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06~2009年度深圳市宝安区企业作业场所三氯乙烯监测及健康监护资料,了解该地区三氯乙烯职业危害现况,为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6~2009年度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电脑资料中涉及的所有企业作为对象,重点针对电子、五金、印刷、电镀等企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整理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以及相应健康监护资料.选取确实存在三氯乙烯作业的企业及相关作业工人的健康资料进行分析,监测结果中以三氯乙烯的浓度大于0.3 mg/m3作为三氯乙烯检出的资料.收集的数据录入Excel表后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 存在三氯乙烯职业性危害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与五金类,电子类企业有60.6%,五金类企业有24.1%;企业使用三氯乙烯的岗位数明显下降,由235个降到了75个,且合格率可达到90%;清洗位和表面清洗岗位中使用三氯乙烯的比例较其他岗位高,所占比例分别为37.9%和36.3%,该岗位三氯乙烯浓度偏高;在2006~2009年度,249家使用三氯乙烯的企业参加体检的2179人中,疑似职业病患者有5人,调离工作岗位43人,禁忌证28人,分别占体检总人数的2.2.2‰、19.7‰和12.8‰.结论 宝安区三氯乙烯职业病危害比较严重的企业主要是电子与五金类;应加强清洗位、表面清洁位等相关工作岗位的监督监测及健康监护;对于有禁忌证的作业人员,建议其立即调离使用三氯乙烯的工作岗位,以免产生因过敏反应而造成的身体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深圳市大浪街道工业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为预防、控制职业病指引方向。方法收集2009年深圳市大浪街道所有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业企业的工作场所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噪声职业病危害因素广泛存在于各类企业,以五金行业合格率最低为13.7%;苯、二甲苯在各类企业中的监测合格率均较高;相比较,甲苯危害主要存在于印刷行业中,其检测合格率为83.1%;正己烷在各类企业中的监测合格率均较高;三氯乙烯在电子类企业中广泛使用,合格率为79.4%。结论各类企业都要积极控制噪声危害因素,尤其是五金行业。甲苯危害在印刷行业比较严重,需要进一步控制。由于正己烷和三氯乙烯是导致职业病的高危险性因素,必须对其使用进行严格监管。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和掌握宝安区福永工厂企业职业危害现状,2004年对辖区内976间工厂企业的职业危害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辖区内工业以电子、玩具、印刷、机械、轻工、制造等为主,有机溶剂是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2004年粉尘作业场所监测合格率87.4%,化学毒物作业场所监测合格率58.3%,物理因素(主要是噪声)作业场所监测合格率39.6%;职业性健康监护率25.06%;近年来发生职业中毒居首位的是电子行业的正己烷中毒和三氯乙烯中毒。建议和对策:预防为主,从源头控制职业病危害;标本兼治,形成职业病防治管理的长效机制;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按规定做好职业卫生监测和职业性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宝安区1993~2009年职业病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深圳市宝安区近年来职业病的发病特点和规律,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提供依据。方法对1993~2009年宝安区所发生的职业病用Excel软件统计分析。结果1993~2009年宝安区共发生职业病437例。死亡19例;其中职业中毒340例(77.80%),尘肺病57例(13.0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5例(3.43%)。职业性皮肤病15例(3.43%),职业性眼病6例(1.37%),职业性肿瘤4例(0.91%);职业中毒以三氯乙烯(139例,40.88%)及正己烷(135例.39.71%)高发,苯相关的职业病近年来上升明显,职业中毒多发生在电子、五金、印刷行业;尘肺病近年来明显增多,多发于宝石、五金、建材石场企业。结论在电子、五金、印刷行业应进一步规范使用有机溶剂,须加强对宝石、五金、建材石场等重点行业的职业卫生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南山区职业卫生状况,为制定职业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2010年南山区职业卫生的现场经常性监督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辖区共有工厂企业3825间,存在职业病危害的有2203间,占57.59%;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为55034人,占16.42%;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六种,依次为:噪声、粉尘、铅烟、苯及苯化合物、正己烷、三氯乙烯;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主要分布在西丽、桃源办事处.结论 企业经营者责任意识及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强;须加强监督及宣传,提高职业卫生意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某街道电镀行业职业病危害现状。方法按国家有关的职业技术规范、职业卫生标准进行职业病危害调查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行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盐酸、硫酸、硝酸、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氰化氢、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其他粉尘和噪声。结论该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较严重,应加大对该行业的监管力度,保证劳动者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为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对深圳市635家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调查,掌握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危害、职业中毒事故和应急管理的现状。