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刺晴明穴治疗青少年近视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夏毅 《临床眼科杂志》2001,9(2):151-152
目的;探讨针刺晴明穴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1998年9月-2000年7月间,对本市10所学校小学一年级-实三年级的在校生进行了视力整体调查,共调查学生9982名,发现视力下降人数1601名,共3157只眼,且对其中1369名共2693只眼进行了针刺晴穴治疗。结果:治疗后痊愈912只眼(33.87%),显效1317只眼(48.90%),好转268只眼(9.95%),无效196只眼(7.28%),结论:通过针刺晴穴治疗,能调节眼部经气,加速眼部血液循环,且取穴少,见效快,安全,无痛苦,易操作,无副作用,不但能提高视力,使屈光度减少,而且能预防近视的发生,杜绝假性近视向真性近视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迄今的研究表明,应用药物及物理方法,可以减缓青少年近视的发展.已经证实胆碱使受体阻断剂在缓解近视发展有确定疗效,阿托品是代表性药物,其次为哌伦西平、山莨菪碱、托品酰胺等.其它药物在动物实验中也显示了初步疗效,而中医药方面也表现出可喜前景.以后近视治疗研究热点应是方便、毒副反应轻微的药物或方法,并经得起循证医学的检验,才是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3.
郭曦  杨丽娜  谢培英 《眼科》2012,21(6):371-374
【摘要】 目的 观察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7年的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3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方法 对2000-2005年间在北医眼视光学研究中心验配角膜塑形镜且连续配戴7年及以上并可按时复查的30例(60眼)患者,使用综合验光仪、裂隙灯、A超等仪器,分别进行戴镜前及戴镜后6个月,l 、3、5和7年时间点的屈光度、视力、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等检查的比较,综合各指标评估青少年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有效性。主要指标 球/柱镜度数、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平均K 值、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结果 戴镜6个月时,患者裸眼视力从4.26±0.28提高到4.71± 0.36(P=0.00),角膜曲率平均K值从(43.66±1.85)D变平坦到(42.41±1.66)D(P=0.00),球镜屈光度(-4.76±2.20)D明显减小到(-2.06±2.90)D(P=0.00);戴镜6个月至7年,裸眼视力、球镜度、角膜曲率平均K值分别为4.70、-2.80 D、42.40 D,基本趋于稳定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戴镜前至戴镜7年及以上眼轴长度从(25.59±1.07)mm缓慢增加到(26.28±1.44) mm。结论 科学合理配戴角膜塑形镜7 年的结果显示,其可有效地降低患者近视度,提高患者裸眼视力,控制眼轴增长。(眼科, 2012, 21: 371-374)  相似文献   

