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的三维形态结构?变异及与冠心病(CAD)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 用多层螺旋CT (MSCT)增强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通过工作站三维重建处理,观察?测量冠状动脉的分支?位置?形态及其变异,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结果】成功进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例1057人,发现冠状动脉狭窄面积 > 70%诊为冠心病352例?资料显示左侧优势型的冠心病发病数相对较少,而左冠状动脉主干发出角度较大?主干较短?冠状动脉开口于冠状动脉窦之外变异与冠心病发生有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MSCT能够准确地显示冠状动脉管径?三维形态结构;冠状动脉的某些结构如开口变异等可能造成血液动力学改变,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畸形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冠状动脉畸形的64层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血管探针等后处理。10例同时行传统冠脉造影(CAG),3例行手术。【结果】38例患者畸形血管在CT图像上得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6例,单支冠状动脉畸形2例,冠状动脉瘘2例,冠状动脉肌桥20例,副冠状动脉8例,10例CAG结果9例与CT一致,1例右侧冠状动脉高位开口CAG误诊为缺如,3例手术结果与CT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清晰显示了畸形血管的起源、行程、终止及腔内情况,可作为冠状动脉畸形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畸形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冠状动脉畸形的64层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血管探针等后处理。10例同时行传统冠脉造影(CAG),3例行手术。【结果】38例患者畸形血管在CT图像上得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6例,单支冠状动脉畸形2例,冠状动脉瘘2例,冠状动脉肌桥20例,副冠状动脉8例,10例CAG结果9例与CT一致,1例右侧冠状动脉高位开口CAG误诊为缺如,3例手术结果与CT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清晰显示了畸形血管的起源、行程、终止及腔内情况,可作为冠状动脉畸形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力  萧伟懿  林琼申  陈军  周永生 《广东医学》2008,29(7):1156-1158
目的 通过对64排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与选择性造影的节段对比分析,探讨MSCT造影对冠状动脉各节段病变诊断价值的差异。方法 同期行两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76例,对照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计算MSCT造影检测冠状动脉各节段狭窄病变的准确性。结果 ⑴ 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清晰显影的332个节段中,MSCT造影可清晰显示和评价占264段(79.5%),另68段(20.5%)显影不清。左主干和前降支可评价节段的比例显著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P<0.05或0.01),同一支血管中近段可评价的比例显著高于远段(P<0.05或0.01);⑵ MSCT造影检测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各节段病变的假阳性率显著高于左主干和左前降支(P<0.05或0.01),检测冠状动脉远段的假阳性率显著高于近段(P<0.05或0.01);⑶ MS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84.6%、86.8%、91.7%和78.6%;按可评价节段计算,MSCT造影检测节段病变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0%、95.9%、93.6%、79.1%和96.4%;MSCT造影对诊断左主干和左前降支各节段病变的价值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检测冠状动脉近段病变的价值高于远段。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的评价和病变检测受解剖部位和血管大小的影响,检测左主干和左前降支各节段病变的价值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对冠状动脉近段病变的诊断价值高于远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筛检冠心病患者及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冠脉内支架术后评价中起到的作用。方法:对18例患者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通过回顾性心电门控的薄层数据采集和心脏扇区图像重建算法以及二维和三维图像重组获得优良的冠状动脉图像,并结合临床进行影像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4例正常,8例左冠狭窄,2例单纯右冠起始部狭窄,1例右冠开口起始于左冠主干且发育细小,3例经DSA内支架术后随访复查均未见再狭窄。结论: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筛检冠心痛(包括无症状者)患者及行DSA冠脉内支架术后评价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应用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从而提高MSCTA技术以准确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以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采用64排螺旋CT对17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68节段进行重建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显示MSCTA能够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其分支狭窄、钙化、开口起源异常及桥血管病变,其诊断冠脉病变的灵敏度96%,特异度98%,阳性预测值97%、阴性预测值(NPV)97%。影响MSCTA技术有患者呼吸训练及心率调整、图像后处理方法的选择等诸多相关因素,应重视提高MSCTA扫描技术水平,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从而提高MSCTA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启华 《湖南医学》2014,(2):283-284
【目的】分析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技术。【方法】对本院120例心电图检查正常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冠脉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其特点。【结果】冠脉动脉造影检查示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冠脉狭窄,其中,10例为单纯左主干狭窄病变占8.4%(10/120);43例为单支血管病变,占35.8%(43/120),以前降支者多见,占15.8%(19/120);67例为2~3支血管病变,占55.8%(67/120),前降支和右冠脉者占28.3%(34/120)。【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早期诊断,对于指导早期治疗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51例(其中5例为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并置人支架者;2例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其余为冠心病可疑者)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其中6例行MSCTA检查后做了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MSCTCA左冠状动脉主干显示最清晰,满足影像诊断的需要。