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所称的老五大寄生虫分别为疟原虫、血吸虫、钩虫、丝虫、杜氏利什曼原虫。我国在防治老五大寄生虫病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黑热病和丝虫病已达到基本消灭的标准;疟疾、血吸虫病和钩虫病病例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几年前已被废除的挨家挨户喷洒DDT,已在印度几个邦内恢复,因为由吸血的白蛉传播的黑热病最近又流行起来。50年代末在防治疟疾高潮时,黑热病实际上已从印度消失,因为DDT连蚊子带白蛉一併杀死孀沤古缛鱀DT,白蛉又繁殖起来,黑热病又流行了。比哈尔邦报告黑热病患者10万例,死亡4,000人。WHO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黑热病流行病学与防治成就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黑热病亦称内脏利什曼病,原是危害我国人民最严重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流行于长江以北的广大农村,涉及16个省、市、自治区。解放前由于缺乏防治措施,黑热病不断蔓延发展,造成大批人群的死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人民的疾苦无限关怀,把控制和消灭多种危害?..  相似文献   

4.
回顾湖北省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土源性寄生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棘球蚴病(包虫病)等七类重点人体寄生虫病的流行概况,掌握与分析其流行现状和态势.湖北省寄生虫病疫情已降至历史最低,但当前面临局部地区依然存在感染寄生虫的高风险因素;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与人...  相似文献   

5.
我国黑热病的防治现状与对策宋金铎,丁素铮,祝云霞黑热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本病分布广,流行严重。1992年,WHO报告,全球67个国家有本病流行,其中内脏利什曼病流行于47个国家,危害人群2亿,年发病人数约10万人。皮肤利什曼病流行于61个国家...  相似文献   

6.
王兆俊先后担任过山东省黑热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其间,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基本消灭黑热病、线虫病和疟疾,取得了全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三连冠”,其他寄生虫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这些辉煌成就,是以王兆俊为代表的老一辈寄生虫病专家勤劳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高疟区经过大规模综合性抗疟措施后,主要传疟媒介——微小按蚊已基本消灭,疟疾传播已大大减少。但野栖性的重要传疟媒介巴拉巴按蚊在高疟山区仍普遍存在,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未能将其消灭。目前,在有巴拉巴按蚊存在的山区,疟疾传播仍较多,疟疾发病率尤其是恶性疟发病率仍较高,对当地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有相当的影响。因此,在找到更为有效的防治巴拉巴按蚊的方法之前,如何加强综合性措施,有效地控制和降低疟疾发病率,进而消灭当地的疟疾,乃是当前海南岛疟疾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8.
4例内脏黑热病及其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经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其临床主要特点是长期不规则发热、消瘦、贫血、肝脾进行性大及全血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汶川县、理县、茂县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因素分析及防治效果评价汪少英1高斌1李国茹1吴远祥1内脏利什曼病又称黑热病,是以双翅吸血昆虫白蛉为媒介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四川省的内脏利什曼病以家犬感染为主,易发于5岁以下儿童,本病易误诊、漏诊、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0.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一种原虫性疾病,目前它在亚洲、非洲、美洲、南欧的88个国家流行。黑热病在地理学上的分布很广,且在原来未报告有该病流行的地区也发现此病。除去皮肤型、皮肤和粘膜型及内脏型黑热病,HIV-1相关型黑热病在南欧和世界其他地区被发现并呈逐渐增加之势。黑热病在德国不用上报卫生部门,所以直到2000年系  相似文献   

