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布鲁菌心内膜炎患者临床特征并探讨内外科治疗的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诊断布鲁菌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并对患者随访。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内外科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811例确诊布鲁菌病患者中,布鲁菌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共6例,发生率为0. 7%。此6例患者中4例为男性,年龄25~65岁,其中5例接触过牛羊,1例无接触牛羊史,所有患者均发热,4例合并心功能不全表现。6例患者血培养布鲁菌均为阳性。所有患者均累及主动脉瓣。所有患者均接受抗菌药物长程治疗。其中5例接受瓣膜置换术,随访中2例出现瓣周漏,1例重新主动脉瓣膜置换。结论:布鲁菌感染性心内膜炎易引起心功能不全表现,主要累及主动脉瓣,长疗程抗菌治疗联合瓣膜置换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发病机制,了解临床表现,掌握诊治的方法,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类风湿性心脏病合并I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此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发热,心脏彩超提示IE。予青霉素抗感染治疗,并联系外科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病检证实类风湿性心脏病合并IE。结论:RA患者不明原因发热,应警惕类风湿性心脏病合并IE,建议尽早防治此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外科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56例外科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经验。方法全组56例,男性43例,女性13例,年龄10-75岁,病史5d至8个月,平均1.3个月。临床表现均有程度不等的发热、心悸、气急等症状,其中急性心衰伴进行性加重不能控制者19例、脾肿大及皮肤出血18例、持续高热不退者15例、动脉栓塞者7例、传导阻滞者4例、血培养阳性者15例。全组均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其中左房室瓣置换24例、双瓣膜置换19例、主动脉瓣置换7例、右房室瓣成形3例、右房室瓣置换2例、Bentall手术1例,同期矫治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8例。急诊手术占34%(19/56)。结果早期死亡4例(7.2%),其中3例为低心排综合征,1例为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晚期死亡2例。长期存活50例,心功能均为Ⅰ~Ⅱ级。结论对IE应积极手术治疗,尤其需要在血流动力学及瓣膜条件恶化前手术;急性心衰伴进行性加重不能控制者外科治疗仍有较理想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布鲁菌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疾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选取2002年1月1日到2022年6月1日,于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8例布鲁菌I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流行病学、临床诊疗及预后等资料。结果:32例血培养证实布鲁菌感染者中,8例合并IE,发生率为25.0%。其中7例为男性,1例女性,年龄25~60岁。有明确流行病学史者6例。所有患者均发热,1例伴关节疼痛,1例伴皮疹,2例伴体循环栓塞;7例患者累及主动脉瓣,1例患者累及三尖瓣,6例患者为自体瓣膜,其中1例合并先天性室间隔缺损,2例患者为人工瓣膜。入院时5例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8例患者布鲁菌血清凝集试验均为阳性。8例患者均接受抗菌药物长疗程治疗。7例患者经手术证实1例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均受累,1例主动脉瓣及三尖瓣受累,1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受累,3例单独主动脉瓣受累,1例单独三尖瓣受累。7例患者接受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均存活,恢复良好,1例未接受手术患者出院后失访。1例术后6个月死于心力衰竭。结论:布鲁菌病心内膜受累很少见,且易危及生命。其常累及主动脉瓣,易引起心功能不全。早期有效的抗菌治疗...  相似文献   

6.
7.
麻疹孪生球菌是人体口咽及肠道中共生菌丛中的条件致病菌,很少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26岁女性无心脏基础疾病,患麻疹孪生球菌感染所致二尖瓣受累感染性心内膜炎,经抗生素和二尖瓣置换术后治愈。本例患者出现了颈内动脉栓塞,国内外报道较少见。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是指心脏内膜表面因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疾病。IE的发生是一个复杂过程,包括受损心瓣膜内膜形成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瓣膜内皮损伤处聚集的血小板形成赘生物,菌血症时血液中的细菌黏附于赘生物并在其中繁殖,以及病原菌与瓣膜基质分子蛋白和血小板相互作用等 ...  相似文献   

