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妇女孕产期保健利用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方法调查在医院分娩的1159名产妇。结果平均产前检查次数为4.54±2.87,产妇产前检查覆盖率为90.5%,5次以上产前检查率为52.5%,早孕检查率为45.7%,剖宫产率为9.1%。有无孕管卡是产前检查覆盖率、5次以上产前检查率、早孕检查率和剖宫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产前检查覆盖率的影响因素还有丈夫文化程度。剖宫产率的影响因素还包括产妇职业、已有孩子数、怀孕次数。结论该地区农村妇女孕产期保健利用不足、产前检查次数偏低、初检孕周偏晚、5次产前检查率偏低。有无孕管卡是影响孕产期保健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建议加强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已婚育龄妇女产前保健服务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目的:分析我国已婚育龄妇女产前保健服务状况及其变化。方法:利用《1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和《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两次调查资料,采用STAT/TRASFER软件转换数据库,经过变量重新设置,连接两次调查的数据库,用SAS8.0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与1997年调查前3年相比,2001年调查前3年育龄妇女的产前检查率增加较小。②1998~2000年间,95%以上城镇妇女接受产前保健服务,76%的农村妇女接受产前检查。③1998~2000年间,西部地区妇女中,超过1/3不做产前检查。西部地区以农村、少数民族、文化程度低的妇女产前保健最为薄弱。西部地区农村产前检查率远低于全国农村的平均水平。④少数民族育龄妇女的产前检查率明显低于汉族育龄妇女;随着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的增加育龄妇女对产前保健服务的利用增加。文盲妇女、经济收入低的妇女产前检查率极低。结论:我国产前保健服务状况发展极不平衡,西部地区农村的产前保健服务急待提高。需加强对西部地区和弱势育龄妇女产前保健服务的支持力度。对西部农村妇女,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程度低、经济条件差的妇女应实施财政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山东省部分地区农村育龄妇女产前保健利用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对山东大学卫生研究基地17个村已婚育龄妇女自2004年9月1日以来最后一次分娩的情况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为94.11%,孕早期检查率为72.54%,产前检查≥5次的比例为38.37%。孕期产前保健利用不足的比例为69.48%,产前保健利用过度的比例为9.00%。研究对象年龄、家庭人均年收入、离医疗机构距离以及是否第一次分娩是影响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的相关因素。结论:山东省部分地区农村妇女产前保健服务利用不足的比例较高,建议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农村妇女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程度,以提高孕产妇的健康水平和婴儿的出生质量。  相似文献   

4.
肖永红  谢晓东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1):4876-4878
目的:了解农村已婚育龄妇女产前保健状况,探讨农村育龄妇女产前保健的影响因素,为孕产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河北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采用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方法,对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产前保健状况调查,以产前检查地点为应变量使用累加Logistic模型分析产前检查地点的影响因素。结果:76.5%的已婚育龄妇女进行过产前检查,检查的地点主要是妇幼保健院(42.4%)、其他综合医院(19.4%)。选择检查地点主要原因90.9%觉得交通便利,而未产检的原因61.4%已婚育龄妇女认为不需要或不知道要检查,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对选择产前检查地点有影响(P<0.05)。结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妇女文化水平,进而改善农村育龄妇女产前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浙江农村孕产妇保健状况,探讨农村孕产妇保健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11个县市农村1998年1月1日-2003年10月20日有活产的15-49岁已婚育龄妇女共计889人,对其孕产期保健状况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采用χ^2检验法。结果:浙江农村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为99.67%,住院分娩率97.83%,剖宫产率31.91%,产后访视率(至少3次)76.32%。孕产妇保健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生育活产儿数。结论:浙江省农村孕产妇保健状况、产前检查率、早孕检查率、产前5次检查率、住院分娩率、产后访视率(至少3次)达到全国甲类农村保健服务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秦巴卫生项目(卫生Ⅷ项目B部分)对项目地区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的影响,为促进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孕产期保健提供具有实效的思路和建议。方法:利用卫生Ⅷ项目终末家庭调查数据库,选取2002-2006年期间有过活产的妇女的相关信息,从产前检查时间和产前检查次数两方面分析干预措施对项目覆盖的四川、陕西和宁夏3省产前保健的作用效果。结果:产前检查不少于5次的比例受项目干预措施、民族、受教育程度、收入、生育史、年份、到达医疗机构所需时间的影响,干预乡孕妇相对于对照乡妇女接受不少于5次产前检查的OR值为1.85(P0.0001);孕早期检查率主要受产妇民族、受教育程度、收入和年份影响,是否项目乡并非孕早期检查率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秦巴卫生项目的实施促进了产前保健服务利用,但主要表现为产前检查次数的增加,干预措施对提高孕早期检查率,即提前产前检查时间无明显作用。秦巴地区妇女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水平仍比较低,有待项目和配套政策的进一步支持。  相似文献   

