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研究听觉输入对视觉系统中瞳孔控制系统的调节作用 ,将有助于了解听觉系统和瞳孔控制系统这两个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本工作用红外线电视动态瞳孔仪作测量设备 ,对正常青年受试者进行了一系列声 瞳孔反应的实验 ,确定了声刺激能引起瞳孔瞬态扩大反应 ,并初步分析了反应的特点与声刺激参数的关系 ,以及对声 瞳孔反应的可能的联系部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作者通过建立非线的动态数学模型,模拟亮度以正弦变化的光刺激下的瞳孔反应波形,并通过模型得到系统非线性的频率特性。模型由线性的传递函数联接非线性振动方程组成。传递函数模拟瞳孔反应波形中对应于输入基波的反应,非线性振动方程模拟瞳孔反应中的高次谱波,固有频率及同步倍频等非线特性。  相似文献   

3.
动态脑电图对缺血缺氧性昏迷病人的预后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动态脑电图和临床检测指标对缺血缺氧性昏迷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在45例缺血缺氧性昏迷病人急性期进行动态脑电图检测和Glasgow评分、瞳孔对光反应、脑干反应检查,随访3个月时病人的预后,将动态脑电图检测和各项临床检查结果与病人的预后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动态脑电图对昏迷病人预后的评估在敏感性(83.3%)、特异性(100%)和对预后评估的准确率(91.7%)方面均比临床检测结果高,临床指标Glasgow评分、瞳孔对光反射、脑干反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73.1%、84.2%及77.9%;76.9%、73.7%及75.6%;76.0%、68.4%及68.9%。结论:动态脑电图检测对急性缺血缺氧性昏迷病人预后的评估有确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作者已建立的心脏-体循环-肺循环整体模型HSP的基础上引入了压力反射控制机制,进行人体急性失血现象的建模和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符合生理和病理现象,在心率(HR)、心室弹性模量(Emax)、外周阻力(Rep)和静脉非压力容积(Vuv)等诸因素中,Vuv在心血管系统应对急性失血中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6.
7.
左心室局部心肌梗塞时的组分式模型及计算机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左心室局部心肌梗塞时心肌各部分的能量供需状况及心脏辅助装置对改善心肌能量供给的影响,我们建立了一个由左心室正常区域心肌和梗塞区域心肌两部分组成的组分式模型,我们的模型以Sunagawa的模型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展,与Sunagawa的模型相比,我们的模型允许梗塞区域心肌的收缩性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从而可以模拟各种不同范围和不同程度的梗塞情况。用建立好的左心室组分式模型取代我们原有的狗的心  相似文献   

8.
心电场计算机仿真是心理论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心电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本文介绍了我们新近在IBM PC机上开发完成的心电仿真模型,其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外同类模型的水平,它能完成以往在大型机上实现的仿真模型所能完成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纤维支气管镜因其直观、简便和无创性等诸多优点而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临床的诊治中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 ,有关的设备也不断推陈出新 ,特别是在图像处理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 ,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图像与检查报告的处理问题仍没有得到较好地解决。例如检查结束后 ,医生不能立即出报告 ,患者也不能立即拿到报告单 ,而是要等到医生回去观看纤支镜的检查录像后方能出报告 ,但也只是文字形式 ,而病变部位的图像只能通过照相、录像等形式来展现 ,这在很大程度上给疾病的诊治带来了不必要的麻…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化学突触短时程可塑性的动态模型,此模型以神经生物学为依据,通过计算机模拟,较好地反映了突触短时程可塑性的动态特性,再现了突触的易化、压抑、增强,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心理动态测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的发展 ,各行各业对心理测量工具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例如 :学校心理健康诊断 ,企业或政府等单位的应聘测试、岗位配置以及心理咨询等等。但是目前较为流行的智能测验 (例如 :比奈 -西蒙测验 ,韦氏测验 )和人格测验 (例如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 ,卡特尔 16种人格因素问卷 )都没有使受测者的心理活动处于动态 (激烈变化的状态 ) ,因此不能反映心理活动的全部特征。同时 ,这些测试并非对所有人都公平 ,它有利于受过较多正规学校教育的个体 ,而不利于较少接受学校教育的阶层、贫民和少数民族中的个体[1] 。内田克莱佩林心理测验 (以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利用心电模型仿真心脏兴奋传播过程的方法,并给出了正常心脏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3.
14.
