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娴  王晓云 《心脏杂志》2006,18(3):353-355
成熟的心肌细胞虽然不是终末分化细胞,但也只有有限的分裂、增殖能力[1],因此心肌梗死(M I)后,心肌不能完全修复而留下坏死区,坏死心肌逐渐被纤维疤痕所替代,具有收缩功能的心肌细胞减少,周围心肌的工作负荷将随之发生改变,产生不同程度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相当一部分患者在远期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并成为致死的主要原因。现在用于M I治疗的方法通常只能改善心肌供血,不能使坏死心肌复生,心脏移植虽可替代受损心脏,但经常受到一些特定条件的限制而难以广泛推广应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用正常的肌细胞取代疤痕组织,增加梗死部…  相似文献   

2.
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到大鼠体内生长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体金标记方法的可行性以及卫星细胞移植到正常大鼠左心室心肌后的生长分化情况.方法将胶体金标记的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到正常大鼠心肌中,用免疫组化、共聚焦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及透射电镜多种方法观察卫星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结果移植细胞可以在宿主心肌中生长分化.在移植后1月,有多核的肌管和骨骼肌纤维形成,但移植细胞与心肌细胞之间未见连接.结论胶体金标记方法适用于光镜、电镜研究.卫星细胞移植到正常大鼠左心室心肌后能够增殖分化为骨骼肌纤维,但没有与宿主心肌产生连接.  相似文献   

3.
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心肌梗死 (AMI)作为冠心病中最危重的临床类型 ,是造成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冠状动脉 (冠脉 )旁路移植术等在临床的应用 ,AMI的急性期病死率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但患者最终死于心力衰竭的远期病死率并未下降。其原因在于心肌梗死 (MI)后残留的心肌由于代偿而肥厚 ,引起心室重构 ,进而促使心力衰竭发生 ,最终造成患者死亡。故此 ,如何促进梗死区内心肌细胞再生 ,提高心肌细胞数目 ,防止心室重构 ,是防止MI后心力衰竭发生及降低MI后远期病死率的关键。用细胞移植替代治疗 ,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 CM-DiI 标记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后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体外体内示踪作用。方法 CM-DiI 标记提纯后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检测标记率及荧光情况,观察 CM-DiI 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小鼠心梗模型心肌内注射标记后的卫星细胞,于移植后 1、3、7、14、21、28 天取出心脏行冰冻切片,观察移植细胞在体存活分化情况。结果 CM-DiI 标记骨骼肌卫星细胞效率达 (93.3±0.95)%,3 代后仍保持红色荧光,对细胞增殖及分化无明显影响。标记细胞移植 1 天后即可见细胞团聚,3 天后细胞排列整齐,4 周后仍可见移植细胞。结论 CM-DiI 细胞标记液标记骨骼肌卫星细胞,安全简单,并可示踪移植后细胞的存活分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P19细胞经冠脉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P19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RT-PCR法检测GA-TA-4基因相对表达量。2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P19细胞移植组(n=11)和培养液对照组(n=11)。通过结扎左冠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冠脉结扎后7 d,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直接经冠脉注入P19细胞和培养液。分别于心梗前、细胞移植前、细胞移植后1 w和4 w对兔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移植后4 w,P19细胞移植组在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直径(LVESD)和舒张末直径(LVEDD)方面与移植前及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经冠脉移植的P19细胞可显著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后心肌梗死(MI)区血管内皮因子(VEGF)表达及血管新生作用。方法:成年Louis近交系大鼠,结扎前降支建立急性MI模型,将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到梗死区,2W后应用免疫组化方法鉴定梗死区VEGF的表达及新生血管密度。结果:骨骼肌卫星细胞在梗死区增殖、分化良好,梗死区VEGF表达移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血管密度移植组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移植区卫星细胞可以分泌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形成,改善梗死区细胞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7.
