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活性肽段Aβ25~35是否可以直接改变神经元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s)亚型的表达及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2/2003在瑞典皇家医学院老年病研究所中心进行.采用配体结合实验以及Western Blot,RPA法,观察在Aβ25~35侵害早期,PC12细胞损伤机制.结果用nmol浓度Aβ25~35能明显降低PC12细胞nAchRs结合位点数量,引起α7等亚单位蛋白和mRNA水平不同程度的下降,Aβ25~35(0.1~100 nmol/L)作用后,[3H]epibatidine结合力平均显著下降37.4%,Aβ25~35(10~100 nmol/L)共同孵育,[125I]α-BTX结合力平均降低为28.2%.α7亚单位随Aβ25~35(1~100 mol/L)呈剂量依赖性递减分别为23.4%,α3亚单位随Aβ25~35(0.1~100 nmol/L)呈剂量依赖性递减分别为42.8%.α7亚单位mRNA水平随Aβ25~35(1~100 nmol/L)呈浓度依赖性下降分别为33.8%.对照组反转肽段Aβ35~25对PC12细胞nAchRs结合位点,α3,α7,β2亚单位的蛋白和mRNA水平无明显影响.nmol浓度Aβ25~35与nAchRs的特异结合力较弱,但明显抑制细胞活性.结论在AD病程早期,Aβ可直接引起nAchRs退行性改变;细胞内在信号传导系统的失衡可能是引起nAchRs生物合成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活性肽段Aβ25~35是否可以直接改变神经元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s)亚型的表达及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2/2003在瑞典皇家医学院老年病研究所中心进行。采用配体结合实验以及Western Blot,RPA法,观察在Aβ25~35侵害早期,PC12细胞损伤机制。结果:用nmol浓度Aβ25~35能明显降低PC12细胞nAchRs结合位点数量,引起α7等亚单位蛋白和mRNA水平不同程度的下降,Aβ25~35(0.1~100nmol/L)作用后,[^3H]epibatidine结合力平均显下降37.4%,Aβ25~35(10~100nmol/L)共同孵育,[^125I]α-BTX结合力平均降低为28.2%。α7亚单位随Aβ25~35(1~100nmol/L)呈剂量依赖性递减分别为23.4%,α3亚单位随Aβ25~35(0.1~100nmol/L)呈剂量依赖性递减分别为42.8%。α7亚单位mRNA水平随Aβ25~35(1~100nmol/L)呈浓度依赖性下降分别为33.8%。对照组反转肽段Aβ25~35对PC12细胞nAchRs结合位点,α3,α7,β2亚单位的蛋白和mRNA水平无明显影响。nmol浓度Aβ25~35与nAchRs的特异结合力较弱,但明显抑制细胞活性。结论:在AD病程早期,Aβ可直接引起nAchRs退行性改变;细胞内在信号传导系统的失衡可能是引起nAchRs生物合成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美托米啶(dexmedetomidine,Dex)对β-淀粉样肽(amyloid-βpeptide,Aβ)引起的SH-SY5Y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的影响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不同浓度Aβ25-35组(2.5、5.0、10.0μmol/L组),观察不同浓度的Aβ25-35对SH-SY5Y细胞的作用。同时进一步观察Dex与Aβ联合应用对SH-SY5Y细胞的作用,实验随机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Aβ组(10.0μmol/L Aβ25-35),Aβ+Dex 0.1组(10.0μmol/L Aβ25-35+0.1μmol/L Dex),Aβ+Dex 1.0组(10.0μmol/L Aβ25-35+1.0μmol/LDex)和Aβ+Dex 10.0组(10.0μmol/L Aβ25-35+10.0μmol/L Dex),分别处理24 h后,采用DAPI荧光染色法计数凋亡细胞数,计算凋亡率。结果:Aβ25-35可以促进SH-SY5Y细胞的凋亡,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而在Aβ25-35中同时加入Dex作用后,细胞凋亡明显受到抑制,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但仍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结论:Dex可以有效的抑制Aβ25-35引起的SH-SY5Y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徐心耕  赵晴  于明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10):1296-1298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在β样淀粉蛋白25-35(Aβ25-35)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对象分为五组:10、20、304、0μmol/L四种浓度的Aβ25-35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生存率,采用ELISA法测定AGEs的含量。结果Aβ25-35诱导PC12细胞,细胞生存率为50%时,Aβ25-35浓度约为30μmol/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0μmol/L Aβ25-35干预组细胞生存率明显降低(P<0.001)、细胞内AGEs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AGEs参与了β样淀粉蛋白25-35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何首乌有效成分二苯乙烯甙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甙对两种拟痴呆细胞模型的作用,探讨何首乌主要有效成分二苯乙烯甙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为阐明何首乌及以其为主要成分的中药复方的功效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不同浓度二苯乙烯甙(5~400μmol/L)分别与SK-N-SH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共孵育6,24h,加入工具药β-amyloid25-35(终浓度25μmol/L)孵育24h或500μmol/L过氧化氢孵育2h。