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严重影响冠心病支架置入患者预后,也是当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金属裸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管理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一种挑战。尸体解剖和血管内成像为支架内再狭窄的病理生理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支架内再狭窄基本的治疗策略包括:球囊血管成形术、斑块切除术、血管内放疗、金属裸支架置入、药物涂层球囊、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取决于患者和病变特点,药物洗脱支架和药物涂层球囊的问世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技术突破的历史性转折点。现主要讨论支架内再狭窄的病理生理、危险因素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置入第一和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DES)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阜外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2013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并置入第一、第二代DES的患者,PCI术后随访2年,比较随访期间置入不同类型DES的远期预后。结果 2013例患者中置人第一代DES的患者仅有151例,置入第二代DES的患者有1862例。置入第二代DES的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靶病变个数、支架置人个数以及B2或C型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置入第一代DES的患者。两组患者其他的临床特点(人口学特点、危险因素、既往病史、用药情况以及其他的冠状动脉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年随访结果显示,置入第一代DES与第二代DES的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靶血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脑卒中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以及出血的发生率两组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置入不同类型的DES并不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不良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58,95%CI:0.589-1.904,P=0.849)。倾向性评分调整后,上述趋势没有变化。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年龄、女性、B2或C型病变是不良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置入一二代DES,术后2年随访期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无明显差异。置人不同类型的DES并不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不良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传统危险因素(高龄、女性)以及冠脉复杂病变(B2型或C型病变等)是影响不良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参照国外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标准 ,对 2 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2 7例患者共 2 8处病变 ,置入 2 8个支架 ,其中 A型病变 14例 ,B1 型病变 10例 ,B2 型病变 4例。置入支架前管腔狭窄程度为 78.2 %± 5 .6% ,支架置入后血管残存狭窄程度为 0 .9%± 1.4% ,支架置入成功率为 10 0 % ,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 1年 ,2例患者出现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1例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正确选择适应证的情况下 ,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获得较好的近、远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药物支架在冠心病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并发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70例常规冠状动脉造影 ,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其中 32例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 ,38例置入普通支架 ,术前术后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和噻氯吡啶 ,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2支以上血管病变占70 .5 6 % ,一共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 5 4枚 ,普通支架 6 2枚 ,所有患者均获得成功。平均随访 (10 .2± 3.5 )个月 ,其中药物支架组复发心绞痛 9例 ,5例发生心肌梗死 ;普通组复发心绞痛 2 0例 ,8例发生心肌梗死 ,所有患者均再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药物支架内发生再狭窄 4例 ,普通支架内发生再狭窄 2 0例 ,均进行了靶病变重建术。结论 :药物涂层支架对冠心病并发糖尿病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确切 ,能减少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既往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置入金属裸支架的患者。应用药物预防再狭窄的发生很有必要。本试验旨在验证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秋水仙素能否减少金属裸支架内再狭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及晚期血栓形成可致严重心脏事件,成为临床预后的制约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ISNA)”在“支架内再狭窄(ISR)”及“晚期支架内血栓(LST)”的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有其独特的病理特点、发生机制及其临床危害性,其与传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着明显的区别与联系。探索ISNA发生机制及防治办法可能成为预防ISR及LST的重要靶点,也可能是预防支架术后晚期管腔丢失(LLL)的重要手段。对于改善支架置入后临床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期参加了几个有关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上市前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审的工作,发现所有临床试验的试验组对所有有病变且需要置入支架的冠状动脉都置入了试验支架,部分患者两支冠状动脉置入了支架,部分患者三支冠状动脉置入了支架,这种做法符合伦理吗?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86例 2 0 4支冠状动脉病变内置入 2 2 9只支架 ,其中置入左前降支 12 3只 ,右冠状动脉 73只 ,左回旋支 31只 ,左主干 2只。结果 :186例全部置入成功。置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 ,即刻效果良好。