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溶栓和急诊经皮经腔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PTCA)等血运重建技术 ,可以使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区早期再灌注 ,减少梗死面积 ,保护心功能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但是却不能逆转已经坏死的心肌。成体心肌细胞是分化完全的细胞 ,缺乏再生能力 ,坏死后由无收缩能力的纤维组织填充 ,梗死区扩张、变薄 (即延展 ) ,非梗死区则出现离心性肥厚 ,心脏发生重构 ,心腔扩大 ,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尽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 β 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使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得以改善 ,但是并不能改变心肌细胞数量减少这一心力衰竭的根本原因。因此 ,心力衰竭已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冠脉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MSCs移植组(n=12)和培养液对照组(n=12)。从兔股骨抽取骨髓,体外培养MSCs。通过结扎左冠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冠脉结扎后7d,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直接经冠脉注入MSCs和培养液。于心肌梗死前、细胞移植前、细胞移植后1、2和4周对兔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移植后4周处死动物,进行BrdU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移植后2周,MSCs移植组在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收缩末直径(LVESD)方面与移植前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改善(P<0.05);移植4周后,LVEF、LVESD和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在MSCs移植组与移植前及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免疫组化检测发现,MSCs移植组BrdU染色阳性,血管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经冠脉移植的MSCs可在梗死区心肌内存活并逐渐分化成心肌样细胞,促进毛细血管生成,显著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骨骼肌成肌细胞具有来源广泛、易于获得,自体移植不受供体来源限制,增殖能力及抗缺血、缺氧能力强大,易在梗死区内存活等多种优点,是干细胞治疗的重要来源。该文主要阐述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途径移植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SMs)对急性心肌梗死兔心室重构和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取日本大耳白兔45只,随机分为3组:经冠状动脉注射SMs移植组(移植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5只。术后4周,检测各组免左心室质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兔新生血管数目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结果术后4周,与假手术组比较,移植组和对照组左心室质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左心室质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和移植组新生血管数目、梗死心肌组织中VEGF浓度明显增多,而移植组较对照组增多更明显(P0.05,P0.01)。结论经冠状动脉途径自体SMs移植可增加VEGF表达,诱导血管新生,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家兔心肌梗死后(MI)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家兔20只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MI组(10只)和辛伐他汀组(10只)。MI组术后不给任何处理和干预,辛伐他汀干预组在MI术后3d口服辛伐他汀(10mg.kg-1.d-1)10周。术前和术后10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10周进行有创血液动力学测定,而后摘取心脏称重。取两组家兔左心室进行HE染色,做组织细胞学检查。结果10周后辛伐他汀组家兔左室重量、左室舒张期末径、左室收缩期末径、左房直径及左室舒张期末压显著低于MI组,射血分数、缩短分数明显高于MI组(P<0.05)。HE染色辛伐他汀组与MI组比较,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间质纤维化减轻,非梗死区心肌细胞的代偿性肥大增生较MI组为低。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改善心肌梗死后家兔心室重构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途径移植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SMs)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到兔急性心肌梗死(AMI)区后对心室重构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日本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经冠状动脉注射SMs移植组、BM—MSCs移植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各15只。结扎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再灌注后,SMs移植组经冠状动脉注射自体SMs悬液1ml(5×10^6个细胞);BM—MSCs移植组经冠脉注射自体BM—MSCs悬液1ml(5×10^6个细胞);对照组注入等量的无血清培养液;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左前降支外,其余操作均同对照组。术后4周,以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各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各组兔左心室质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兔新生血管数目。结果:术后4周,与对照组比较,SMs和BM—MSCs移植组的I。VEF明显提高[(53.21±2.32)%比(61.93±4.11)%比(62.41±2.58)%,P〈0.01],LVEDd明显减小[(12.48±0.84)mm比(11.23±0.44)mm比(11.34±0.36)mm,P〈0.01],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减低(P〈0.01),新生血管数目明显增多[(4.08±1.8)个/HP比(13.6±1.6)个/HP比(12.5±1.7)个/HP,P〈0.05]。两移植组间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途径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从而增强心脏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梗死前心绞痛对梗死面积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初步探讨缺血预适应的临床价值。方法 具有确诊的Q波心肌梗死患者144人,记录其年龄、主要病史及服药史。采用QRS记分(QRSs)法测量梗死面积(MIS),以超声多谱勒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患者按梗死前1月内及48小时内是否曾发作心绞痛分组,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及高血压史无差别,但梗死前心绞痛组合并糖尿病者较少(P〈)  相似文献   

14.