4.
病理性近视已成为华人首位致盲眼病,病理性近视的典型眼底病变包括豹纹状眼底、漆裂纹、弥漫性或片状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萎缩、后巩膜葡萄肿等.其中后巩膜葡萄肿和眼球变形是威胁视力的重要并发症,监测视盘周边的萎缩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病灶或漆裂纹做为病理性近视早期评估手段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压力增加、近距离工作增加等环境因素为主要的致病因素,阿托品局部治疗和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对于已经发生高度近视的患者,巩膜加固术、胶原交联法是可能的有效延缓病情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渐变多焦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短期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统计渐变多焦镜对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治疗效果并对青少年近视的处理进行讨论。方法本文观察1746例,年龄6~23岁,屈光度-1.00D~-6.00D,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组应用渐变多焦镜进行治疗,对照组配戴普通树脂镜片。治疗组根据其年龄与屈光度又分为四小组。所有病例每月复诊1次,取1年后复诊结果作为统计数据。结果治疗组中近视未得到控制者共39例,占治疗组的3.8%。该39例中有8例近视进展超过-1.00D。治疗组其余病例近视程度皆得到有效控制,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渐变多焦镜在对青少年近视的治疗,尤其是中低度的病例,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组的观察结果初步显示,对控制与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使用渐变多焦镜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眼压与近视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眼压与近视发生发展、近视与青光眼的关系一直以来受到关注,并有不少临床和基础研究.文中就近视眼与眼压、近视眼与青光眼相互关系的研究和观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小鼠眼球结构与人类相似,因小鼠价廉、易于饲养及进行实验,且已建立了各种基因工程改造动物模型,因此在实验性近视模型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但小鼠眼球小,眼球结构参数、屈光度等的测量尤其是活体测量对现有的检测手段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尽管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仪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难题,但至今尚缺乏公认的、高质量的标准.本文就小鼠实验性近视模型的诱导方法、检测手段、品系选择等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棱镜式组合透镜对青少年单纯性近视的发展控制作用.方法 选取德兴二中80名初二近视学生,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除常规配戴看远用的眼镜外加看近的棱镜式组合透镜,对照组常规配戴看远用的眼镜.记录远用屈光度、矫正视力、远近隐斜量,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每3个月复查,看远屈光度上升0.50 D以上更换眼镜.观察期2年.另外检查40名正视眼初二学生的正相对调节和负相对调节量(正视眼组).结果 近视度数平均上升值治疗组为(0.812±0.325)D,对照组为(1.625±0.739)D,治疗组近视进展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09,P<0.001).结论 在青少年单纯性近视中应用棱镜式透镜,运用合理可控制近视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王悦  Jun Li 《国际眼科杂志》2008,8(8):1654-1656
研究显示在异常的视觉环境中,视网膜可通过释放一些信使物质来调控眼球的生长,如多巴胺、ZENK、一氧化氮、视黄酸等。其中视黄酸(retinoic acid,RA)作为维生素A的代谢产物,是眼及视网膜感光细胞分化发育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近年来研究发现RA与实验性近视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RA可作为信使通过一些目前尚不明确的机制来调控其他生物活性物质,从而引起巩膜重塑,诱发近视。  相似文献   

10.
生物反馈法治疗青少年近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李媛媛  张晓峰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2):2179-2182

近年来我国近视患病率不断增加,而且呈现发病早、进展快、高度近视比例增加的趋势。高度近视并发症较多,如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白内障和黄斑变性等,严重者可导致视力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因此,如何早期预防近视、有效控制近视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本文对青少年儿童近视成因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近视患者76例152眼,年龄8~15岁,平均等效球镜度-3.92±1.13D,按照角膜塑形术的验配程序给予配戴角膜塑形镜,采取夜间配戴8~10h,戴镜后1wk;1,3,6mo;1,2a随访,观察裸眼视力(UCVA)、屈光度数、角膜曲率、眼轴长度、裂隙灯检查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戴镜前的UCVA为0.15±0.12,戴镜1wk;1,3,6mo;1,2a后提高至0.60±0.12,0.80±0.10,0.90±0.18,0.88±0.16,0.90±0.15,0.89±0.18,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角膜曲率变平,分别降低2.31±0.82,2.41±0.91,2.12±0.75,2.21±1.01,2.51±1.12,2.46±0.98D,差异也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戴镜1a后眼轴长度较戴镜前增长0.13±0.11mm,2a后眼轴长度较戴镜前增长0.25±0.17mm,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经戴镜满2a者停戴1wk后查近视度数并与戴镜前度数比较,近视度数增加很少,平均每年0.25±0.11D,戴镜后少数患者出现点状角膜上皮剥脱、重影、结膜炎等,经治疗后均可恢复。结论: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近视效果确切、安全,可以控制近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度近视的全球发病率逐年上升,高度近视与白内障密切相关,而高度近视合并特殊病理变化,使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手术难度及术后并发症远高于普通白内障手术,而随着屈光性白内障时代的到来,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要求更高,对眼科医生的挑战也更大,因此对于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的管理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本文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术前生物学测量、术中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近视回归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临床观察近视回归镜对青少年近视发展的防治作用。方法:随机选取52例在我院视光中心就诊的年龄在9~18岁近视患者配戴近视回归镜作为治疗组,观察裸眼视力变化,屈光度变化,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变化情况.并与52例年龄及屈光度相似的近视患者配戴框架眼镜作为对照组,观察时间12mo。结果:治疗组屈光度增加<0.50D者38例(76眼)有效率73.1%,对照组屈光度增加<0.50D者18例(36眼)有效率34.6%,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裸眼视力下降<2行者39例(78眼)有效率73.6%,对照组裸眼视力下降<2行者10例(20眼)有效率19.2%,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值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近视回归镜对青少年近视发展有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今全球随着人类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基因等方面的改变,近视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并且呈现低龄化和高的屈光度的发展趋势。对于高度近视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采取保守及手术治疗的方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效果更佳、并发症更少的手术方法。本文旨在总结近年来各种治疗高度近视的手术方法,并且通过文献回顾阐明各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高度近视治疗进展的全面认知。  相似文献   