结果深圳市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苯及其同系物、三氯乙烯、正已烷、粉尘、铅和噪声;调查在岗职工数543987人;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37732人(6.94%);部分企业没有落实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的企业434家(68.35%);使用个人防护35002人(92.76%);职业健康检查率为46.10%;企业缺乏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应急管理措施;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有发生。结论深圳市企业职业病危害依然严峻;劳动者权利未完全得到保障;职业卫生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盐田区黄金珠宝首饰加工业职业病危害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深圳市盐田区黄金珠宝首饰加工业职业病危害现状,确定该行业职业病防治重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对区内所有黄金珠宝首饰加工企业采用现况调查方法进行调查。结果黄金珠宝首饰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粉尘、物理、化学有害因素,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氰化物、甲苯及二甲苯、正已烷、三氯乙烯等;不同种类黄金珠宝首饰加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总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上岗前及离岗时职业性健康检查体检率较低;职业卫生管理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结论黄金珠宝首饰加工业存在较多职业病危害因素,宝石加工企业矽尘危害较为严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应加强上岗前及离岗时职业性健康检查,用人单位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及职业卫生培训,卫生部门应加大监督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深圳市罗湖区2010年35家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岗职工的职业健康情况.方法 对2010年罗湖区35个企业1111名接触有毒有害工种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分析结果.结果 罗湖区企业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为噪声、高温、粉尘、苯系物、正己烷等.在检查的1111中,825人有1项或多项结果异常,异常检出率为74.26%.其中接触高温人数有488人,有4人属于职业禁忌症,占接触高温作业人员的0.82%;接触噪声322人,有10人属于噪声作业职业禁忌证,不宜从事噪声作业,占接触噪声作业人员的3.11%.接触苯系物作业260人中,有1人属职业禁忌症,有3人属于观察对象,占接触苯系物作业人员的1.54%.接触正己烷132人中未发现职业禁忌症;接触粉尘作业123人,有1人需要调离粉尘作业工种,占接触粉尘作业人员的0.81%.未发现疑似职业病.结论 罗湖区职业健康问题较突出,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监测以及监督,企业应做好职业危害评估、改善作业环境,消除有害因素,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龙岗区1995~2008年职业病发病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深圳市龙岗区职业病的发病规律和特点,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该区1995~2008年诊断的职业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以各年份发病总数为参考数列,分辨系数P=0.5,按照关联系数和关联度公式求得关联系数及关联度,分析历年职业病发病的变化和发展态势。结果根据其排序,致病因素对职业病发病总数影响的灰色关联度大小排序是:三氯乙烯〉尘肺〉苯〉正己烷〉甲苯〉职业性耳聋〉铬镍化合物〉铅〉混合溶剂〉二氯乙烷〉中暑〉酸雾〉有机锡〉氮氧化合物〉化学性眼部灼伤〉职业性哮喘〉二甲基甲酰胺〉甲醇。结论三氯乙烯是该区职业病发病影响因素中危害最大的毒物,苯、正己烷、二氯乙烷、二甲基甲酰胺等有机溶剂的中毒在该区的职业病发病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铅、粉尘、噪声、有机锡等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该区近年来开展的专项整治工作卓有成效,应积极地对职业病的危害因素进行干预,保障职业危害因素的早发现问题、早整治、早预防。  相似文献   

11.
农村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深圳市宝安区部分村民中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现状和流行趋势。方法以加藤氏法检查本地部分村民506人份。结果检查总人数为506人,寄生虫阳性数16人,总感染率为3.16%。共检出寄生虫5种,其感染率分别为华支睾吸虫1.19%、蛔虫0.99%、钩虫0.59%、鞭虫0.20%和蛲虫0.20%。结论深圳市宝安区部分村民的肠道寄生虫感染呈下降趋势,并将维持于一个低水平状态,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掌握深圳市宝安地区企业工作场所正己烷的职业危害控制情况和变化趋势,探讨实施基本职业卫生服务(BOHS)对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监测结果的近期影响。方法2004~2013年对深圳市宝安地区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危害进行动态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工作场所正己烷监测超标企业主要行业分布:电子电器134间,占60.9%、印刷31间,占14.1%、塑胶五金28间,占12.7%等;超标岗位主要分布:清洗清洁190个,占63.3%、印刷54个,占18.0%和包装检测31个,占10.3%等;监测企业合格率和监测点合格率:2004~2013年均逐年增加,监测企业合格率从2004年的78.6%增加到2013年的99.0%,监测点合格率从89.2%增加到99.7%。BOHS实施后(97.9%和99.3%)较BOHS实施前(82.1%和89.4%)有显著增加。结论应加强对电子、印刷与五金塑胶类企业正己烷职业危害的监督和管理;实施BOHS对企业工作场所正己烷职业危害监测覆盖面和监测合格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深圳龙岗区1995~2005年三氯乙烯职业危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深圳市龙岗1995—2005年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以下简称TCE)所致职业性损害进行调查分析.