,各级领导提高了认识,认为开展健康教育是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实  相似文献   

7.
绍兴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 ,总面积 790 1平方公里 ,辖 2县 3市 1区 ,总人口 4 2 8万 ,其中农业人口 358万。 199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 6 51亿元 ,农业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4 2 0 0元 ,已基本实现小康。绍兴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从 1990年开始实施 ,1994年实现以县 (市、区 )为单位农村初保基本达标 ,成为全省第二个初保基本达标的地级市。从 1995年开始 ,实施以乡 (镇 )为单位农村初保基本达标 ,目标是到 2 0 0 0年实现全市以乡 (镇 )为单位的农村初保基本达标。10年来 ,坚持以实施农村初保为龙头 ,巩固完善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有效突…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农村初保10年审评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多元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广东省农村初保10年审评结果及其年度变化趋势。结果发现,各个指标的分值完成率存在着不均衡性,初保得分与地理环境和经济水平有关。本文揭示,广东省广大农村地区的初级卫生保健经过10年的努力,已取得显著的成绩,与此同时,由于初级卫生保健所固有的复杂性、动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以及广东省内的地区差异,经济差异及进度的不同,广东省的广大农村地区卫生工作在可见的未来,仍需以初级卫生保健为卫生工作的龙头,在不断完善已取得的成绩基础上,将初级卫生保健不继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115个有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任务的县级单位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因素对广东省“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规划目标成果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经济水平差异显著,以小康县为主的水网和平原区域得分较高,以温饱县和宽裕县为主的山区和丘陵区域得分较低。影响得分的主要因素有指标2(县、乡政府年度卫生事业拨款占两级财政支出的比例)、指标5(集资医疗保健覆盖率)、指标7(卫生而所普及率)及指标8(食品卫生合格率)。  相似文献   

10.
目前,江苏全省64个县(市)及所有郊区都达到了“初级卫生保健合格县”标准,提前两年实现了“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为厂巩固初保工作成果,提高农村卫生工作整体水平,经省政府批准和省初保委有关部门审议,最近以苏初保[1999]4号文下发了《关于下达“1999~2000年江苏省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主要任务”的通知》。具体共有七项工作任务:第一、深入开展创建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市)活动各地要把创建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市)活动作为巩固和发展初保成果,促进农村卫生事业深入发展的重要举措来…  相似文献   

11.
12.
13.
农村孕产妇保健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了解湖北省农村孕产妇保健状况,探讨农村孕产妇保健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8个县1998年1月1日~2003年10月20日有活产的15~49岁已婚育龄妇女共计522人,对其孕产期保健状况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单因素分析采用2χ检验法、非参数检验法,多因素分析采用逐步前进法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农村孕妇产前检查率为84.7%,住院分娩率54.8%,剖宫产率10.7%,产后访视率53.3%,与湖北省城市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产妇保健主要影响因素是生育活产儿数、经济收入、文化程度、是否是农民、是否经常主动获取保健知识。结论:湖北省城乡孕产妇保健状况差异较大,农村孕产妇首次产前检查时间滞后,产后访视率明显低于产前检查率,与全国甲类农村保健服务标准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农村居民的问卷调查,了解农村居民对防保服务的认知及实际利用情况,并与防保服务供方的判断进行比较,以探讨基层防保工作难以落实到位的主要原因。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的防保意识较强。对于防保服务的认知水平较高,但其支付意愿相对较低。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省经济比较落后。农村居民的支付能力还相对有限。且基层防保机构并没有按照居民的实际需要提供足够的防保服务,使得农村居民对其的可利用度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丁远均 《职业与健康》2010,26(20):2367-2368
目的了解湖北省保康县农村中小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规定,采集58份农村中小学校水样进行检测。结果不合格项目中突出的是细菌学指标,总硬度和浑浊度等,乡镇中心学校与村级小学之间水质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康县农村中小学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低,存在安全隐患,应予以解决,使农村中小学生饮水安全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变迁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农民、政府以及医疗机构等利益团体的非均衡性博弈,导致了制度供给的滞后性问题,从制度变迁的初级行动团体、次级行动团体以及制度装置的角度分析制度变迁的非正常性滞后问题的成因,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本文尝试运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非正常性滞后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并对当前的研究进行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我国农村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功能的完善是当前医疗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医疗体制改革的主攻方向.建立健全的农村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体系有助于进一步解决农村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甘肃省农村居民选择住院医疗机构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影响甘肃省农村居民选择住院医疗机构的因素进行研究。方法:利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影响甘肃省农村居民选择住院医疗机构的主要因素是疾病类型、住院天数、收入、职业和性别。结论:提示应加强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卫生政策,满足弱势人群基本的住院服务需求,改进患者获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20.
CONTEXT: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 disproportionately affect minority citizens in rural communities, many of whom have limited access to comprehensive diabetes management services. PURPOS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combining care management and interdisciplinary group visits for rural African America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In the intervention practice, an advanced practice nurse visited the practice weekly for 12 months and facilitated diabetes education, patient flow, and management. Patients participated in a 4-session group visit education/support program led by a nurse, a physician, a pharmacist, and a nutritionist. The control patients in a separate practice received usual care. FINDINGS: Median hemoglobin A1c (HbA1c)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baseline in the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s but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the end of the 12-month follow-up period (P < .05).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median HbA1c at baseline was 8.2 +/- 2.6%, and median HbA1c at an average follow-up of 11.3 months was 7.1 +/- 2.3%, (P < .0001). In the control group, median HbA1c increased from 8.3 +/- 2.0% to 8.6 +/- 2.4% (P < .05) over the same time period.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61% of patients had a reduction in HbA1c, and th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with a HbA1c of less than 7% improved from 32% to 45% (P < 05). CONCLUSION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 redesigned care management model that combines nurse-led case management with structured group education visits can be successfully incorporated into rural primary care practices an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glycemic contr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