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雪萍  张新琚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3):3042-3043
目的 观察微波加热效应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①将眶下间隙感染的蜂窝织炎期28例、形成脓肿的14例患者分别随机分成试验组14例、7例,对照组14例、7例.②将嚼肌间隙感染的蜂窝织炎30例、形成脓肿的18例患者,分别随机分成试验组15例、9例,对照组15例、9例.上述病例均全身应用抗生素5 d,试验组同时接受微波治疗.结果 5 d后,蜂窝织炎期的眶下间隙感染、嚼肌间隙感染试验组全部治愈,对照组治愈分别为9例、9例,好转5例、6例.形成脓肿切开后眶下间隙感染、嚼肌间隙感染试验组治愈分别为6例、8例,好转1例、1例;对照组治愈2例、4例,好转5例、5例.结论 微波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疗程短,见效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利用改良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合并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80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的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40例采用改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实验组),40例采用传统的切开引流术治疗(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1例口底蜂窝织炎患者因纵膈感染死亡,实验组中1例口底蜂窝织炎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均治愈,治愈率均为97.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伤口愈合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短,手术切口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颌面部感染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使患者痛苦小,创面愈合快、更换敷料次数少、抗生素使用时间缩短,并且具有美观、安全、手术创伤小、可保护重要组织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析儿童眶周及眼眶蜂窝组织炎症(蜂窝织炎)诊断治疗的难点要点.方法 对该院2009年12月~2010年7月临床诊断的22例儿童眶周及眼眶蜂窝织炎进行足量广谱抗感染治疗、合理应用激素、脓肿切开引流及各种并发症的对症处理.结果 21例患儿均获得满意疗效,除1例转院失访患儿,余均眼部及全身症状消失,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无明显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 CT是鉴别眶周及眼眶蜂窝织炎的有效手段,两者都需尽早合理控制感染,防止眶周蜂窝织炎向眼眶蜂窝织炎发展,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急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爱武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4):2078-2078,2083
目的探讨急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各种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66例急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患者分别采用脓肿一次切开术,脓肿切开加对口引流术,脓肿切开加胶管引流术,脓肿切开挂线术等方法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治疗一次后均获痊愈。脓肿一次切开术者46例,治愈时间为10~15d;脓肿切开加对口引流术12例,治愈时间18~25d;脓肿切开加胶管引流术6例,治愈时间为20~25d;脓肿切开挂线术者2例,治愈时间为25~30d。术后1年随访38例,无一例复发。结论对低位肛周脓肿的患者采用脓肿一次切开术,对感染范围较大的坐骨直肠窝脓肿或低位马蹄型脓肿采用脓肿切开加对口引流术,对内口在肛管直肠环下、脓腔已超过直肠环的高位脓肿采用脓肿切开加胶管引流术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大为  陈仁杰 《当代医学》2011,17(33):91-93
目的 探讨颈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6例颈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颈深部感染伴有扁桃体炎20例,伴有牙源性感染9例,糖尿病伴感染患者8例.不合并糖尿病患者病程为3d~2周,平均6d,合并糖尿病患者病程10d~3周,平均14d.19例脓液细菌培养,其中5例培养阳性.36例颈深部感染患者中17例未形成脓肿的患者经大剂量抗生素全身用药治疗均治愈;其他19例(52.7%)患者通过CT检查确定脓肿形成,其中8例糖尿病患者有7例患者有脓肿形成,采用脓肿切开引流术加多联抗生素联合治疗,36例患者痊愈出院,伤口愈合好,无并发症.结论 颈深部感染继发于咽部或口腔感染引起.与不合并糖尿病患者相比,合并糖尿病患者疗程长、进展快,较易发生脓肿及严重并发症.CT检查应成为深颈部感染患者的常规检查,颈深部感染一经确诊:应合理应用抗生素;对于脓肿形成的患者,应尽早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合并糖尿病积极控制血糖,是控制感染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颈部蜂窝织炎脓肿形成期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方法:2012年1月—2018年4月的45例老年颈部蜂窝织炎脓肿形成期患者45例,所有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放置一次性7 F猪尾巴穿刺套管针,外接引流袋负压引流。结果:45例局部红肿热痛在置管引流第2~3天后明显减轻,一段时间后脓腔变小,一般临床症状明显好转,1个月内均治愈,无明显并发症,且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老年颈部蜂窝织炎脓肿形成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超微创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伴脓肿形成的临床应用。