16.
黄雄高  艾明 《眼科新进展》2005,25(2):158-159
目的 探讨视欣二结合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 经眼科检查后,选取假性近视和轻度近视青少年患者98例196眼。根据使用调节麻痹药物后屈光度的变化将患眼分为假性近视组A(18例),混合性近视组B(35例)和低于3.00D的轻度近视组C(25 例)及配镜组D(20 例)。将假性近视组A随机化分为视欣二结合组A1 和双星明眼液组A2;B、C组为视欣二结合治疗组;D1组为配镜联合视欣二结合间断治疗组。结果 对假性近视,视欣二结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双星明眼液组(t=2.52, P<0 05);视欣二结合治疗青少年混合性近视能提高患者视力,改善屈光度(tv=8.66, P<0 01; td=2.56, P<0.05);视欣二结合治疗真性近视能改善视力(t=3.80,P<0.01),但屈光度无改善;视欣二结合有助于戴镜患者视力稳定,而屈光度变化无显著差异(tv=5.31, P<0.01; td=0.66, P>0 05)。结论 视欣二结合可提高近视患者视力,纠正调节痉挛所致的假性近视,不能纠正真性近视性屈光不正。  相似文献   

17.

高度近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造成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发展,近视率逐年上升。高度近视的发展与眼轴的进行性延长密切相关,而眼轴的延长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系列的眼底改变,如近视弧形斑、漆裂纹、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脉络膜萎缩、视网膜脱离、后巩膜葡萄肿等。当前近视呈现出低龄化、高度化的特点,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致盲性原因。本文针对高度近视视盘、黄斑、视网膜、脉络膜及巩膜的形态学改变,对最新研究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以期为结合高度近视眼底形态开发智能预测模型以及临床诊断和进一步针对治疗措施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邵明  张鹏 《国际眼科杂志》2024,24(6):917-920

近视是导致视觉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全球范围内近视患病率的迅速攀升,近视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由于近视呈低龄化趋势,准确预测近视的发生及进展有助于对近视高危人群和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以延缓近视的发生或减缓近视进展程度。近些年来,基于基线期眼部生物测量数据、屈光状态、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生活行为方式等循证医学证据制定的多种近视预测模型陆续被建立。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在近视病因学中的作用已被证实,随着基因学研究手段的不断创新,未来具有更高预测效能的特异性基因也将被应用于近视发展的预测及防控。文章对这些近视发展预测模型的内容、实用性、研究进展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近视是一种常见的导致视力障碍的眼科疾病,其患病率逐年升高,而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根治手段,原因在于近视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与近视发生相关的因子很多,如多巴胺、视黄酸、胰高血糖素及ZENK(Zif269、EGR-1、NGFI-A或Krox-24)等.视黄酸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是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中视蛋白结合物视黄醛的最终代谢产物.许多研究表明视网膜与脉络膜中的视黄酸在近视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调节近视相关的多种因子的作用,如转化生长因子-β、糖胺聚糖、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2等.本文基于眼内视黄酸的产生、代谢及作用,就视黄酸在形觉剥夺、光学离焦及色光诱导性近视等3种实验性近视发生中的作用做一综述,以期对今后的近视机制研究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20.
近视LASIK术后角膜膨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角膜膨隆是近视LASIK术后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严重损害视功能,是对公众健康的潜在危胁。本文从近视LASIK术后角膜膨隆的一般概况、发病的危险因素、病理变化、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诊断、处理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对其研究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