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细胞膜损伤测定乳酸脱氢酶漏出率(LDH%)。结果:①50~400μmol/L二苯乙烯甙与细胞预孵育6h可明显拮抗β-amyloid25-35引起的细胞存活率下降,随剂量增加,保护作用上升,至200μmol/L保护作用最强。200,400μmol/L二苯乙烯甙能拮抗β-amyloid25-35引起的细胞乳酸脱氢酶漏出率增高。5~200μmol/L二苯乙烯甙与细胞预孵育24h,可使β-amyloid25-35引起的细胞存活率下降恢复正常。200μmol/L二苯乙烯甙使β-amyloid25-35引起的细胞LDH%增多恢复正常。②5μmol/L二苯乙烯甙与细胞预孵育6h,即可明显拮抗过氧化氢引起的细胞存活率下降及LDH%增多犤LDH%:(62.47±2.43)%;MTT(A):0.1093±0.0074犦,至200μmol/L保护作用最强犤LDH%:(46.10±2.10)%;MTT(A):0.2487±0.0283犦。二苯乙烯甙与细胞预孵育24h,5~400μmol/L二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乙酰基半胱氨酸(NAC)对β淀粉样蛋白片段25-35(Aβ25-35)诱导SH-SY5Y细胞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方法用凝聚态Aβ25-35刺激SH-SY5Y细胞,建立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细胞模型。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试验组。空白组为未刺激的细胞,对照组给予20μmol·L~(-1)的Aβ25-35作用6 h,试验组先给予10 mmol·L~(-1)的NAC作用24 h,然后给予20μmol·L~(-1)的Aβ25-35共同作用6 h。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DK 5的两个亚基CDK5和P35/P25的蛋白水平,以及Tau蛋白在Thr 212和Ser396位点的磷酸化水平;采用荧光酶标法检测氧自由基(ROS)。对三组细胞的CDK5和P35/P25的蛋白水平、Thr 212和Ser396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和ROS进行比较。结果三组细胞ROS荧光值比较结果显示,空白组ROS荧光值为231±19,对照组为359±23,试验组为264±32。空白组最低,对照组最高,试验组ROS荧光值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但低于对照组(P0.05)。空白组Tau蛋白在T212和S396磷酸化水平分别为1.03±0.09、1.04±0.05,对照组分别为1.63±0.54、1.72±0.34,试验组分别为1.31±0.09、1.21±0.05,空白组最低,对照组最高,试验组细胞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但低于对照组(P0.05)。空白组CDK5、P35分别为1.00±0.06、1.00±0.18,对照组分别为0.75±0.14、1.12±0.13,试验组分别为0.19±0.21、0.99±0.09。空白组、对照组与试验组CDK5、P35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空白组P25水平为1.10±0.16、对照组为1.69±0.20,试验组为1.19±0.03,空白组最低,对照组最高,试验组P25值低于对照组,P25值高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C可以降低Aβ25-35诱导SH-SY5Y细胞Tau蛋白磷酸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iR-320a调控水通道蛋白4(AQP4)对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的影响。 方法 采用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2)为神经元细胞,观察PC12组和神经元细胞组的细胞形态。采用β淀粉样蛋白(Aβ)处理诱导的神经元细胞,构建AD细胞模型。根据处理因素的不同将培养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miR-320a模拟剂组(加入miR-320a模拟剂50 nmol/L)、miR-320a抑制剂组(加入miR-320a抑制剂50 nmol/L)、Aβ处理组(加入Aβ)、Aβ+miR-320a模拟剂组(加入Aβ+miR-320a模拟剂50 nmol/L)和Aβ+miR-320a抑制剂组(加入Aβ+miR-320a抑制剂50 nmol/L)。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利用RT-PCR检测目标基因AQP4、miR-320a、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mRNA的相对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目标基因AQP4、Bax、Bcl-2蛋白的相对表达。 结果 PC12经NGF诱导后,与PC12组比较,神经元细胞组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基因表达明显下调,神经丝蛋白(NFP)、微管结合蛋白2(MAP2)、AQP4基因表达明显上调,MAP2和AQP4蛋白相对表达明显增高。