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显示较清晰,基本满足影像诊断的需要,但部分图像有运动伪影的干扰。结论 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大多数情况下能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MSCT是诊断和随访冠状动脉疾病很有意义和潜力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不同年龄疑似或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的症状、心电图(ECG)改变、血液生化指标及多排螺旋CT(MSCT)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多排螺旋CT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56例疑似或诊断冠心病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32例和非老年组(<60岁)24例,并对其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心电图改变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1例(老年组14人,非老年组7人)病人81支血管同时进行了MSCT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老年组血压(BP),血糖(BG)、血脂等异常,有胸痛、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较非老年组常见,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高。非老年组患者血脂代谢异常者比例较大,无症状心肌缺血者也占有一定比例。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低。21例病人81支血管进行了MSCT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MSCT发现26支冠状动脉狭窄,CAG检查发现29支冠状动脉狭窄。MSCT发现的24支血管狭窄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一致,敏感性为82.7%,特异性为100%,阳性推测值92.3%,阴性推测值94.5%。MSCT与CAG检查结果大体一致。结论 在控制心率的情况下,MSCT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筛选检查方法,提高了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与冠心病发病和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在病情监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且经冠脉造影等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共56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UAP)患者30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r myocardinl infarction,AMI)26例,并选造影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用ELISA法测定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和高效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统计分析上述炎症因子与冠心病诊断、冠脉病变程度和危险分数间的关系。【结果】(1)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在AMI组和UAP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AMI组明显高于UAP组;hs-CRP在AMI组中明显升高。(2)UAP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与冠状动脉危险分数相关。(3)血清sICAM-1、sVICAM-1、hs-CRP水平随冠脉病变Gemini积分和狭窄程度的增加,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结论】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炎症反应,黏附分子与CRP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影响,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血清sICAM-1、sVICAM-1、hs-CRP水平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可以作为冠心病病情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49例患者的MS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原始数据以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重建技术显示冠状动脉并分析变异类型及临床价值。结果 720例受检者中检出冠状动脉变异患者49例,检出率6.8%。其中冠状动脉瘘2例(4.1%),冠脉发育不良3例(6.1%),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11例(22.4%),心肌桥32(65.3%)例,重复冠状动脉1例(2%)。结论 MSCT可无创性准确诊断各种冠状动脉变异,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抵抗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在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非糖尿病患者204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136例)和对照组(68例),分析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校正了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影响因素后,冠心病组IR和血清胰岛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R、空腹胰岛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生呈正相关,0R值分别为2.03和1.60(P〈0.05);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组IR、空腹胰岛素水平有差异(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R、空腹胰岛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积分呈正相关,B值分别为0.57和0.45。结论 胰岛素抵抗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静息心电图持续性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病变以及不同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我院近两年拟诊断为冠心病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各支冠脉病变的发生情况,不同程度冠脉病变时心电图持续性ST段压低的发生情况,分析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所有资料中冠脉造影阳性212例。心电图阳性组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为37.4%,冠心病组中心电图ST段压低的发生率为31.6%。对不同冠脉病变程度组的患者进行分析,表明冠脉病变程度与持续性ST段压低及心脏结构的改变均无明显相关。【结论】静息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并不高,临床依据持续性ST段压低诊断冠心病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评价多排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在1周内分别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和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脉狭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30例患者冠脉造影显示内径〉12min的312个冠状动脉节段中,冠状动脉CT图像质量能满足影像学评价为260节段,占83.3%;不能满足影像学评价为52节段,占16.7%。