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L-21是最近发现的一种Ⅰ型细胞因子,由活化的CD4^+T细胞产生,特别是Th2细胞。IL-21R存正常的淋巴组织包括脾、胸腺、淋巴结、外周血淋巴细胞、纤维化肺组织中都有表达。IL-21特异性结合IL-21R介导多种生物学效应,对不同阶段B、T淋巴细胞的分化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增殖均起重要作用。因此IL-21有着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在各种疾病包括病毒感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IL)-14又称人高分子B细胞生长因子,主要由滤泡树突状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产生,并特异性地作用于激活后的B淋巴细胞及恶性B淋巴细胞,使之分化增殖.IL-14不仅是调节B细胞功能的重要细胞因子,其受体也是B细胞上的重要功能分子,并且与某些B细胞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IL-14-α由IL-14外显子3-10基因编码.研究表明,原发性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表达高水平的IL-14-α,IL-14-α的转基因小鼠更是表现出高丙种球蛋白血症、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等干燥综合征典型症状,这提示IL-14在干燥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中存在重要意义,对其深入研究或为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h2型细胞因子受体(IL-4R、IL-6R、IL-10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89例SLE患者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IL-4R、IL-6R和IL-10R mRNA的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4、IL-6和IL-10水平.结果①活动期SLE患者和非活动期SLE患者及正常人Th2型细胞因子受体阳性表达率为100%.②PBMC中,IL-4R mRNA表达水平活动期SLE患者(1组)为0.604±0.147,非活动期SLE患者(2组)为0.40±0.13,正常人(3组)为0.37±0.07;IL-6R mRNA表达水平1组为0.90±0.27,2组为0.52±0.11,3组为0.57±0.24;IL-10R mRNA表达水平1组为0.87±0.29,2组为0.72±0.21,3组为0.68±0.14.1组和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组和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2组和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血清中IL-4、IL-6和IL-10水平1组显著高于2组和3组(P<0.05),2组显著高于3组(P<0.05).活动期SLE患者和非活动期SLE患者血清中的IL-4水平与PBMC上的IL-4R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22和r=0.859,P<0.05).活动期SLE患者和非活动期SLE患者血清中的IL-6水平与PBMC上的IL-6R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87和r=0.615,P<0.05).活动期SLE患者和非活动期SLE患者血清中的IL-10水平与PBMC上的IL-10R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88和r=0.787,P<0.05).结论Th2型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异常表达可能在SLE疾病活动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SLE患者PBMC中Th2型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水平可作为疾病的活动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激素对淋巴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ERα的表达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功能的变化,探讨SLE发生过程中性激素对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33例SLE患者和31例正常对照者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雌二醇(Estradiol,E2)、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MTT法检测ConA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雌激素受体α(Estragen receptor,ERα)mRNA的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较,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指数(Stimulatingindex,SI)降低(P〈0.01),E2水平升高,T降低,但P〉0.05,E2/T比值明显升高(P〈0.01),淋巴细胞ERα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SLE患者性激素水平的改变可通过淋巴细胞ERα,影响淋巴细胞的功能,参与SLE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谢平  殷志伟 《现代免疫学》1993,13(3):143-145
本实验采用Wu Tac单克隆抗体的间接荧光抗体法,动态观察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正常供血员(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经PHA刺激后,于不同时间(0、24、48、72小时)内细胞膜上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的表达。结果表明在给予PHA刺激培养24、48和72小时后,与对照组比较SLE患者淋巴细胞的IL-2R表达明显下降,提示了SLE的T淋巴细胞反应性降低可能与被激活的T细胞表面IL-2R的表达功能缺陷有关。此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探讨SLE的免疫调节紊乱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6.
