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现场随机拦截访问的形式对江东区669名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对建立产检情况、第一次产检时间、产检次数、孕产期保健知识指导和接受产后上门访视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 istic分析。结果: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在不同文化程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收入水平的育龄妇女产检率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第一次产检时间及产检次数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流动人口妇女的文化程度及收入水平是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应重点加强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降低收费水平,为流动人口孕产妇提供便捷的孕产期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育龄期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知识的知晓程度和保健行为的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00例孕妇进行孕产期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及需求调查。结果孕妇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平均为50.04%,知晓程度与产次、孕周、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呈正相关(P〈0.05);孕妇的孕产期保健知识主要从科普书籍获得。结论广州市荔湾区育龄期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程度有待提高,应加强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现场随机拦截访问的形式对江东区937名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对孕产期保健优惠政策的知晓率仅为25.1%,51.5%认为整个孕期的产检次数应听从检查医生的建议,医护人员、朋友与家庭成员、电视广播是获得孕产期保健知识的主要途径,书刊与小册子、录像示教、医生保健人员一对一个性化指导是最喜欢的宣传教育方式。结论:根据不同层次妇女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孕产期保健知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利用状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调查。方法选取2014年3月在我市工作的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其中470人有分娩经历。对这些妇女的产前检查、产后访视服务的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70例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做过产前检查的共有356例.产前检查率为75.74%;得到产后访视的妇女有342例,产后访视率为72.7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妇女产前检查次数为8.72±3.19,产后访视次数为1.12±1.25,明显高于初、高中文化程度妇女的5.86±3.23、0.65±1.12和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妇女的3.70±2.69、0.29±0.6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月收入4ooo元以上的妇女产前检查次数为7.78±3.64.产后访视次数为0.98±1.26,明显高于家庭月收入2ooo~3999元妇女的6.22±3.14、0.71±1.23和家庭月收入2000元以下妇女的4.98±3.06、0.49±0.9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年龄和是否参加生育保险是影响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的重要因素.应加强针对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管理力度,开展孕产期健康教育,充分发挥计生网络的作用,努力改善流动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满足晋江市育龄妇女保健需求,调查不同年龄段育龄期妇女在孕产期间相关知识知晓、获取医院或保健机构服务需求特征、产后服务需求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探讨育龄女性偏好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1月—2019年3月向晋江市育龄妇女发放问卷4 112份,比较不同年龄组育龄女性对相关知识知晓、获取服务需求特征和产后服务需求特征等情况,运用TGI指数计算不同年龄育龄妇女对服务的需求特征。结果在接受调查的4 000名15~49岁育龄妇女中,不同年龄组育龄妇女的保健需求有差别(χ2=21.365,P0.01),尤其在产后服务需求上差异更大。结论晋江市妇女健康工作取得卓越成效,但育龄妇女对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总体不高,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育龄女性的需求特征创新健康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流动孕妇孕期保健行为与保健知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自行编制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方法对来慈溪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孕妇保健门诊的159名流动孕妇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流动孕妇中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在不同文化程度及职业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收入水平的流动孕妇在叶酸的服用率、孕3月内第一次产检、按时产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要求产后访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流动孕妇的文化程度及职业是孕期保健知识与保健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应重点根据流动孕妇的文化程度及不同职业多渠道加强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孕期保健的认识与依从性,确实保障流动孕妇的母婴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偏远农牧区藏族育龄妇女的孕产期保健服务可及性状况。方法:利用2009年在青海省玉树县及囊谦县大、小苏莽乡的现场调查数据,分析农牧区藏族育龄妇女的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率与经济、教育、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等因素的关系。结果:仅12.4%的妇女受过孕产期保健知识教育。最近一次生孩子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率低,产前检查率为49.1%,新法接生率为11.2%,住院分娩率为9.5%,产后访视率为6.5%,均低于同类地区;怀孕期间发生紧急情况,60.4%的妇女会求助村医或乡医;生孩子后身体出现不适,68.6%的妇女会求助村医或乡医。受过孕产期保健知识教育者服务利用率高于未受过教育者;家庭年收入较高的妇女,在怀孕期间出现紧急情况和分娩后身体不适时,求医率高于家庭年收入较低的妇女。服务利用率与到医疗机构采用的不同交通方式和所需时间长短没有明显关系。调查地区67.3%的妇女生孩子无医药费用;有费用者,其自付医药费用占家庭年收入的比例在60%~100%者占5.7%,有2.9%的妇女生孩子自付医药费用超过了过去一年的家庭总收入。受访者报告了在过去2年内有4例亲属在孕产期死亡。结论:偏远农牧区藏族妇女在孕产期保健教育、服务等方面可及性不足。