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例酮体阳性的糖尿病合并舞蹈症的青年男性患者,分析临床表现,血液,脑脊液(CSF),尿液检测,影像学特点。结果控制血糖后患者舞蹈症状明显减轻。结论酮症性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较酮体阴性者少见,需及时作出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2.
非酮症性高血糖舞蹈症七例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非酮症性高血糖舞蹈症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7例非酮症性高血糖舞蹈症患者进行临床及颅脑CT和MRI检查,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7例患者均有糖尿病病史,平素血糖控制不良,发病时血糖较高而酮体正常,表现为单侧肢体、双侧肢体或全身舞蹈样动作.颅脑CT和MRI可见单侧或双侧基底节区异常病灶.单纯药物控制舞蹈症效果不佳,降低血糖后舞蹈症状和神经影像改变可很快恢复,不留后遗症.结论 非酮症性高血糖舞蹈症多见于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与大脑基底核在高血糖状况下脑细胞代谢出现异常有关.颅脑CT或MRI改变具有特征性.本病是可逆性的,对治疗反应较好,一般不留后遗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非酮症偏侧舞蹈症患者临床表现与预后。方法收集在本院收治的16例非酮症糖尿病并伴有偏侧舞蹈症的一般资料、入院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和预后等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 16例患者急性起病12例,占75.0%;临床症状主要为肢体一侧不自主、无规律的类似舞蹈样的动作12例,占75.0%;发病时血糖13.8~26.3mmol·L~(-1),平均发病时血糖(21.3±4.6)mmol·L~(-1)。16例患者CT显示:壳核高密度6例(37.50%),尾状核高密度4例(25.0%),双侧纹状体高密度3例(17.58%),CT未见异常者3例(18.75%);MRI显示:壳核不均匀高信号7例(43.75%),尾状核不均匀高信号6例(37.50%),右颞叶不均匀高信号3例(18.75%);所有患者给予常规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在7.7~11.0mmol·L~(-1),给予氟哌啶醇、奋乃静等药物对症治疗,治疗时间22~41d,平均治疗时间28.61±5.14d;出院时患者症状消失14例(87.50%),在出院时仍然有不同程度的偏侧舞蹈症状2例(13.50%)。结论糖尿病性非酮症偏侧舞蹈症患者主要表现为一侧不自主、无规律的类似舞蹈样的动作,控制血糖后给予氟哌啶醇、奋乃静等药物对症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侧舞蹈症是2型糖尿病非酮症性高血糖的一种少见并发症.有其特殊的影像学改变及临床特征.临床症状通常会在控制血糖后逐渐消失且MRI上对侧纹状体短T1异常信号影改变也是可逆的[1].现报道1例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Hemichorea associated with non-ketotic hyperglycaemia)如下.  相似文献   

5.
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伴有偏侧舞蹈症以及MRI表现为纹状体T1高信号的非酮症性高血糖患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发病机制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0年10月—2002年3月诊治的4例伴有偏侧舞蹈症的非酮症性高血糖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近10年献。结果 4例患均为老年人,急性发病。发病时血糖水平为16.2~28mmol/L,血浆团体检测多呈阴性;舞蹈样症状可累及患的单侧和(或)双侧肢体或面部。头部影像学检查:CT显示为病变对侧的尾状核头及壳核于早期呈高密度,短时间内可消失;MRI于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呈稍低信号,经历数月信号可无明显变化。采用降低血糖,并联合应用氟哌啶醇、氯丙嗪等药物治疗对控制舞蹈样症状有效。结论 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以及MM表现为纹状体T1高信号,可能构成偏侧舞蹈症临床综合征;影像学改变可能表示由代谢紊乱引起的斑片状脑出血,后导致基底神经节运动环路受损,从而产生舞蹈样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伴有偏侧舞蹈症以及MRI表现为纹状体T1高信号的非酮症性高血糖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发病机制进行分析。方法对2000年10月~2002年3月诊治的4例伴有偏侧舞蹈症的非酮症性高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近10年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为老年人,急性发病。发病时血糖水平为16.2~28mmol/L,血浆酮体检测多呈阴性;舞蹈样症状可累及患者的单侧和(或)双侧肢体或面部。头部影像学检查:CT显示为病变对侧的尾状核头及壳核于早期呈高密度,短时间内可消失;MRI于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呈稍低信号,经历数月信号可无明显变化。采用降低血糖,并联合应用氟哌啶醇、氯丙嗪等药物治疗对控制舞蹈样症状有效。