方法 分析自2016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颌面颈部间隙感染伴脓肿形成的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组和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组各25例。前组应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技术,对深部脓腔冲洗引流,后组采用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充分引流冲洗后,经积极抗感染均能治愈。经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术组术后并发症低于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技术具有微创,脓肿定位明确,手术创口小,可保护重要组织,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刘沛君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0):1277-1277
患者,女,23岁,既往体健。入院前24 d因牙痛予止痛抗感染(药名及剂量不详)治疗,治疗中症状加重。入院前17 d以"颈部、胸壁脓肿,急性蜂窝织炎"行颈部及双侧锁骨上方多处切开(隆起最明显处)冲洗换药。入院前12 d行CT检查示:纵膈脓肿,继续冲洗引流治疗,其后治疗中有3次颈部引流口出血,每次400 ml左右,予引流口压迫止血,  相似文献   

9.
口底蜂窝织炎是口腔颌面部最严重的炎症之一 ,通常波及口底部多个间隙 ,可化为脓性 ,也可以腐败坏死 ,后者更为严重。诊断明确 ,抗生素有效 ,切开引流及时是本病处理时疗程缩短、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所在 ,现将 1993~ 2 0 0 0年间我科收治的 11例口底蜂窝织炎进行分析 ,诊治体会如下 :1 一般资料1993~ 2 0 0 0年间 ,我科收治的口底蜂窝织炎患者 11例 ,男 6例 ,女 5例 ,年龄 3~ 6 1岁 ,平均 31岁。化脓性口底蜂窝织炎 8例 ,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 3例。农民 9例 ,城镇居民 2例。牙源性感染 10例 ,腺源性感染 1例 ,无损伤及血源性感染 ,均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皮下坏疽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新生儿皮下坏疽病例。结果坏疽型4例,蜂窝织炎型2例,脓肿型2例。均行血液、脓汁培养阳性共7例,6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为白色葡萄球菌。3例因诊断不明确行保守治疗,其中2例死亡,另1例最后行切开引流换药及保守治疗治愈;其余5例均入院急诊行脓肿切开,并换药及保守治疗,治愈。结论新生儿皮下坏疽如早期诊断,早期正确治疗,不但能提高治愈率,而且可以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1.
严重颈深部化脓性感染临床诊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严重颈深部化脓性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5年4月间22例严重颈深部化脓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为单侧发病,除表现为典型的感染症状外,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吞咽疼痛、张口受限、颈部进行性活动受限等.14例患者行脓液细菌培养,其中6例呈阳性.22例中14例经非手术抗感染治疗痊愈.8例在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前1例行颈部正侧位摄片,7例行颈部增强CT,均显示脓肿形成;术后除1例因并发脑梗死及多脏器衰竭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颈深部化脓性感染术前诊断和系统性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细菌培养为明确病因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深部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颈深部感染患者51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51例患者中,30例扁桃体周围脓肿行切开引流术,其中5例同期行扁桃体切除术;1例咽旁脓肿及1例咽后脓肿行脓肿切开引流及气管切开;1例颌下间隙脓肿行穿刺抽脓;其他患者均经抗生素治疗。除1例合并多间隙脓肿患者转院,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颈深部感染一旦形成脓肿,需尽早行切开引流,合并严重呼吸困难,需行气管切开术,用药宜选用广谱抗生素,必要时可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治疗颈深部脓肿的有效方法。方法对37例颈深部脓肿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有患者经及时抢救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全部治愈,无意外及并发症发生。结论颈深部脓肿一经确诊,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合理足量应用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肝脓肿切开引流术的成功经验.探讨腹腔镜下肝脓肿切开引流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12例肝脓肿病人行腹腔镜下肝脓肿切开引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均1次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5~35分钟.术后无须使用止痛剂,住院时间8~12天,平均10天.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1年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肝脓肿切开引流术安全可靠,对患者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明显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腹腔镜下肝脓肿切开引流术优点明显,应成为肝脏浅表部位脓肿治疗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15.
