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ACE、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青岛地区EH患者246例和130例正常对照,测定两组血压、血脂、血糖等临床及生化指标,并对高血压进行分级,同时检测血清ACE、血浆AngⅡ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CE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不同血压分级患者其血清ACE、血浆AngⅡ水平有无差别。结果EH组中,II、ID、DD基因型患者血清ACE水平分别为(36.69±14.05)U/L,(42.98±16.61)U/L,(49.37±17.43)U/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基因型患者血浆AngⅡ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升高,血清ACE及血浆AngⅡ水平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H患者血清ACE水平与ACE基因多态性之间有相关性(r=0.324,P<0.05)。结论 DD基因型EH患者血清ACE水平明显高于ID型和II型患者,血浆AngⅡ水平在不同基因型间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血清ACE、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测定146例高血压患者的ACE基因型,并测定其血清ACE、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浓度。结果:ACE在DD、ID、Ⅱ三种ACE基因型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ACE活性DD>IDⅡ,而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在三种基因型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CE基因多态性与ACE密切相关,而与血清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Ⅱ型糖尿病(NIDDM)肾病的关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无肾病的NIDDM患者中 ,ACE基因型频率与正常人比较 ,I/I基因型和I/D D/D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有肾病的NIDDM患者中 ,ACE基因型频率与正常人比较 ,D/D基因型和I/D I/I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I/I基因型是NIDDM肾病患者的保护性基因 ;而D/D基因型是NIDDM肾病患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基因多态性研究药效的差异。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99 例,未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40 例,用PCR 方法检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 基因的插入与缺失(I/D) 多态性, 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病人。结果:正常人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ACE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 。卡托普利降压有效病人与无效病人ACE 基因的I/D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基因缺失型纯合子(DD)或/ 和杂合子(ID) 与非缺失型(II) 也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ACE基因的I/ 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无关, ACEI降压作用的个体差异与ACE基因的I/D多态性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相抑郁症、双相抑郁症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第16内含子中287bp插入/缺失(I/D)多态的分布,以及ACE基因多态与抑郁症的关联性.方法 以100例抑郁症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组为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PCR检测ACE基因I/D多态性.结果 该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在抑郁症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总体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等位基因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与抑郁症不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和  步天栩  王艳娟  程佩兰 《天津医药》2004,32(6):339-341,F00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基因插入(I)/缺失 (D)多态性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41例妊高征患者和50例正常妊娠者的ACE基因型 ,同时检测血浆ACE水平。结果 :妊高征组的DD基因型频率及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9 %和61 % ,均高于对照组的相应频率18 %和38 %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DD基因型的ACE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种基因型。结论 :ACE基因缺失多态性可能为妊高征发病的重要遗传因素 ,ACE活性受到基因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67例HSPN患儿(HSPN组),正常对照儿童60例(对照组),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和血管紧张素受体型(ATIR)多态性。结果:ACE,AGT,ATIR基因型构成比在HSPN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7.293,15.85,8.234,P<0.05)。结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可能与HSPN的发病有关。HSPN组患儿中ACE基因中D基因型表现有蛋白尿、血尿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AGT,ATIR基因多态性与HSPN患儿的临床表现、血尿、蛋白尿无明显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纤溶系统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心病、高血压患者126例和健康对照者66例,分别检测ACE基因及多态性,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各值.