7.
刘秀蓉  吕伶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458-1461
目的:了解影响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相关卫生工作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409例流动产妇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孕产史、孕早期检查及产前检查次数等情况。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流动人口中孕产妇初次产前检查平均孕周为(21.1±9.1)周,早期检查率仅为24.9%,平均产前检查次数为(6.2±3.6)次,≥5次的产前检查率为56.2%。影响产前保健利用及时性的主要有月人均收入及是否经产;影响产前保健利用足够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婚姻、文化程度、配偶有无工作、月人均收入及是否经产。结论:流动孕产妇产前保健利用率低,产前保健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婚姻、文化程度、丈夫有无工作、是否经产及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8.
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产前保健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芃  王燕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8):2555-2557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地区产前保健状况,探讨存在的问题。方法:利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卫生部目前在中国13个省50个县进行的"母子系统保健项目"的基线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分层描述。结果:5岁以下儿童母亲和孕中晚期孕妇产前检查率分别为82.9%和88.9%;孕早期检查率分别为45.9%和50.0%;首次产前检查地点均以乡卫生院为主;产前检查次数分布为产前检查率较高,而至少4次检查率低、按时检查率低;5个基础项目全部检查率分别为17.6%和16.5%。四类农村地区之间,产前保健各项指标均随经济水平下降而下降。结论:被调查农村地区产前保健服务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且四类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应大力提高产前保健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永靖县农村育龄妇女妊娠结局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永靖县育龄妇女妊娠结局的调查,了解农村妇女的生殖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和妇女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甘肃省永靖县6个乡(镇)、6个村的育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于2004年7月采用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对其进行入户调查,同时组织育龄妇女到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所)进行妇科检查。结果:1 268名育龄妇女,总妊娠次数3 034次,人均妊娠2.39次。妊娠结局中死胎死产91次,占3.00%;自然流产198次,占6.53%;人工流产241次,占7.94%;活产2 504次,占82.53%。死胎死产率3.51%,自然流产率7.09%。死胎死产发生率和自然流产发生率随妊娠次数增加而增加;文化程度较低或者收入较低者发生率较高。结论:甘肃省农村地区育龄妇女妊娠结局中死胎死产率、自然流产率与全国或者国内其他地区调查结果相比,发生率比较高,其相关影响因素有不同之处。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育龄妇女产前保健水平和入院分娩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农村育龄妇女生殖保健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了解山西省农村地区育龄妇女生殖保健现状。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4个地区22个自然村共3256名育龄妇女进行有关生育、保健等生殖健康状况及其需求的现况调查。结果 农村育龄妇女初婚年龄平均为19.2岁、平均孕次1.95次,平均活产子女数0.86。夫妇双方婚检的参与率为34.09%,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高,参与婚前检查和产前检查的比例越高。接受生殖健康优质服务的主要地点集中在乡级计划生育所(70.19%).相关信息的获取途径主要为电视(83.74%)。育龄妇女对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中.以提供产前检查服务的需求最高(94.17%)。结论 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服务基础薄弱,文化程度与个人生殖保健的水平呈正相关,农村育龄妇女生殖保健存在问题较多,对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迫切。  相似文献   

11.
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保健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保健状况, 为更好地开展妇幼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咸宁市 3个县的 26个村共 3 612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有关生育、保健等生殖健康状况及需求的调查。结果: 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初婚年龄平均为 21. 6岁、平均孕次 2. 03次, 平均活产子女数 0 .89。已婚育龄妇女接受新婚教育的比例为 12 10%,夫妇双方婚检的参与率为 32. 00%, 文化程度越高, 参与婚前检查和产前检查的比例越高。45. 76%的已婚育龄妇女接受过生殖健康服务, 接受服务的主要地点集中在乡镇计生所 (72. 29% ), 相关信息的获取途径主要为电视 (75. 94% )。已婚育龄妇女对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高, 其中以提供产前检查服务为最高 (93 .80% )。结论: 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服务基础薄弱, 文化程度与个人生殖保健水平呈正相关, 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保健存在问题较多, 对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迫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沈阳市孕产妇保健服务状况,为改善孕产妇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定额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沈阳市产后42d到产后半年的产妇710名的一般情况、围产期保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率城市、郊区都为100%,农村为62.8%,孕早期建册率城市92.1%、郊区74.5%、农村55.2%;产前检查次数达标率城市98.7%,郊区63.2%,农村55.7%,农村还有17人(7.1%)没有做过产前检查;产前检查医院以区级及以下医院为主,其比例城市为52.5%、郊区99.1%、农村93.3%;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的是城市,其比例是77.9%,农村所占比例最小是27.6%;产后访视次数达标率农村最低;对孕产妇保健的知晓率农村最低;对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需求的很好满足度比例不是很高。结论城市剖宫产率高;农村孕早期建册率、产前检查次数达标率低。建议有针对性的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孕妇社会学特征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妇社会学特征及相关因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的影响,为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的发生、建立孕期保健临床护理路径提供依据。方法:由专人调查分娩孕妇的一般情况、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孕期居住地、孕次、产前保健次数等指标,孕妇分娩后立即测量新生儿体重和身长。结果: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与孕妇年龄、孕次无统计学关联。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在不同职业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84,P=0.0 012;F=3.98,P=0.0 192);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在不同受教育程度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27,P=0.0 014;F=4.37,P=0.0 047;)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居住地具有统计学关联(t=2.57,P=0.0 108);新生儿出生身长与孕妇居住地无统计学关联(t=1.69,P=0.0 922)。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在不同产前保健次数的孕妇组间有统计学差异(F=10.07,P<0.0 001;F=9.55,P<0.0 001)。结论:孕妇年龄和孕次未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受教育程度、孕妇的职业、居住地、产前保健次数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应重视孕妇社会学特征及相关因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的影响,并提供适时干预。  相似文献   