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及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目的:评价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梗死面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6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随机分为葛根素治疗组治疗组(n=37)和对照组(n=31)。记录每例患入院即刻和第3、7、14、21d12导联心电图,用Wagner的QRS记分法进行QRS记分,预测梗死面积。于治疗21d后行核素心血池心室造影,判断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并测定全部患治疗前后的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红细胞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管内皮细胞数(CEC)水平。结果:葛根素治疗后14d和21d,QRS记分较对照组显降低,梗死面积缩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峰充盈率(PFR)明显增高。而且,治疗组的LPO及CEC显降低,SOD显升高。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对防止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延展,对保护缺血心肌的损伤及心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Implanta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cells into the heart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effective for heart failure, however, it is unknown what kinds of cells are most suitable for myocardial repair. To examine which types of cells are most effective, we injected cell–Puramatrix™ (PM) complex into the border area and overlaid the cell–PM patch on th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area. We compared cardiac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at 2 weeks after transplantation. Among clonal stem cell antigen-1 positive cardiac progenitors with PM (cSca-1/PM),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with PM (BM/PM), skeletal myoblasts with PM (SM/PM), 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cells with PM (AMC/PM), PM alone (PM), and non-treated MI group (MI), the infarct area of cSca-1/PM was smaller than that of BM/PM, SM/PM, PM and MI. cSca-1/PM and AMC/PM attenuated ventricular enlargement and restored cardiac function in comparison with MI. Capillary density in the infarct area of cSca-1/PM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five groups. The percentage of TUNEL positive cardiomyocytes in the infarct area of cSca-1/PM was lower than that of MI and PM. cSca-1 secreted VEGF and some of them differentiated into cardiomyocytes an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ransplantation of cSca-1/PM most effectively prevents cardiac remodeling and dysfunction through angiogenesis, inhibition of apoptosis and myocardial r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经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心肌灌注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与结果 入选 10例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在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后 ,经冠状动脉内灌注导管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缓慢注入前降支。随访 3个月后 ,左室射血分数由术前 4 5 3%± 9 8%升高至 5 4 5 %± 6 5 % (P =0 0 0 3) ;2 0 1 Tl心肌灌注显像 (SPECT)显示左心室心肌灌注明显改善 ,即刻和延迟心肌灌注评分分别由术前的 2 9 5± 5 8和 2 8 6± 6 3降低至 2 3 9±5 7和 2 3 0± 6 1(P均 <0 0 1) ,没有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结论 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 ,可显著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和心肌灌注 ,并且具有良好的临床操作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MCSC)移植对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单细胞克隆培养技术从雄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中筛选MCSC。结扎雌性SD大鼠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1周后于梗死区边缘移植MMSC和MCSC。移植后4周,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变化。取心肌组织作冷冻切片,用HE和Masson染色法显示瘢痕区的组织结构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阳性(VEGFR-1^+)微血管,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瘢痕面积和微血管密度。利用原位荧光杂交标记含有Y染色体的MCSC,并检测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的表达。