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利度胺,又名反应停,于1954年由前西德学者合成并上市的。沙利度胺相关的神经病是在进入欧洲市场一年后被首次报道的,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在,周围神经病变作为长期应用沙利度胺治疗的主要副作用已经显示出来。沙利度胺神经毒性成了限制沙利度胺使用的最重要的副作用,尤其是那些需要长期使用沙利度胺治疗的疾病。我们介绍的是一位浆细胞白血病的病人,经多次强烈的联合化疗未获缓解,然而,在应用沙利度胺后获得了完全缓解。但在应用9个月后出现了感觉异常。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4岁。1999年7月2日因反复发热伴乏力5个月入院。查体:轻度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与西洛他唑对氯吡格雷抵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对氯吡格雷抵抗(血小板聚集率>50%)AIS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入组40例,完成37例)和西洛他唑组(入组40例,完成39例); 在AIS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替格瑞洛组将氯吡格雷换用替格瑞洛治疗(90 mg/次,2次/d); 西洛他唑组将氯吡格雷换用西洛他唑治疗(100 mg/次,2次/d)。于改变治疗方案前及改变治疗方案后1、3、6、12个月分别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IR),观察2组治疗12个月内的缺血事件、出血事件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改变治疗方案后12个月替格瑞洛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洛他唑组(z=-2.086,P=0.037)。替格瑞洛组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西洛他唑组(χ2=4.057,P=0.034); 替格瑞洛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西洛他唑组(χ2=4.501,P=0.034); 替格瑞洛组的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西洛他唑组(χ2=4.505,P=0.034); 替格瑞洛组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西洛他唑组(χ2=4.021,P=0.045)。改变治疗方案后1、3、6、12个月替格瑞洛组患者的PAR低于西洛他唑组(F=15.320,P=0.000)。结论 对氯吡格雷抵抗的AIS患者,替格瑞洛比西洛他唑的血小板抑制作用更强,缺血事件发生率更低,但出血事件、呼吸困难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因此对于血栓风险较高、出血风险较低的患者,建议换用替格瑞洛; 对于血栓风险较低、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建议换用西洛他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正念减压疗法联合化疗对提高骨髓瘤骨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疾病缓解率的效果,为改善骨髓瘤骨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84例骨髓瘤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按BDT(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沙利度胺)化疗方案治疗3~5个周期,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8周的正念减压疗法干预。在干预前、干预后第3月、第6月采用卡氏评分表(KPS)评定生存质量,采用疼痛强度数字评分(NRS)评定骨痛程度,按照国际骨髓瘤工作组疗效标准(IMWG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干预后第6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90%vs.33.33%,χ2=6.65,P<0.05)。干预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研究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疾病缓解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正念减压疗法联合化疗对改善骨髓瘤骨病患者生存质量、缓解骨痛的效果可能优于单纯传统化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腺苷钴胺对老年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单纯性糖尿病组、周围神经病变组,对照组为我院同期收治的30例非糖尿病患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周围神经病变组给予腺苷钴胺1mg肌内注射治疗,1次/d,14d/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的Hcy水平及神经电生理水平。结果周围神经病变组的Hcy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性糖尿病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周围神经病变组血清Hcy水平及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腺苷钴胺可明显降低T2DM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同时改善周围神经的传导异常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沙利度胺联合替莫唑胺杀伤U251胶质瘤细胞的机制进行体外研究,为制订沙利度胺与替莫唑胺联合化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经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分别接受替莫唑胺(100 μmol/L)、沙利度胺(100 μg/L)、替莫唑胺与沙利度胺联合治疗,噻唑监(MTT)法检测不同抗肿瘤药物处理组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增殖周期;检测经吖啶橙标记的酸性囊性细胞器数目;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肿瘤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榆测肿瘤自噬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与替莫唑胺和沙利度胺单药治疗相比,替莫唑胺与沙利度胺联合治疗对U251细胞生长的抑制更为明显(均P=0.000).且可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以及发生凋亡和自噬.两药联合治疗后,U251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和Caspase-3表达水平高于替莫唑胺组和沙利度胺组(均P=0.000).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替莫唑胺治疗U251细胞可以上调自噬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同时诱导凋亡及自噬性死亡,从而达到对U251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苯氧胺联合化疗对恶性胶质瘤治疗的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29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胶质瘤患者,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2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17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外科手术及术后放射治疗。每例患者每日口服他莫昔芬40~60mg,分1~2次服用,连服6个月。并给予化疗,化疗方案为替尼泊甙,3周为1周期。传统治疗的21例恶性胶质瘤患者,间变性星形细胞瘤8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13例,手术及放射治疗后仅口服洛莫司汀,6~8周为1周期。两组化疗均给予2~4周期。结果29例联合应用三苯氧胺治疗及传统治疗的21例患者,治疗后总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0.2个月、23.1个月(P<0.01),肿瘤进展期分别为21.3个月、16.5个月(P<0.05);其中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中位生存期为38.9个月、29.6个月(P<0.05),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为18.6个月、12.3个月(P<0.005);肿瘤进展期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为26.8个月、22.9个月(P>0.05),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为14.3个月、8.7个月(P<0.05)。结论三苯氧胺联合化疗较传统治疗方法有一定优势,无明显毒副作用,为恶性胶质瘤化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12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64例,将甲钴胺500μ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1次/d;对照组60例,除不用甲钴胺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2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观察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改善肌电图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大剂量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的效果。