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农村高血压患者行为因素、疾病认知、生活方式管理前后的比较,评价综合干预后的效果,从而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农村高血压防治模式。方法通过对183例高血压患者建立信息库,实施分层随访管理,建立个性化干预方案。通过家庭医生指导高血压患者规范服药、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健康教育,建立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模式。结果通过综合干预后,血压控制率为75.1%,高血压患者的行为因素、疾病认知、生活方式在干预管理前后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农村高血压患者采取综合干预自我管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的行为、认知、生活方式,确实能有效地控制血压水平和防治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与高血压相关的危险因素,重点分析心理行为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104例高血压患者和82例正常对照,采且A型行为问卷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测定行为特征和情绪反应,并分析其与高血压家族史等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高血压家族史、A型行为特征、焦虑、抑郁情绪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诸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结论:对高血压病的防治要从生物、遗传、环境、心理、行为等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冠心病(CHD)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重要威胁的主要疾病之一。多年来,各国医学界为防治冠心病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病因研究方面,除公认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遗传、吸烟等)外,大量事实表明,心理情绪、行为因素于冠心病发病有关。1950年美国的弗瑞德曼和罗生曼发现患冠心病患者中有一种特征性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4.
背景 近年来由高血压导致的死亡率逐年攀升,并呈现一定的性别差异,研究不同性别高血压患者的求医行为对解决这一问题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寻不同性别老年高血压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更有效地控制社区高血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6年5-8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法选择哈尔滨市南岗区和道里区年龄≥6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67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健康相关认知及求医行为。比较不同性别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求医行为及其他变量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性别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343份(93.5%)。183例(84.7%)女性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求医行为,94例(74.0%)男性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求医行为,女性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求医行为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0,P=0.015)。322例(93.9%)老年高血压患者关注健康;>70%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相关认知正确;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药物相关认知正确率不高。月收入、体检行为、是否关注健康、“血压控制不良引发冠心病”“血压高的时候吃药,正常就可以停药”认知是否正确是男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受教育程度、“高血压病不能完全根治”认知是否正确是女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城市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求医行为形成的敏感因素存在性别差异,应对不同性别的干预敏感靶点开展更有针对性的高血压求医行为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是常见病、多发病,又是引起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与高血压的水平密切相关。而高血压的相关因素除遗传、性别、年龄及职业环境外,还与日常不良生活行为密切相关,如高盐高脂饮食、吸烟、大量饮酒等。有效控制血压,既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心理、行为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娉婷  林玲  袁洪 《医学综述》2007,13(19):1485-1488
原发性高血压是当代最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心理、行为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心理、行为因素作为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它的作用不亚于生物、理化因素导致的疾病。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一定的个性特征、心理应激高、焦虑抑郁情绪普遍存在的情况,并与血压有关。本文就有关心理、行为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心理干预治疗的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安徽农村家庭参与高血压管理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家庭参与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安徽省界首市3个乡镇抽取240名高血压患者,用自制结构化问卷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包括高血压患者的基本资料、家庭参与血压控制行为、高血压患者自身血压控制行为.结果 患者病程长、血压等级低是饮食与运动支持得分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某社区人群主要行为因素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主要行为因素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提出健康教育重点.方法 对门诊就诊的32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非高血压者,采取统一问卷调查收集其主要行为方式,比较和多因素分析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 对16个可能影响高血压的行为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与高血压患成负相关,BMI与高血压正相关.结论 应从限盐减重、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平衡心理等生活行为方式入手,加强低文化程度、超重和肥胖人群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张茂镕 《当代医学》2014,(14):159-160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行为因素的影响。方法选择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300例,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n=150),其中轻度、中度、重度高血压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健康教育护理,观察组患者同时对影响患者血压的一系列行为因素进行控制,对比干预行为因素前后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和血压控制的有效率,评估干预效果,了解观察组中不同病情的高血压患者接受行为因素干预后对血压的影响情况。结果治疗干预前2组患者血压水平相差不大,治疗干预后2组患者血压均一定程度下降,但观察组血压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控制有效率为9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7%(P〈0.05);干预后轻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低幅度最大,重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低幅度最小,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通过对影响患者血压的一系列行为因素进行控制能够有效控制血压、稳定病情,对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和保证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管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行为模式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的16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P<0.05);研究组患者血压控制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行为模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综合管理可有效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指数及行为模式,总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009年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86例青年(〈44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遗传和环境因素是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病因,代谢性紊乱是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特点,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患者行为改变是治疗的基础。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慢性疾病,是多因素共同结果,应加强对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非药物干预和代谢性疾病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己成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无声杀手".其本身也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高血压病患者仅靠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不能长期、有效地控制血压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是控制血压的有效手段.我们医院对80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保健干预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3.
