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世界范围内肝脏疾病的负担逐年增加,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受限于供体短缺。再生医学因强调替代治疗而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旨在采用正常的功能肝细胞替换受损的肝组织,而优质的种子细胞是其广泛应用的前提。肝脏类器官不仅是模拟人类生理学和病理学的最佳细胞模型,同时也是再生医学和转化应用的重要细胞来源。在这里,我们讨论现今肝脏三维类器官培养的各方面进展,以及它如何在体内、外重构肝胆系统,如何成为全球性新兴肝脏再生医学的焦点。本文概述了肝细胞、胆管细胞和非实质细胞类器官系统,并讨论它们的优势、局限性以及肝脏再生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类器官(organoid)作为一种新型的研究模型能够稳定保持肿瘤多细胞团的异质性特征,高度还原原位肿瘤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既能适用于高通量的临床药物筛选,提供个性化治疗的策略;又能构建病理模型,作为研究肿瘤发生、多个阶段发展和转移机制的有力工具。目前,食管、胃、肠、肝、胰、前列腺和乳腺等结构的类器官和相应的肿瘤类器官已有报道,开拓了体外培养的新平台。肿瘤类器官模型具有易操作、成本相对低廉且可以与其他先进技术相结合应用等明显优势,有望在相关领域广泛应用。本文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类器官的培养技术及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类器官是利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自我组装性能,经体外三维培养形成的微小组织器官类似物。本文综述了介导血糖调控和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组织类器官构建过程,及其在糖尿病领域中的应用进展。类器官技术在疾病建模、个体化医疗和再生医学等方面有助于进一步推进糖尿病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6.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肝脏疾病也是威胁人类健康和寿命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各种原因,肝失代偿的治疗相当困难,体外肝支持装置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原位肝移植供体严重短缺。用多能干细胞诱导肝细胞和肝类器官不仅可以研究肝细胞的命运决定、肝发育、肝再生机制和肝脏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而且也可用于筛选药物,并为未来的移植治疗提供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食管癌类器官来源的仿生单层中空复合水凝胶微纤维类器官芯片。方法 基于微流控技术制备生物复合水凝胶,通过体外共培养,建立一种可负载食管癌类器官来源单细胞悬液的新型3D单层中空食管仿生类器官。结果 中空微纤维具有完整的中空结构,内层为食管癌细胞,外层为血管内皮细胞,且食管癌细胞的生长与常规液体培养条件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食管癌仿生类器官模型可较好地还原食管癌的病理结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食管癌发病机制、疗效检测及个体化精准治疗研究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类猩红热合并多器官损害42例临床分析徐开泰,尹洪波,姜琦自1990年冬末始,江苏省南通、海安、东台等地于每年冬末春初出现猩红热样疾病爆发流行,迄今病例数已逾万。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病例达307例,其主要临床表现与经典的猩红热颇为相似,从多数患者咽拭子培...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培养血管类器官的方法并进行鉴定。方法 体外培养hiPSC,先诱导hiPSC形成拟胚体,再诱导分化中胚层和血管祖细胞后,在Ⅰ型胶原蛋白-基质胶介质中分化形成血管网,分离单个血管网,形成血管类器官;倒置显微镜观察分化过程中拟胚体,血管网及血管类器官的生长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血管类器官的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CD31,平滑肌细胞特异性抗体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DGF-β)蛋白表达。结果 构建血管类器官3D细胞模型,免疫荧光染色显示,CD31阳性,α-SMA阳性,PDGF-β阳性,与人体血管组织结构特征相似。结论 初步构建了血管类器官3D细胞模型,将为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和靶向药物的筛选提供新的模型。 相似文献
14.
血管的器官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欧和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997,5(3):279-281
近年来,血管医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血管的发育、损伤、修复、再生和再狭窄等病理和生理过程的发生机制及其治疗干预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这些研究中常常需要应用血管器官培养的方法。器官培养不同于整体实验,它具有条件恒定、因素单一和便于干预等优点;也不同于细胞培养,它比后者更客观地反映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没有细胞过程中细胞出现异质性、容易老化等缺陷,因此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血管医学的研究。本综述对血管器官培养方法及近年来的一些应用作一介绍。l简单孵育法将无菌操作获取的血管用PBS溶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鼠胃类器官培养过程中污染真菌的种类及其控制措施。方法利用小鼠胃成体干细胞培养胃类器官;分离小鼠胃类器官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革兰染色观察镜下形态;将污染物分离培养,并进行真菌ITS基因测序分析;梯度浓度试验探究可抑制污染物的药物及最适浓度。结果小鼠胃类器官培养过程中的污染物为出芽短梗霉菌;500μg/L的两性霉素B可有效抑制污染的出芽短梗霉菌;控制真菌污染后成功构建小鼠胃类器官,第9 d时检测类器官仍具有活性。结论出芽短梗霉菌可引起小鼠胃类器官培养过程中的真菌污染,通过添加两性霉素B控制真菌污染可成功构建小鼠胃类器官。 相似文献
16.
17.
18.
类器官作为来源于原代组织或干细胞的三维培养的细胞聚集体, 可以自我组织, 形成器官型结构, 模拟组织的细胞微环境, 并代表组织生理学。甲状腺滤泡组织是甲状腺激素生物合成的重要结构, 虽目前来源于成体组织及多能干细胞的甲状腺滤泡已在体外实现长期扩增, 但甲状腺类器官技术的发展依然面临许多挑战, 建立更贴近人体真实情况的复合型甲状腺类器官依然是亟待解决的研究难点。现就甲状腺的发育过程、现有甲状腺类器官模型的相关应用及其构建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患者来源的结直肠癌类器官(CCOs)与正常组织类器官(CNOs),评价几种有毒中药对CCOs及CNOs活性的影响。 方法选自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肛肠中心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术中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运用3D培养法分别构建CCOs与CNOs,检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与类器官样本免疫组化指标Ki-67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奥沙利铂、雷公藤甲素、斑蝥素以及蟾毒灵对4例CCOs与1例CNO活性的影响,绘制活性曲线并计算IC50值。 结果奥沙利铂对4例CCOs和1例CNO的IC50值分别为72.21 μM、46.78 μM、54.88 μM、128.20 μM、122.10 μM;雷公藤甲素的IC50值分别为1.54 μM、0.19 μM、0.24 μM、0.19 μM、1.46 μM;斑蝥素的IC50值分别为34.64 μM、1.60 μM、162.61 μM、13.29 μM、146.47 μM;蟾毒灵的IC50值分别为0.12 μM、0.32 μM、0.43 μM、0.23 μM、0.65 μM,CCOs对蟾毒灵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结论CCOs与CNOs成功构建并应用于有毒中药单体活性评价,为有毒中药在结直肠癌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及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