结论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以及MRI表现为纹状体T1高信号,可能构成偏侧舞蹈症临床综合征;影像学改变可能表示由代谢紊乱引起的斑片状脑出血,后者导致基底神经节运动环路受损,从而产生舞蹈样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非酮症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特性、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发病机制及治疗,以指导临床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集的糖尿病性非酮症偏侧舞蹈症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53~87岁,平均72. 1±11. 7岁。6例患者既往确诊为2型糖尿病,病史1月~20年,1例既往无糖尿病病史。发病时随机血糖波动于7~27 mmol/L,5例发病时随机血糖显著升高,2例发病时随机血糖偏高。6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升高,1例未查。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单侧或双侧肢体或面部不自主运动。7例患者中,3例头颅CT高密度影CT,4例阴性。2例MRI-T1W1高信号,3例未查,2例阴性。所有患者未复发类似症状,例4患者死于肺癌。结论出现不自主的偏身舞蹈动作的患者,既往血糖控制不佳或入院后查出高血糖,无论头颅CT及MRI有无典型影像学表现,控制血糖后不自主运动消失,均应考虑本病。积极控制血糖,可消除或减少舞蹈症状。  相似文献   

8.
舞蹈病由锥体外系病变引起,表现为肢体或头面部不自主、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病灶位于对侧锥体外系,包括尾状核、壳核、苍白球、黑质、丘脑底核等。病因较为复杂,临床常见于脑血管病、感染、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药物损害以及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等。糖尿病并发偏侧舞蹈症临床少见,容易误诊,现对作者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例糖尿病性非酮症性偏侧舞蹈症患者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日照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0月9日、29日收治的2例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等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2例均为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舞蹈症状均为急性起病(1例在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过程中发生,l例在未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发生),例2初为偏侧舞蹈症状,后出现双侧舞蹈症状.CT表现为舞蹈症状对侧的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的高密度影(CT值为50 Hu左右).MRI表现为T1像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片状高信号,T2像低信号,局部有轻度萎缩现象,病变部位无强化现象.服用氟哌啶醇及氯硝安定对症状控制有效. 结论 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多见于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双侧先后受累,在舞蹈症状的对侧基底节区有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控制血糖是治疗的基础,氟哌啶醇和氯硝安定有助于舞蹈症状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偏侧舞蹈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糖尿病合并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在血糖控制不良的情况下急性起病,舞蹈样症状累及单侧肢体和/或面部,上肢为重;头颅CT显示出现舞蹈样症状肢体的对侧豆状核和/或尾状核早期呈高密度,MRI T1加权像呈高信号;2例DWI示病变处稍高信号;1例MRS示病灶处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NAA/Cr)低于对侧,胆碱/肌酸(Cho/Cr)高于对侧,出现乳酸(Lac)峰.经综合治疗(控制血糖、改善脑循环、抗氧自由基、以及口服氟哌啶醇、地西泮等)6例患者症状缓解.2周内复查,部分患者影像学有改善.结论 糖尿病合并偏侧舞蹈症与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有关,影像学显示脑深部灰质核团损伤;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微细血管病变可能是由糖尿病导致的;综合治疗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正>偏侧舞蹈症是一组较少见的锥体外系症状,通常由对侧基底节区,尤其是丘脑底核、尾状核和壳核,或其联系纤维的病变所致。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原因,非酮症性高血糖导致的偏侧舞蹈症临床上较少见,其有特殊的影像学改变及临床特征。头部MRI表现为纹状体T1WI高信号,且在血糖逐渐控制后症状消失,头部MRI上对侧纹状体短T1异常信号影改变也可消失[1,2]。现报道1例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非酮症高血糖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发病机制进行分析。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对5例非酮症高血糖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例均急性起病,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肢体的舞蹈症状;血糖和血渗透压明显增高;影像学表现为特异性斑片状脑出血和纹状体T1高信号;联合应用降糖药物和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可控制舞蹈症状。