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宁 《北京中医》1998,17(1):54-54
汗证,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病证之一,虽然不属疑难病证,但现代医学缺少理想治疗方法,笔者运用中医理论对其进行辨证施治,取得较好效果,从一个侧面反映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现将病例整理如下:例1、李××,女,36岁,1995年4月3日初诊。二年前顺...  相似文献   

2.
饭醉治验     
李××,女,30岁,农民。1984年1月20日初诊。纳呆脘闷,口淡乏味已月余,近四天每于进食时昏昏欲睡,有时竟闭目掉筷如入梦境。面(白光)少华,神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缓。既往无类似病史。检查:心律尚齐,心  相似文献   

3.
饭醉治验     
张××,女,35岁。患者原有“胃溃疡”病史,近一月来常感口淡无味,体倦乏力,头晕纳差,上腹部不舒,吃饭时或饭后,即昏昏而睡,一个多小时后方醒。此俗称为“饭醉”。患者面色萎黄少华,神疲,舌质淡红,苔白稍润,脉虚软无力。此为脾胃阳虚,清阳升发无力。治宜温阳益气健脾。方用四君子汤合  相似文献   

4.
<正>汗证,由于病因甚多,病机复杂,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证候错杂,因此,一般对汗证诊疗的准确把握较为困难。笔者在研读汗证相关文献之际,用之临床实践,疗效尚可,兹结合案例将治疗不同类型汗证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1典型病例1.1脾胃气虚汗证案例1:患者,女,78岁,2014年4月15日初诊,体型中等,面色?白,平素易劳累乏力。1个月前,因感冒服用安乃近片后汗出不止,周身如水洗,头面较重,  相似文献   

5.
辨证施治是祖国医学的精髓,而中医治疗急证,则更需准确地辨证,恰当地立法,灵活用药,方能救垂危于一发.余勤求古训,钻研古今之医理,在临证中救治一些急症,每获良效.现举验案数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女,35岁,本院职工,81年4月2日初诊。患者感口淡乏味,体倦乏力,头晕纳差,上腹部饱胀不舒(原有胃溃疡史)已一月余最近吃饭时或饭后即昏昏欲睡。有时呼呼大睡,一个多小时方能觉醒,由于这样症状日渐加重,而邀余诊治。观其面色萎黄、神倦少华、精神萎糜不振、舌质淡红、苔白稍润、诊脉虚软无力,辨证为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治宜益气健脾为主。方用四君子汤加味,处方:  相似文献   

7.
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单纯用西药或中药而未好转的病症,疗效满意.今不揣愚陋,介绍2例,意在引玉.  相似文献   

8.
论元末名医滑寿临证治验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元末名医滑寿的临证特色是:察病测侯重脉诊,杂病证治重阳气,汗如下和无偏颇,产后诸证求灵变。  相似文献   

9.
刘永红 《北京中医》2006,25(3):184-185
《内经》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精血津液必得阳气外固方可周密,而阳气又必须得阴液充养方能外固;若阳气虚弱而失其固摄,阴精失去内藏而泄于外,出现渗漏不止,便是“漏液证”。临床上如果对本病能抓住病机进行辨治,则会收到得心应手之效。  相似文献   

10.
黑汗证治验     
黑汗症属罕见病,国内少见报道。笔者从医40余年仅遇1例,现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1典型病例患者,男,27岁,甘肃省成县人。主证:上腹疼痛反复发作,每当腹痛加重时,两胁及脐周皮肤出汗呈黑色,如墨汁所染,汗液粘腻沾衣染衣,汗渍有难闻腥味,用湿毛巾擦洗黑色,汗渍可  相似文献   

11.
痛证治验     
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发生于患病机体的各个部位,有虚实之区别。因实而致疼的有:感受外邪或气滞、血瘀,或痰浊凝滞等。阻闭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有因气血不足或阴精亏损,脏腑经脉失养,因虚而致痛的。痛症的临床治疗,着重要知道疼痛的部位...  相似文献   

12.
13.
斑秃治验3则     
王娟 《新中医》1998,30(3):50-51
斑秃治验3则王娟1肝肾亏虚李某,女,49岁,工人,1990年5月22日初诊。患者洗头时被家人发现头部有2块光亮斑秃,约铜钱大小,即到门诊求治。诊见头顶右部有2块分别为3cm×4cm、5cm×4cm大小呈椭圆形脱发斑,并伴有精神萎靡,疲备无力,时见头...  相似文献   