应进一步促进偏远农牧区的经济发展,倡导先进的生育文化,普及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知识教育,加强乡村医生孕产期保健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常州市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现状,为促进流动人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常州市1 400名孕产妇孕产期检查和分娩情况,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文化程度、年龄、职业、医疗保险、常住人口数、月收入与流动人口产前检查次数是否达到4次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孕产妇的不同文化程度、年龄、医疗保险情况是产前检查是否达到4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常州市流动人口孕产妇文化程度仍较低,但收入水平有所提高。孕产妇的不同文化程度、年龄、医疗保险情况是主要影响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危险因素。如何根据这一特点改变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管理模式,是提高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九江市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九江市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的现状,探讨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的差异。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九江市3476例农村育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结果:农村育龄妇女普遍存在孕产期保健意识缺乏现象,孕期保健和住院分娩地点主要选择县、乡两级,农村育龄妇女孕期保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半数以上不愿意接受医生指导的孕期常规筛查项目,调查对象认为"没必要"筛查;尚有17.3%的农村育龄妇女在停经4个月后才进行初次产检;1.4%的农村育龄妇女选择家庭、村级卫生所为分娩地点。结论:建议给予县、乡两级孕产期保健服务能力建设以持续和重点支持。建议采用进村入户发放传单、张贴标语、讲解典型事例、与家庭成员商谈等更深入细致的健康教育形式,消除农村育龄期妇女孕产期保健知识的盲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孕产期的和能力,我们在澄江、陆良县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1010名18~49岁育龄妇女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及主动接受保健服务情况进行调查和干预。针对农村妇女孕产期保健意识较低、知识缺乏的情况制作出重点突出、通俗易属于、图文并茂的宣传册子,对设置的试验村的504名妇女进行宣传干预。结果显示,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的知识、接受产前 法接生的比例明显提高。笔者认为在农村根据群众需求制作喜闻乐  相似文献   

11.
流动育龄妇女母婴保健知识调查结果分析与健康促进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深圳市流动人口母婴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并根据调查结果科学评估与制定全市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专项行动计划(简称《降消项目》)与健康促进策略,最终促进流动孕产妇能自觉自愿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与住院分娩,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深圳市内流动人口较密集的城乡交汇区向流动人口育龄妇女随机发放母婴保健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共256份,分别以户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为分析项目,运用SPSS 11.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流动育龄妇女母婴保健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与文化程度有直接的关系,文化程度越高,知识答对率越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年龄、职业、家庭经济状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文化程度是影响深圳市流动人口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的关键因素。提示加大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流动人口孕产妇健康教育力度,提高这部分人群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最终促进这部份人群自觉自愿住院分娩,是突破深圳市《降消项目》健康促进的关键和重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浦东新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蒋美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4278-4281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流动人口孕产妇孕期保健服务利用现况及影响因素,针对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方法:以问卷形式对浦东新区10个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社区,对472名流动人口孕产妇在孕产期保健服务现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浦东新区流动人口孕产妇有76%建立了"孕产妇保健手册",平均产前检查次数为(5.39±0.153)次;93.6%的流动人口孕产妇在医院中分娩;44.2%的产妇接受了产后访视。影响其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有:孕产妇及其配偶的文化程度、生育史。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及其家属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意识,是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孕期保健服务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李娟  莫宝庆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4):5391-5393
目的:了解南京市下关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对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为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知识的教育提供建议和措施。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 050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的调查表,对调查对象的生殖保健知识的需求程度、了解程度、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中,有88.2%曾经接受过各种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教育。但目前她们的生殖保健知识仍很缺乏,影响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因素包括妇女文化程度、来南京的年限、职业、家庭月总收入和是否接受过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教育。结论: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方法,提高流动人口生殖保健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4.