9.
我院1998年6月-2003年12月,共收治感染性心内膜炎12例,手术治疗11例,疗效随访4个月~5年6个月,平均2年零1个月,现将治疗及术后随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心内膜炎27例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成运  张守科  赵鹏  李玮 《山东医药》2004,44(27):44-44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死率高。1998~2004年.我们共收治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27例,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就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术后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24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249例的诊断、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88年1月~2006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249例,先天性心脏病89例(35.7%),风湿性心脏病134例(53.8%),无基础病变者26例(10.4%),所有病人经外科手术清除感染病灶,纠治瓣膜病变及心脏畸形,术前进行血培养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外科手术治疗前,超声心动图发现心脏及大血管赘生物219例(87.9%),血培养阳性103例(41.4%).手术后死亡9例(3.6%).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诊断,适时手术和内、外科联合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观察手术效果,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01至2011-06接受手术治疗的232例IE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外科手术清除感染病灶,纠治瓣膜病变及心脏畸形.结果:术前血培养210例,其中阳性83例(阳性率39.5%);切除的组织培养197例,阳性108例(阳性率54.8%).超声心电图发现有赘生物168例(72.4%).术后并发症主要有低心排综合征18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9例,肝功能损伤8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术后广泛渗血延迟关胸1例.术后早期死亡7例,死亡率3.0%.经积极治疗,225例痊愈出院.结论:IE是循环系统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具重要的诊断价值;适时而完善的外科手术治疗至关重要;术后继续抗感染维持治疗和心功能维护治疗是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1984年4月至1996年5月,我们在2195例心脏直视手术中,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34例,占同期手术的1.55%。术后早期死亡2例(5.88%),晚期死亡1例(3.12%)。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18例,女16例,年龄11~52岁。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贫血等全身感染症状,30例出现新的心脏杂音或原有心脏杂音发生变化,8例伴脾肿大。伴急性心功能不全6例,慢性心功能不全28例。病史1~8个月。血培养阳性者5例(14.71%,2例为霉菌感染)。心脏超声及术中发现瓣膜赘生物27例(79.44%),瓣周脓肿和升主动脉壁赘生物1例(2.94%),瓣周漏5例(1.71%…  相似文献   

14.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1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感染侵犯瓣膜者14例,占感染性心内膜炎的87. 5%.16例均有高热和心力衰竭,4例有周围动脉栓塞。血培养阳性者仅2例。术前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15例.用抗菌素控制2周内手术7例(?)2周以上9例.随防4个月~7年,无心内膜炎复发.本文就诊断、外科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布鲁菌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尺桡动脉炎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40岁。 6个月前出现间断发热 ,呈波状热 ,体温最高达 39 5℃。间断用抗菌素及退热药 ,3个月前开始出现气短、不能平卧入院。入院查体 :体温 39℃ ,心率 12 0次 /分 ,血压 13 3/10 8kPa( 1kPa =7 5mmHg) ,半卧位 ,贫血貌 ,主动脉听诊区可闻及双期杂音 ,肝脾肿大 ,左侧脉搏明显减弱。心脏超声 :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 ,狭窄合并关闭不全 ,在左心室流出道内可探及一长约14mm的膜状回声 ,起自二尖瓣前叶根部 ,随血流甩动于左心室流出道。血管超声示左上肢尺桡动脉狭窄 ,内膜呈炎性改变 ,3次血培养均为羊布鲁菌 ,…  相似文献   

16.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极易引起瓣膜毁损,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如单纯行内科保守治疗,其病死率高达79%~89%。1994~1998年,我院对15例IE患者及时行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男9例,女6例;年龄7~42岁,平均...  相似文献   

17.
过去几乎必然死亡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已因抗菌素的问世,使治愈率达到50%至90%(平均80%),无瓣膜功能损害的病人,其5年生存率接近75%。但是,有些心内膜炎病人因致病菌的不同、心内感染的基础不同和心内膜炎产生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仍有较高的死亡率。如单用抗菌素治疗,高度毒性的葡萄球菌、格兰氏阴性杆菌或霉菌引起的心内膜炎,治愈率在50%以下。人工瓣膜感染的生存率也只有40~50%。病人因心内膜炎发生严重的心肌失代偿时,内科治疗的死亡率达50~90%。自从应用抗菌素以来,心内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5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手术时机和治疗方法以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5月接受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患者53例的临床资料。以发热为主就诊者19例;术前心功能不全(NYHAⅢ级或Ⅳ级)22例;脑栓塞3例;肺栓塞并肺炎2例;血培养阳性者8例(15.1%),多为革蓝氏阳性菌;超声证实心内赘生物形成者51例。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赘生物清除及原发心脏病矫正手术。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治疗2~6周。结果:5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1例患者术后1个月复发,再手术后痊愈。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恢复良好。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无法控制的感染和难以纠正的心力衰竭以及反复发生体动脉栓塞患者要及时采用手术治疗,同时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明显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手术治疗时机。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15例外科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二尖瓣置换3例,二尖瓣成形1例,主动脉瓣置换6例,三尖瓣置换4例,三尖瓣成形1例。治愈14例,1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抗感染同时,应积极采取手术,适时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1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心血管病研究所赵国久,桂丽兰,葛永华,朱建宝,王大成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患,多继发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基础病变。IE可加重心脏损害,导致临床上顽固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