CD4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使用密度离心法分离SLE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淋巴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 4 0 (CD4 0 )的表达水平 ,进行SLE患者 (活动期和缓解期 )和正常人之间的比较 ;并进行B淋巴细胞CD4 0表达水平和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及狼疮活动指数 (SLEDAI)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比例 (% )和其表达CD4 0的比例 (% )均明显高于缓解期SLE患者和对照组 ,其表达CD4 0的平均荧光强度 (MFI)在活动期SLE患者最高 ,缓解期SLE患者稍低 ,对照组最低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活动期SLE患者B淋巴细胞CD4 0的表达比例 (% )和强度 (MFI)均与血清抗dsDNA抗体及SLEDAI呈正相关 ,后两者呈高度相关 ;缓解期SLE患者B淋巴细胞表达CD4 0的强度 (MFI)和SLEDAI呈正相关。CD4 0在活动期SLE患者B淋巴细胞的表达增加 ,其水平与疾病活动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h2型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34例活动期SLE患者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4和IL-1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活动期SLE患者IL-4和IL-13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IL-4和IL-13 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0.938 6±0.168 9,0.898 3±0.115 3)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0.549 4±0.151 0,0.608 5±0.090 3),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3在SLE患者中呈高水平表达,这可能与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高度活化、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γδT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中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检测17例正常人群和4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及亚群的表达情况。以TCRγδ单克隆抗体固相法体外选择性扩增获得17例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10例正常人群外周血TCRγδ细胞系。测定γδT细胞毒活性。用正常人群γδT细胞系与异体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MBC)以1:5、1:10比例共同培养48小时,活动期SLE患者PMBC作对照孔,观察γδT细胞系对活动期SLE患者PMBC活化和凋亡、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结果:SLE患者的γδT细胞及亚群数量明显减少(P〈0.05)。IL-2可显著增强γδ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正常人γδT细胞系与异体SLE活动期患者PMBC细胞共同培养,共同培养二组SLE患者PMBC的CD69表达和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共同培养二组培养上清IL-10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SLE患者γδT细胞数及亚群较正常人群明显下降,γδT细胞对SLE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和活化具有抑制性作用,并使IL-10分泌水平升高,表明γδT细胞在SLE发病中具有保护性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了恶性葡萄胎患者化疗前后血清IL-2、SIL-2R和外周血B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放射免疫分析、ELISA法和单克隆抗体法对32例恶性葡萄胎患者进行了血清IL-2、SIL-2R和外周血B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恶性葡萄胎患者在化疗前血清SIL-2R和B细胞数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P<0.01),而IL-2、CD3、CD4、CD4/CD8比值则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化疗后6个月,与正常人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恶性葡萄胎患者是一种自身调节免疫异常的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IL-1β对SLE模型小鼠脾脏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磁珠分选纯化正常小鼠及SLE模型小鼠脾脏B细胞。用不同浓度的IL-1β或LPS联合IL-1β处理分选的B细胞后,CCK8检测B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B细胞的活化及TLR4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获得的B细胞纯度高达95%。IL-1β不影响正常小鼠和SLE小鼠脾脏B细胞的增殖,也不影响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但IL-1β可上调SLE小鼠B细胞中CD40、CD69、IL-6及IL-10的表达。进一步,IL-1β与LPS协同可增强SLE小鼠B细胞的CD40及CD69表达。IL-1β还可上调SLE小鼠B细胞中TLR4的表达。结论:IL-1β可能通过诱导TLR4表达来增强LPS刺激引起的SLE小鼠的B细胞功能异常,提示控制感染和抑制炎症可能达到减缓SLE病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组人白介素23(IL-23)是否能够诱导正常人T细胞IFN-γ的产生,作用的靶细胞亚群和调节因素。方法 正常人PBMC在抗CD3(anti-CD3)单克隆抗体或anti-CD3和抗CD28(anti-CD28)单克隆抗体刺激的条件下与IL-23进行培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FN-γ的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分析IL-23诱导PBMC IFN-γ表达的T细胞亚群。