结果 ①疾病组dD、Fg、APT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T、T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基因DD型疾病组dD、Fg水平明显高于ID、Ⅱ型组(P<0.05),而PT、TT、APTT水平明显低于ID、Ⅱ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 ACE基因多态性与dD、Fg浓度间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1、0.702,P<0.01);与PT、TT、APTT浓度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648、-0.683、-0.653,P<0.001).结论 ACE基因DD型和D等位基因与纤溶系统有关,I等位基因则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与依那普利降压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对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ACE基因型分析,根据ACE三种基因型DD型、ID型和Ⅱ型将受试者分为三纽,所有受试者每天服用依那普利20mg进行2周的降压治疗,观察依那普利在三种不同ACE基因型中的降压疗效及差异。结果:在所有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依那普利治疗前与治疗后每组SBP和DBP的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D型与Ⅱ型两组之间的SBP和DBP降压幅度(即治疗前与治疗后血压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DD型组依那普利的总有效率为91.30%,ID型组为85.71%,Ⅱ型组是79.16%。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ACE基因多态性与依那普利降压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插入/缺失(I/D)基因多态性和血清ACE活性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意义。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ACE基因第16内含子多态性位点的序列,检测38例AMI患者及32名健康体检者ACE基因,χ2检验比较心肌梗死组、对照组间ACE基因型的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用速率法检测血清ACE活性水平。对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心肌肌钙蛋白(cTNI)含量也进行了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患者ACE基因型有明显的分布差异。三种基因型III、D、DD的频率在AMI患者分别为5/38(13%)、14/38(37%)、19/38(50%),在对照组则分别为8/32(25%)、17/32(53%)、7/32(22%)。I、D等位基因频率在AMI组分别为24/76(32%)、52/76(68%);对照组分别为33/64(52%)、31/64(48%)。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E基因型与血清ACE浓度相关,DD、ID、II基因型的ACE浓度分别为(61±16)U/L、(49±14)U/L(、38±14)U/L。DD基因型患者的血清cTNI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D型和II型,CRP在各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血清ACE活性明显升高。ACE基因型与血清ACE浓度相关,DD型表达最高,II型最低,ID型介于两者之间。DD基因型患者的血清cTNI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D型和II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探讨该基因与食管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共检测50例食管癌患者组织标本,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CE基因,观察插入型(ID型)、缺失型(DD型)和Ⅱ型3种基因型多态性分布,并计算I/D等位基因的比例,以10例癌旁正常组织为对照。结果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分布特点:ID型、DD型和Ⅱ型基因比例分别为16%,64%,20%,而I/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20%和80%,对照组ID型、DD型和Ⅱ型3种基因型的比例分别为40%、30%、30%,其I/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30%和70%,两组间DD型基因分布频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I/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存在ACE基因I/D多态性,DD型基因分布较癌旁正常组织显著升高,结果表明DD基因型高表达可能与食管癌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2.
王彬 《河南医药信息》2010,(15):110-11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异常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26例冠心病、高血压病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ACE基因多态性和血脂[血清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LDL-c])、Fib浓度测定,分析AC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及Fib之间的关系。结果疾病组DD基因型频率和D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疾病组CH、TG、LDL-c、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疾病组中ACE基因DD型者与ID、Ⅱ型者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E基因多态性与CH、TG、LDL-c及Fib浓度间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1,0.702,0.683,0.653,P值均〈0.01);与HDL-c浓度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648,P〈0.001)。结论 ACE基因DD型和D等位基因与血脂代谢异常及血浆Fib有关,而与Ⅰ等位基因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PIH)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运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61例PIH患者及胎儿和70例正常妊娠妇女及胎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结果妊娠妇女两组中DD型、ID型Ⅱ型基因频率分别比较,D型等位基因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胎儿两组中DD型、ID型Ⅱ型基因频率分别比较,D型等位基因分别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IH患者ACE基因多态性与PIH的发病有关;PIH胎儿ACE基因多态性与PIH的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分别检测8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和175例正常对照的ACE基因I/D多态性、AT1R基因A^1166-C突变位点的基因型。