冠脉造影显示有42节段血管直径狭窄〉150%,冠脉CT显像显示有35节段血管直径狭窄〉150%。与冠脉造影比较,冠脉CT显像的敏感性8313%,特异性96.3%,阳性预测价值81.4%,阴性预测价值96.8%。冠脉造影和冠脉CT显像均可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位置和形态结构。结论MSCT冠脉显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显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通过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位置和形态结构,MSCT冠脉显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例因胸痛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研究其住院时血压和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比较高血压与糖尿病对冠脉狭窄分级的影响,以及血压和血糖控制水平对冠脉狭窄分级的影响。【结果】高血压和糖尿病叠加组冠脉狭窄≥3级(≥50%)的发生率高于高血压组(P〈0.01)及糖尿病组(P〈0.01)。进一步分析显示,血压和血糖控制均未达标组冠脉狭窄≥3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压控制达标组(P〈0.01)和血糖控制达标组(P〈0.01)。【结论】高血压病与糖尿病促进冠脉狭窄发生发展,两病叠加时重度冠脉狭窄的风险更大,血压和血糖控制达标可阻止或减缓冠脉狭窄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讨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相关性。【方法】选择某院2011年10月-2012年7月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32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结果,将入选患者冠心病组(256例)和非冠心病组(71例)。依据Gensini积分,所有患者又分为正常组、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重度病变组4个亚组。所有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前行血液生化检查及脉搏波速度测量。【结果】年龄、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收缩压、脉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是显著影响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BaPWV在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 726±299 cm/s vs 1 500±232 cm/s,P〈0.001)。BaPWV在轻度病变组(1 651±254 cm/s),中度病变组(1 712±302 cm/s),重度病变组(1 816±319 cm/s)与正常组(1 500±244 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重度病变组与中度病变组,轻度病变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BaPWV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呈中度正相关(r=0.362,P〈0.01)。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BaPWV对冠心病具有中等预测价值,其截断点1 535cm/s,敏感性为72.3%,特异性为69.8%。【结论】BaPWV随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逐渐增大,它可以作为预测冠心病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358例住院并行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患者病例,根据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为胰岛素抵抗(IR)组和胰岛素敏感(IS)组,分析胰岛素抵抗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IR组重度狭窄病变、复杂病变、弥漫性病变、C型病变发生率高(P〈0.05)。IR组Gemini积分、病变血管支数、病变数高于IS组(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HOMA—IR与Gemini积分呈正相关。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HDL—C为冠状动脉病变的保护因素,收缩压、LDL—C、HOMA—IR为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HOMA—IR可以预测或提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IR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弥漫病变、复杂病变、重度狭窄病变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8.
供应心脏血液的血管是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而狭窄,使心脏本身供血产生障碍就得了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唯一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形态的诊断方法,是利用特制定型的心导管经皮穿刺至冠状动脉开口,在注射显影剂的同时行X线电影摄像,这样就可清楚地将整个左或右冠状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的血管腔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在急诊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急诊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行64层MSCT冠脉造影检查,利用其先进的后处理功能对冠脉进行重组,以显示冠脉各主支及分支,并对冠脉病变进行诊断。结果52例行64层MSCT冠脉造影均成功显示冠脉各主支(左冠脉主支、左冠脉回旋支、左冠脉前降支及右冠脉主支)及其分支(包括右冠脉的后降支、左室后支、圆锥支、窦房结动脉及左冠脉的对角支、钝缘支等),46例患者的108支冠脉有不同程度的硬斑块和软斑块,其中28例的68支冠脉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28例病员同时行选择性血管造影的患者显示65支冠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结论64层MSCT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在急诊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脉成像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中的价值.方法 对46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行导管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MSCT冠脉成像检查,利用MSCT的各种先进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对各支冠状动脉进行重建,以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形态、位置并观察有无再狭窄.结果 在46例行MSCT冠脉成像的患者均成功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及部分3、4级分支,且可显示所有冠状动脉支架的形态、位置.与导管法选择性冠脉造影法比较,CT冠脉成像诊断46例121个支架内不同程度程度狭窄的敏感性90.5%,特异性94.3%.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73.1%和97.1%.所有行MSCT冠脉成像检查的患者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MSCT冠脉成像是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的一种安全可靠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