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花蛋也称皮蛋,是鲜鸭蛋经茶叶、石灰泥裹制而成,蛋清透明,蛋黄呈金黄色,外硬内软,凉拌即可食用,是一道美味凉盘。松花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等,是  相似文献   

2.
含铅食物:铅能取代其他矿物质铁、钙、锌在神经系统中的活动地位,因此是脑细胞的一大“杀手”。含铅食物主要是爆米花、松花蛋等。需要注意的是,“无铅松花蛋”的铅含量并不等于零,只是低于相应的国家标准,同样不宜大量食用。含铝食物: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体每天铝的摄入量不应  相似文献   

3.
药膳土茯苓炖乌龟原料:土茯苓30g,乌龟一只。制法:将土茯苓和乌龟洗净,共同炖烂,喝汤吃肉。每日1剂,连服10日。功效: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松花蚌肉原料:松花蛋10只,蚌肉150g。制法:蚌肉洗净,煮熟;松花蛋捣烂,二者拌匀。每日1剂,分10次服。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我们拿食物变起了戏法,比如鸭蛋变成了含铅松花蛋、传统爆米花机爆出的玉米,这样一来,也让无毒变成了有毒。伤害我们的是:铅传统爆米花机的铁罐内壁涂有一层铅  相似文献   

5.
松花蛋     
松花蛋又称皮蛋、变蛋,源于南方,遍及全国,味道鲜美,物美价廉,是咱老百姓佐酒下饭的美味。取泥蛋一枚,洗净擦干,还原出一个淡青色的鸭蛋,剥壳,撕膜,即露出它的真面目。完  相似文献   

6.
端午节前后不少地方有食用皮蛋和咸蛋的饮食习俗,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蛋来"压顶"。但是,食用时也有需要注意之处。皮蛋又称松花蛋,是透过混合纯碱、石灰、盐和氧化铅,将鸭蛋包裹而腌制的,当中含有铅,如果经常食用或过量食用,会引起铅中毒。尽管市面有售无铅皮蛋,但仅指含铅量低于国家规定标准,尤其是小儿对铅的危害反应比较敏感,即使微量吸收,也容易影响其健康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味精:味精每人每天的摄入量以5~6克为宜,过多摄入会使血液中的谷氨酸升高,限制了必要的2价阳离子钙和镁的利用,可造成短时间的头痛、心跳过快和恶心等症状,对人体的生殖系统也有不良影响。 松花蛋又称皮蛋:有的在其制作过程中要用一定量的铅,经常食之,会引起铅中毒。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有许多看不见的隐形“杀手”,悄无声息地危害着人体健康,铅害就是其中一种。 铅在我们的周围环境中,无处不在。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上来看,每天喝的自来水可能来自含铅水管;您的饭桌上可能常有含铅罐头食品、松花蛋等;温暖的居室可能涂了含铅油漆;走在街上无时无刻不在吸入空气中的铅;女  相似文献   

9.
湘客 《东方养生》2011,(9):104-105
最近,网上可以看到有不少关于“食物相克”的帖子流传,其中还写道有些食物一起食用还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流行较广的有:螃蟹不能与柿子同吃,花生不能与黄瓜同吃,大葱不能与蜂蜜同吃,红薯不能与香蕉同吃,绿豆不能与狗肉同吃,松花蛋不能与糖同吃等,否则就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食物相克,真有如此骇人听闻吗?误食了两种相克的正常食物,真...  相似文献   

10.
尽管我们并不提倡饮酒,但是举杯之时,还足应该审视一下,佐酒之食是否恰当。因为合适的下酒菜,不仅食之有营养,而且可以发挥一定的解酒、解毒作用。适宜作下酒菜的食品有: 一、含蛋白质丰富的肉、禽、蛋类。酒精能影响机体的能量代谢,加速蛋白质的分解。因此,可以选择松花蛋、家常豆腐、清炖鸡、烧排骨等做下酒菜,以补充蛋白质的消耗。 二、不妨来一个水果拼盘。饮酒时,鸡、鸭、鱼、肉菜相对较多,这些都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别阐述了《老子》之道与《黄帝内经》之道.笔者认为《老子》之道是道之体,是0,是无,是虚,是先天,是天地之始,是至善无私、无己、无功、无名,完满自足;而《黄帝内经》之道是道之用,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的后天之道,是一、二、三,是有,是可道.对于悬壶摄生,不仅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更要“合于道”.不仅要方法得当,还...  相似文献   