结果 在未经任何刺激的情况下,PBMC产生很低或不产生IFN-γ。IL-23呈剂量依赖方式促进由anti-CD3活化的PBMC IFN-γ产生。细胞亚群分析的结果表明,IL-23诱导记忆CD4^+和CD8^+T细胞表达IFN-γ,对活化的CD4^+T细胞作用较为明显。Th2细胞因子(IL-4、IL-10)和抗IL-12受体β1 mAb(IL-12Rβ1)抑制IL-23诱导T细胞IFN-γ产生。结论 IL-23促进活化的记忆CD4^+和CD8^+T细胞IFN-γ的产生。Th2细胞因子和抗IL-12Rβ1 mAb抑制由IL-23诱导IFN-γ产生,提示这些细胞因子和抗体对IL-23引起的自身免疫病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小鼠不同组织中B10细胞的比例,分离B10细胞并鉴定其生物学功能,探讨其对效应性T细胞( CD4+CD25-T)及调节性T细胞( Treg)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不同组织来源B10细胞的表达以及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对B10激活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术( FACS)和免疫磁珠分选术( MACS)分选B10细胞、CD4+CD25-T 细胞和Treg;利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实验观察B10对CFSE标记的CD4+CD25-T细胞和CD4+CD25+T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结果(1)脾脏CD19+CD5+CD1dhigh B细胞表达为(3.95±0.79)%,与外周血、肠系膜淋巴结和外周淋巴结相比较表达最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CD19+IL-10+B细胞表达为(2.02±0.16)%,与外周血、肠系膜淋巴结和外周淋巴结相比较表达最高(P<0.05),且IL-10主要由CD1dhighCD5+B细胞亚群分泌(P<0.01);(2) LPS联合乙酸佛波醇(PMA)、莫能菌素(monen-sin)和离子霉素(ionomycin)能活化B10细胞分泌IL-10。延长LPS的作用时间(48 h)能促进CD19+CD5+CD1dhigh B细胞高表达及IL-10分泌增加(P<0.01);(3) CD19+CD5+CD1dhigh B细胞在体外可抑制CD4+CD25-T细胞增殖(P<0.01)、促进CD4+T细胞分泌IL-10(P<0.01),同时可促进Treg增殖(P<0.01)。结论 B10细胞在小鼠脾脏高表达,通过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被激活。活化的B10细胞具有免疫抑制性,可抑制CD4+CD25-T细胞增殖,促进Treg增殖,其可能免疫调节机制是IL-10的释放增加。因此B10细胞有望为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瑞香素对人PBMC的细胞因子和TLRs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瑞香素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细胞因子和Toll样受体表达的影响,研究瑞香素增强淋巴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人外周血T、B细胞和单核细胞,分别加入瑞香素,37℃,5%CO2培养48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瑞香素对T细胞IL-2、IFN-γ,B细胞IL-12,单核细胞IL-1 mRNA及T、B细胞TLR1~10的mRNA表达的影响;同时检测先用抗TLR4单抗封闭,再用瑞香素处理细胞后上述细胞因子和TLRs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瑞香素能明显上调T细胞IL-2及IFN-γ、B细胞IL-12、单核细胞IL-1 mRNA和T细胞TLR1、TLR4,B细胞TLR4、TLR9 mRNA的表达(P﹤0.05),其中T细胞IL-2、B细胞IL-12、单核细胞IL-1 mRNA的表达和T细胞TLR4,B细胞TLR4、TLR9 mRNA表达可被抗TLR4单抗部分阻断。结论瑞香素增强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的可能机制是通过上调T细胞TLR1、TLR4,B细胞TLR4、TLR9的表达,分别参与其细胞内信号转导,从基因转录水平促进T、B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4.
SLE患者淋巴细胞凋亡和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下细胞凋亡和p5 3蛋白表达与SLE疾病活动相关性。AnnexinV联合PI染色定量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法 ,分析了 4 4例SLE患者和 3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后凋亡发生率 ,凋亡相关基因p5 3蛋白的表达以及淋巴细胞凋亡发生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在体外培养作用下 ,活动期SLE患者淋巴细胞凋亡发生率较正常人显著增高 (P <0 0 1 ) ,而静止期则明显升高 (P <0 0 5 ) ,疾病活动指数与体外淋巴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 (P <0 0 1 )。p5 3蛋白表达在活动期SLE患者较正常人显著性下降 (P <0 0 1 ) ,静止期明显降低 (P <0 0 5 )。p5 3蛋白的表达与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dsDNA抗体和C3补体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P <0 0 1 )。SLE患者外周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凋亡率较正常人显著增高 ,表明SLE存在体内凋亡或凋亡相关性免疫机制失调  相似文献   

15.
应用蛋白磷酸化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AT的活化,探讨SLE患者是否存在胞内信号传递网络的异常。采用蛋白磷酸化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测定28例SLE患者PBMC基础水平以及多种细胞因子刺激后胞内pSTAT1、pSTAT3、pSTAT5的水平,以18例正常人为对照。结果:基础水平,SLE患者T淋巴细胞pSTAT5表达百分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LE患者T淋巴细胞可能存在STAT5的持续活化;SLE患者对IL-6、IL-10反应异常。SLE患者存在胞内信号蛋白STAT的活化异常,并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6.