造模后,与对照组比较,Aβ处理组神经元细胞凋亡增加,细胞活力明显减低,miR-320a、AQP4、Bcl-2的mRNA及AQP4、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Bax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Aβ处理组比较,Aβ+miR-320a模拟剂组,细胞活力明显增加,miR-320a、AQP4、Bcl-2的mRNA及AQP4、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Bax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Aβ+miR-320a模拟剂组比较,Aβ+miR-320a抑制剂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miR-320a、AQP4、Bcl-2的mRNA及AQP4、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ax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 结论 miR-320a可以上调AD细胞模型中AQP4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YC-1针对Aβ寡聚体(ADDLs)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小鼠皮质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混合培养体系,应用不同浓度ADDLs(500 nmol/L、1μmol/L、2μmol/L、5μmol/L、10μmol/L、20μmol/L)干预以模拟体外AD模型,应用YC-1对此模型进行干预,以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NICD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检测Caspase-3 mRNA水平。结果:浓度≥2μmol/L的ADDLs干预明显降低混合培养体系细胞活力水平,并呈现浓度依赖性(P<0.01)。10μmol/L ADDLs持续干预4 h显著降低细胞活力(P<0.01),YC-1可明显拮抗这种毒性作用(P<0.01)。10μmol/L ADDLs持续干预4 h明显上调NICD及HIF-1α水平(P<0.01),YC-1可拮抗这种提高(P<0.05或0.01)。10μmol/L ADDLs干预4 h显著提高Caspase-3的mRNA水平(P<0.01),YC-1可显著抑制这种上调(P<0.05)。结论:ADDLs表现出对原代培养小鼠皮质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混合培养体系的毒性作用,YC-1可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对淀粉样β蛋白25-35(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核酸、蛋白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对象分为三组:依达拉奉保护组(依达拉奉20μmol/L,Aβ25-35 30 μmol/L)、Aβ25-35干预组(Aβ25-35 30 μmol/L)和正常对照组。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生存率;慧星法测定DNA单链损伤;ELISA法测定羰基蛋白含量;比色法测定羟自由基(.OH)并计算,OH清除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β25-35干预组细胞生存率降低。DNA单链损伤明显加重,细胞内羰基蛋白含量升高(P均〈0.001)。依达拉奉保护组与Aβ25-35干预组相比,细胞生存率明显升高,DNA单链损伤明显减轻,细胞内羰基蛋白含量减低(P〈0.001或P〈0.01),但都未达到正常水平。依达拉奉对.OH的有效清除率可高达79.98%。结论 依达拉奉能够通过清除.OH来减轻DNA损伤。并能减少细胞内蛋白质氧化产物的生成,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脂氧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脂氧素(lipoxin A_4,LXA_4)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雄性健康SD大鼠48只,体质量200~25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小剂量脂氧素A_4组(L组)和大剂量脂氧素A_4组(H组).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后拔出线栓实施再灌注.分别于再灌注后24 h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和脑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脑梗死体积,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I/R组比较,LXA4组缺血/再灌注24 h后神经功能改善,脑梗死体积缩小,MPO活性和MDA含量下降,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下调,脑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 LXA4可能通过抑制缺血/再灌注所致脑组织损伤和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Toll样受体4(TLR4)拮抗剂对β淀粉样蛋白1-42片段(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β1-42(终浓度为0、1、5、10、20、40、80μmol/L)及TAK-242(终浓度1μmol/L)处理小鼠小胶质细胞(BV2),24 h后取其上清干预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48 h后,应用CCK8方法检测HT22细胞的存活,ELISA方法检测BV2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β1-42直接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后,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TNF-α、IL-1分泌的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β1-42诱导组培养液干预的HT22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给予TLR4拮抗剂TAK-242干预后,Aβ1-42诱导TNF-α、IL-1分泌的作用被抑制,细胞分泌TNF-α、IL-1β水平较Aβ1-42诱导组显著降低(P0.05),HT22细胞存活率也显著提高(P0.05)。