为TCE的职业卫生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其间发生的22宗TCE所致职业性损害个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22宗TCE中毒占1995—2005年职业病总宗数的34.92%,发病25人,占职业病人总数7.33%,其中死亡7人.病死率28.00%,占职业病人死亡总数77.78%;TCE药疹样皮炎21宗,发病24人,其中死亡6例;TCE急性中毒1宗,发病1人,死亡1人。结论应加大宣教力度,落实“严格就业体检,加强工初观察,尽量减少轮换,力争密闭隔离,寻找替代品”的预防TCE中毒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有机溶剂职业危害现况研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分析深圳市宝安区有机溶剂危害现状与职业卫生服务需求,为有机溶剂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近年来诊断的职业病资料与职业危害因素构成,调查有机溶剂职业卫生服务需求。结果有机溶剂职业中毒是本地区的主要职业病病种,以三氟乙烯、正己烷中毒为主要的两种有机溶剂中毒病种增长速度最快;尚有30%有机溶剂作业工人未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各种劳保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规程有待加强,尤其是有一半以上工人不经常配戴防护用品,岗前培训有待加强;对有机溶剂的预防、中毒表现以及发生疑似职业病时如何就诊尚有30%左右的工人不了解;作业工人希望加强职业卫生健康教育,进行上岗前培训,在工作场所竖立“职业危害警示”牌,学习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知识等。结论有机溶剂是本地区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因素,作业工人的职业卫生知识尚有待加强,应加强防护与健康教育,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深圳市宝安区2006~2011年散发性手足口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将深圳市宝安区2006~2011年散发性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输入Excel 2003软件,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宝安区2006~2011年全区共报告3 652例散发性手足口病病例,61例重症病例,重病率为1.67%,8例死亡病例,病死率为0.22%;散发性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4~7月份,其中5月份发病例数最高,占总报告病例数的28.56%;重症病例4~9月份出现发病高峰;男性发病人数多于女性;病例主要集中于3岁以下年龄组;重症病例主要集中于2岁以下年龄组。民治、观澜和西乡三街道发病率最高,分别为4.57‰、4.15‰和3.40‰。结论应在夏季针对3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开展散发性手足口病病例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并及时处置疫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罹患率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暴发疫情及流行相关因素。结果 2006年1月~2009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共发生77起流感暴发疫情,平均罹患率为4.48%,罹患率有逐年下降趋势;病例主要分布于6~19岁的人群,多发于3~6月和9~11月,87.01%(67/77)发生在学校。甲型流感阳性率为34.77%(129/371),乙型阳性率为20.75%(77/371)。以罹患率Y为应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有3个因素(疫情持续时间X4、首次报告发病人数X5、暴露人数X6)进入方程。结论宝安区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防控重点对象是中小学生,应加强在校学生流感样病例的监测,以降低暴发疫情的发生概率。疫情发生单位应该尽早报告疫情,以便迅速采取综合控制措施,控制效果才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外来务工人员伤害发生情况,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我国外来劳务工较集中的深圳宝安区,收集2007年1月初~2007年12月底,因伤害而首次就诊于某综合医院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信息与伤害相关数据。了解外来人口伤害发生特点,为保护外来工安全,减少伤害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研究期间,共计有19826名外来务工人员发生伤害,伤害发生率为0.58%。前三位伤害发生原因是钝器伤(占37.8%)、跌倒/坠落(占17.1%)、动物伤(占15.9%),男性钝器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前三位的伤害性质是挫伤,擦伤(占46.6%)、锐器伤/咬伤,开放伤(占33.2%)、骨折(占9.5%);前三位的伤害发生地点是工业和建筑场所(占46.4%)、公路/街道(占21.4%)、家中(占13.0%)。男性外来务工人员在工业和建筑场所的伤害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女性发生在家中的伤害明显高于男性(P〈0.05)。伤害严重程度中以轻度伤为主(7913%),其次是中度伤(20.0%),而重度伤害仅占0.8%。结论外来务工人员伤害的发生特点与其他人群伤害的发生情况基本一致,但是以职业伤害为主,因此应制定干预措施,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和管理,提高外来工的安全意识,确保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8.
张强  邱望  涂玉山  陈晓燕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1):1355-1356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宝安区2009年与2010年艾滋病疫情分析与对比,发现艾滋病流行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得2009~2010年宝安区的HIV感染情况数据,采用Excel与SAS软件建库统计指标计算与分析。结果宝安区在2009年与2010年发现艾滋病疫情分别为204例与229例,户籍分布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上;感染者男性远多于女性,年龄主要分布在20~40岁之间,感染者主要以性传播为主,血液传播比例不断下降。结论目前应该重点对流动人口以及MSM人群开展预防与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