SLE患者外周血中T、B细胞表面Fas和bcl—2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中T、B细胞表面Fas和bcl-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T、B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T、B细胞表面Fas和bcl-2的表达,并同时测定患者血中T、B细胞的凋亡。结果 ①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中B细胞及CD8T细胞表面bcl-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分别为P<0.05)和P<0.01);CD4^ 及CD8^ T细胞表面Fas的表达高于正常人(分别为P<0.05和P<0.01);B细胞表面Fas的表达降低(P<0.01);CD4^ T细胞bcl-2的表达下降(P<0.01)。②活动期SLE患者血中B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下降,CD8^ T细胞数校正常对照组增加,CD4^ T细胞低于正常人(分别为:P<0.01、P<0.05和P<0.01)。结论 SLE患者体内淋巴细胞凋亡的异常与T、B细胞表面Fas和bcl-2基因的表达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细胞因子分泌及其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分离法对11例SLE患者和6例正常人骨髓MSCs进行分离培养,流式细胞术鉴定MSCs.取P2代细胞,半定量RT-PCR检测SLE患者骨髓MSCs白细胞介素-6(IL-6),IL-7,IL-1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干细胞因子(SCF)的表达.结果 SLE患者MSCs均表达CD29、CD44和CD105,不表达CD14、CD34、CD45和HLA-DR.两组P2代MSCs均表达IL-6、IL-7、IL-11、M-CSF和SCF.SLE患者组MSCs IL-6、IL-7表达降低(P<0.01),IL-7的表达和SLE的活动评分(SLEDAI)呈负相关(r=-0.891,P<0.05).结论 SLE患者MSCs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可能与SLE血液系统损害及病情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Th17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失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状态与疾病的关系,分析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四色荧光抗体标记法分别对47例RA患者和39名健康志愿者(HVs)进行CD3、CD8、IL-17与CD4、CD25、F0xP3标记,测定Th17与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变化及相关细胞因子IL-6、IL-23和IL-17水平。结果RA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8^+IL-17^+T细胞占CD3^+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1.12±0.38)%,明显高于对照组(0.68±0.29)%(t=1.83,P〈0.05);CD4’CD25’FoxP3^+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2.74±0.71)%,明显低于对照组(4.69±1.23)%(t=-2.94,P〈0.05)。相关细胞因子测定结果:IL-6水平在RA组为(13.5±3.7)ng/L,正常人为(4.6±0.9)ng/L(t=6.24,P〈0.01);IL-23水平在RA组为(71±19)ng/L,正常人为(25±6)ng/L(t=14.37,P〈0.01);IL-17水平在RA组为(122±33)ng/L,正常人为(37±9)ng/L(t=19.01,P〈0.01);RA患者血清IL-6、IL-23和IL-17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RA患者外周血Th17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异常可能是RA发病的重要因素,IL-6和IL-23的升高是引起这些改变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9.
李娟  陆春  罗绍凯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2,18(9):621-623,627
目的 :了解不同浓度Rituximab对SLE患者B淋巴细胞、对正常人及SLE患者骨髓粒 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GM CFU)抑制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用终浓度为 0 1、0 5、1、3、6、9μg ml的Rituximab与SLE患者B淋巴细胞共同加入SLE患者及正常人骨髓GM CFU的培养体系中 ,观察它们对SLE患者及正常人骨髓GM CFU形成的影响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经不同浓度Rituximab处理前后SLE患者B淋巴细胞上的CD2 0表达水平 ,逆转录PCR法检测与终浓度为 9μg mlRitux imab共同孵育前后SLE患者B淋巴细胞的IL 10mRNA与β actin的比值。 结果 :加入终浓度为 0 1、0 5、1、3、6、9μg ml的Ritux imab和SLE患者B淋巴细胞后 ,正常人骨髓GM CFU产率分别为 180± 37、2 0 0± 5 4、2 2 6± 4 5、2 4 8± 71、2 5 1± 5 6、2 5 8± 6 6个 10 5细胞 ,与不加Rituximab和SLE患者B淋巴细胞的正常人骨髓GM CFU产率 (2 5 6± 80个 10 5细胞 )比较 ,前二组P <0 0 5 ,后四组P >0 0 5 ,与仅加入SLE患者B淋巴细胞的正常人骨髓GM CFU产率 (199± 92个 10 5细胞 )对比 ,前二组P >0 0 5 ,后四组P <0 0 5。加入以上 6种相同浓度的Rituximab和SLE患者B淋巴细胞后 ,SLE患者骨髓GM CFU产率分别为 119± 71、116±78、177± 6 8、2 0 2± 4 9、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D2 8 B7分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 35例活动期SLE患者和 3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CD2 8、B7 1和B7 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35例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CD2 8的阳性表达率 (2 2 86 % )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 (70 0 0 % )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0 1) ;B7 2的阳性表达率 (82 86 %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5 3 33% ) ,差异显著 (P <0 0 1) ;活动期SLE组CD2 8的平均表达水平 (0 194 5± 0 2 0 74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0 4 2 38± 0 10 5 3) ,差异显著 (P <0 0 5 ) ;B7 2的平均表达水平 (0 86 75± 0 2 5 75 )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 (0 4 898± 0 30 72 )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35例活动期SLE患者中仅有 2例B7 1呈阳性表达。结论 :CD2 8 B7分子的异常表达可能与SLE患者淋巴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 (APC)的功能变化有关。B7 1低水平与B7 2的高水平表达表明 ,SLE患者T细胞的活化可能主要是通过CD2 8与B7 2的交联传递共刺激信号 ,介导以Th2型反应为主的免疫应答反应 ;B7 2的表达水平可能与SLE疾病的活动性有一定的相关性。CD2 8mRNA的低水平表达可能与外周血CD2 8 T细胞凋亡增加或迁移到炎症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