12.
国医大师孙光荣将一般辨证元素归纳为10种,即时令、男女、长幼、干湿、劳逸、鳏寡、生育、新旧、裕涩、旺晦。具体而言,时令为节气气候情况,是大背景;男女为性别情况,是前提;长幼为年龄情况,是方向;干湿为居住环境,是小背景;劳逸为个人生活状态,是内部原因;鳏寡为婚配情况,是外在原因;生育为孕育情况,是内在因素;新旧为患病情况,是程度因素;裕涩为生活经济情况,是外部条件;旺晦为生活处境情况,是外部诱因。一般辨证元素是中医辨证的前提和基础,分析10种一般辨证元素的关系及临床意义,对于中医诊治疾病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小病情调     
菜丛 《科学养生》2010,(6):55-55
人体是骨肉构成,吃的是荤素杂粮、生冷烧烤;过的是春夏秋冬、风雨阴晴;做的是绞脑费力、宵衣旰食;受的是喜怒哀乐、贪嗔悲恸,这个肉体难免会伤痛病患,伤风感冒,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谁也无法避免。任何人都少不了偶染微恙,  相似文献   

14.
武锋 《北京中医药》2021,40(9):1005-1007
眩晕、头晕、头昏是临床常见的主诉,其症状有明显区别,相关的靶器官也不同.眩晕症的病位主要是前庭系统,头晕症的病位主要是小脑和脑干,头昏的病位主要是大脑皮质.针刺治疗眩晕、头晕、头昏的效果显著,选穴思路首先通过问诊和望诊,明确区分眩晕、头晕和头昏;然后确定相关的经络,根据经络的循行,在病变器官附近局部选穴.与眩晕相关的经络是三焦经和胆经,选择的穴位主要是翳风、耳门、风池等;与头晕相关的经络是督脉、膀胱经、胆经,选择的穴位是脑户、风府、玉枕、天柱、脑空、风池等;与头昏相关的经络是督脉、膀胱经和胆经,治疗头昏选穴除考虑经络的循行外,应重点选择有醒脑开窍功能的穴位,包括神庭、本神、四神聪等.  相似文献   

15.
痹证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同时也是一种顽疾,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乘虚侵袭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的一类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认为,人一方面是大自然的产物,人在天地气交之中,人是在风、寒、暑、湿、燥、火等气候的这种变化中,完成生老病死的过程;另一方面,中医更强调人是社会的人,具有完备的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是人类特有的,而且这种情志活动是任何简单或者高级的动物都无法比拟,代替不了的.  相似文献   

17.
情志与养生     
中医研究的是人体的生命规律,它不仅仅是研究病的,他跟西医是不太一样的,中医学常常把人放在两个圈里。第一个圈就是自然的圈,比如春、夏、秋、冬。中医经常讲:风、寒、署、湿、燥、火,就是当人和自然界之间不能协调的时候,就会产生疾病,这是疾病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圈就是社会,它讲的是什么呢?它讲的就是喜、怒、忧、思、悲、恐、  相似文献   

18.
气是中医学的重要概念,其含义历来认识不一。医学的气源于哲学的气,中国古典哲学中所讲的气,是指占空间、能运动的客观存在。中医学的气学理论,一方面是关于对人体气的认识,它的核心是气有生命力,气即是生命;另一方面是关于人体以外的,与生命、健康、疾病有密切关系的大环境和辩证逻辑的理论工具。中医学人体气结构的最高层次是真气,第二层次是宗气、营气、卫气,第三层次则是脏气、腑气、经络之气、骨气、筋气等。  相似文献   

19.
衰老是大自然的规律,无论你是贫、是富、是贵、是贱,都不能脱离这一规律。然而,衰老是以缓慢、静悄悄的形式来接近你的,因此防衰延年应早着手,时时事事各个方面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原则上人一过四十五岁,精、气、神开始日走下坡,五脏六腑开始萎缩,人在外型和内在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老化。  相似文献   

20.
阴阳、脏腑、经络、三焦、营卫、精血津液都是人体正气的分类命名。正气是生命活性物质的统称,邪气是一切致病物质的统称。阴阳平衡就是阴气平和、阳气固秘,阴平阳秘则气机和利、气化正常。若阴气和阳气因虚损耗伤、或邪气侵扰而失于平秘,则气机逆乱,温凉失度、气化失常,即阴阳失调,发生疾病。正邪相争是病因、病机的关键,正气虚和/或邪气实是辨证的真正总纲。扶正祛邪是治病的总则。从生理到病理,从病因、病机到辨证、治疗,完全表明气化论是中医理论的真正核心,中医理论本质是气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