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副鼻窦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副鼻窦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最佳条件。材料与方法:对60例患者的副鼻窦均采取冠状位螺旋CT扫描,扫描条件分别为:120KV,250mA、200mA、100mA、50mA、25mA,5mm层厚,5mm间隔,扫描时问为1s。将扫描的图像由5位有一定经验的CT室医师、技师分别对影像质量进行盲法评分,分析在保证影像质量基础上采用低剂量的最佳低扫描条件。结果:选择扫描时间为1s,管电压120kV,电流50mA,5mm层厚、5mm间隔作为低剂量扫描的最佳扫描条件。结论:120kV,50mA低剂量扫描在保证副鼻窦病变的影像质量的前提条件下,保护管球的同时大大的降低了病人的照射剂量,达到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非螺旋低剂量扫描在颞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颞骨受检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采用TOSHIBA4排多层螺旋CT(Asteion4)分别进行轴位螺旋低剂量和非螺旋低剂量扫描,全部图像行高分辨率骨密度算法重建,并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重建冠状面图像,评价两种扫描方法对颞骨关键解剖结构的显示情况,并通过随机软件,实时记录每次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比较两种扫描的有效放射剂量的差异性.结果:两种扫描方法的图像显示质量及各向同性无显著差异(P>0.05),而非螺旋扫描和螺旋扫描的DLP分别为(29.02±1.38)mGv.cm和(36.70±1.99)mGy.c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排螺旋CT非螺旋扫描完全可以作为颞骨低剂量检查的一个选项,为进一步减低CT检查的有效放射剂量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64排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低电压扫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100kV)扫描在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 将55名临床需要做颈部CTA检查的患者(其中男37例,女18例,平均54岁)按随机分配原则编入A、B两组(A组27例,B组28例),分别采用管电压100及120kV,管电流均采用150mAs.比较两组的CT图像质量(包括动脉平均强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排CT结合迭代重建算法在肺部疾病检查中辐射剂量降低的极限。方法前瞻性选取150例2014年6~7月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接受64排128层肺癌筛查者及慢性病复查者,所有受检者身高在165~175 cm,18 kg/m2≤BMI≤26 kg/m2,平均44岁。将受检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扫描参数:A组:管电压100 k V,管电流50 m As;B组:管电压80 k V,管电流30 m As;C组:管电压80 k V,管电流15 m As。扫描完成后采用迭代重建算法idose4-4对各组图像进行重建,从客观噪声、CT值及主观图像质量三方面进行评估。主观图像质量主要评估肺窗质量,采用3段式,第三胸椎棘突以上层面为上段,双肺下叶底段支气管分叉以下层面为下段,上段与下段之间的部分为中段。从每段图像里面选出一帧存在肺纹理或病理改变的图像进行评估,评价每帧图像纹理或病变的边缘清晰度。由2名具有10年以上诊断经验的医师采用3分制方法评价。纵隔窗比较其客观噪声及CT值。结果上段及下段图像中,各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段图像中,各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相比,B组、C组分别增加噪声约38.57%、103.58%,3组图像之间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降低了69.77%、84.88%。结论结合idose4迭代重建算法,根据扫描位置不同设置不同扫描条件能把有效辐射剂量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5.
