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减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前减黄对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病人的影响。方法回顾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58例血清总胆红素(TB)>85μmol/L的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减黄和其他因素对术后并发症、病死率的影响。结果术前减黄31例(53.4%,31/58),平均减黄9d,减黄组术前的TB下降为(214±125)μmol/L,与减黄前的(292±103)μmol/L及未减黄组术前的(382±174)μmol/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前减黄可降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P)、直接胆红素(DB)水平。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5.2%(32/58);减黄组为58.1%(18/31),未减黄组为51.9%(14/27),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个并发症总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影响术后病死率的危险因素为肝切除,影响术后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为TB>340μmol/L。结论术前减黄可以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及改善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病人术前的肝功能;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手术的风险性较高;术前胆红素过高易引发术后肾功能不全;术前是否减黄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前减黄对低位胆道恶性梗阻性黄疽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影响.方法 对7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低位胆道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减黄组入院时总胆红素为(268±70)μmol/L,至术前下降为(174±55)μmol/L,与减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减黄组术前总胆红素[(248±85)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31/78),其中减黄组为46%(11/24),未减黄组37%(20/5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个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减黄可以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但术前减黄不能降低低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病死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的意义及具体实施方案.方法 2007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67例行手术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按自定的术前减黄指征:①血清总胆红素(TBIL)>342.0μmol/L;②年龄>65岁;③合并胆管炎、肝功能B~C级、心肺功能差、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并伴有其他并发症、营养不良患者.其中28例人选术前减黄组,行透视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及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对减黄组置管后1~2周进行手术.未减黄组39例,常规术前准备后于人院4~6 d进行手术.结果 术前未减黄39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56±38) min、(656±72) ml、56.4%(22/39)、(25±6)d.28例术前进行了减黄,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73±51) min、(634±61) ml、53.6%(15/28)、(34±8)d.术前减黄组与未减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进行术前减黄治疗,降低了患者手术风险;建议TBIL>342.0μmol/L,年龄>65岁,伴胆管炎,一般条件差的患者行术前减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经皮经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aptic cholangial drainge,PTCD)减黄(preoperative biliary drainage,PBD)对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济南军区总医院行半肝切除术的33例HC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减黄组(n=16)和非减黄组(n=17)。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减黄组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26.4±7.5)μmol/L vs(308.6±145.2)μmol/L]和谷丙转氨酶水平[(60.1±26.4)U/L vs(525.8±257.5)U/L]显著降低(P0.05);且手术时间[(5.6±0.8)h vs(6.5±1.2)h]、术中出血量[(560.7±159)mL vs(685.3±188.2)mL]和输血量[(398.1±101.5)mL vs(523.5±139.3)mL]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31.3%vs 100%),均P0.05。结论 PBD能显著改善术前肝功能,缩短行半肝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输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术前减黄治疗对梗阻性黄疸患者CA19-9和TBil的影响,为梗阻性黄疸患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成都军区总医院收治的3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17例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恶性梗阻组)和15例良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良性梗阻组)通过PTBD进行减黄治疗前后的CAl9-9和TBil的变化情况.采用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经减黄治疗后,恶性梗阻组患者的TBil由(27l±74)μmol/L下降到(144±33)μ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2,P<0.05);CA19-9由(277±114)U/ml下降到(264±98) U/m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P>0.05).良性梗阻组患者的TBil和CA19-9均下降明显,分别由(245±67)μmol/L下降到(135±43)μmol/L和(239±103)U/ml下降到(117±84)U/ml,两种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3.54,P<0.05).结论 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进行减黄治疗,动态观察血清CA19-9变化情况,有利于梗阻性黄疸患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术前减黄治疗对梗阻性黄疸患者CA19-9和TBil的影响,为梗阻性黄疸患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成都军区总医院收治的3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17例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恶性梗阻组)和15例良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良性梗阻组)通过PTBD进行减黄治疗前后的CAl9-9和TBil的变化情况.