14.
1 利湿化浊案吴某某,男,65岁。患者于5d前无明显诱因发热,全身乏力,咳嗽痰白量少,在我院住院,诊断为“肺炎”,经多种抗生素及补液治疗18d,体温未降,反上升至39.5℃,精神萎靡,嗜卧,呼吸稍促,在院内外多次扩大会诊,使用多种抗生素,仍高热不退,病情危重而请中医会诊。诊见:...  相似文献   

15.
临证疾病变化多端 ,寒热混淆 ,辨证实为复杂。分辨寒热当充分结合病因、病机 ,综合分析。兹将笔者所治寒热疑似治验介绍如下。1 虚阳浮越 ,失其正位 ,虚寒误作实热赵某 ,女 ,6 5岁 ,鼻出血 4天 ,于 2 0 0 1年 4月就诊。患者4天前出现鼻衄 ,时时暴流 ,经多方治疗无效。刻诊 :语低声微 ,行动迟缓 ,鼻翼微肿 ,头昏乏力 ,舌淡苔灰黑 ,脉浮。视前医方 ,一为龙胆 ,一为泻心。服后非但无转机 ,反增腹泻、纳差。再查舌脉 ,见苔虽灰黑 ,但质尚润 ;脉虽浮 ,但重按无力。且喜热饮。此为虚寒却以实热误治。故改方用黄土汤加减 :灶心土、代赭石、仙鹤草…  相似文献   

16.
多汗症是指皮肤出汗异常过多的现象,属于中医汗证的范畴,是机体的某些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身体大量出汗.分全身性和局限性两种.《素问》:"阳加于阴谓之汗."《景岳全书》:"汗发阴而出于阳,此其根本则由阴中之营气,而其启闭则由阳中之卫气."《温病条辨》:"汗出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盖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多汗症的病因病机为阳气虚弱,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汗液外泄形成表虚不固证;脾胃湿热,蕴蒸肌肤,追津外泄形成湿热蕴阻证;气血运行不畅,易挟寒湿,阻滞经脉形成气血瘀阻证.治以益气固表、健脾除湿、理气活血、止汗[1~3].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将哮喘归属为"哮病"、"喘证"范畴.该病反复发作,发作期大多存在着寒热错杂、虚实相兼的情况,因此很难将其单纯地归于某一孤立的证型.临证中当根据该病发作之缓急,有所侧重,综合治疗,笔者就临床治疗哮喘的体会论述如下. 1 久病体虚之人当以温脾补肾为主 肾者五脏六腑之本,久病必伤肾;肺主气司呼气,肾主纳气,肺之呼吸功能需赖肾之纳气功能协助.是故哮喘之病"其标在肺,其本在脾肾".临证所见尤以脾肾阳虚证候为多,肺肾阴虚者甚少,即有亦常合并有脾肾阳虚之证候.故温补脾肾为治疗慢性哮喘恢复机体阴阳平衡之大法也.临证之时常以蛤蚧、人参、仙茅、仙灵脾、肉桂、附子、干姜、山茱萸等温脾补肾药作为慢性哮喘之基础药随证加减治之.对于久病体虚之人当以温补脾肾之法贯穿其始终,盖脾肾温其痰自化,其升降之性自复.  相似文献   

18.
失眠证治验     
失眠证治验河南450002河南省中医院张登峰,宋红湘主题词失眠证/中医药疗法失眠中医称做不寐,是临床常见病证。其原因虽多,但不外虚实两端,实者多为邪扰,虚则由正馁,正如张景岳说:“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  相似文献   

19.
虚损证治经验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中医临床30余年,将《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十全育真汤,结合自己的临床观点,自拟"虚损汤",经多年临床验证,成为治疗多种虚损证之良方。现总结如下。1自拟虚损汤虚损又称虚劳,由于禀赋薄弱,后天失养及外感内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  相似文献   

20.
龚小平 《光明中医》2008,23(1):85-86
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妊娠和产后皮肤瘙痒取得满意疗效,现举隅如下: 1妊娠皮肤瘙痒治验 案例1:邓某某,女,21岁,已婚,农民,就诊日期:2003年12月12日。主诉:妊娠7^+月,全身瘙痒20多天,现住院诊断为:1、孕7^+月;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证。今来我处就诊,症见:全身皮肤瘙痒甚,起红色疹子,抓破流血,饮食正常,口干,小便黄。查:神清神差,皮肤、双目发黄,色黯,全身皮肤疹子黯红,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部分皮肤有抓痕及血痂形成,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肝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