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是一种慢性、弥漫性睑板腺异常,它通常以睑板腺终末导管的阻塞和(或)睑板腺分泌物质或量改变为特征.MGD的危险因素错综复杂.任何影响睑板腺功能的原因如局部因素、药物因素、全身情况、先天性因素等均可导致MGD,有时可能为众多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临床工作中眼科医生应关注MGD相关危险因素,以便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2.
睑板腺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以睑板腺终末导管阻塞和睑板腺分泌物的质量或数量改变为特征.睑板腺分泌的脂质成分发生相应改变,造成泪膜的稳定性下降和泪液蒸发量增加,从而导致干眼发生.目前MGD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临床上采取的治疗往往是对症治疗.本文主要对MGD的泪膜脂质变化及其国内外诊治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是一种慢性、弥漫性的睑板腺病变,通常以睑板腺终末导管的阻塞或分泌的睑脂数量或质量发生改变为特征,临床上可以引起泪膜异常、角膜上皮损害、眼部刺激等干眼表现。MGD病因复杂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MGD发病机制的研究对于指导临床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对研究MGD的动物模型进行了介绍,并根据一些基础研究对MGD相关的细胞及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ction,MGD)是一种慢性、弥漫性睑板腺异常,它通常以睑板腺终末导管的阻塞和(或)睑板腺分泌物质或量改变为特征,睑板腺阻塞是MGD最常见的原因,而MGD是蒸发过强性干眼最主要的病因,近年来随着MGD所致及干眼症的发病率提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虽然国际上对MGD的治疗等尚无统一标准,但现比较认可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去除病因、局部和全身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人工泪液替代疗法、营养支持治疗、激素治疗、中医治疗等,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MGD所致干眼症的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MGD)是一种以睑板腺终末导管阻塞和(或)睑酯分泌的质或量异常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弥漫性睑板腺病变,是引起蒸发过强型干眼的主要原因,也是十分常见的眼表疾病。MGD可引起眼表睑酯异常和细菌增殖,进而引起相关眼表体征和症状。临床上,常采用局部物理、药物和全身药物等方式治疗MGD。抗生素作为一种有效的杀菌药物,通过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生素,可以抑制眼表细菌增殖,调节眼表睑酯异常和菌群微环境,进而缓解与改善MGD的体征与症状。目前,不同种类抗生素治疗MGD的有效性已经得到证实,本文从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生素的角度出发,对各类抗生素治疗MGD的机制、方式方法和疗效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MGD提供新的治疗参考。  相似文献   


6.
洪晶 《眼科研究》2012,(10):865-868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临床常见的眼表疾病,以睑板腺终末导管的阻塞和/或睑板腺分泌物质或量的改变为特征,导致脂质向泪膜的排出减少,引起泪液蒸发过强。睑缘和睑板腺的炎症是引起睑板腺阻塞,进而导致MGD的直接原因,可引起眼表功能的异常。MGD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与体征,其症状与干眼的症状相似,因此无诊断特异性。体征主要包括睑缘形态的变化、睑板腺分泌异常和睑板腺缺失。MGD的治疗方法包括热敷、清洁睑缘、促进睑板腺的分泌、抗菌、抗炎治疗及润滑眼表,中度、重度MGD患者可给予必要的抗炎治疗,常用的抗炎药物有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免疫抑制剂。临床医师在进行眼部疾病的检查时应重视睑板腺的功能状态,尤其在角膜屈光手术及内眼手术前更应重视MGD的筛查,以免术后引起严重的眼表并发症,有效规避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7.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一类主要以睑板腺终末导管阻塞和/或睑板腺分泌物质和/或量的改变为特征,从而引起泪膜变化所导致的眼表疾病,其涵盖了包括从先天性到获得性的数种睑板腺疾病。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近年来研究发现与MGD相关的危险因素众多,其中包括眼科疾病、系统性疾病、各种治疗手段(如局部和全身用药、手术治疗等)、环境因素等,均可导致不同类型MGD。因此,正确认识导致MGD的各类危险因素能更有助于MGD的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8.
