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 年10月至2014年10月应用伽玛刀进行治疗的19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采用50%等剂量曲线覆盖肿瘤周边,平均周边剂量为13 Gy,平均中心剂量25.2 Gy;治疗后随访6~93个月,平均为40.2个月。结果 肿瘤最大径为22~65 mm,平均41 mm,肿瘤平均体积为25.5 cm3。治疗后,所有病人均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受损症状,影像学缩小50%以上9例,缩小25%~50%3例,缩小25%以下2例,无变化5例。头痛10例中,改善6例;面部感觉减退7例中,改善5例;视力下降11例中,改善7例;复视8例全部改善。结论 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有效,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并可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伽玛刀在海绵窦脑膜瘤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伽玛刀在海绵窦脑膜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1997年至2004年间93例海绵窦脑膜瘤患者接受了伽玛刀治疗。其中57例有开颅手术史,36例为初发。治疗前肿瘤容积为1.3~128.6cm^3(平均24.18cm^3),采用40%~60%(平均48%)的等剂量曲线,边缘剂量为7~18Gy(平均10.9Gy),中心剂量为16~40Gy(平均22.5Gy),等中心点为2~21个(平均8.7个)。结果本组93例患者获得36~78个月(平均43.7个月)的影像学随访,其中肿瘤消失12例(12.9%),肿瘤缩小37例(39.8%),肿瘤无明显变化26例(28.0%),肿瘤增大18例(19.3%),肿瘤总控制率为80.6%。结论对于累及海绵窦区的脑膜瘤,伽玛刀治疗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长期随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方法应用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11例,其中术后残留(病理证实)5例,影像学诊断6例;肿瘤直径2.5~4.0cm。周边剂量9~16Gy,平均13Gy;中心剂量20.0~35.5Gy,平均28.3Gy;等剂量曲线40%~50%,平均46%。结果10例病人获随访,随访时间19~96个月,平均53.7个月。病人均未出现新的脑神经受损表现。1年后,病人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或消失。MRI显示病灶几乎消失2例,缩小5例,无明显变化3例。结论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安全可靠,效果良好,适用于肿瘤较小、大型肿瘤术后残留及复发病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伽玛刀分次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海绵窦CH的临床资料。肿瘤MRI特点:T_1WI呈低或略等信号,T_2WI呈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均匀强化,肿瘤直径40~78 mm。行Leksell伽玛刀6~8个月内分次治疗方案,首次伽玛刀治疗肿瘤中心剂量25 Gy,平均边缘剂量9 Gy;第二次治疗中心剂量30 Gy,边缘15 Gy。结果随访6~48个月,平均36个月。病人均未出现新的脑神经受损症状,原有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影像学结果:伽玛刀术后6~12个月肿瘤基本消失2例,明显缩小9例。结论伽玛刀分次治疗海绵窦CH疗效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海绵窦区的肿瘤及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 探讨各种海绵窦区肿瘤的诊断特点以及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的作用。方法 本文回顾性地分析我中心1994年至2000年底用Leksell伽玛刀治疗的175例累及海绵窦肿瘤的临床材料,其中90例(51.4%)患者有开颅手术史;总结了各种肿瘤的鉴别诊断及伽玛刀治疗的经验。结果 本组82.3%的病人随诊1-84个月,平均32.5个月。主要良性肿瘤的总有效率控制率达94.0%;3例因肿瘤再生长开颅手术治疗。伽玛刀治疗海绵窦转移瘤的近期疗效显著,患者平均1年后的死因皆非海绵窦病灶所致。结论 伽玛刀可以作为海绵窦区小型良性肿瘤,或手术后残存肿瘤的主要的治疗手段;对已造成神经功能障碍的海绵窦区的转移瘤,伽玛刀也被认为是重要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按体积分割分次伽玛刀治疗大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效果和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分析18例直径大于3 cm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均采用体积分割的方式予以2~4次伽玛刀治疗,首次治疗一般选择肿瘤的基底部,边缘剂量为13 Gy,其后每次治疗间隔3~12个月,边缘剂量根据肿瘤的缩小情况以及解剖位置取12~13 Gy,并保证9 Gy的剂量曲线不与视神经和视交叉重合。