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目标性监测与干预对预防和降低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率的效果. 方法对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状况进行目标性监测,半年后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分析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的差异. 结果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48%和3.33%(P<0.0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和上呼吸道为主.干预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从3.43%降至0.05%(P<0.05),中心静脉捕管相关血流感染率由0.74%降至0(P<0.05).分离的病原体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 结论目标性监测能及时反映感染控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定期下科室巡查及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院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现状,评价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对该院NICU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并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病率。结果干预期各项干预措施的执行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期NICU医院感染发病率为5.64%(46/816),低于干预前期的13.45%(46/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2,P0.001)。NICU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8.04%(35/92)。干预后呼吸机相关肺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分别为0.38‰、0.12‰,均低于干预前的3.30‰、1.18‰。干预前后分离病原体均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分别占58.09%、51.16%。结论常规医院感染监测能及时反映感染控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通过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有效降低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率.方法 加强组织管理,病区建立以护士长为主的护理感染管理小组,落实相关护理管理措施,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强化控制感染意识;加强对医疗器械与设备的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加强新生儿科环境管理等,实行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监控;对2007-2010年8854份住院病历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2007年新生儿感染40例,感染率为1.95%;2010年新生儿感染22例,感染率下降至0.94%,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9,P<0.05);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由2007年的96.67%提高至2010年的99.02%.结论 护理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护理管理作用,落实护理管理措施,对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菌(MDROs)导致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现状,研究综合干预措施在预防与控制MDROs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将2011年1-12月设为干预前、2012年1-12月设为干预后,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对40 728例肿瘤患者进行MDROs感染监测,分析感染环节因素,实施过程干预,重点落实MDROs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40 728例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39例,感染率0.59%,其中发生MDROs医院感染54例,感染率0.13%,干预措施的实施使MDROs感染率由干预前的0.18%下降至干预后的0.09%;ICU和肿瘤外科MDROs感染分布率,分别由干预前的75.00%、54.55%下降至干预后的12.50%、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33.33%,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呼吸道感染由41.18%下降至20.00%;干预前检出MDROs以大肠埃希菌及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为主,分别占51.35%、24.33%,干预后以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属为主,分别占70.00%、25.0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MDROs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时获取信息,尽早实施MDROs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SOP,能有效减少肿瘤患者MDROs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钟晓  汪东篱 《现代预防医学》2015,(22):4205-4207
摘要:目的 比较风险管理实施前后ICU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评价风险管理在ICU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调查2014年我院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实施前6个月与实施后6个月ICU医院感染发病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与气管切开有关的肺部感染率,比较实施前后的差异。结果 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由风险管理实施前的29.08%,降至实施后的16.67%;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由风险管理实施前的38.10%,降至实施后的14.75%;与气管切开有关的肺部感染率由风险管理实施前的38.89%,降至实施后的17.07%;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实施医院感染风险管理能了解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对高危因素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能有效控制ICU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强化妇产科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的具体措施,以降低母婴医院感染率。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6月妇产科28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形式对其进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培训,各项监测的登记均要规范化,并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实行医院感染查房及工作例会等综合干预,采用观察及考核两种方法收集干预前(2011年5月-2012年5月)、干预后(2012年6月-2013年6月)的相关资料,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掌握:干预前优良、合格、不合格率分别为50.0%、28.6%、21.4%,干预后分别为85.7%、14.3%、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78,P<0.05);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干预前较强、一般、差分别占39.3%、42.9%、17.8%,干预后分别占67.9%、32.1%、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25,P<0.05);母婴感染率干预后从1.97%降低至0.57%,干扰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5,P<0.05)。结论对护理人员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既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又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水平,最终降低了母婴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探讨控制感染的对策。