应用64排螺旋CT低剂量技术检查儿童颞骨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颞骨结构的64排CT低剂量扫描的最低管电流。方法选取临床怀疑中耳病变而来放射科行CT检查的患儿180例随机分为3组。扫描设备为东芝Aquilion 64排螺旋CT机。其他扫描条件固定,每组分别以常规剂量组(150mA以上)、30rnA、20mA管电流进行扫描。将扫描后重建图像随机分配至教授、副教授及技师各一人采用双盲法进行阅片,评价不同扫描剂量对于颞骨结构的显示情况,以取得一致意见为准。以常规剂量图像作为基础片,颞骨解剖结构能清楚显示的为合格,不能清楚显示的为不合格。评价结果进行多次配对设计两样本的卡方检验。结果本组实验得到儿童颞骨64排CT低剂量扫描管电流的最低值是30mA。结论儿童颞骨64排低剂量CT扫描可以可获得符合临床诊断需求的图像信息,因而能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64排螺旋CT用于体部动脉性病变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64-MDCTA)及重建技术在体部动脉(除冠状动脉外)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2例患者(包括颈、椎动脉19例、肺动脉5例、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49例,双下肢动脉29例)行64-MDCTA检查,采用准直0.625mm,层厚0.625mm,间隔0.5~0.625mm。应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最大密度投影(maxi mum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显示技术(volume renderingtechnique,VRT)以及血管分析(vessel analysis,VA)软件进行图像重建及分析。结果:102例体部动脉病变中,CTA显示:颈动脉钙化斑块伴狭窄10例,颈动脉体瘤3例,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颈动脉鞘内神经源性肿瘤伴血管推移1例,椎动脉狭窄1例,椎动脉瘤1例,正常颈动脉2例,肺动脉栓塞4例,正常肺动脉1例,马凡氏综合征2例,大血管转位1例,胸、腹主动脉瘤15例,假性动脉瘤3例,夹层动脉瘤11例,夹层动脉瘤术后随访8例,脾动脉瘤1例,肾动脉斑块、狭窄2例,右肾动脉狭窄支架术后随访1例,腹主动脉瘤术后随访2例,椎体骨质增生压迫腹主动脉1例,正常主动脉1例,正常腋动脉1例,髂动脉瘤3例,股髂动脉血栓、闭塞4例,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4例,下肢血管动静脉瘘3例,下肢动脉术后随访4例,正常双下肢动脉1例。以上几种重建技术均能显示病变发生部位、大小、形态、范围,对病变可从不同角度观察,VRT能三维立体显示病变,MPR、CPR、MIP均能显示血栓、钙化,MPR、CPR、VA能显示动脉管腔及支架腔内情况。102例中63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结论:64-MDCT能够全面清晰显示体部动脉病变,为患者提供快速及有效、可靠的诊断手段,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儿童鼻窦中的应用,获得不同参数的辐射剂量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方法采用Toshiba64排螺旋CT,分别选择管电压为120和100kV时,转速O.5s/rot,螺距41,用80、40、30、20、10mA的剂量对1具儿童尸体头颅标本鼻窦进行扫描,比较不同参数时的图像质量。选取能满足临床需求的最低辐射剂量作为扫描参数。并用该参数对33例儿童鼻窦炎患者进行扫描。评价图像的质量和显示精细结构的能力。结果当毫安值从100mA降到30mA时,辐射剂量明显下降,保持30mA不变,100kV时有效cT剂量指数(CTDIv01)明显小于120kV(3.1mGy比4.8mGy)。当mA降至20mA以下,图像质量明显变差。用100kV、30mA进行33例儿童鼻窦扫描,鼻窦内各结构显示清晰,所有图像均满足临床需求。CTDIvoL平均为3.03±0.09(mGy),剂量长度乘积(DLP)为30.63_±2.58(mGy·cm),有效辐射剂量为0.07±0.003(mSv),仅为常规剂量的1/10。结论采用64层螺旋CT以100kV、30mA(15mAs)作为扫描条件检查儿童鼻窦,可能是满足临床要求的最低剂量。  相似文献   

8.
儿童副鼻窦结构的64排CT低剂量技术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副鼻窦结构的64排CT低剂量扫描的最低管电流。方法选取临床怀疑副鼻窦炎而来放射科行CT检查的患儿90例随机分为三组。扫描设备为东芝Aquilion64排螺旋CT机。其他扫描条件固定,每组分别以250mA、20mA、10mA管电流进行扫描。将扫描后重建图像随机教授、副教授及主管技师各一人采用双盲法进行阅片,评价不同扫描剂量对于副鼻窦OMC的显示情况,以取得一致意见为准。以常规剂量图像作为基础片,OMC解剖结构能清楚显示的为合格,不能清楚显示的为不合格。评价结果进行多次配对设计两样本的卡方检验。结果本组实验得到儿童副鼻窦64排CT低剂量扫描管电流的最低值是20mA。结论 儿童副鼻窦64排CT扫描低剂量可以获得符合临床诊断需求的图像信息,因而能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2013年在本院就诊需要做头颈部阢~的成年患者共36例,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43-82岁,平均64岁。随机分为A、B组各18例,A组管电压为100KV,管电流600mA;B组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600mA,扫描方向均为头侧向足侧。材料、仪器有GELightspeedVCT;高压注射器;专用头部固定绑带;对比剂为碘海醇350mgI/mL,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规格型号18G×29mm/Y—G)。  相似文献   

10.
低剂量螺旋CT检查可用于肺内结节的发现和疾病的诊断,是普查早期肺癌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现就胸部低剂量螺旋CT研究现状及进展情况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1.