采用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经减黄治疗后,恶性梗阻组患者的TBil由(27l±74)μmol/L下降到(144±33)μ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2,P<0.05);CA19-9由(277±114)U/ml下降到(264±98) U/m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P>0.05).良性梗阻组患者的TBil和CA19-9均下降明显,分别由(245±67)μmol/L下降到(135±43)μmol/L和(239±103)U/ml下降到(117±84)U/ml,两种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3.54,P<0.05).结论 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进行减黄治疗,动态观察血清CA19-9变化情况,有利于梗阻性黄疸患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减黄"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术前"减黄"对提高壶腹周围癌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手术成功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对行手术治疗的136例壶腹周围癌及其中41例行PD手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例术前"减黄"患者"减黄"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442.5±21.1mmol/L和161.2±15.8mmol/L(P<0.05);"减黄"组PD成功率为38.18%,明显高于直接手术组的21.78%(P<0.05);"减黄"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4±85ml和28.6%,而直接手术组则分别为1240±110ml和70%,两组间差异显著(P均<0.05);"减黄"并发症组与直接手术组间PD手术切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减黄"能有效提高壶腹周围癌患者PD手术成功率,并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U形管引流用于晚期肝门部胆管癌2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评价U形管引流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1995~2003年收治的25例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行U形管引流术。结果25例手术经过顺利,总胆红素从术前的(307·9±164·8)mmol/L下降为术后的(180·1±83·8)mmol/L;血清转氨酶从术前的(132·2±41·9)U/L下降为(51·9±15·3)U/L。22例获随访病人平均存活时间为15·3个月,有2例已存活4年。结论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行U形管引流可有效地解除黄疸,改善肝功能,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存活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行大范围肝切除术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临床特点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335例行大范围肝切除术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特点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并发症发生的严重程度分为两组:低Clavien-Dindo分级组(LCD)及高Clavien-Dindo分级组(HC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35例行大范围肝切除术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LCD组219例,HCD组116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Bismuth Ⅲa/Ⅳ型、右半肝/扩大右半肝/右三叶切除是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术前减黄组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34.18%(67/196),与未减黄组的35.25%(49/1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96)。剂量反应曲线及Logistic回归提示,胆红素<140 μmol/L病人与胆红素≥140 μmol/L病人术后并发症风险存在统计学差异(OR=1.917,95%CI 1.147~3.203,P=0.0130)。进行统计学校正后,统计学关联仍然存在,其中胆红素<140 μmol/L组,减黄率59.2%(151/255),胆红素≥140 μmol/L组,减黄率56.3%(45/80)例。结论 在联合大范围肝切除的HCCA病人中,对于TB≥140 μmol/L的病人,术前应常规行减黄治疗。特别是对于右半肝切除、术前高INR的病人,更应引起足够重视。减黄方式对术后总体并发症情况无显著影响,可根据病情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减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OPCAB)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CABG)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规律. 方法 选择2005年6~11月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50例,根据患者意愿及病情匹配原则将患者分为OPCAB组(n=30例)和CCABG组(n=20例).2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1周、2周抽血测定血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值. 结果 2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水平术前无明显差异(OPCAB组ALT 20.9±10.5U/L,AST 24.0±10.4U/L,BUN 5.7±1.8mmol/L,Cr 70.0±31.0μmol/L;CCABG组ALT 20.3±11.1 U/L,AST 21.9±11.8U/L,BUN 5.9±1.7mmol/L,Cr 73.5±21.5 μmol/L,P>0.05).2组患者ALT、AST值及BUN、Cr值在术后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高,术后2周时均恢复到术前水平;OPCAB组术后第1天血ALT值(19.8±8.1) U/L、AST值(27.9±22.2)U/L、BUN值(6.8±1.8)mmol/L、Cr值(78.1±32.5)μmol/L均明显低于CCABG组(ALT 28.1±11.6U/L,AST 40.6±20.0U/L,BUN 7.9±2.0mmol/L,Cr 97.4±29.9μmol/L,P<0.05). 结论 CABG对肝肾功能均有一定的损害,但在术后早期均可恢复;OPCAB较CCABG对肝肾功能的不利影响更小,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三种姑息性方案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我院肝胆外科、消化内科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225例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姑息治疗,按所采取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姑息性手术切除组(80例,A组)、经内镜胆管引流术组(70例,B组)、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组(75例,C组),比较三组中不同类型肝门胆管癌治疗成功率及总成功率,分析三组生存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其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等肝功能指标,并记录并发症。