方法对2008年血液内科病房搬迁前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病房搬迁前医院感染例次感染率为18.38%,病房搬迁后医院感染例次感染率为8.80%,病房搬迁前后医院感染例次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845,P0.01)。结论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与住院环境及相关保护性隔离措施是否落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ICU内对医护人员进行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教育的效果.方法 对ICU内新入职人员和所有医护人员进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相关知识和方法的教育,感染控制护士床边观察实际操作,并监测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和导管使用率;教育干预分3个阶段:教育前(2009年11月-2010年4月),教育阶段(2010年5月)和教育后(2010年6-11月),比较教育前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和导管使用率.结果 干预后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从71.93%降至60.15%,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从5.90‰降至2.63‰,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医护人员进行常规培训,再教育和依从性监测应作为医院感染预防策略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目标监测对降低医院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作用,为VAP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住综合ICU使用机械性通气48h后或撤机拔管48h内的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并采取一系列医院感染控制干预措施,以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法(ASIS)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结果 2 231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13例次,例次感染率14.03%,例次千日感染率为24.04‰,患者ASIS评分3.82分,根据ASIS法调整后患者例次千日感染率为5.11‰;呼吸机置管总天数为6 071d,发生VAP 113例次,2010年VAP的例次千日感染率为27.27‰,采取干预措施后2012年下降至13.70‰;2010-2013年患者ASIS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综合ICU目标性监测和实施医院感染控制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安徽省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发展与执行现状,为进一步推进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安徽省2010年1月-2015年12月设置新生儿病房,调查内容包括:医院基本情况、新生儿室建设及技术人员配备、建筑布局、监测、手卫生等院感管理的执行情况。结果自新生儿科成立初发展至2015年,新生儿科床位数逐年增加,相应的感染防控机制日趋规范,各方面的技术力量日趋成熟。医院感染率由2010年的1.73%(194/11 183)降至2015年的1.02%(188/8428)(P0.001)。省直属医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1.72%(1 100/63 797)高于非省直属医院(P0.001),业务量大的医院感染率为1.55%(1 013/65 168)高于业务量小的医院(P0.001)。结论安徽省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取得成效,医院感染监测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加强,新生儿病房的建设需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和普通病房不同体重组新生儿的医院感染情况,发现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的调查方法,对2016年、2017年1—11月某院新生儿科住院新生儿进行目标性监测,比较NICU与普通病房不同体重组新生儿的医院感染率、器械使用率和器械相关感染率等。结果 2016—2017年11月共监测新生儿科病例3 872例,监测住院总日数42 427 d,感染例数56例,感染例次数62例,医院感染率1.45%,例次感染率1.60%。NICU医院感染率为5.28%,例次感染率为6.03%;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率、例次感染率均为0.46%,NICU和普通病房感染构成比中居第一位的均为败血症,分别占43.75%、50.00%,其次均为下呼吸道感染,各占27.08%、21.43%。不同体重组医院感染率:NICU、普通病房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7.78、46.65,均P0.0001),新生儿体重越低,医院感染率越高;新生儿呼吸机使用率和医院感染率呈正相关(r=0.973,P=0.027),器械使用率越高,医院感染率也越高。梅雨季节真菌败血症每千日感染率高于非梅雨季节(0.53‰vs 0.37‰)。送检标本70份,检出细菌和真菌共45株,检出病原菌均来源于下呼吸道和血液系统,其中下呼吸道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血液系统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对新生儿医院感染进行目标性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新生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保障新生儿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重症监护病房(ICU)实施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与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通过目标性监测,同时推行综合性感染控制干预措施,掌握2010-2011年综合性ICU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医院感染变化趋势.结果 2011年和2010年ICU医院感染率分别为4.96%、4.59%,例次感染率分别为9.62%、6.14%,经ASIS法调整后,调整日感染率分别为5.11‰、4.66‰(x2=0.35,P=0.55),调整日例次感染率分别为9.91‰、6.24‰(P<0.01);2011年和2010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分别为9.55/1000使用日和14.75/1000使用日,下降了35.25%;2011年和2010年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病率分别为2.53/1000导管日和7.00/1000导管日,下降了63.86%(P<0.05);2011年和2010年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为2.15/1000使用日和1.10/1000使用日;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是ICU主要的多药耐药菌.结论 实施目标性监测,推行综合性感染控制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ICU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情况,采取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以期降低医院MDRO感染。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12月住院患者开展MDRO目标性监测,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MDRO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共调查住院患者62 384例,病原学送检率为17.91%(11 176例),606例次患者检出MDRO,其中MDRO医院感染292例次(0.47%),社区感染/定植314例次。MDRO医院感染例次率由干预前的0.65%(75/11 603),降至干预后的0.26%(36/13 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08,P0.05)。结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MDRO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目视化标识管理在综合医院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某综合医院中医科,2016年5—8月为干预前,采取传统管理方法,2016年9月—12月为干预后,运用颜色、标识、流程图等目视化标识管理模式对中医科实施管理。比较干预前后医院感染防控质量检查结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结果目视化标识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相关理论知识测试总分分别为(71.90±10.89)分、(88.47±5.85)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5)。