结果 随访6~51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所有患者在第1次伽玛刀治疗后3~6个月就可见病灶明显缩小,5例患者在首次治疗3个月后病灶体积缩小25.3%~46.6%,平均缩小36.7%,13例患者首次治疗6个月后病灶体积缩小25.8%~65.5%,平均缩小47.1%。随着剩余分次伽玛刀治疗的完成,病灶继续缩小。所有患者在伽玛刀治疗后未出现临床症状加重以及新的神经功能受损,其中15例患者在第1次治疗后3~6个月后症状就得到改善,3例患者复查中症状无明显变化,症状改善率为83.3%。结论 采用从基底部开始的体积分割分次伽玛刀治疗大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在有效控制肿瘤生长的同时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作为此类病变的主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与非恶性脑膜瘤的鉴别诊断,评估伽玛刀治疗复发性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的疗效。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了本中心自2000年至2002年伽玛刀治疗的5例术后复发的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共7个瘤灶,平均体积3.2cm3,平均周边剂量12Gy,平均中心剂量27.5Gy。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9.8个月,从影像看,1个瘤灶消失,4个明显缩小,2个继续增大,肿瘤控制率71%。结论伽玛刀治疗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能起到良好的局部控制作用,是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治疗后每隔半年随访一次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用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 2 72例共 396个病灶。中心剂量 2 5~ 70Gy ,周边剂量 1 0~ 35Gy;靶点数 1~ 1 1个。并对肿瘤体积、数目、照射剂量、原发灶控制和全脑放疗等影响疗效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 1 0~ 46个月 ,平均 2 4个月。 396个病灶完全缓解 32 6个 (82 3 % ) ,部分缓解 38个 (9 5 % ) ,无变化及进展 32个 (8 2 % ) ,平均生存期 (1 3 6± 7 9)个月。原发灶控制好者、伽玛刀治疗前后结合放疗、化疗者 ,其生存期较长。结论 伽玛刀是治疗脑转移瘤安全可靠的手段之一。并发症少、有效率高。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主要与病灶体积、周边剂量等密切相关。肿瘤体积小于 1 5cm3,周边剂量大于 1 8Gy时 ,完全缓解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HCS)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伽玛刀治疗的12例CHCS病人的临床资料。中心剂量为15.0~30.0 Gy,平均(24.0±2.2)Gy;周边剂量为7.5~15.0 Gy,平均(12.0±1.2)Gy。结果随访12例,时间6~60个月。病人的术前症状均有所改善。经MRI检查:肿瘤缩小12例。结论伽玛刀治疗CHCS有明显疗效,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海绵窦脑膜瘤伽玛刀治疗(附52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绵窦脑膜瘤伽玛刀放射外科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我中心1997年到2004年使用旋转式伽玛刀(OUR-XGD)治疗52例海绵窦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例,女性38例,年龄15~69岁,平均47+1岁。有手术史患者37例,占71.15%;全组肿瘤容积24.18cm^3(1.28~16848cm^3)周边剂量10.01Gy(7~18Gy);中心剂量21.04Gy(14~36Gy);等剂量曲线48%(40%~60%);靶点9.4个(4~24个)。结果32例得到症状随访,随诊30个月(5~91个月),其中21例(62.5%)症状好转,5例(15.63%)症状无变化,7例症状加重(21.87%);影像学随访30例,随访时间30个月(5~82个月),19例(63.33%)缩小,5例(16.67%)不变,6例(20%)复发,肿瘤控制率80%。结论伽玛刀可以作为海绵窦区小型脑膜瘤主要治疗手段,对于较大的脑膜瘤累及海绵窦的,分次伽玛刀治疗是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累及视神经的无功能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3年5月伽玛刀治疗的24例累及视神经的无功 能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肿瘤最大径15.0~25.0 mm,平均21.0 mm。