结论阻断TLR4可抑制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性因子的分泌,并减轻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对海马神经元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促炎症消退介质脂氧素A4(LipoxinA4,LXA4)对内毒素(endotoxin)攻击的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lveolar type Ⅱ epithelial cells,ATⅡ)Na+-K+-ATP酶的影响.方法 AT Ⅱ成功分离纯化后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①空白组(PBS);②溶剂对照组(乙醇,0.7μL/mL);③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1μg/mL)组;④LXA4(1×10-7mol/mL)组;⑤LPS(1μg/mL)+LXA4(1×10-7mol/mL)组.药物干预4 h后用RT-PCR法检测ATⅡ上Na+-K+-ATP酶α1,β1亚基的mRNA的表达,用高效液相法测定细胞ATP,ADP,AMP和腺嘌呤核苷酸总量(TAN),间接测得Na+-K+-ATP酶的活性和AT Ⅱ能荷.结果 RT-PCR结果显示:LPS组α1,β1亚基的mRNA表达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5),而LPS+LXA4组的α1,β1亚基的mRNA表达较LPS模型组有明显增高(P<0.05).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LPS组Na+-K+-ATP酶活性较空白组明显增高(P<0.05).与LPS刺激组比较,LPS+LXA4组酶活性明显增高(P<0.05).能荷结果显示:LPS组较空白组明显增高(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XA4能上调内毒素攻击的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Na+-K+-ATP酶α1,β1亚基mRNA表达,增强Na+-K+-ATP酶的活性,并能有效维持细胞的能量代谢平衡,提示LXA4可能通过上调Na+-K+-ATP酶的基因表达和功能活性,维持细胞代谢稳定,从而起到促进肺泡水肿液清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存活率、蛋白激酶Cγ(PKC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经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分正常对照组(常规培养液)、Aβ损伤组(加入培养液及老化Aβ25-35)、bFGF组(加入培养液、bFGF及老化Aβ25-35).MTT法检测不同处理组PC12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 免疫印迹法分析PKC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Aβ损伤组PC12细胞存活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5),bFGF组细胞存活率高于Aβ损伤组(P<0.05).Western Blot 结果 显示,Aβ损伤组PKCγ(0.68±0.07)较对照组PKCγ(0.8±0.08)表达显著下降;Aβ损伤组在加入不同浓度的bFGF后PKCγ的值分别为:1.04±0.10,1.20±0.12,1.39±0.03,1.69±0.16,较 Aβ损伤组 PKCγ(0.65±0.06)蛋白表达显著增强,并与 bFGF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bFGF对Aβ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PC12细胞PKCγ蛋白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14.
背景老年斑是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以β-淀粉样肽(β-Amyloid,Aβ)沉积为核心,Aβ的神经元毒性定位于Aβ25-35.Aβ前体蛋白(β-amyloid protein precursor,APP)中319-335肽段即APP17肽(APP17-mer peptide),具有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目的通过观察APP17肽对Aβ引起神经毒性作用的影响,进一步证实此肽的神经营养作用,并为阐明AD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设计标准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本研究的地点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生化研究室.SY5Y细胞株由瑞典卡罗琳斯卡研究所赠送,APP17肽和Aβ25-35由本室用固相法合成,高效液相纯化.方法固相法合成APP17肽、Aβ25-35,高效液相纯化,以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Y5Y为细胞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Aβ25-35 10μmol/L损伤组和Aβ25-35 10μmol/L加APP17肽10 μmol/L保护组.以细胞计数、噻唑蓝代谢率、乳酸脱氢酶漏出率、细胞轴突长度、胞体面积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Ca2+)浓度为观察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β25-35损伤组轴突长度(35.74±16.25)和胞体面积(495.92±87.68)均缩小,细胞计数接种后第6天[(8.39±1.31)×107 L-1]减少,噻唑蓝代谢率降低,乳酸脱氢酶漏出率升高,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而加入APP17肽保护后,可使上述指标恢复或接近正常. 结论APP17肽具有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可减轻Aβ引起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15.