结果 A组治疗总成功率53.75%明显低于B组70.00%、C组73.3%(P0.05),A组、B组Ⅳ型成功率(7.50%、10.00%)较C组26.67%低(P0.05);三组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中位生存时间(13.51±1.17)个月较B组(8.97±1.56)个月、C组(8.74±1.65)个月长(P0.05);治疗后三组ALT、TBIL、ALP均显著下降,且B组[(48.97±1.85)U/L、(33.25±1.66)μmol/L、(100.75±1.66)U/L]下降最明显(P0.05);A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31.3%明显高于B、C组(15.7%、16.0%),B、C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内镜胆管引流术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效果明显优于姑息性手术,对于Ⅰ~Ⅲ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应首选内镜途径,而Ⅳ型患者建议选择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术前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BD)对拟行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56例,其中PTBD组32例,对照组为24例没有实施PTBD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有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PTBD组引流前后总胆红素分别为286±134 umol/L、153±96 umol/L,引流后胆红素比引流前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术中出血量、胆汁细菌感染率、术后并发症等差别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术前PTBD对于黄疸较严重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能有效的减轻黄疸,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办法,能有效改善肝功能,增强患者体质,增加手术耐受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肝癌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2013年6月-2015年6月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172例,其中ERAS组92例,对照组8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营养免疫指标(ALB、PA、淋巴细胞计数)、术后并发症、术后康复及卫生经济学等相关指标.结果 肝功能指标:ERAS组患者术后1、7天ALT、AST及TBIL水平分别为(216.3 ±141.7) U/L、(70.1 ±29.4) U/L;(184.0± 155.8) U/L、(39.1±17.5) U/L;(22.4±8.7) μmol/L、(20.0±7.5) μmol/L,对照组分别为(304.5±226.2) U/L、(83.9±48.5) U/L;(294.1±273.0) U/L、(49.2±33.8) U/L;(26.9±15.6) μmol/L、(24.6±10.8) 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3,9.84,9.26,P<0.05).营养免疫指标:ERAS组患者术后第7天ALB、PA水平分别为(35.3 ±4.4)g/L、(136.3±34.1)mg/L,对照组为(33.6±4.2) g/L、(108.0±32.5)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7,4.54,P<0.05);ERAS组患者术后1、7天淋巴细胞计数为(0.9±0.3)×109/L、(1.5±0.5)×109/L,对照组为(0.7±0.3)×109/L、(1.3±0.5)×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7,P <0.05).手术并发症:ERAS组患者术后出血0例,胆漏2例,肝功能障碍2例,感染3例;对照组术后出血3例,胆漏1例,肝功能障碍2例,感染3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ERAS组11例,对照组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09,P<0.05).术后康复及卫生经济学指标:ERAS组离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分别为(1.7±0.5)d、(2.3±0.6)d、(9.8±2.3)d、(4.6±0.9)万元,对照组分别为(3.0±0.7)d、(3.4±0.8)d、(17.6±5.8)d、(6.3±2.1)万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032,10.937,11.371,7.118,P<O.05).结论 ERAS应用于肝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是安全有效的,它不仅有效地减少了患者应激反应,促进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改善术后营养免疫状态,而且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总费用,具有显著的卫生经济学效应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术前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BD)及经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支架引流两种减黄方式的治疗效果,探讨最佳的术前引流方式。方法对2004年1月—2011年1月期间58例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行PTBD(35例)或ERCP(23例)减黄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组的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胆道感染发生率以及引流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TBD组的操作成功率达100%,而ERCP组为87%(P=0.057);PTBD组2例出现胆道出血;而ERCP组出现1例十二指肠穿孔,2例十二指肠乳头出血,4例急性胰腺炎。ERCP组胆道感染的发生率高于PTBD组(43%vs.17%,P=0.028);两组均能于开腹手术前达到有效减黄,但ERCP组需时长于PTBD组(7周vs.4.5周,P=0.035),且更换引流物次数更多(2.5次vs.1.2次,P=0.029)。ERCP组8例(34.8%)需转为PTBD处理,其胆道感染的发生率为75.0%,平均需要进行4次更换引流物,术前平均引流时间为8周。PTBD组2例(5.7%)因胆汁引流量大(超过2000mL/d)转为ERC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BD)对Bismuth-Corlette I/II型肝门部胆管癌(HCCA)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78例I/II型HCCA患者资料,其中42例患者采用PTBD治疗,设为PTBD组;36例患者采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设为ENBD组。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等计量资料以( ±s)描述,独立t检验;引流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分析;5年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进行Log-Rank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PTBD组引流操作成功率85.7%(36/42)显著高于ENBD组63.9%(23/36),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A、TB、ALP和ALT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PTBD组术后并发症率9.5%显著低于ENBD组27.8%(P=0.036);PTBD组5年生存率21.4%、平均生存时间(3.5±1.7)年;显著高于ENBD组5.6%(2.4±1.5)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PTBD治疗I/II期型肝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选择性胆道引流是否能够降低行联合肝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的并发症以及病死率。方法:回顾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116例血清总胆红素(TB)在85μmol/L以上行联合肝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选择性胆道引流对肝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病死率的影响。结果:直接手术组54例,引流组62例,平均引流9 d,引流组术前的TB下降为(214±115)μmol/L,与引流前的(290±100)μ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选择性胆道引流可降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P)、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水平。