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多次出现了"致气"二字,其已成为规范的名词术语。"致气"本义为,针刺不利时导致经气凝滞不散或者经气与外来邪气聚结不通。但在《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太素》、《类经》等古代医籍中笔者发现,"致气"蕴含着更多深刻的含义。"致气"可以温脉和血,通过留针、浅刺、按之、补法均可"致气",致气的部位是"神气游行出入"之所,可以通过脉象的变化来体察"致气"。  相似文献   

2.
"经气"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被后世普遍认为是一种循行于"经脉"中且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气,但后世对其生理性质阐述甚少。作者通过参考《黄帝内经》中的篇目原文,发现并总结了"十二经脉"中"阴经经气"的生理性质;发现区别于人们普遍认识的"经气是温煦之气"的理论,"阴经经气"具有"寒凉"的特质;区别于传统中医理论中"阴属重浊"的观点,"阴经经气"具有"清轻"的特点。这两特点对于中医临床预防和治疗高黏血症、高脂血症具有一定价值,故在此系统地阐述上述观点及其佐证。  相似文献   

3.
《黄帝内经》中约出现了493次“死”字,不能一概理解为“生命终止”之义,结合《黄帝内经》文意与后世医家探究,笔者认为约414处“死”字应灵活解释为病情紧急、危重难愈或预后较差。同时还有部分字词,如“亡、尽、终、不治、不可治”等也通此义。通过分析《黄帝内经》相关论述,将“死”症的机理归纳为阴阳离决、邪盛正衰、脏气竭绝、脾胃气绝、神气衰亡、经气败绝6个方面,发现以上病机既可单一致“死”,亦可复合相加致“死”,其中脾胃之气的衰微在多种病机中均有体现,故而认为“脾胃气绝”是“死”症的核心病机,因此在临床对于危重病人的救治中要慎察脾胃之气的盛衰变化,时时固守,谨防败坏。明“死”之机理,方能在辨病治病、判断预后、养生康复等过程中把握关键、争取主动。  相似文献   

4.
研读《黄帝内经》中"气"学理论,探讨西医学概念糖尿病的发生病机。《黄帝内经》认为:人是禀天地之气所生,而脏腑之气又受四时之气、阴阳之气影响。若其影响致气机失调而受损,则影响情志,影响精微物质的吸收,影响精气布散,故而引起消渴,即西医学概念之糖尿病。利用传统的中医理论探讨了《黄帝内经》中"气"学理论对糖尿病病机的影响,在临床上为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5.
虽然《黄帝内经》《难经》对于“营气、卫气、宗气”的论述十分明晰,但是内容相对分散,导致现代中医理论中的“营气、卫气、宗气”均处于概念模糊、细节缺失的状态。文章通过整理分析散在条文,重新梳理营卫之气的生成、分布、运行与功能,并厘清宗气的本质。在此过程中,提出了“营气即经气”“卫气亦夜行于身”“宗气即营卫之气”等观点,为中医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孔凡涵 《光明中医》2012,27(1):22-24
"学者心学之也;悟者,心悟之也。心学之而必悟之"《医学心悟》。中医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之一,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界现象的一部分。在中医学鼻祖《黄帝内经》中就认为"夫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  相似文献   

7.
"百病生于气也"(《素问.举痛论》),气虚是一切虚证的基础。气虚可致血瘀,血瘀亦可致气虚。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愈郁,血愈瘀,血愈瘀,气愈亏,二者互为因果,纠结为患。《难经本义》"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与血不可须臾相离,乃阴阳互根,自然之理也。"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黄帝内经》原文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理论。通过对原文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形气神三者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为用。三者之间的生理联系可以概括为:形为神气之宅、气为形神之充、神为形气之主三个方面。较好的揭示了《黄帝内经》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的生理。  相似文献   