王蓉  张景艳  姬志娟  徐艳玲  盛树力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3):2546-2547,F003
背景:老年斑是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以β-淀粉样肽(β-Amyloid,Aβ)沉积为核心,Aβ的神经元毒性定位于Aβ25-35。Aβ前体蛋白(β-amvloid proteln precursor,APP)中319-335肽段即APP17肽(APP17-mer peptide),具有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目的:通过观察APP17肽对AB引起神经毒性作用的影响,进一步证实此肽的神经营养作用,并为阐明AD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设计:标准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本研究的地点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生化研究室。SY5Y细胞株由瑞典卡罗琳斯卡研究所赠送,APP17肽和Aβ25-35由本室用固相法合成,高效液相纯化。方法:固相法合成APP17肽、Aβ25-35,高效液相纯化,以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Y5Y为细胞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Aβ25-35 10μmol/L损伤组和Aβ25-35 10μmol/L加APP17肽10μmol/L保护组。以细胞计数、噻唑蓝代谢率、乳酸脱氢酶漏出率、细胞轴突长度、胞体面积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Ca^2+)浓度为观察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β25-35损伤组轴突长度(35.74&;#177;16.25)和胞体面积(495.92&;#177;87.68)均缩小,细胞计数接种后第6天[(8.39&;#177;1.31)&;#215;10^7L^-1]减少,噻唑蓝代谢率降低,乳酸脱氢酶漏出率升高,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而加入APP17肽保护后,可使上述指标恢复或接近正常。结论:APP17肽具有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可减轻Aβ引起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芒果苷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SH-SY5Y细胞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的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培养SH-SY5Y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PBS平行处理)、模型组(含100μmol/L的H_2O_2培养基处理细胞4 h)、芒果苷高、中、低剂量组(先用含芒果苷100 nmol/L、50 nmol/L、25 nmol/L的培养基处理4 h后,加入200μmol/L的H_2O_2培养基处理细胞4 h)。采用MTT法检测芒果苷对损伤的SH-SY5Y细胞活力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SH-SY5Y细胞中DUSP6、ERK1/2、Keap1、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水平;试剂盒检测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细胞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LDH和MDA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芒果苷高、中、低剂量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LDH和MDA水平降低,SOD水平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的DUSP6蛋白表达增加,p-ERK1/2蛋白表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芒果苷高、中、低剂量组DUSP6蛋白表达减少,p-ERK1/2蛋白表达增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的Nrf2和HO-1蛋白表达减少,Keap1蛋白表达增多;与模型组比较,芒果苷高、中、低剂量组Nrf2和HO-1蛋白表达增多,Keap1蛋白表达减少。结论:芒果苷对H_2O_2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芒果苷调控DUSP6/ERK1/2与Keap1/Nrf2通路,改善氧化应激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α-玉米赤霉醇(α-ZAL)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模型认知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成年雌 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苯甲酸雌二醇(EB)组和α-ZAL组,每组10 只。除对照组外,其他组于实验开始后第7 天于脑室 内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25-35)3 nmol 造成拟AD痴呆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肌肉注射橄榄油0.05 ml/d,共14 d;EB组肌肉注射EB0.1 nmol/d,共14 d;α-ZAL组肌肉注射α-ZAL 0.1nmol/d,共14 d。Morris 水迷宫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分光光度法和同位素法测脑内氧化应激指标和一氧化氮(NO)系统改变。结果模型组Morris 水迷宫末次寻台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EB 组和α-ZAL组较模型组缩短(P<0.05)。模型组脑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下降(P<0.05),丙二醛(MDA)、原生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NO上升(P<0.05);除α-ZAL组海马SOD和cNOS外(P>0.05),EB组和α-ZAL组各指标均优于模型组(P<0.01)。EB组和α-ZAL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α-ZAL和EB一样能通过提高脑内抗氧化和降低脂质过氧化能力,拮抗Aβ和NO的神经毒性,明显改善AD模型小鼠的认知行为。  相似文献   

18.