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评价肾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评价肾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泌尿系统螺旋CT增强扫描的150例患者,将其分为女性≤50岁组、女性>50岁组、男性≤50岁组、男性>50岁组4组,测量动脉期双侧肾门水平肾脏外侧肾皮质CT值并求和(以下简称CT值),将所得结果与同期实验室方法测定的肌酐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分析肌酐正常者与升高者间CT值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4组CT值与肌酐均呈负相关.女性≤50岁组:r=-0.43(P<0.05),女性>50岁组:r=-0.57(P<0.05),女性肌酐正常者平均CT值为(339.5±72.6) HU,升高者平均CT值为(235.1±66.5) HU(P<0.05).男性≤50岁组:r=-0.53(P<0.05),男性>50岁组:r=-0.43(P<0.05),男性肌酐正常者平均CT值为(314.5±59.9)HU,升高者平均CT值为(255.1±63.7) HU(P<0.05).结论 通过测量肾皮质动脉期CT值对肾功能进行评价是可行的;肾功能受损者肾皮质动脉期强化CT值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肠系膜动脉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50例行全腹部MSCT动脉期追踪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速率分别为3.0ml/s(23例)及4.0ml/s(27例),扫描获得原始数据后,采用容积再现(VR)、三维最大密度投影(3D MIP)、薄层滑块最大密度投影(STS-MIP)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50例肠系膜动脉均显示;对比剂注射速率为4.0ml/s肠系膜细小分支、肠壁血管网及吻合支的显示优于注射速率为3.0ml/s;VR及3D MIP图像可显示肠系膜动脉4-级以下分支;STS-MIP图像可显示4级以上分支至肠壁血管网,并可显示腹腔干(CA)与肠系膜上动脉(SMA)间、SMA内部及部分SAM与肠系膜下动脉(IMA)间吻合支;对于4级以下分支的显示VR及3D MIP更为直观,对于4级以上分支显示STS-MIP优于VR及3D MIP。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可获得良好的肠系膜动脉的图像,是一种无创、快捷、准确的检查方法,能为临床治疗肠系膜动脉病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64层螺旋CT观察双侧肾动脉解剖变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探讨肾动脉解剖变异的类型及双侧肾动脉解剖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50例患者的肾动脉64层MSCTA影像资料,观察肾动脉的解剖变异并根据主肾动脉的数量对肾动脉解剖进行分类、分型.结果 肾动脉解剖变异分别占病例数和肾脏数的39.20%(98/250)和22.80%(114/500),其中肾动脉提前分支和副肾动脉变异发生率分别为9.60%(48/500)和11.80%(59/500),性别、左右肾之间肾动脉变异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单侧和双侧肾动脉解剖变异的发生率分别为32.80%(82/250)和6.40%(16/250),双侧肾动脉的解剖变异组合呈现多样性.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肾动脉的解剖变异.双侧肾动脉解剖变异类型对于肾脏移植手术供肾的选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64层螺旋CT测量筛板相关解剖学指标及其发育特点.方法 按年龄组随机选取420例(840侧)接受鼻窦或眼眶64层螺旋CT检查的患者,冠状位及矢状位均以硬腭为参考平面,分别测量筛板水平板中点高度、筛板水平板宽度及前后倾斜度、筛板外侧板高度及其与水平板的夹角.结果 ≤12岁男性及≤11岁女性筛板水平板中点高度与年龄呈高度线性相关(男:r=0.82.女:r=0.80).男、女左侧筛板水平板中点高度高于右侧(t=7.81,P<0.001),男、女左侧筛板水平板中点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P<0.001),男、女右侧筛板水平板中点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5,P<0.001).筛板水平板宽度为(2.81±0.47)mm,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5,P=0.24),男、女及左、右筛板水平板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9、0.98,P=0.07、0.33).各年龄组筛板水平板前后倾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3.P=0.22);男、女及左、右筛板水平板前后倾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1.43,P=0.43、0.15).各年龄组筛板外侧板的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1,P=0.35);左侧筛板外侧板高度高于右侧(t=4.70,P<0.001),男、女左侧、右侧筛板外侧板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1.51,P=0.17、0.13).左右侧、男女筛板外侧板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1.03,P=0.43、0.30).筛板外侧板与水平板的夹角为(120.70±9.85)°,与年龄呈低度线性相关(r=0.18),筛板外侧板高度与筛板外侧板及水平板的夹角呈低度线性相关(r=0.25).结论 ≤12岁男性及≤11岁女性筛板高度有随年龄增长的趋势,男性筛板高于女性,左侧高于右侧.筛板水平板宽度及前后倾斜度、筛板外侧板高度、角度无明显随年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5.