其中 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置入支架后 10例病情迅速缓解 ,2例术后死亡 ,死因分别为再次心肌梗死和颅内出血。择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无一例死亡。其他并发症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2例 ,术后低血压反应 9例。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可靠、效果良好的介入性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半胱氨酸(Hcy)对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初次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的80例冠心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血清高半胱氨酸水平,将其分为对照组(Hcy10μmol/L)和试验组(Hcy≥10μmol/L),分别为33例和47例。比较两组病人临床资料,分析1年随访期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探讨影响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试验组病人置入支架数(2.45±0.81)枚,明显多于对照组的(2.07±0.69)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术后1年随访期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3.40%,明显高于对照组15.15%(P0.05);年龄、糖尿病及高半胱氨酸水平是影响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增加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高半胱氨酸水平是影响该类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57例206支冠状动脉病变内置入203只支架,其中置入左前降支103只,右冠状动脉57只,左回旋支42只,左主干1只。结果 157例全部置入成功。置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效果良好。其中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急诊置入支架后,病情迅速缓解。择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全部置入成功,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可靠、效果良好的介入性治疗方法、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 4 5例冠心病患者施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病变血管共 5 8支 ,B型病变 4 9处 ,C型病变 1 3处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4处 ,共置入支架 64只。置入左前降支 2 7只 ,左回旋支 1 3只 ,右冠状动脉 2 4只。De Novo支架置入 4 4只 ,Suboptimal支架置入 1 5只 ,Bail-out支架置入 3只 ,再狭窄病变支架置入 2只。结果 术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疗效满意 ,支架置入成功率为 98.4 %。术前病变平均直径狭窄 (86.5± 7.8) % ,术后残余直径狭窄 (5 .1± 1 0 .3 ) %。住院期间无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 1例出现假性动脉瘤 ,1例在术中及术后出现三次心室颤动 ,4例患者术后心绞痛复发 ,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了 3个支架节段血管有再狭窄。结论 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 ,其成功率高 ,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抑郁状况与造影无需支架置入的患者有无差异。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61例,分为支架置入71例(支架置入组),无支架置入190例(无支架置入组),需要支架置入治疗但因各种原因未行支架置入14例,需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6例。术前及术后出院前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抑郁发生率。结果支架置入组与无支架置入组术前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置入组术后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支架置入组(32.4%vs 17.9%,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抑郁发生率仍然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临床上应重视这部分患者的心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3.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发生冠状动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研究显示药物洗脱支架可显著降低再狭窄的发生,改善介入治疗患者的预后,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药物洗脱支架所携带的药物在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同时也抑制了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再生,导致支架置入后血管内皮化延迟,存在着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潜在危险性.我们遇到一例冠状动脉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支架段血管动脉瘤形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弥漫或长病变置入长支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原发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将57例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弥漫或长病变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长度≥20mm为长支架组(A组),另48例梗死相关动脉病变相对较短,置入支架长度<20mm作为对照组(短支架组,B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及置入支架后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与B组之间有关年龄、性别、发病开始至心导管室时间、心肌梗死部位、心功能Killip分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具体梗死相关动脉病变血管和支架置入前梗死相关动脉血流TIMI分级,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患者侧支循环形成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严重夹层形成明显多于B组.A组患者支架置入长度明显长于B组[(26.02±4.77)mm比(16.02±2.40)mm,P<0.001].两组之间置入支架直径无统计学差异.A组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6.5%,与B组95.7%相似.支架置入后A组TIMI血流3级为93.3%,与B组的91.7%相比,差异无显著性.A组中有1例患者术后3 d支架处血栓形成.A组中51例和B组中41例患者术后随访1~39个月,其中A组中3例及B组中4例因心绞痛再次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A组1例为再狭窄,2例为非梗死相关动脉严重狭窄;B组1例再狭窄,3例为非梗死相关动脉严重狭窄,其余85例无死亡及心肌梗死等心脏事件.