结果筛选的MCSC表达c—kit,心肌早期转录因子Nkx2.5呈低表达。细胞移植后4周,MCSC移植组的左室短轴缩短分数(62.9%±2.2%)和左室射血分数(32.8%±1.1%)高于MMSC移植组(分别为55.7%±1.6%和28.2%±1.6%)和对照组(分别为42.4%±2.1%和23.6%±1.2%);MCSC组心肌梗死面积比率(8.7%±0.7%)低于MMSC组(12.0%±1.1%)和对照组(16.8%±0.9%)。含有Y染色体的MCSC表达cTnT,与受体心肌相续。MCSC移植组的梗死区周围微血管密度[(101.8±6.2)条/mm^2]大于对照组[(68.4±4.9)条/mm^2],与MMSC组[(97.2±3.2)条/m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移植入心肌梗死模型的MCSC能够分化为功能性心肌,明显改善心功能,并诱导血管新生。MCSC的移植治疗效果优于MMSC。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经非梗死相关动脉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联合肝细胞生长因子移植对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苏中幼猪18头,分为三组:单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三组均经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两组治疗组结扎后2周抽取骨髓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结扎后4周经非梗死相关动脉注入梗死心肌(剂量5×106/ML),联合组同时注入肝细胞生长因子(HGF,4×109PFU),对照组则注入同样量的细胞培养液(IMDM);两组均在结扎后4周和8周行冠状动脉造影与门控心肌显像评价侧支循环和心功能,并在8周处死动物,取心脏标本,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梗死周边区均可见新生血管,但两组治疗组的新生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2)门控心肌显像:治疗前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LVEF无明显区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治疗组LVEF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治疗前后LVEF明显好转(P<0.05),对照组前后LVEF无明显变化(P=0.035)。(3)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三组治疗前后侧支循环级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非梗死相关动脉BMMSCS联合肝细胞生长因子移植能够促进梗死心脏心功能改善和促进血管再生,但不能促进侧支血管的生成;同时联合治疗效果并不优于单纯干细胞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autologous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ABM-MNCs)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心功能超声学参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04年6月~2006年3月,严格筛选出AMI35例,年龄在65岁以下,心肌梗死距此次手术的时间在1个月以内,左心室射血分数在0.45以下,随机分为2组(两组各有3名女性患者)。移植组18例,年龄(54±13)岁,AMI距本次手术时间(10±4)d,置入支架时经冠状动脉在梗死相关血管移植ABM-MNCs;对照组17例,年龄(57±11)岁,AMI距本次手术的时间(9±6)d,置入支架时经冠状动脉在梗死相关血管注入等体积生理氯化钠溶液;在术前及术后45d、90d为患者复查心脏彩超;术前、术后5、45、90d抽取患者全血,分离血浆,试验结束后用ELISA检测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浓度。结果在术后45d和90d,的心输出量、短轴缩短分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表明:移植组的心肌收缩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90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表明:移植组的心肌舒张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在45d和90d,二尖瓣环水平6位点S峰、E峰和A峰,移植组有部分位点改变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90d,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A峰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提示发生心脏重构,而移植组增大不明显(P>0.05);术后5d、45d和90d,移植组VEGF浓度在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ABM-MNCs移植能有效改善AMI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VEGF高表达可能与造血干细胞的作用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在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中 ,心肌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心肌局部血流量及侧支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17条杂种犬 ,结扎第一、第二对角支和第一、第二钝缘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冠状动脉结扎 2 0min后 ,治疗组 (n =9)在梗死边缘区心肌 5点注射2 0 0 μgbFGF ,对照组 (n =8)以相同的方法注射生理盐水 2 0 0 μl。在冠状动脉结扎之前、结扎即刻、结扎后 3h、7d及 2 8d使用非放射性彩色微粒子测量心肌局部血流量。试验终点观察侧支血管密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心肌注射 2 0 0 μgbFGF后 ,梗死区心外膜心肌局部血流量明显增加 :冠状动脉结扎 3h治疗组心肌血流量为 (36 4 0± 2 0 4 ) % ,对照组为 (32 32± 3 0 7) % ,P <0 0 5 ;7d后治疗组为 (5 6 30± 3 4 9) % ,对照组为 (35 6 8± 1 6 2 ) % ,P <0 0 1;2 8d分别为 (70 6 2±3 17) % ,(46 2 0± 2 5 8) % ,P <0 0 1。与之相似 ,治疗组梗死边缘区心外膜心肌血流量也明显增加 :冠状动脉结扎 7d治疗组为 (6 8 0 6± 2 6 9) % ,对照组为 (5 3 94± 2 2 7) % ,P <0 0 1;2 8d治疗组为(79 74± 4 6 1) % ,对照组为 (6 1 84± 4 5 2 ) % ,P <0 0 1。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梗死区血管密度 :治疗组为 (7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