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ACEI/D基因的ID和DD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1.4%和28.7%;相对于Ⅱ基因型,携带ID和DD基因型人群的OR值分别为1.981和2.347;D等位基因频率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9.42%),差异有显著性;相对于Ⅰ等位基因,D等位基因OR值为1.737;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AT1R基因的AC基因型频率为33.3%;相对于AA基因型,携带AC基因型人群的OR值为1.803,C等位基因频率为17.2%,相对于A等位基因,C等位基因OR值为1.711;两组ACE和AT1R联合基因分析:相对于Ⅱ—AA联合基因型,同时携带AC-ID联合基因型的OR值为3.655;AC-DD的OR值为3.045,其余联合基因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基因中D等位基因及AT,R基因A1166点突变等位基因C可能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遗传易感性;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中,ACE基因及AT1R基因,可能共同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玉米降血压肽对体内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玉米降血压肽在体内外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活性抑制作用及机制,为探讨降血压肽的降压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降血压肽在体外对ACE的抑制动力学,同时测定多次给药12周后SHR大鼠体内不同组织的ACE活性和血浆AngⅡ浓度。结果玉米降血压肽竞争性抑制ACE活性,IC50为15.0μmol/L,玉米降血压肽能显著降低血清、主动脉和肺ACE活性(P<0.01),而对心、脑、肾的ACE活性抑制作用不显著(P>0.05),同时玉米降血压肽能显著降低血浆中血浆AngⅡ浓度(P<0.01)。结论玉米降血压肽对体内外ACE都有竞争性抑制作用,但在体内不同部位其抑制效果不同,同时其降压作用是通过抑制ACE活性、降低AngⅡ浓度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基因多态性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136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 ,依ACE基因表型分为DD组 (2 4例 ) ,ID组 (71例 )和II组 (4 1例 )。给予ACEI治疗 4mo。治疗前及治疗后 1,2 ,3,4mo及停药后 1mo检测平均动脉压 (MAP)、尿蛋白量、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肾功能、尿钠以及尿蛋白选择指数(UPSI)。结果 :3组患者治疗期间蛋白、食盐摄入量以及血肌酐、UPSI均无明显变化 ,3组之间也无明显差别 ;3组患者治疗后MAP、尿蛋白、UAER和Ccr均明显降低 ,但停药后恢复至治疗前水平 ,3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不影响ACEI对肾小球疾病患者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CE基因多态性和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关系。方法:对高血压患者93例(合并脑出血者50例,未合并脑出血者43例)、对照组55例进行比较分析。取空腹静脉血提取DNA,通过PCR方法扩增出目的基因的片段,经过电泳、EB染色后,观察ACE基因多态性并记录结果,记录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脑出血患者的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表明ACE基因Ⅰ/D多态性与高血压脑出血有关。结论:ACE基因DD基因型可能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和ACE基因D等位基因可能对脑出血的发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对80例脑梗死患者(其中52例为合并高血压的脑梗死)和70例健康对照者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别进行ACE基因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性测定。分析比较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高血压脑梗死组与对照组之间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差异。结果 (1)脑梗死组DD 基因型频率(27.5%)和D等位基因频率(49.4%)与正常对照组(15.7%,40.7%)比较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2)合并高血压的脑梗死组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32.7%,53.8%)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无明显关联性, 但与合并高血压的脑梗死有关,可增加高血压脑梗死的发病危险。  相似文献   

19.
吴剑卿  赵卫红 《江苏医药》1999,25(3):176-178
为了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所致咳嗽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52例由于服用ACEI引起的咳嗽患者及70例未发生咳嗽的患者ACE基因的插入(Ⅰ)/缺失(D)多态性,并采用紫外法检测ACE活性。结果发现在ACEI引起咳嗽组Ⅱ型占46.2%,而无咳嗽组为30.0%,两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组ACE活性低于无咳嗽组(P<0.01)。提示:ACEI所致咳嗽与ACE基因多态性有关,ACE基因多态性的分析有助于ACEI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肥厚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肌肥厚组和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组。测定左室指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R),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部分心肌组织进行HE、VG染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肌肥厚组左室指数、左室全心比、ACE活性、AngⅡ浓度及AT1R阳性表达率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肌肥厚组相比,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组左室指数、左室全心比、ACE活性、AngⅡ浓度及AT1R阳性表达灰度值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CE活性、AT1R阳性表达灰度值仍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组织局部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化,导致心肌细胞肥大,胶原增生。PD142893可以部分抑制这一作用,内皮素可能参与了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