非户籍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影响因素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轶  徐飚  胡花  陈梦如  乔春莉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6):3741-3743
目的:了解非户籍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研究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个别深入访谈的方法,选择在上海市南汇区分娩的非户籍人口孕产妇进行调查。结果:非户籍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不足。社会经济地位、本人及她人既往分娩经历、妇女的角色与孩子的性别均不同程度影响非户籍妇女的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结论:应针对非户籍妇女进行形式多样的孕产期保健宣传教育,包括其家庭成员的教育,在城市建立流动人口平产分娩点对非户籍妇女孕产期保健具有积极意义,政府应支持多部门协作,对非户籍人口实行综合管理,同时在财政上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15.
温岭市现有常住人口116万,外来人口50万,流动人口中育龄妇女15万。流动妇女相对文化程度较低,且正处于生育年龄,对孕产妇保健知识及住院分娩知识掌握不够,有些人怀孕后不愿到医院检查,甚至因为省钱,在家分娩,导致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较高。为掌握流动妇女孕产期保健与分娩知识的知晓率,以及患病时就医情况,温岭市对流动育龄妇女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决策部门制定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对象与方法1对象以非温岭市户籍、年龄20~40岁的省外流动育龄妇女为对象。2方法自行设计统一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户籍、家庭月收入、婚姻状况、就医情况)、母婴保健相关知识。采用抽样的方法,在流动人口较密集的地区向流动育龄妇女随机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当面发出,当面收回。结果1被调查流动妇女人口学资料被列入调查的420名流动妇女平均年龄27.4岁,平均居住本市2.3年,81%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平均收入932.01元/月,从就医情况看39.4%的人生病时通过个体医或药店自购药,57.1%的人生病时到镇(街道)卫生院或村卫生室就医,3.5%的人生病时到市级医院就医。2母...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五城市流动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流动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其孕产期保健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5年北京、南京、厦门、深圳和重庆5个城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抽样调查数据,描述分析流动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分布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流动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影响因素。结果 5399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4037来自经历妊娠的流动育龄妇女,其中参加过和未参加孕产期保健者分别占75.3%(3041/4037)和24.7%(996/4037)。初次产前检查时间与其受教育程度有关(P<0.05)。孕产期保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产期保健在调查地区间存在差异(P<0.05),<30岁和30~39岁组参加孕产期保健的比例别是≥40岁组的4.09倍(95%Cl:3.11~5.39)和1.98倍(95%Cl:1.61~2.43);高中及以上、初中文化程度的流动育龄妇女参加孕产期保健的比例分别是小学及以下者的5.47倍(95%CI:3.85~7.77)和2.86倍(95%Cl:2.42~3.39);已婚流动育龄妇女参加孕产期保健比例是未婚流动妇女的2.36倍(95%Cl:1.07~5.22);生育1胎和2胎者均比生育≥3胎的流动育龄妇女更可能参加孕产期保健,其OR值分别是3.36(95%Cl:2.33~4.84)和1.61(95%Cl:1.12~2.30);有婚育证明者参加孕产期保健比例是无婚育证明者的1.44倍(95%Cl:1.21~1.71)。结论 教育程度高、已婚、生育胎数少及有婚育证明对流动育龄妇女的孕产期保健具有保护作用。通过改善孕产期保健影响因素,提高外来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利用水平,有助于预防和降低不良生殖健康结局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四川省流动孕产妇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将来孕产期保健服务项目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四川省流动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情况、保健服务利用情况进行描述,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流动孕产妇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620人,年龄范围为18~42岁;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率为96.6%;孕早期建卡率为92.6%,孕早期产检率为93.9%,产检次数≥5次者占95.2%,在产后3~7 d进行产后访视者占95.6%,产后访视总次数≥3次者占77.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孕早期进行首次产检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OR = 0.680, 95%CI: 0.471~0.981)、流入地居住时间(OR = 2.470, 95%CI: 1.200~5.086)、民族(OR = 19.495, 95%CI: 5.250~72.396)、文化程度(OR = 2.300, 95%CI: 1.414~3.742)、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情况(OR = 3.471, 95%CI: 1.086~11.089);配偶文化程度(OR = 2.288, 95%CI: 1.410~3.713)和民族(OR = 13.302, 95%CI: 3.785~46.752)是产检次数≥5次的影响因素;生育保险(OR = 1.856, 95%CI: 1.174~2.934)是产后访视次数≥3次的影响因素。