影响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相关因素的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通过对200例高血压病患者遵医行为进行调查,完全遵医行为观察组,不遵医行为和部分遵医行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相关因素上的差异.结果 200例患者完全遵医34例(17.0)%,不遵医行为和部分遵医166例(83.0)%.影响因素:年龄大、经济收入少、治疗方案复杂(服药种X次数多)、高血压知识认知程度不良、医患关系一般.结论 诸多因素影响高血压病患者遵医行为,应根据影响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与高血压相关的危险因素,重点分析心理行为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98例高血压患者和80例正常人对照,采用A型行为问卷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测定行为特征和情绪反应。结果:高血压家族史、A型行为特征、焦虑、抑郁情绪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对高血压病的防治要从生物、遗传、环境、心理行为等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徐哲  赵京 《华夏医学》2014,(3):184-187
糖尿病(DM)是终身性慢性疾病,它的发生与发展不仅与患者的遗传因素、肥胖有关,还与患者遵医依从性、行为、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等密切相关,开展积极有效的防治是降低糖尿病危害的重要手段.不同模式的糖尿病社区管理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笔者对近年来引发2型糖尿病的相关因素以及社区健康管理的模式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及自我管理模式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行为与血压的干预效果,提高社区老年ISH的控制水平。方法:选择108例老年IS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高血压三级管理、健康教育及自我管理模式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行为、血压的变化。结果:经过健康教育及自我管理模式干预,观察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生活方式和行为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体质指数及收缩压有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变化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及自我管理模式是传统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的有益补充,两者相结合有望提高社区老年ISH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与高血压相关的危险因素,重点分析心理行为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104例高血压患者和82例正常对照,采用A型行为问卷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测定行为特征和情绪反应,并分析其与高血压家族史等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高血压家族史、A型行为特征、焦虑、抑郁情绪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诸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结论:对高血压病的防治要从生物、遗传、环境、心理、行为等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行为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自制饮食行为调查表对济宁市某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身体质量指数、是否饮酒、油脂摄入量、蔬菜水果量对高血压的控制均有影响,其OR值分别为6.280、19.404、4.234、0.112。结论超重、饮酒、油脂摄入过量对于血压的控制是危险因素;多吃蔬菜水果对血压的控制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行为、遗传因素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关系,为T2DM患者制订综合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山东省梁山县T2DM患者(152例)及对照组(120例)核心家系进行调查,收集病例及对照组成员生活行为及一级亲属家族信息,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各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并采用Falconer法估算遗传度.结果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家族史、高脂饮食、高糖饮食、体育锻炼、多食绿色蔬菜及腰臀比(WHR)等因素与T2DM之间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一级亲属累积发病率为6.60%,对照组一级亲属累积发病率为1.18%,二者差异有显著性(x2=44.839,P<0.01),152个家系一级亲属T2DM遗传度为57.4%.结论 T2DM是遗传和行为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心理行为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据WHO的界定 ,人类的健康和长寿 4 0 %取决于遗传和客观条件 ,其中 15 %为遗传 ,10 %为社会环境 ,8%为医疗条件 ,7%为气候条件 ;6 0 %依靠自己建立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习惯[1] 。据全国 19个点的调查结果 ,心血管疾病已跃居死亡原因的首位 ,在心血管疾病的死因分析中 ,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因素已超过传统的生物因素 (45 .70 :2 9.0 0 ) ,成为与死亡有关的首位因素[2 ] 。以冠心病而论 ,饮食中的高胆固醇、高热量、高血糖与高血压、高体重以及过分紧张、缺少运动、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与心理行为因素都是促使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