伽玛刀治疗方法:以45%~55%等剂量曲线覆盖肿瘤,肿瘤周边剂量11~15 Gy,平均 12.6 Gy;中心剂量22~30 Gy,平均25.6 Gy;视神经剂量8.5~9.8 Gy,平均9.2 Gy。结果 24例出院后随访12~50个月,平均28.2个月。MRI复查示肿 瘤消失6例,缩小13例,体积不变3例,增大2例;总有效率为91.7%(22/24)。结论 对于累及视神经的无功能垂体腺瘤,伽玛刀治疗安全、有效,是 可以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在脑膜血管外膜细胞瘤的综合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2月至2006年12月于本中心行伽玛刀治疗并随访的22例术后复发的患者,男13例,女9例;58个瘤灶,平均体积5.4 cm3,平均周边剂量13.5 Gy,平均中心剂量28.2 Gy.结果 平均随访期26个月.22例中,颅内转移7例,颅外转移3例,死亡4例,平均生存期67.7个月;58个瘤灶中,影像随访证实25个基本消失,13个明显萎缩,14个体积变化不明显,6个体积增大,肿瘤总控制率89.7%.结论 伽玛刀治疗对术后残留或复发的中小型脑膜血管外膜细胞瘤安全有效,改变了以往综合治疗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伽玛刀治疗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CHCS)术后残留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开颅手术后病理学确诊的CHCS术后残留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伽马刀治疗,2例肿瘤最大径超过3.5 cm者行伽玛刀体积分割治疗;肿瘤周边剂量10~13 Gy,平均11.50 Gy;肿瘤中心剂量22~26 Gy,平均23.28 Gy。随访23~101个月,平均44.0月。结果 肿瘤基本消失2例,明显缩小2例,无变化1例,有效率为100%。患者均未出现新的颅神经受损症状。结论 伽玛刀对CHCS术后残留比较敏感,较低剂量即可控制其生长,疗效良好,且对体积较大的CHCS术后残留也可采用伽玛刀体积或剂量分割的方法就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伽玛刀治疗手术后的颅底脊索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手术后残存脊索瘤的伽玛刀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自1996年6月至2004年底伽玛刀治疗的31例手术残存脊索瘤病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8-70岁,平均40.2岁。伽玛刀治疗的肿瘤体积0.47-27.6cm3,平均(11.4±7.4)cm3;射点数3 -12个,平均(6.5±2.4)个;肿瘤边缘剂量10-16Gy,平均(12.7±1.2)Gy;最大剂量20.8-40Gy,平均(29.2±4.0)Gy。结果本组28例得到治疗后6-102个月(平均30.2个月)的临床随访;和6-78 个月,平均28个月的影像随诊。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患者3年和5年的总生存率为90.9%和 75.8%。而影像学随诊中3年和5年的肿瘤实际控制率为64.2%和21.4%。伽玛刀治疗后1年左右多数肿瘤体积缩小;临床症状也相应缓解。随着时间延长,肿瘤复发比例增高。本组肿瘤增大的9 例中,7例为伽玛刀靶区外生长;再次伽玛刀治疗4例,再手术4例,继续临床观察1例。本组共2例死亡。尚未发现伽玛刀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开颅手术残存的脊索瘤,伽玛刀是一种可选的治疗方法。治疗要及时,并要充分认知肿瘤的习性和对伽玛刀治疗的反应,有益于延长患者生存期,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评价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眶内肿瘤的适应证、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本组32例,男10例,女22例,年龄2.5-80岁,病程3-¨3个月,32例中20例首选伽玛刀治疗,12例为术后残留或复发.神经鞘瘤6例,脑膜瘤例16例,视神经胶质瘤7例,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静脉性血管瘤1例,脉络膜黑色素瘤1例;肿瘤最大直径0.7-4.0cm,平均为2.08cm;用伽玛刀进行治疗,选定边缘剂量5~40Gy,平均15.93Gy,中心剂量8.33~80Gy,平均31.18Gy,边缘等剂量线40~60%,等中心数目3~13个,平均7.6个.结果随访期3~59个月,平均27.5个月,其中临床好转18例,无变化10例,恶化4例,总有效率87.50%;影像学随访结果显示肿瘤消失2例,缩小17例,无变化9例,增大4例,有效率87.50.治疗后早期反应少见,中期反应多于治疗后3个月左右,可持续6个月~12个月.结论伽玛刀放射外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眶部肿瘤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眶部肿瘤的首选治疗,也可作为手术后残余或复发肿瘤的补充治疗,弥补手术治疗不完全的缺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颈静脉球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至2017年10月应用伽玛刀治疗的24例术后残留或复发的颈静脉球瘤的临床资料。