14.
贫困地区农村已婚妇女孕期保健及生育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农村已婚妇女的孕期保健及生育现状。[方法]采用家庭入户问卷方法进行调查,所有资料用SPSS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已婚妇女产前保健建卡率33.3%,平均每个孕妇接受产前检查2.2次,产后保健率37.5%;已婚妇女生育的孩子数以2个孩子为主,但是3个孩子的也占相当比例(20.1%);理想孩子数以2个孩子为主。[结论]贫困地区农村已婚妇女的孕期保健各指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文化程度是影响妇女生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流动孕产妇与户籍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的利用情况,发现两人群的差异,探讨影响因素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对比研究,在广州、浙江、福建、北京对379名流动孕产妇和381名户籍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社会人口学因素及产前保健利用情况,包括初检孕周、产检次数及早、中、晚孕期的产检项目等。结果:流动与户籍孕产妇孕早期初检率分别为40.5%和57.1%,产检5次及以上的比率分别为60.4%和80.6%;流动孕产妇孕早、中期各基本项目检查率低于户籍孕产妇,孕晚期差异不大。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未婚或离异、无保险、经产妇、计划外生育、怀孕后无人通知产检等会影响孕产妇的产检利用情况。结论:城市中流动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的利用情况与户籍孕产妇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孕产妇保健应注重提供普惠性的服务项目及加大服务宣教力度。  相似文献   

16.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婚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71-2006年间孕产期保健状况。方法:采取分层整群、四阶段、概率比例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员入户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有活产已婚育龄妇女6624人,2001年以来,产前检查率、孕早期(妊娠≤12周)检查率、师直≥8次产前检查率、团场≥5次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分别达到了86.60%、66.64%、58.70%、65.19%、82.01%,在家分娩率降到14.10%,而产后访视率仅为32.01%。育龄妇女的分娩时期、民族、受教育程度、生育史、家庭年收入、职业与是否参加产前检查有关。结论:近几年孕产期保健状况有明显改善,但产前检查率、孕早期检查率和产后访视率偏低,应特别加强对文化程度低、从事农业、少数民族孕妇的健康教育,普及孕产期卫生保健知识,规范产后访视,提高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和服务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产前保健质量、保障其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问卷中的6 285名流动人口孕产妇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方法有统计描述、χ2检验、Fisher精确性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 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建档率为95.1%,产前检查达标率为88.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本人文化程度为初中(OR = 0.358,95%CI:0.196~0.654;OR = 0.651,95%CI:0.454~0.933)、家庭月均收入3 000元以下(OR = 0.394,95%CI:0.236~0.660;OR = 0.419,95%CI:0.293~0.597)、未接受过妇幼和生殖健康教育(OR = 0.512,95%CI:0.397~0.659;OR = 0.756,95%CI:0.639~0.893)的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档案建立情况和产前检查达标情况均较差,配偶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OR = 0.592,95% CI:0.424~0.827)的孕产妇产前检查达标情况较差;流入东部地区(OR = 1.436,95% CI:1.071~1.925;OR = 1.394,95%CI:1.138~1.708)的孕产妇产前档案建立情况、产前检查达标情况较好,流动范围为跨县流动(OR = 1.481,95%CI:1.106~1.982)的孕产妇产前档案建立情况较好。结论 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情况相对较好,但仍存在可改善空间,应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产前保健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孕妇产前检查状况及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湖北省黄冈、十堰、襄樊三市农村的1 524名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对孕产妇的产前检查次数及项目分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产前检查次数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组多于初中及以下组,产前检查次数<10次的孕产妇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产检次数>10次的孕产妇。结论:加强产前保健及产前健康教育、提高产前检查次数和质量、及时发现并治疗高危妊娠可有效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