实施目视化标识管理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质量检查的手卫生、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医疗废物及职业暴露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目视化标识管理后,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82.43%)高于干预前(4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79,P=0.000),其中干预后物体表面、医生和保洁人员卫生手合格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士卫生手合格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目视化标识管理方法能够提高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增强医务人员感控意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生儿科发生医院感染的特征及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对长沙市妇幼保健医院新生儿科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治疗的406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新生儿科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011年-2012年新生儿科发生医院感染95例,医院感染率为2.34%.其中男性(OR=2.30),新生儿窒息(OR=1.786),住院时间长(OR=6.302)患儿发生院感率较高,而足月胎龄(OR=0.080)和出生体重≥2500 g(OR=0.226)患儿发生院感率较低.结论:低胎龄,性别,低出生体重,住院时间长和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医院应加强医院感染培训,减少侵入性治疗,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控制老年患者下呼吸道白色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将2006-2007年老年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2008-2009年老年住院患者作为干预组;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的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结果 干预后白色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P<0.05);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从68.27%降至5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效地控制老年患者下呼吸道白色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减少二重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外科重症监护室预防器械相关感染的干预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某院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尤其是器械相关感染率,以及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方法对2007-2009年入住SICU超过48 h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率及器械相关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泌尿道插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率及相应器械使用率。根据调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比较措施实施前后的感染率。结果3年间共调查SICU内患者639例,发生医院感染129例次,感染例次率20.19%。其中器械相关感染77例(VAP 52例、CLABSI 12例、CAUTI 13例),占59.69%。通过采取干预措施,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逐年提高,2007、2008和2009年手卫生产品每患者住院日使用量分别为41.59 mL/HD、82.71 mL/HD、84.33 mL/HD;VAP感染率明显下降,由2007年27.17 /1 000机械通气日降至2009年的9.09 /1 000机械通气日(χ2=2.79,P=0.00),CLABSI、CAUTI感染率无明显变化。结论SICU医院感染发病率和器械相关感染率较高,但可通过干预措施的有效实施,使其相应的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目标性监测及干预措施对预防和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率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013年10月-2014年9月入住NICU>48h的所有患儿3 693例进行目标性监测,分析干预措施的依从性和干预前后NICU医院感染率的变化。结果 NICU 3 693例新生儿中共有100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2.71%,千日感染率为2.44‰;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41.00%,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出生体质量越低,感染率越高,体质量≤1 000g组患儿中心静脉置管和呼吸机使用率分别高达67.47%和51.04%,总千日感染例率则达6.57‰;干预后各项操作流程合格率达到95.00%以上,手卫生依从性从和正确率则分别从77.52%、69.75%上升至89.33%、91.57%,感染率则有下降趋势。结论开展目标性监测、规范操作流程,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并提升感控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临床的预防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CU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控制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医院ICU收治的7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患者827例作为干预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干预组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各项防控措施执行情况和患者病情转归。结果干预组827例患者发生感染75例,感染率为9.07%,发生例次感染93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1.25%。对照组758例患者发生感染96例,感染率为12.66%,发生例次感染116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5.30%。两组患者感染率、例次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14,5.689;P=0.023,0.018);干预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4.23%(35/827)低于对照组的8.71%(66/7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75,P0.001);干预后各项防控措施:戴手套、穿隔离衣、物品专用、转科告知的依从性,医生、护士及护工的知晓率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MDRO感染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01);干预组MDRO感染患者治疗的转归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对预防和控制ICU中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医院获得性新生儿脓疱疮发生的相关因素,前瞻性探讨其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2007年发生在产科的64例新生儿脓疱疮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前瞻性监测2008、2009年新生儿皮肤脓疱疮发生情况,并采取一系列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2007年感染率4.90%,出生2~3 d发生感染的占28.12%,4~5 d占60.94%,6~7 d占10.94%;干预后2008年感染脓疱疮24例,感染率1.54%,2009年感染脓疱疮32例,感染率1.59%,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1.82、1149.22,P<0.01)。结论加强产前产道、肠道、会阴部清洁消毒,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强调手卫生,改善新生儿沐浴室环境及流程,可有效减少医院新生儿脓疱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