结论 四川省流动孕产妇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情况较好;但针对流动孕产妇,还应提倡有计划的怀孕,并加强孕产妇相关医学常识的健康教育以及免费发放叶酸的宣传;此外,应重点关注少数民族、且本人或配偶文化程度较低的大龄流动孕产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桂西地区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及需求现状,为进一步改进孕产期保健服务及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按分层整群抽样法对512例农村育龄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及需求调查。结果桂西地区农村育龄妇女对孕产期保健知识总体知晓率不高,平均为57.21%,除母乳喂养的好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1 9,P0.05)外,其他保健知识的知晓程度均与其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1.781 8、17.623 5、0.004 5、0.039 0和0.007 0,P0.05或P0.01)。另外,临产征兆、孕期异常表现的识别方法还与其年龄、生育史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128 9、16.636;91.781 8、17.623 5,P0.05或P0.01);对孕产期保健知识需求面不广,有部分育龄妇女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新生儿的护理及常见疾病的预防,对优生优育知识需求仅占20.12%,但也有94.34%的农村育龄妇女对产后抑郁的表现及应对方法有需求。年龄越小,对新生儿常见病的预防、产前检查时间及内容需求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309 0、6.2777 7,P0.05或P0.01)。随着文化程度升高,对母乳不足怎么办、新生儿常见病的预防,产后抑郁表现及应对方法、如何科学"坐月子"、产前检查时间及内容、优生优育知识需求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386 0、9.518 2、11.785 2、20.950 8、9.146 1和9.762 4,P0.05或P0.01)。随着孕产次增加,对母乳不足怎么办、新生儿常见病的预防、产前检查时间及内容需求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187 8、14.128 3和5.336 3,P0.05或P0.01)。家庭经济收入越好,对母乳不足怎么办、新生儿常见病的预防、如何科学"坐月子"、产前检查时间及内容、优生优育知识需求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179 1、10.765 0、8.588 3、9.983 3和9.229 6,均P0.05)。家庭居住地距乡卫生院的距离越近,对母乳不足怎么办、新生儿常见病的预防、如何科学"坐月子"、产前检查时间及内容需求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920 2、13.377 1、7.906 6和9.574 1,P0.05或P0.01)。结论初产妇、年龄小、文化程度低、经济状况差、交通不便、居住偏远的农村育龄期妇女是实施健康教育的重点,需根据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来提高农村育龄妇女对孕产期保健的认知水平,从而保障孕产妇及围产儿的健康,减少围产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女性孕产期保健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后妊娠,孕期所在地为外地且在外地分娩的女性为研究对象。描述其孕产期保健情况,分析妊娠期间接受健康体检次数、产后42 d是否接受健康检查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4 838名女性为研究对象。妊娠期间接受健康体检的平均次数为7.43次(不包括在临产当天入院进行的检查),接受至少5次产前检查的孕妇比例为77.16%,66.48%的产妇在产后28 d内接受了入户产后访视,78.86%的产妇在产后42 d内接受了健康体检。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配偶受教育程度,收入、所在区域、子女数为妊娠期间接受健康体检次数的影响因素;年龄大、配偶受教育程度高、高收入、所在区域为东部地区、目前有工作对产后接受健康检查有促进作用;子女数量多不利于产后接受健康检查。结论流动人口女性对孕产期保健的利用不足,应采取适合流动人口女性的孕产期保健服务措施,并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开展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刘丹  静进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5):883-887
目的了解广东省农村育龄妇女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现状,探讨妇女产前保健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广东省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研究分析调查时15~49岁农村育龄妇女回顾在1998年1月1日-2003年10月20日最后一次活产时的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情况。结果全省农村育龄妇女产前检查率85.65%,高于全国农村水平;平均产前检查次数5.14次;产前检查次数≥5次的占48.88%;平均初检孕周13.67周;早孕检查率49.50%,低于全国农村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产前保健利用及时性的主要因素有:文化程度、居住地区、职业和活产次;影响产前保健利用足够性的主要因素有:文化程度、居住地区、经济状况、职业、活产次和家庭离最近医疗点的距离。结论广东省农村育龄妇女产前保健覆盖率扩大,产前检查次数及产前检查次数符合率提高,但早孕检查率下降,早孕检查不受重视;全省不同地区间农村妇女的产前保健服务利用不均衡,非珠三角农村妇女产前保健利用明显不足。建议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农村育龄妇女文化程度,加强计划生育管理,提高广东省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