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对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注释《金匮》之学术特色作了较深入地探讨分析,认为魏氏注释《金匮》的主导思想是以《内经》和《周易》的某些观点解释仲景原著,以达溯本求源、释疑解惑之目的;魏氏洞鉴医圣原旨,进行详尽阐发,主要体现在重视预防、调补五脏(尤重脾肾)等方面;魏氏之注论理清晰,尤对病机、治法和方药的辨析发挥颇多,见解独到,发人深省;除阐明原著精义外,魏氏还授人以读书方法,以启迪后学深入分析领会张仲景言外之意而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2.
孙万森 《中医研究》1995,8(1):14-16
《金匮要略》“相搏”病机探陕西710004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孙万森主题词《金匮要略方论》,%相搏“相搏”病机是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提出的一种杂病病机。现对其作初步探讨,以进一步理解张仲景的病机思想。“相傅”释义“搏”,《辞海》释义为“搏斗;拍击...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方论在耳鼻喉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匮要略》方论在耳鼻喉科的应用福建省人民医院(350004)林淑琴《金匮要略》方论在耳鼻咽喉疾病方面有不少论述,其对病机认识、诊法运用及辨证论治阐述如下。1详论病机审证求因在《金匮要略》中解释了部分耳鼻咽喉疾病的发病机理。如针对鼻塞,《痉湿病脉证...  相似文献   

4.
晋·王叔和所撰《脉经》引前代医家著作,不仅对脉学影响颇深,对后世文献研究亦大有裨益。对《脉经》和《金匮要略方论》的共有条文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文字出入较大者50余条,分别从症状和方剂对其进行讨论,有《脉经》症状、方剂多于《金匮要略方论》者,有《金匮要略方论》症状、方剂多于《脉经》者,同时也有文字出入较大者。王叔和在书中保留了大量古医书原文,为现阶段研究经文提供了良好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5.
学习《金匮要略》的点滴体会祁阳卫校(421700)易桂香主题词《金匮要略方论》,书评《金匮要略》是从医者必修之书,但由于文字古奥,文法亦与现代不同,笔者不揣浅陋,谈点学习心得,以就正于同道。1注意文法的特点汉代文法,与现代不同,学习时首先应掌握以下3...  相似文献   

6.
从《脉经》看《金匮要略方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脉经》卷八、卷九保存了《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的大部分内容。通过对比分析两书中的相关内容,发现:《金匮》中“脏腑经络先后病”及“五脏风寒积聚病”的许多内容在《脉经》中没有反映;《金匮》中的许多方证原文《脉经》未记载;妇人病的内容,《脉经》明显比《金匮》多;《脉经》原文有助于对《金匮》的理解。认为:造成两书内容差异的原因存在多种可能性;《脉经》对《金匮》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方论》,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书,有着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并为自学和进修中医必读的“经典”医著。但由于文词古奥,论述手法比较复杂,给阅读和理解原著造成一定的困难。正如前人唐容川所说;《金匮》注家于章节句读往往读错,是以不得其解仲景文法,自顺读错。”为此,本文拟对《金匮要略方论》(以下简称《金匮要略》)原文的写作笔法和修辞手段等,谈谈自己的认识,以供初学者阅读原著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方论》(以下简称《金匮要略》)一书的某些篇章之末,附有一些来自《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书之方,这些附方是何人所附?为什么要附这些附方?附方是否为张仲景的原方?这些问题至今未见专文论述。为了对《金匮要略》附方有一个明确的  相似文献   

9.
李艳杰  刘宏岩 《吉林中医药》2013,(12):1295-1297
李《金匮要略广注》刊行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是清早期继明赵以德后注释《金匮要略》注书之一,其注释《金匮要略》见解独特,论析精辟,说理深入浅出,学术观点多被后世医家引用。《金匮要略广注刊印量少,流传不广,后世医家对《金匮要略广注》全貌多有不知,学术界更缺乏对《金匮要略广注》及作者李的系统研究。开展对《金匮要略广注》及作者李的深入研究,对《金匮要略》的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陈大权 《天津中医药》1990,(5):27-28,35
《金匮方论衍义》(以下简称《衍义》)为注解《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的第一部书。  相似文献   

11.
《金匮要略》在现代医学泌尿系感梁的临床运用较广,笔者将泌尿系疾病的辨证分型及《金匮要略》中的相关方或法加以整理归纳为8个方面,以利于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2.
系统梳理后世对《金匮要略》转胞证治的不同观点,认为“转胞”的“胞”当作广义理解;结合现代医学,认为临床上许多病症如妊娠合并肾盂积水等皆可从转胞论治;进一步从内治、外治等方面对转胞证治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从理法方药诸方面对中医治疗妇科疾病进行论述,并首创外阴冲洗和阴道纳药的治疗方法,现对温经汤等八首方剂,作临床应用解析。  相似文献   

14.
对大黄在《金匮要略》急症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仲景通过灵活配伍 ,将大黄运用于实热痉、偏瘫、惊痫、急性腹满痛、急性下利、急性呕吐、急性吐血、衄血、急性黄疸、急性肠痈、诸卒暴病、筋骨损伤等急性病证的治疗 ,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浅探《金匮要略》之胸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晓妍  张明雪 《河南中医》2009,29(12):1145-1148
胸痹是指胸中痞塞不通,引起胸膺部满闷窒塞,甚则疼痛的病证。《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中首创胸痹的辨证论治,并确定其病机为阳微阴弦,提出温补阳气、温阳兼利小便、化痰祛浊等基本祛邪方法来治疗胸痹。在此基础上,后世医家又提出了活血化瘀通络、行气散结、调畅情志、滋养心肝、益气养阴、益气活血等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金匮要略硕士研究生阶段教育模式进行反思,探索更合理的教学方法.认为一名合格的金匮要略硕士研究生要具备以下3点:①必须有利于继承传统中医,能使中医理论知识巩固和提高.②必须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治的能力和水平.③其研究课题要有中医的理论特色.方法可以有多种,但必须养成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故研究生教育必须有利于中医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又要具有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湿病的起始,溯源于《内经》;湿病之形成,外湿为主因;湿病的表现,多兼夹之候;湿病的治法,以微汗为妙。《金匮》于湿病,辨证准确,遣方灵活,用药精炼。其间理法畅晓,宜忌森严。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的方法论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的,而最能体现中医学经典论特质的,应该说还是中医经典,学好经典是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如何客观地认识金匮要略中的疾病;如何正确地理解金匮要略中的治疗;如何灵活地运用金匮要略中的方药,从这3个方面展开讨论,进一步阐述了学好金匮要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达到金匮教学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陈国权 《河南中医》2012,32(5):529-531
厚朴七物汤证主证为发热10日左右出现腹满,此为外邪由太阳内传阳明.此证中“脉浮数”主表证,“饮食如故”并非指饮食正常,而指饮食与往常一样,方中用大黄是取其通腑泄热之力.从本证的治疗可以看出,《金匮要略》中所论杂病多系外邪入侵所致,有表证或外邪者服药后并非皆有汗出,服药后有汗出者并非皆有表证,对表里同病的治疗既有先表后里者,也有先里后表者,更有表里双解者.  相似文献   

20.
丁跃玲 《河南中医》2012,32(11):1417-1418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心痛涉及心胸和胃脘部位,但从原文来看,所论胸痹和心痛都是上焦心胸病证,为上焦阳虚,阴寒上乘,阻痹胸阳所致,症状上胸痹与心痛相关,治疗上中上焦同治示人以法.因而本篇中“心痛”不论在心胸部还是在胃脘上腹部,均当与“胸痹”为一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