肿瘤体积3.8~19.8 cm3,平均8.26 cm3。照射剂量:肿瘤周边剂量12~16 Gy,平均14.7 Gy;覆盖肿瘤的等剂量曲线为45%~50%,平均48.7%。结果 伽玛刀治疗后随访24~252个月,平均96个月。伽玛刀后5、10年的实际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0.9%。影像随访显示伽玛刀后肿瘤基本消失2例(8.3%),肿瘤体积缩小13例(54.2%),肿瘤稳定8例(33.3%),体积增大1例(4.2%);肿瘤总控制率为95.8%(23/24)。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7例(29.2%),无变化15例(54.2%),加重2例(8.3%)。结论 伽玛刀治疗术后残留或复发的颈静脉球瘤安全有效,可长期控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累及眶内肿瘤的伽玛刀治疗效果.方法 共治疗累及眶内的肿瘤患者35例,随访25例(脑膜瘤16例,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3例,神经鞘瘤2例,腺样囊性癌2例,转移癌1例,血管纤维瘤1例),采取1.5T PHILIPS或3.0T GE磁共振2 mm薄层扫描定位,Kula或GammaPlan剂量计划系统.肿瘤平均体积2.91 cm3(0.17~19.50 cm3),平均周边剂量12.4 Gy(8~15 Gy),中心剂量26.7 Gy(16~32 Gy).结果 本组随访期为1-62个月,平均30.4个月,23例控制满意,总体控制率为92%;6例(24%)症状减轻,13例(52%)症状无改变,5例(20%)出现了一过性的新发或原有症状加重;2例肿瘤增大,其中1例因突眼加重而行手术治疗.结论 对于累及眶内的较小病变、或经手术治疗后残留、复发等不宜手术治疗的病例,伽玛刀治疗可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评价伽玛刀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作用. 方法 海军总医院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自1997年11月至2011年6月应用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33例,其中10例为术后残留,23例经影像诊断.肿瘤平均直径29 mm(12~65 mm).伽玛刀治疗的平均周边剂量12.5Gy(9~16Gy),平均等剂量曲线47.7%(40%~50%). 结果 32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6个月(6~135个月).30例(93.8%)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2例(6.2%)同治疗前.本组治疗后无其他颅神经功能受损症状出现;肿瘤基本消失9例(28.1%),肿瘤体积明显萎缩21例(65.6%),体积较伽玛刀治疗前无明显改变2例(6.7%),肿瘤总控制率100%.2例患者因治疗前肿瘤体积巨大行分次伽玛刀治疗. 结论 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有效,并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伽玛刀Extend系统分次治疗颅内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伽玛刀Extend系统治疗13例颅内良性病变的临床资料,其中脑膜瘤7例,垂体瘤5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1例。病变体积1.48~54.26 cm3,平均14.09 cm3。照射方案:10例行2分次治疗,3例行3分次治疗;病变周边剂量16.2~26.2 Gy,平均19.5 Gy;等剂量曲线为45%~50%,平均49.2%。结果随访13例,时间10~24个月,平均18.3个月,MRI检查:病变缩小5例,无明显变化7例,增大1例。12例病变压迫或紧贴视神经、视交叉者,视力提高6例,稳定5例,加重1例。视野缺损改善3例,稳定8例,加重1例。无新发海绵窦神经受损表现。结论 Extend伽玛刀系统分次治疗可用于治疗邻近放射敏感或重要结构的病变以及体积较大、需要重复治疗的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后临近神经损伤与修复.方法采用OU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10-20mm肿瘤周边剂量平均15Gy,中心剂量32Gy,21-30mm肿瘤周边剂量平均14Gy,中心剂量31Gy,31mm以上肿瘤周边剂量平均12Gy,中心剂量28Gy.治疗43例46个听神经瘤.结果随访6-24个月,肿瘤总控制率91.3%.治疗前听力正常患者,有用听力保留率6个月87%,2年78%.面、三叉神经放射损伤在治疗后半年出现,分别占15.3%和¨.4%,12个月时为7.6%和3.8%,24个月时均为3.8%.3厘米以内肿瘤均为3.8%,且一年恢复正常;3厘米以上肿瘤分别为¨.5%和7.6%,治疗后2年均为3.8%.听力下降的23例治疗后,2cm以内肿瘤听力仍保留在治疗前水平的为100%.结论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是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特别适用于术后残存或复发、需保留听力及高危病人,小于30mm的肿瘤治疗效果好.伽玛刀治疗具有较高的有用听力保护率和相对低的面、三叉神经损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