结论非酮症性高血糖、舞蹈症以及MRI显示为纹状体T1高信号,可能构成舞蹈症临床综合征;影像学改变可能表示由代谢紊乱引起的斑片状脑出血,后者导致基底神经节运动环路受损,从而产生舞蹈样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糖尿病非酮症偏身舞蹈症的认识。方法总结分析1例糖尿病非酮症偏身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等,结合复习文献对糖尿病非酮症偏身舞蹈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疗进行探讨。结果糖尿病非酮症偏身舞蹈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卒中,临床易与精神障碍等混淆,早期诊断、治疗有助于后期康复。结论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可能并发锥体外系症状,需注意考虑糖尿病非酮症偏身舞蹈症,以便及早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进行CT及MRI平扫,CT表现为基底节区片状高密度影;MRI表现为T1WI高信号影,T2WI低或高信号不等,FLAIR序列稍高信号。其中3例同时行DWI、SWI及增强扫描。DWI表现为稍高信号,SWI表现为稍低信号影。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经降血糖等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缓解。结论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有非常典型的影像学表现,MRI能非常清楚地显示其病变特征,但需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才能早期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临床资料2000-2008年我院共诊治6例糖尿病合并偏侧舞蹈症患者,其中本院5例,外院会诊1例.6例患者均于意识清楚下突发偏侧舞蹈样动作,入院时均行CT和(或)MRI检查,一般临床资料如表1.6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10.3%~15.1%,1例尿酮体和尿糖均为(++++),其余相关检查基本为阴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偏侧舞蹈症的病因、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对9例脑血管病所致偏侧舞蹈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例偏侧舞蹈病例均为老年人,其中基底节腔隙性梗死7例,丘脑小量出血1例,颞顶叶大面积梗死1例为同侧舞蹈。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是老年人偏侧舞蹈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多为对侧基底节腔隙性梗死,治疗及预后好。大脑半球广泛病变可引起同侧舞蹈,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正>糖尿病高血糖症的常见神经系统表现有幻觉、谵妄、昏迷,痫性发作以及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类似脑卒中表现[1-2],而偏侧投掷症-偏侧舞蹈症(hemiballism-hemichorea,HBHC)较少见[2-4]。偏侧投掷症为一侧肢体大幅度、猛烈的投掷样动作,累及肢体近端;偏侧舞蹈症为一侧肢体快速、无目的舞蹈样动作,见于肢体远端。随着病情好转,偏侧投掷症常转化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血管病所致偏侧舞蹈症病例临床分析,探讨其发病特点、病因及预后。方法就本院1999~2008年收治4938例急性脑血管病例,其中出现偏身舞蹈症的33例进行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中脑梗死23例: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22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脑出血10例:少量出血9例(丘脑2例,左尾状核4例,右尾状核3例),大量出血1例(右基底节)。脑卒中后24h内出现偏侧舞蹈症症状者达27例。33例均应用氟哌啶醇治疗,31例1~3d后偏侧舞蹈症状开始减轻,其中27例6~7d后偏侧舞蹈症状消失,4例舞蹈症状1个月后明显减轻。另2例偏侧舞蹈症状无改善。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是偏侧舞蹈症的主要病因之一;病灶以基底节为主;氟哌啶醇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9.
舞蹈症是局限于肢体及面部迅速、不规则、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可由脑血管病、代谢性疾病、肿瘤、神经变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毒物及遗传性疾病引起,临床上比较少见。现总结3例非酮症高血糖性舞蹈症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等进行分析讨论。1临床资料病例1,女性,76岁,因"四肢不自主运动2w"于2010年  相似文献   

20.
<正>舞蹈症是一组累及头面部及肢体的连续、粗大、不规则的不自主运动,其表现形式多样,通常由对侧基底节(尤其是丘脑底核、尾状核和壳核)或其联系纤维的病变所致[1-3],可由脑血管病、代谢性疾病、颅内占位、神经变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毒物及遗传性疾病引起[2-5]。1960年Bidwell首次报道糖尿病合并偏身舞蹈症[6]。目前,非酮症高血糖性偏身舞蹈症(NKHCB)已被认为是一组以非酮症性高血糖、偏身舞蹈症及头颅MRI T1WI对侧基底节区高信号为特点的综合征[7-10]现对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