方法将我院95例确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维生素组给予肌内注射维生素B12联合口服胰激肽原酶治疗,甲钴胺组给予静滴甲钴胺联合口服胰激肽原酶治疗,均治疗15d后比较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结果甲钴胺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优于维生素组74.47%,P<0.05;甲钴胺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维生素组,P<0.01;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剂量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能够促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递质的生成和轴索、轴浆再生,安全可靠,在改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预防并发症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1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注射液肌内注射,治疗组给予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连续治疗30d,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组间药物不良反应比较,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周围神经血流供应和促进神经功能修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和甲钴胺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07—2014-07收治的68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2组患者血糖达标后,观察组在给予甲钴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对照组仅给予甲钴胺,1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记录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评分(TSS)及阳性症状数字化的视觉量表评分(VAS)。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TCSS评分、TSS评分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疼痛、麻木、烧灼、感觉减退症状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能明显提高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完全缓解率和生存率,但复发率较高。硼替佐米是26S蛋白酶体抑制剂,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具有显著疗效。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硼替佐米及大剂量美法仑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10/2007-05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采用化疗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于移植前3 d静脉滴注美法仑200 mg/m2作为预处理方案,停药48 h后回输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结果与结论:3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细胞移植后30 d骨髓抑制恢复正常,骨痛改善。细胞移植后,第1,2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第3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提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硼替佐米及大剂量美法仑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的有效手段,患者对预处理方案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住院DPN病人72例,均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使用甲钴胺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肌内注射VitB1及VitB12,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疗效明显优于B族维生素组(P<0.01).结论 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10—2013-08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给予甲钴胺及硫辛酸治疗,疗程3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肌电图。结果 2组患者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均改善,以观察组更明显,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在糖尿病综合治疗基础上,甲钴胺注射液联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灯盏细辛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讨灯盏细辛联合甲钴胺(弥可保)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用灯盏细辛4支加入NS 250ml,iv gtt,qd 甲钴胺片500μg,tid,口服. 对照组43例,单用甲钴胺500μg,tid,口服, 2组疗程均30d.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3%, 对照组有效率60.4%,2组疗效和症状恢复正常的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 灯盏细辛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高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有效控制血糖及进行饮食、运动疗法等基础上,将80例高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分为对照组40例:应用维生素B6、维生素B12治疗;观察组40例:应用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30 d后对比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32例,无效8例,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8—2013-01本院收治的6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案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4个疗程的神经传导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2个疗程与4个疗程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神经传导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功能的改善较为积极,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灯盏细辛联合甲钴胺(弥可保)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用灯盏细辛4支加入NS250ml,iv gtt,qd+甲钴胺片500μg,tid,口服。对照组43例,单用甲钴胺500μg,tid,口服,2组疗程均30d。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3%,对照组有效率60.4%,2组疗效和症状恢复正常的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灯盏细辛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正>化疗诱发的外周神经病变(CIPN)所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NP)是常见的化疗药物剂量限制性毒性,一般持续数周到数月,有些患者会持续数年~([1])。这种毒性会限制化疗的剂量从而导致治疗失败,而且会因为抑郁、疲乏、睡眠障碍、认知缺陷和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有报道称CIPN的发生率高达30%~90%,引起CIPN常见的药物为紫杉类、铂类、长春碱类、硼替佐米等,常见症状包括自发痛、痛  相似文献   

19.
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易患此病,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2008-012—2011-12我科在控制饮食和血糖的基础上,对26例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并与应用维生素B6、B12治疗的26例患者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大剂量弥可保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剂量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4例)给予弥可保针1mg静脉推注,1次/d,2周后改为弥可保片0.5mg口服,3次/d,疗程2个月;对照组(34例)给予弥可保针0.5mg肌内注射,隔天1次,2周后改为弥可保片0.5mg口服,3次/d,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在临床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方面均得到改善,治疗组疗效更显著,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