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是蛋白C的特异性受体,其基因定位于第20号染色体长臂(20q~(11.2)),基因组全长约6kb,编码一个238个氨基酸的跨膜糖蛋白。它不仅可与蛋白C和APC特异结合,调节蛋白C系统活性;还参与抵御炎症反应和感染性休克,因此EPCR是一个多功能的糖蛋白。  相似文献   

2.
王晓蓓  胡丽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11):1026-1027,1030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是近年发现的在炎症和抗凝过程中有重要意义的蛋白。它选择性地表达于大血管的内皮细胞上,可与蛋白C(PC)和活化蛋白C(APC)特异结合,使PC活化效率提高5倍;还参与防御炎症反应和抗凋亡等过程,是一个多功能糖蛋白。  相似文献   

3.
蛋白C(PC)是由肝脏合成的维生素K依赖性糖蛋白,作为体内重要的抗凝因子,占全血抗凝活力的20%-30%.在血液循环中,PC以无活化的酶原形式存在.研究发现,内皮细胞表面的血栓调理蛋白能促进凝血酶对PC的活化,使其成为具有活性的丝氨酸蛋白酶,即活化的蛋白C(APC).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无明显感染的肝硬化患者各种急性时相蛋白水平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58例无明显感染的肝硬化患者和48例非肝硬化患者进行4种急性时相蛋白[C-反应蛋白、α1-酸性糖蛋白、铜蓝蛋白和触珠蛋白]的检测,并与Child-Pugh分级等指标行单因素直线相关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α1-酸性糖蛋白、触珠蛋白水平明显下降。α1-酸性糖蛋白、触珠蛋白和铜蓝蛋白水平随Child-Pugh分级的增高而逐步下降,α1-酸性糖蛋白、触珠蛋白及铜蓝蛋白与Child-Pugh分级呈明显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2、0.42和-0.37,均为P<0.05。4项急性时相蛋白与其他生化指标的相关检验结果:4项急性时相蛋白与白蛋白无相关,α1-酸性糖蛋白与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相关,触珠蛋白与凝血酶原时间、载脂蛋白B相关,铜蓝蛋白与载脂蛋白A相关,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与α1-酸性糖蛋白、触珠蛋白密切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α1-酸性糖蛋白、触珠蛋白水平明显下降,铜蓝蛋白在肝损伤程度较轻时升高,肝损伤严重时呈下降趋势。在无明显继发感染的前提下,酒精性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α1-酸性糖蛋白、触珠蛋白和铜蓝蛋白水平与Child-Pugh分级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检测α1-酸性糖蛋白、触珠蛋白及铜蓝蛋白水平对肝硬化肝实质损害的判定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内皮蛋白C受体及其病理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蛋白C受体(EPCR)是新近发现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kDa的型跨膜蛋白,与抗凝、炎症等关系密切。它在多种细胞上均有表达,可使蛋白C活化效率提高5~20倍,EPCR介导活化蛋白C发挥多种抗炎效应。深入研究EPCR的表达调控及相互作用的蛋白,对认识抗凝-炎症间内在本质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应用活化C治疗多种疾病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6.
血浆蛋白C的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蛋白C系统是人体的重要抗凝系统之一,主要由血浆蛋白C(PC)、PS、活化蛋白C抑制物(APCI)和血栓调节素(TM)组成。PC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是体内重要的抗凝因子,占全血抗凝活力的20%~30%。在体外只要达到0.2μg/mL即可引起明显的抗凝效应。PC具有抗凝血、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它的变化直接影响凝血-抗凝血机制的平衡。自1976年Stenflo首次报道从牛血浆中分离出该物质后,  相似文献   

7.
蛋白C、蛋白S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C(protein C,PC)抗凝系统是机体内重要的抗凝系统,主要由PC、蛋白S(protein S,PS)、蛋白C抑制物(protein C inhibitor,PCI)和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组成[1],在血液凝固和纤溶过程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PC是PC系统最主要的组成成分,是体内重要的抗凝因子,其抗凝活性占全血的20%-30%,体外只要达到0.2μg/ml即可引起明显的抗凝效应,直接影响凝血与抗凝血机制的平衡[1,2],而PC的生理功能又与PS密切相关,故我们综合有关资料对PC抗凝系统中的PC、PS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蛋白C基因C64W和F139V突变致蛋白C缺陷的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蛋白C(PC)基因C64W、F139V和K150缺失突变(K150d)致PC缺陷症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PC基因野生型和突变体表达质粒(PCwt、PC C64W、PC F139V、PC K150d)并瞬时转染至COS-7细胞或CHO细胞,进行体外表达试验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用荧光实时PCR(real-time PCR)检测转染细胞PC mRNA表达量的改变;蛋白降解抑制实验检测突变蛋白在细胞内的降解途径;内糖苷酶-H(Endo H)酶切试验检测PC翻译后侧链糖化修饰。结果PC C64W未从转染细胞内分泌且在细胞内逐渐降解,PC F139V仅部分从细胞内分泌,大部分未分泌并在细胞内逐渐降解,PC K150d突变体蛋白的分泌未受突变的明显影响。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野生型PC mRNA相比,突变体PC mRNA不降低;蛋白降解抑制实验显示,PC C64W和PC F139V通过蛋白酶体途径进行细胞内降解。Endo H酶切和转染细胞荧光染色显示,PC C64W和PC F139V主要位于前高尔基体。结论分泌障碍和细胞内降解是PC C64W和PC F139V导致PC缺陷症的原因,PC K150d对突变体蛋白的分泌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可能影响蛇毒蛋白C激活剂作用的实验条件和该试剂的稳定性。方法分别采用APTT法和CBS02.46底物法,检测蛇毒蛋白C激活荆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抗凝活性及酰胺酶活性。结果蛇毒蛋白c激活剂的最适pH值为6.0~7.0,最适温度为37~40℃,肝素、枸橼酸钠等抗凝剂及Na^ 、K^ 、EDTA等不影响其活性,SDS则显著抑制其生物学活性。该试剂溶液剂型在室温下或4℃中4w内效价无变化,冻干剂型则在2y内效价无明显变化。结论蛇毒蛋白C激活剂是一种效价较高、稳定性较好,影响因素少的蛋白C活化试剂。  相似文献   