背景许多研究表明淀粉样β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中起着主要的作用,淀粉样β蛋白的减少将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因此减少淀粉样β蛋白的产生成为干预阿尔茨海默病的一项重要策略.许多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因精神行为异常而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与喹硫平能够明显地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临床整体印象评分,早期开始的长期干预能够改善患者预后.目的观察奥氮平与喹硫平对双转染(瑞典淀粉样β蛋白前体蛋白基因和早老素1基因)鼠成神经瘤细胞分泌淀粉样β蛋白42的作用.设计以细胞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研究.材料所有研究工作均在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医学院神经精神研究所进行.鼠N2a成神经瘤细胞与双转染N2a细胞由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及神经科学系提供.干预双转染N2a细胞分别予200 μmol/L奥氮平及50μmol/L喹硫平处理24 h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法测定细胞内外淀粉样β蛋白的水平.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方法检测细胞活性、BCA法测定细胞的蛋白质含量、免疫印迹检测N2a与双转染N2a细胞淀粉样β蛋白前体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双转染N2a细胞分泌到培养液及细胞内的淀粉样β蛋白42水平.主要观察指标测定双转染N2a细胞分泌到培养液及细胞内的淀粉样β蛋白42水平.结果双转染N2a细胞淀粉样β蛋白前体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N2a细胞.奥氮平处理组细胞外淀粉样β蛋白浓度[(4.78±0.54)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7.69±0.62)nmol/L](t=3.52,P<0.05);喹硫平处理组细胞外淀粉样β蛋白浓度[(4.09±0.18)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7.50±0.50)nmol/L](t=5.61,P<0.05).奥氮平处理组细胞内淀粉样β蛋白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喹硫平处理组细胞内淀粉样β蛋白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奥氮平与喹硫平能够减少双转染鼠N2a细胞外淀粉样β蛋白42的分泌,奥氮平与喹硫平的应用有可能通过减少神经细胞淀粉样β蛋白42的分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α-硫辛酸(ALA)对硫酸吲哚酚(IS)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成对照组、α-硫辛酸组(ALA组)、硫酸吲哚酚组(IS组)和硫酸吲哚酚+α-硫辛酸组(IS+ALA组)。分别采用完全培养液或相应药物培养。用MTS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细胞上清丙二醛(MDA)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RT-PCR法检测NADPH氧化酶4(NOX4)mRNA的表达。比较各组细胞存活率、上清MDA含量、ROS生成量及NOX4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S呈浓度(100μm/L、200μm/L、500μm/L)依赖性地降低细胞存活率;IS组上清MDA含量、ROS生成量及NOX4 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IS+ALA组用ALA预处理细胞,相比IS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上清MDA含量减少,ROS生成量降低,NOX4 mRNA相对表达量减少(P0.05)。结论 IS诱导氧化应激使内皮细胞受损;ALA可能通过下调NOX4,降低ROS产生或直接清除ROS,改善IS对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20.
何首乌有效成分二苯乙烯甙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目的:观察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甙对两种拟痴呆细胞模型的作用,探讨何首乌主要有效成分二苯乙烯甙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为阐明何首乌及以其为主要成分的中药复方的功效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不同浓度二苯乙烯甙(5~400μmol/L)分别与SK-N-SH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共孵育6,24h,加人工具药β-amyloid25-35(终浓度25μmol/L)孵育24h或500μmol/L过氧化氢孵育2h。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细胞膜损伤测定乳酸脱氢酶漏出率(LDH%)。结果:①50~400μmol/L二苯乙烯甙与细胞预孵育6h可明显拮抗β-amyloid25-35引起的细胞存活率下降,随剂量增加,保护作用上升,至200μmol/L保护作用最强。200,400μmol/L二苯乙烯甙能拮抗β-amyloid25-35引起的细胞乳酸脱氢酶漏出率增高。5~200μmol/L二苯乙烯甙与细胞预孵育24h,可使β-amyloid25-35引起的细胞存活率下降恢复正常。200μmol/L二苯乙烯甙使β-amyloid25-35引起的细胞LDH%增多恢复正常。②5μmol/L二苯乙烯甙与细胞预孵育6h,即可明显拮抗过氧化氢引起的细胞存活率下降及LDH%增多[LDH%:(62.47&;#177;2.43)%;MTT(A):0.1093&;#177;0.0074],至200μmol/L保护作用最强[LDH%:(46.10&;#177;2.10)%;MTT(A):0.2487&;#177;0.0283]。二苯乙烯甙与细胞预孵育24h,5~400μmol/L二苯乙烯甙均能拮抗过氧化氢引起的细胞存活率下降及LDH%增多(P&;lt;0.05),呈明显剂量依赖关系,且各浓度保护作用均较药物预孵育6h增加,200μmol/L二苯乙烯甙组细胞存活率及LDH%基本恢复正常。结论:二苯乙烯甙对β-淀粉样蛋白和过氧化氢致神经细胞存活率下降及乳酸脱氢酶漏出增多有明显拮抗作用。二苯乙烯甙作为何首乌的主要有效成分对老年性痴呆等神经系统退性行疾病的防治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