虹膜组织力学特性及瞳孔阻滞力定量研究的方法学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寻找一种能对虹膜本构关系以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瞳孔阻滞力进行定量研究的方法,为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一种定量标准.方法:根据瞳孔阻滞产生机制,设计瞳孔阻滞力仿真方法;依据力学原理和自定义的虹膜面应变、面积模量等建立虹膜的本构关系.结果:设计了一种不破坏虹膜正常功能和形态学结构,对虹膜组织力学特性及瞳孔阻滞力进行定量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各个脑区之间的连接构成了复杂的功能性网络系统,脑网络连接特征的变化与脑的生理病理状态密切相关。近年来,脑网络构建与分析算法成为计算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众多脑网络分析方法中,动态因果模型(DCM)由于具有生物物理合理性在探索神经网络的有效连接特性中得到了广泛关注。从基本原理、神经元集群模型和应用等方面对DCM进行综述。首先,介绍DCM的基本原理,并以基于卷积和基于电导的两类神经元集群模型为例,对DCM算法的关键组成——神经生物学模型的建模思想、原理及发展进程进行回顾;然后,综述近年来DCM在认知功能和疾病病理等相关神经信号分析领域的应用,指出DCM有望成为探索脑功能整合机制的方法;最后,结合近几年DCM算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局限性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基于正常心脏数据的三维动态心脏模型。 方法 采集正常成人心脏数据,通过Microsoft Visual C++和3DMax软件重建生成心脏三维模型,并将正常心电图与之整合,同步显示心脏运动。 结果 建立了数字化心脏可视动态模型,能够反映心脏三维形状和内腔结构,并可与心电图同步运动。 结论 动态心脏模型能够为心脏结构与运动的教学及疾病分析提供可视化的数值仿真平台。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解剖学教学中,学生通过文字描述、图表、教具和尸体解剖来获得解剖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帮助学生理解解剖结构的三维形态方面有局限性。计算机三维模型在解剖结构学习中的优势是可以从多角度观测,形象直观:可以使学生学习的更快,学习效率更高。本文首先介绍了解剖教育中所用计算机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和步骤。然后,按模型构建的难易程度将其分为两类,分别分析其在解剖教育中的应用。一类是较容易重建的三维模型,该类模型可以自动或半自动的构建,建模周期短,已在解剖学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以较大骨组织模型为例,分析了其应用于解剖教育的研究进展。另一类是较难重建的三维模型,以耳颞部和神经三维模型为例,对其应用于解剖教育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了主要的耳颞部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基于解剖学参数构建三维模型和利用组织切片图像或者Micro.CT图像构建三维模型,并比较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神经系统三维模型构建的主要方法:构建了骨组织等框架组织三维模型后.根据文献描述的神经与骨组织的相互关系“雕绘”构造神经三维模型。最后,讨论了三维模型构建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三维模型在解剖学教学中的作用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8.
以往的电生理心脏模型大多是静态的,而非动态模型.这样在用准静电场理论求解体表电位时,整个心动周期中等效心电偶极子(源点)与体表(场点)之间的距离假设为恒定不变,从而会引入较大的系统误差.因此,为了更准确仿真心电图,有必要采用动态或跳动的心脏模型.基于原来静态心脏模型,构造了一个动态心脏模型,并对体表12导联心电图进行仿真比较研究.在动态心脏模型中考虑了心肌电兴奋引起的心脏机械力学收缩,通过计算心动周期中心室壁的位移,从而将心脏与体表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化考虑进体表电位计算过程.仿真结果表明,对于正常心电图,基于动态心脏模型的仿真结果比基于静态心脏模型的仿真结果更符合临床记录心电图,特别是V1-V6胸导联的ST段和T波.对于前壁轻微缺血情况,在动态心脏模型的仿真心电图中能明显看出ST段和T波的变化,而在静态心脏模型的仿真心电图中与正常心电图相比看不出什么变化.本研究的仿真研究证实了动态心脏模型的确能更准确地仿真体表心电图.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新近发展的九元件集中参数模型描述心室后负荷,配合心室的E-R模型进行了左心室-体动脉的耦合机理的探讨,分析了心血管参数的改变对耦合的影响,获得了与生理相一致的结果。本文对确定心血管系统的工作状态以及研究心血管系统的生理、病理情况以及药物作用等方面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心室-血管的物理模型与动态耦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新近发展的九元件集中参数模型描述心室后负荷 ,配合心室的E R模型进行了左心室 体动脉的耦合机理的探讨 ,分析了心血管参数的改变对耦合的影响 ,获得了与生理相一致的结果。本文对确定心血管系统的工作状态以及研究心血管系统的生理、病理情况以及药物作用等方面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