10.
蛋白C系统是体内重要的天然抗凝系统。该系统分子缺陷与血栓形成的关系密切。本文综述了蛋白C、蛋白S缺陷及活化蛋白C抵抗等分子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蛋白C与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32例恶性肿瘤病人血浆蛋白C抗原水平,结果表明转移性肿瘤病大(20例)的蛋白C抗原水平明显升高(120.92±26.46%),和对照组(33例)(94±18.62%)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无转移肿瘤组(12例)(93.85±16.4%)相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无转移肿瘤组和对照组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 本研究提示,连续随访蛋白C抗原水平有利于对恶性肿瘤的随访。  相似文献   

12.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与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是蛋白C抗凝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EPCR不仅在蛋白C活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作为蛋白C及活化蛋白C的共同受体,EPCR在脓毒症中亦介导了活化蛋白C抗炎及细胞保护作用的发挥.本文就EPCR的结构、表达调节及其在脓毒症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液中C反应蛋白的含量,探讨c反应蛋白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是否活动性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78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检测。结果23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反应蛋白含量〈10mg/L,5093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反应蛋白含量10~50mg/L,2498例类风湿关节炙患者C反应蛋白〉50mg/L。结论提示C反应蛋白对判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是否活动性有着很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在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早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患者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对162例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患者在治疗前和感染控制后应用C反应蛋白乳胶玻片凝集试验检测,并进行自身对照;结果:肝硬化腹水并发腹水感染时血清C反应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敏感性亦高于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分类(P<0.05);结论:C反应蛋白测定可作为诊断肝硬化腹水并发腹水早期感染的一个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HBV感染者血清触珠蛋白、α1-酸性糖蛋白、前白蛋白、铜兰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C反应蛋白等6种特定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固定时间散射比浊法检测47例乙肝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血清的HPT、AAG、PAB、CER、RBP和CRP水平,并比较不同程度肝损害乙肝患者的这6种特种蛋白水平,利用多元线性回归评价相关性。结果HPT、AAG、PAB和RBP与反映肝功能损害的三个重要指标ALB、ALT和AST呈不同程度相关关系(与ALB呈正相关,与ALT和AST呈负相关);CER和CRP与肝功能损害无明显关系。结论:RBP和PAB是反映早期肝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HPT、AAG、PAB和RBP等4种特定蛋白组合检测对于评价乙肝病人肝功能损害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尿蛋白水平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将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其尿蛋白水平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尿蛋白〈20 mg.L-1)34例﹑微量蛋白尿组(尿蛋白20~200 mg.L-1)34例﹑临床蛋白尿组(尿蛋白〉200 mg.L-1)34例,对其尿蛋白水平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检测,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与尿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随着尿蛋白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呈显著性正相关(r=0.769,P〈0.01)。结论通过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和尿蛋白水平对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及病情监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老年呼吸道感染中的意义.以期提出相应的措施,改善病人的预后。方法。观察62倒老年住院的呼吸道感染病人.测定体温.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了解其变化特点.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C反应蛋白在支气管炙、肺炎组升高率较体温、白细胞的升高明显.且肺炎组C反应蛋白的升高值明显高于支气管炎组,二组相比有统计擎差异.上感组C反应蛋白值与对照组无可比性。随着感染的控制.C反应蛋白很快恢复正常。结论: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的反应蛋白.在感染时升高明显,且与病情的严重性有关。在老年病人中测定此值对诊断及判断预后有意义,它可作为预测感染及观察疗效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8.
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肺炎中的辅助诊断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肺炎中的辅助诊断作用。方法 采用白细胞计数和快速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并根据结果进行分组统计。结果 白细胞计数正常、C反应蛋白正常占20%,白细胞计数正常、C反应蛋白增高占28%,白细胞计数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占23%,白细胞计数增高、C反应蛋白正常占29%。结论 在感染性肺炎的辅助诊断中,C反应蛋白应与白细胞计数同时检测并与患者年龄相结合可作出互补正确诊断,减少误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高敏C反应蛋白:冠心病诊断和危险的预警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CRP)是炎症时血浆浓度急剧升高的急性时相蛋白,用以评价活动性炎症性疾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灵敏度提高,可检测浓度低达0.15mg/L的hs-CRP。大量前瞻性研究表明。hs-CRP是健康者和有冠心病症状者预测未来心血管事件危险的独立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血清C反应蛋白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经典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虽为非特异的肿瘤标记物,但20世纪70年代后扩大了研究范围,在机体发生损伤、急性炎症、肿瘤等时血清中常有升高。为探究血清CRP与肿瘤的关系,我们检测了200例恶性肿瘤患血清CRP并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