导致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多种睑板腺异常的总称,受神经、血供、激素、泪液等因素的影响。其不仅受人种、气候影响,还与激素分泌异常、瞬目异常、先天异常、慢性睑板腺炎、酒糟鼻、药物毒性等多种疾病有关。根据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可对因、对症治疗,如消炎、泪液替代、眼睑卫生护理、物理治疗、泪小点栓塞等。目前对于MGD的诊断、分类尚无统一的标准;在治疗上尚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临床常见的眼表疾病,患病人群大,表现多样,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眼部不适,重者影响角膜,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MGD以睑板腺终末导管的阻塞和睑脂分泌物质和量的异常为主要病理基础,使泪液稳定性下降,引起眼表上皮损伤和炎症细胞的激活,释放炎症因子。MGD相关的角膜病变通常发生在下方角膜缘与睑缘相接触的部位,角膜浸润伴有血管的长入,部分患者合并面部痤疮和其他皮脂腺异常。治疗原则为清洁睑缘、热敷及按摩以促进睑板腺的分泌和排放;补充泪液缓解症状;抗感染和抗炎药物抑制炎症反应,防治组织损伤,重度或有全身疾病者同时给予全身药物治疗;及时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glanddysfunction,MGD)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是多种睑板腺异常的总称,包括其结构异常和分泌物性质的异常,可引起眼睑炎症和泪液不稳定以及其他眼表疾病,其中最常见的病变是后部睑缘炎和脂质缺乏性(1ipidteardeficiency,LTD)干眼症。既往MGD的治疗主要为眼睑清洁、热敷、睑板腺按摩、营养治疗、激素以及抗生素应用等,近年来物理疗法、免疫调节、环境调节等治疗方法有了新的进展,抗生素的治疗机理研究也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1.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 is the main cause of dry eye and is also a common disease in ophthalmology clinic. The main mechanism of MGD is terminal duct obstruction and/or qualitative/quantitative changes in the glandular secretion. The response of meibomian gland to inflammatory stimuli, the antibacterial and anti-inflammatory meibum, androgens and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PPAR-γ)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inflammation may mediate the meibomian gland's resistance to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Dysbacteriosis of meibomian gland and infection of demodex can induce inflammation and thus affect the patho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MGD. To clarify the role and mechanism of inflammation in MGD will provide new ideas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GD. (Int Rev Ophthalmol, 2021, 45: 535-540)  相似文献   

12.
何佳佳  王雁  赵勇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7):1146-1149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ain gland dysfunction, MGD)是蒸发过强型干眼症的常见类型之一。MGD患者常常出现眼部干涩不适等眼表刺激症状,主要因为睑板腺分泌的睑脂成分发生质和(或)量的变化,导致泪膜欠稳定,蒸发速度增快,泪液渗透压增加。目前,治疗MGD的方法分为:物理治疗、局部滴眼液治疗及口服抗生素治疗。本文就目前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各位临床医师提供合适的物理治疗方案选择,并为进一步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睑板腺开口挑排等物理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12我院收治的MGD患者52例100眼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确诊为MGD,随机分为两组,A组(物理治疗组)26例50眼患者给予局部清洗、热敷、睑板腺开口挑排、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及人工泪液等综合治疗,B组(对照组)26例50眼患者仅用人工泪液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自觉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液分泌和泪膜破裂时间。结果:A组自觉症状好转24例47眼,好转率94%,B组自觉症状好转14例27眼,好转率5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泪液分泌治疗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泪膜破裂时间(BUT)A组治疗后明显好转,治疗后2,4wk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角膜荧光素染色(FL),治疗后2,4wk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D是一种可致眼表炎症及损伤的慢性疾病,睑板腺开口挑排等物理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泪膜破裂时间、ShimmerⅠ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及睑板腺分泌物的检查,将74例145眼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根据疾病程度,分别行睑缘清洁、疏通、按摩、人工泪液、或抗炎、抗感染等联合治疗。结果: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74例145眼治疗1mo后,眼表疾病指数评分下降,睑腺分泌物评分下降,泪膜破裂时间延长,眼表活体染色评分下降。各型MGD的总治愈率34.5%,总有效率98.6%。结论:眼科医师应掌握中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重视症状、病史的询问及眼表及睑板腺功能的检查。避免睑板腺功能障碍的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