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5.2%(64/116),引流组为58.1%(36/62),手术组为51.9%(28/54),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个并发症总发生率2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引流组死亡6例(9.7%),手术组死亡6例(11.1%),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9)。结论:选择性胆道引流可以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及改善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病人术前的肝功能,但不能降低术后并发症以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手术方式与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研究影响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因素,探讨手术方式与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997年12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198例肝门部胆管癌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男性117例,女性81例。年龄27~81岁,平均56岁。黄疸(94.5%)、瘙痒(56.6%)和腹痛(33.8%)为主要症状。Bismuth—Codette分型:Ⅰ型14例,Ⅱ型19例,Ⅲa型12例,Ⅲb型15例,Ⅳ型112例,分型不清楚者26例。手术治疗144例,120例(83.3%)获得切除,其中根治性切除59例(41.0%)。胆道探查置管引流24例。单纯内镜逆行内置管胆道引流(ERBD)或经内镜放置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EMBE)21例,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31例,经皮经肝胆道引流2例。结果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生存时间与职业、术前最高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手术方式和术后放疗四个因素显著相关,与以下因素关系不显著:性别、年龄、是否合并胆石、是否合并肝炎、术前CA19-9水平、Bismuth-CodeRe分型、肿瘤分化程度和是否术后化疗。胆道置管引流、肿瘤姑息性切除、根治性切除组的术后生存期之间,两两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ERBD或EMBE组与姑息性切除组或与开腹胆道置管引流组之间,以及ENBD组与开腹胆道置管引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BD或EMBE组与ENB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方式是肝门胆管癌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根治性切除仍然是患者获得治愈和长期生存最重要的措施。对于无法根治切除的肝门胆管癌,尚不能认为ERBD或EMBE比开腹手术治疗的疗效差。  相似文献   

18.
Currently, radical resection offers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patients the only chance for cure and long-term survival. Preoperative biliary drainage is necessary to reduce the risk of liver failure when total bilirubin levels are greater than 300 μmol/L, especially in patients who are about to receive hemihepatectomy or extended hemihepatectomy. Caudate lobectomy (segment I) should be performed as an elemental procedure for radical resection of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For patients with Bismuth type Ⅲor Ⅳ, extended hemihepatectomy combined with caudate lobectomy, and if necessary, preoperative portal vein embolization, vascular res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is needed to achieve tumor-free margins. Segment Ⅰ, Ⅳ,Ⅴ and Ⅷ resection is recommended to prevent postoperative liver dys-function if the volume of the remaining segments is insufficient. Resection of segment Ⅳ b and partial Ⅴ segment combined with segment Ⅰ can lessen the surgical trauma, and this is beneficial to most patients with Bismuth type Ⅱ and some Chinese patients with Bismuth type Ⅲor Ⅳ. Resection of lymph nodes 5, 6, 7, 8, 9, 12 and 13 is considered to be essential for radical resec-tion of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may prolong the long-time survival after resec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特利加压素对肝硬化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肝肾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57例行非规则性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其手术后是否应用特利加压素,将其分为试验组(A组)27例和对照组(B组)30例,试验组术后当天开始应用特利加压素,对照组术后不使用特利加压素,观察两组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腹腔引流液、尿量及肾功能指标(Cr、BUN)的变化.结果 与术后第1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5、7天血ALT、AST及腹腔引流液均有显著降低(P<0.05),尿量均有显著增加(P<0.05),术后第7天肌酐均显著降低(P<0.05),但对照组上述观察指标改善不如试验组明显.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的血ALT于术后第5天、第7大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4.9±76.3)U/L、(100.5±61.5) U/L和(267.2 ±91.2) U/L、(199.3 ±70.5)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第3、5、7天AST(211.1 ±99.8) U/L、(80.4±54.6) U/L、(50.6±46.5) U/L、尿素氮(6.6±1.9) mmol/L、(6.5±1.7) mmol/L、(6.3 ±2.1)mmol/L、肌酐(74.3±10.9) μmol/L、(71.5±8.9)μmol/L、(58.7±4.1) μmol/L、腹腔引流液(247.6±60.3) ml、(58.8±54.3) ml、(40.2±31.8) ml低于对照组AST(298.7±131.2) U/L、(201.1 ±93.4) U/L、(114.7±70.3) U/L、尿素氮(7.3±1.9) mmol/L、(7.2±1.8) mmol/L、(7.1±1.7) mmol/L、肌酐(79.5 ±15.1)μmol/L、(76.9±16.2) μmol/L、(69.4 ±11.4) μmol/L、腹腔引流液(275.2±88.1) ml、(191.7±71.6) ml、(93.2±50.2) ml,尿量(2232.3±409.8) ml、(2270.5±395.8)ml、(2179.0 ±301.4)ml多于对照组尿量(1921 ±510.4) ml、(2019.1±411.2) ml、(1978.7±323.7) ml,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2例(7.4%)患者并发肝肾功能不全、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而对照组有11例(36.7%).结论 应用特利加压素对肝硬化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的肝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可减少术后腹腔积液及预防肝肾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