以感染为诱因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常见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感染是DKA最重要诱因[1,2]。我科6年来共收治DKA患者5例,其中18例以感染为诱因,占72.0%,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8例患者中,男、女各9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5.8岁。1型糖尿病6例,2型糖尿病12例,其中4例以DKA为糖尿病的首发表现。经过询问病史,排除中断治疗、饮食不当、误输葡萄糖和创伤等其他诱因。.2感染部位呼吸系统感染10例(55.6%),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例,肺部感染5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1例;外科感染5例(27.8%),其中头皮脓肿1例,大腿蜂窝织炎1例,皮肤烧伤后感染1例,手部…  相似文献   

16.
杨俊勋  何静  莫裕惠 《华夏医学》2012,25(6):863-865
目的:探讨口底蜂窝织炎合并严重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收集近7年来口底蜂窝织炎合并严重并发症病例6例,根据其严重程度采取全身抗炎加切开引流(减张)及局部冲洗敷药的方法.结果:5例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1例病情严重,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治疗口底蜂窝织炎引起的严重并发症,采用全身抗炎加局部敷药加切开引流的方案,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脓肿阶段性治疗选取不同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治疗效果. 方法 对我院2003年4月~2007年2月收治的32例肝脓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32例患者,细菌性肝脓肿30例(94%),阿米巴性肝脓肿2例(6 %);单发性肝脓肿21例(65.6%),多发性肝脓肿11例(34.4 %);右肝脓肿29例(90.6%),左肝脓肿3例(9.4%).脓肿平均直径6.7cm(3.5cm~11.2cm). 6例患者(18.8%)行非手术治疗,17例患者(53.1%)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8例患者(25 %)行经腹切开引流术,1例患者(3.1%)行右半肝切除术.32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3天(12~45天),无并发症,均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无复发,疗效满意. 结论 肝脓肿治疗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和经腹切开引流三种方法.根据疾病不同阶段选择适宜的方法是治疗肝脓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性不典型肾周脓肿合并糖尿病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8例多重耐药菌性不典型肾周脓肿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2例误诊为急腹症,2例误诊为腰大肌结核性脓肿,4例误诊为腹膜后肿瘤,10例诊断为肾周脓肿,13例并发脓毒血症。所有患者脓液培养为多重耐药菌感染,行肾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血糖控制满意,18例治愈出院。结论多重耐药菌性肾周脓肿合并糖尿病的症状常不典型,易致误诊,控制血糖、尽早选用敏感抗菌素、早诊断及早期行肾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2005年以来,我们共收治急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85例,分别采用脓肿一次切开术,脓肿切开加对口引流术.脓肿切开加胶管引流术,脓肿切开挂线术等方法进行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食管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 ,食管异物残留致颈部脓肿是其严重的并发症 ,可危及患者生命。我科 1994~1999年收治了 3例食管异物并发颈部脓肿患者 ,2例治愈 ,1例死亡 ,现将护理体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3例 ,男 1例 ,女 2例 ,年龄 2 4~ 6 3岁 ,发病原因为进食骨性食物后出现吞咽困难 ,疼痛 ,均自行过不正确的处理。入院时伴有不同程度的颈部感染。表现为局部肿胀、压痛和颈部活动受限。其中 2例患者出现高热、电解质紊乱、营养失调。经应用抗生素 ,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脓肿切开引流术 ,加强心理护理 ,营养支持 ,对症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