64层螺旋CT对胸部创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胸部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4例胸部外伤患者经64层螺旋CT进行诊断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4例胸部创伤患者经cT检查:肺损伤63倒,包括肺挫伤41例,肺撕裂伤15例,气管支气管损伤7例;肺外损伤61例,包括胸膜损伤26倒(血胸12例,气胸8例,血气胸6例),纵隔损伤7例(纵隔积气5例,积血2例),胸壁损伤28例(肋骨骨折22例,胸骨骨折6例)。结论64层螺旋cT作为胸部创伤诊断的主要手段,具有扫描速度快,敏感性高的特点,在急诊创伤的急救过程中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管电流值对64排CT骨盆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获取较佳的低剂量扫描方案。方法随机选取50名志愿者进行64排CT骨盆扫描,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名,管电流设定值分别为250mA、150mA、100mA、50mA和30mA,其他扫描参数不变。扫描时分别测量辐射剂量值,并对原始图像及重组图像进行评分。统计分析不同的管电流值扫描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管电流为250mA、150mA和100mA的骨盆图像中,软组织的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50mA和30mA的图像质量评分低于与250mA的图(P〈0.05)。不同管电流值的骨组织显示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组实验得到骨盆64排CT低剂量扫描管电流的最低值是30mA,单纯将管电流由标准250mA降至低30mA时,患者所接受的平均辐射剂量由14.7mGy降至1.8mGy。结论不同管电流值对软组织图像显示质量的影响较骨组织明显,应根据要重点观察的组织来选择适当的扫描方案进行64排CT骨盆低剂量扫描。  相似文献   

17.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方法对232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回顾性心电门控、0.4~0.45s螺旋扫描、segment重建算法和静脉快速注射对比剂),在Vitrea工作站上采用VR、MIP、CPR、MP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冠状动脉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除18例冠状动脉显示不佳影响诊断外,其余病例均顺利完成检查。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显示良好,达到诊断要求。结论病人心率稳定,控制在50~90次/min之间,选择恰当的造影方法和扫描参数,64层螺旋CT可以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的、新的筛选手段,且早期诊断和发现病变,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团注追踪法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在主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拟诊为主动脉病变的患者采用团注追踪法CT增强扫描。以3.5~4ml/s速率分别注射100ml非离子型对比剂和40~50ml生理盐水。计算夹层组和非夹层组主动脉平均强化值的均数和标准差,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将两组的图像质量按优、良、差和失败进行分级并行比较。结果非夹层组与夹层组真腔的主动脉平均强化值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夹层组假腔的主动脉平均强化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夹层组真、假腔主动脉平均强化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团注追踪法主动脉成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主动脉疾病的需要,扫描延迟时间的选择、监测平面的设定以及后续生理盐水的使用,是主动脉CTA检查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CTA)在肾区巨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肾区巨大肿瘤患者术前CTA资料。利用血管三维重建技术,显示肿瘤供血动脉来源、数目及变异血管情况,肿瘤病变对邻近肾内动脉分支的影响及肾动脉有无变异等。结果 30例患者CTA资料均可清晰显示腹主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等血管的解剖结构,其中可见肿瘤血管26例(86.7%),变异性血管13例(43.3%),侧支血供9例(30.0%),肿瘤染色14例(46.7%),动静脉瘘7例。21例(70%)显示4个左肾段动脉,9例(30%)显示5个左肾段动脉;17例(56.7%)显示4个右肾段动脉,12例(40%)显示5个右肾段动脉。结论 CTA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可多方位立体观察肾区肿瘤血管解剖结构及变异,并清晰显示病变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颈横动脉的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例需口腔颌面部肌皮瓣修复患者,用64层螺旋CT进行颈横动脉血管造影,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观察颈横动脉的显示情况及其形态学特征.结果 10例患者,双侧共20条颈横动脉均显示,其中15条颈横动脉直接起自甲状颈干,占75%;5条起自锁骨下动脉,占25%.颈横动脉颈段平均长度(48.86±1.65)mm,起始处管径(4.20±0.35)mm,背段平均长度(57.21±5.61)mm,起始处管径(3.31±0.22)mm.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够显示颈横动脉的起始、走行等形态学特征,有助于颅颌面外科术前病例的筛选及手术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