结论 AMI梗死相关动脉弥漫或长病变置入长支架与梗死相关动脉短病变置入短支架一样,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低,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SES)对糖尿病小型猪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内膜增生的作用.方法:建立链脲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小型猪模型(糖尿病组,n=12),随机选取2支冠状动脉置入SES,共计置入24枚支架,术后饲养6个月,与非糖尿病置入SES支架的小型猪模型(对照组,n=12)比较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及组织切片检查结果.结果:两组动物支架置入冠状动脉分布,术前参照血管直径[糖尿病组:(2.78±0.35)mm,对照组:(2.81±0.29)mm]及术后即刻最小管腔内径[糖尿病组:(2.90±0.42)mm,对照组:(2.89±0.33)mm]均相似(P均>0.05).术后6个月糖尿病组支架内狭窄程度[(35.6±9.2)%和(7.9±3.1)%,P<0.001]、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0.32±0.09)mm和(0.09±0.04)mm,P<0.001]、新生内膜厚度[血管内超声:(0.35±0.12)mm和(0.11±0.08)mm,P<0.05]及新生内膜面积[血管内超声:(1.29±0.51)mm~2和(0.26±0.11)mm~2,P<0.001;组织切片:(1.24±0.76)mm~2和(0.19±0.08)mm~2,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小型猪冠状动脉置入SES后内膜增生程度显著高于无糖尿病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5年1月我院置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的1304例冠心病患者中发生晚期支架内血栓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支架释放情况以及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等相关因素。结果8例患者平均年龄(51±10)岁、7例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且伴有多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仅1例患者伴有左室功能不全,无肾功能不全患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6例且病变较复杂,包括闭塞、分叉、开口和弥漫长病变;支架释放压力平均(1175.37±167.19)kPa(11.60±1.65atm),全部患者未用高压球囊进行后扩张;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平均时间为(157.5±41.7)d,1例在停用氯吡格雷第7天、2例在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期间、5例停用氯吡格雷6个月后出现支架内血栓,平均血栓发生时间为术后(450.3±344.7)d,5例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死亡,5例再次置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术后随访无症状,1例药物治疗。结论发生晚期支架内血栓的冠心病患者多表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伴有多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多支、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支架低压释放,置入后未行后扩张;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间短。发生晚期支架内血栓患者预后差,死亡率较高,再次置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后的迟发性支架贴壁不良(LSM)尚未被充分认识到。此研究旨在探讨DES置入后LSM的发生率、机制、预测因子及长期预后。共557例患者[原发病变705处,538处病变置入CYPHER支架(SES),167处病变置入TAXUS支架(PES)]接受了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检查及6个月随访。在82例患者的85处病变发生LSM[总发生率12%,95%可信区间:9.7%~14.5%;71(13.2%)处病变为SES,14(8.4%)处为PES,P=0.12]。在置入支架前先行定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切除术,其术后LSM的发生率为25.0%(4/16),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  相似文献   

18.
高龄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70岁以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1例(14例急性心肌梗死)≥70岁和36例50~60岁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高龄组支架置入术成功率为96.8%,随访3~44(21±14)个月,心绞痛再发率2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4例高龄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无一例死亡。结论 高龄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即刻与远期临床效果满意,是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内高频旋磨术患者临床资料,评估冠状动脉内高频旋磨术的安全性及短期、长期预后.方法 连续入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2001年2月至2013年9月行冠状动脉内旋磨术的患者共77例,分析术前及术后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收集临床信息,并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评估其预后.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93.5%,住院期间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为3.9%,其中心肌梗死1例(1.3%),再次介入治疗及外科旁路移植治疗3例(3.9%);1年随访发现,严重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MACCE)为13.0%,其中急性心肌梗死(MI)发生率为1.3%,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率为9.1%,心源性死亡率为3.9%;在中位时间为1 042 d的长期随访中发现,MACCE发生率为18.2%,其中MI为3.9%,TLR为10.4%,心源性死亡率为5.2%,根据Kaplan-Meier估测长期无MACCE生存率为(53.5&#177;14.4)%.将置入裸金属支架(BMS)患者除外后,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患者1年MACCE为4.8%,其中TLR为1.6%,长期随访MACCE为12.9%,TLR为4.8%.结论 冠状动脉内高频旋磨术后置入支架的手术成功率高,其中置入DES患者的短期及长期预后均较好.  相似文献   

20.
指南推荐对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药物支架置入的患者应行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T)至少1年,用于改善近期、远期预后,同时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然而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因为血小板的高活力状态,相对非糖尿病患者,在DAT治疗下仍残留较高的死亡、缺血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如何针对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人群加以合理的抗血小板治疗成为研究热点与难点,本文将结合该问题的临床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