11.
黑热病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通过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疾病。其临床的主要特点是长期不规则发热、消瘦、贫血、肝脾进行性肿大及全血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消灭马来丝虫病的防治策略与措施。 [方法 ]采用消灭传染源为主的防治策略 ,结合化学杀虫药物室内滞留喷洒灭蚊等综合措施 ,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坚持长期的监测。 [结果 ]原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已连续 6年未查出微丝蚴血症 ,各项指标达到卫生部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结论 ]防治策略与措施有效 ,消灭马来丝虫病成果巩固的。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现状、任务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消灭或基本消灭了黑热病、丝虫病、疟疾、麻风和脊髓灰质炎等,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本文就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的现状、面临的形势任务及所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塔里木盆地荒漠型黑热病的保存宿主.方法 开展动物与传播媒介及其环境的调查.冬季采集动物样品,用ELISA筛选抗体阳性动物;接种草原兔尾鼠和液体培养基培养分离利什曼原虫;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从当地黑热病患者、动物和传播媒介分离出的利什曼原虫特定基因序列.结果 塔里木兔和家犬有抗利什曼原虫抗体;从44只抗体阳性塔里木兔中分离出3株利什曼原虫;塔里木兔、黑热病患者和吴氏白蛉分离出的利什曼原虫测定的NAGT核基因序列相同,与GenBank注册的婴儿利什曼原虫AF205934一致.结论 塔里木兔是塔里木盆地荒漠型黑热病的野生宿主之一.  相似文献   

15.
黑热病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经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为乙类传染病.临床上以长期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肝脾肿大、消瘦、贫血、全血细胞减少及血浆球蛋白增高为特点.……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的中国寄生虫病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控制和消灭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甚至生命的寄生虫病,是我国预防保健领域内实施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曾是寄生虫病严重流行的国家,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和钩虫病等流行猖极。建国以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我国对流行严重、危害最甚的五大寄生虫病的防治与研究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成绩为世人所瞩目。已治愈的血吸虫病人数达1千1百余万,原有钉螺分布面积的四分之三已消灭钉螺,68.80%的原流行县、市已达到消灭或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全国疟疾年发病人数从40年代末期的3千万下降到1995年的4.97万…  相似文献   

17.
<正> 杜氏利什曼原虫侵入人体后,一般都引起以内脏为主的全身感染,出现不规则发热和脾、肝肿大等典型的黑热病症状。但有些人由于机体免疫反应的不同,可使感染局限于皮肤或淋巴结内,在临床上表现为皮肤型或淋巴结型黑热病。因其症状与常见的黑热病迥然不同,一般医务人员对此大都缺乏认识,以致患者得不到及时的发现与治疗,影响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别是皮肤型黑热病,可作为传染源而长期存在,给消灭黑热病带来一定的困难,更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1例黑热病病例调查分析,旨在为不明原因发热病例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病例进行病原学检查以及血常规、生化、骨髓穿刺、PET-CT等检查,依据《黑热病诊断标准》(WS 258—2006)进行诊断;对病例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该病例曾2次以不明原因发热入院治疗;后转至无锡市新瑞医院经PET-CT检查发现脾脏肿大伴氟脱氧葡萄糖(FDG)代谢弥漫性增高,骨细胞学检查发现骨髓和红巨二系均增生低下,骨髓穿刺涂片查见利什曼原虫,高通量基因检测检出利什曼原虫序列数174 029。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患者曾在黑热病疫源地打工;诊断该病例为“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黑热病在我国仍有散发,因人口流动性增强,应加强非疫区医务人员的黑热病流行和诊断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19.
黑热病1例     
黑热病又称利曼氏病,其临床特征为长期不规则发热、脾脏和肝脏肿大、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是由黑热病原虫-杜氏利曼原虫引起的地方性传染病,以白蛉为传播媒介,其诊断主要依赖骨髓涂片检出利什曼原虫。  相似文献   

20.
宋海红 《上海预防医学》2004,16(12):589-590
血吸虫病、丝虫病和疟疾 (简称“三病”)这三种寄生虫病曾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经过几十年的积极防治 ,上海南汇地区“三病”防治已达到消灭和基本消灭的技术标准 (血吸虫病于 1985年宣布消灭 ,疟疾和丝虫病分别于 1986年、1981年宣布达到基本消灭标准 ) ,随后进入巩固监测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