9.
日晡潮热即下午3~5时(申时)热势较高,教材解释是由于阳明经气旺于申时;而按照子午流注学说申时应是膀胱经气旺盛之时。鉴于两者矛盾之处,从《黄帝内经》与《伤寒论》中六经概念的不同出发,得出《黄帝内经》所谓六经为六条经脉的总称,《伤寒论》之六经为三阴三阳六病,分别指代外感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而所谓阳明经气旺于申时混淆了六经经脉与三阴三阳六病的概念,有失妥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辨析《黄帝内经》中关于癫痫与癫狂的论述。方法:通过对《黄帝内经》的研读、分析、探讨,总结癫痫与癫狂之异同,并综合《黄帝内经》多篇文章就癫痫与癫狂之病名、病证、治疗从文献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灵枢.癫狂》所言"癫疾"实属"癫痫",与通常所言精神错乱之"癫狂"的含义不同,癫狂之"癫"与癫痫之"癫"并非一病,两者应当分辨,概念不能混淆。结论:癫痫与癫狂虽病名、病因、病机等不同,但都属于情志疾病范畴,每每表现出思维、知觉、情感、动作等方面的障碍,故除针药为治外,摄护措施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它的问世,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标志着中医学由单纯积累经验的阶段发展到了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该书中有近一半的篇幅阐述了腧穴的部位、名称、分经、主治等内容,为腧穴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该文对《黄帝内经》腧穴的名称、数目、分布、位置、别名、归属经脉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梳理,以探求《黄帝内经》腧穴理论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2.
"气街""四海"理论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其理论高深玄妙,在《内经》中所论抽象,在临床应用中的指导作用提及较少。为了发挥"气街""四海"理论在经络系统中指导针灸治病的特色优势,以针灸临床治疗情志病为切入点,应用"气街""四海"理论探讨其病机、指导用穴。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卫气的卫外功能包含了人体免疫系统抵御病原体侵犯的作用.根据基础研究,卫气在经络中的运行可解析为组织液在低流阻间质通道中的流动,其路径与淋巴管重合,可将抗原信息从间质输运至淋巴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疏通经络、促进组织液流动可提高免疫力,彰显"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中医思想.  相似文献   

14.
化湿运脾法,是中医临床治疗脾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运脾法是指以恢复脾胃运化之职,使脾胃调和、脾运复健为主要目的的治法。该法源于《内经》,发展于后世。本文就运脾法的文献记载、临床应用进行论述,以提高临床治疗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生命观是人类关于如何对自然界生命物体的一种态度。研究中医药学和中医学的生命观,必须从它的文化基因作为切入点,"从文化解读医学,从医学理解文化"。《黄帝内经》从生命来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生命要素"形神合一,乃成为人";生命价值"人者,天地之镇也"和珍爱生命"人命至重,贵于千金"四个方面综合阐述其生命观。  相似文献   

16.
模型化推理是指以模型特别是思维模型为中介或工具,由一个或几个前提推出结论的思维方法。《黄帝内经》由于其历史条件的限定,较多地采用了天然实物模型进行推理,而水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自然也就成了人类认识事物乃至人体生命活动的最为普遍的天然模型。通过阐述水模型与《黄帝内经》血脉气血循环、经脉气血运行、十二经脉体系建构、六淫病因认识、气血津液病机以及相关临床诊治思维的关系,分析指出《黄帝内经》天然模型化推理具有直观性、经验性、功能性、非结构性、整体全息性、时序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学术体系丰厚,其论治思想对现代疾病的病因、病机乃至治疗方面都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治求中和、取象比类思想作为《黄帝内经》的医学和哲学思想,在现代血液系统疾病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及运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通过归纳总结来论述《伤寒论》少阳病篇之立论依据乃是《黄帝内经》,并阐述少阳证之相关典型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明代名医万全对《黄帝内经》养生思想发展的贡献。方法:研读明代著名医家万全所撰《养生四要》,并对其中继承和发展《黄帝内经》的思想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万全从节食寡欲,动静适度,法时应天,防病却疾四个方面详细阐发了养生理论与方法,使《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和理论更加具体化,主张坚持长期服用延年养生中药,以尽享天年。结论:其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是对《黄帝内经》养生理论的发展和继承,是现代人对养生法则理解和养成的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