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219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19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病理类型中,以胸腺瘤(占42.0%)、畸胎瘤(占20.1%)神经源性肿瘤(占16.5%)最为常见,三者合计占所有病例的78.5%。重点分析了该类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与其在纵隔部位的关系,手术治疗结果及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纵隔肿瘤来源各异 ,病理类型较多 ,常见的有畸胎类肿瘤 ,胸腺瘤和神经源肿瘤等。据文献报道纵隔肿瘤有 10 1%~ 2 5 %的恶性率[1 ] 。所以一般除已有远处转移或其它不能手术的指征外 ,一经发现 ,尽早手术。不同病理类型纵隔肿瘤好发部位亦不尽相同 ,临床上可以根据肿瘤的发病部位以及辅助检查来诊断从隔肿瘤的类型 ,我科 1982年~ 2 0 0 1年手术治疗 2 3 6例 ,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16例 ,女 12 0例 ,最小年龄 1412 岁 ,最大年龄 70岁 ,其中 14岁以下 3 2例 ,15~ 5 0岁 15 0例 ,5 0岁以上 5 4例。畸胎类肿瘤…  相似文献   

3.
我科自1972年1月~1988年1月共收治纵隔肿瘤和囊肿病人100例。现将临床资料作一总结分析。临床资料1 年龄与性别100例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1~74岁,平均年龄34.9岁,其中20~50岁的中青年病人占79%。2 病理类型100例中有91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其病理类型中畸胎类肿瘤占25.2%,胸腺类肿瘤占20.9%,神经源性肿瘤占20.9%,淋巴系统肿瘤占5.5%,胸内甲状腺类肿瘤占3.3%,纵隔囊肿占12.1%,  相似文献   

4.
王建军  黄静 《重庆医学》2011,40(33):3401-3403
目的 结合小儿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评估小儿纵隔肿瘤的CT诊断价值并讨论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25例小儿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和影像学特点,所有病例均做X线片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胸部X线检查对纵隔肿瘤的定位准确率为84.0%(21/25),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56.0%(14/2...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飞  石仲歧 《现代医学》2005,33(6):405-406
目的探讨纵隔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对132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神经源性肿瘤54例(40.9%),畸胎类肿瘤38例(28.8%),胸腺肿瘤21例(15.9%),良性囊肿9例(6.8%),胸骨后甲状腺5例(3.8%),其他肿瘤5例(3.8%)。诊断符合率为95.5%(126/132),手术切除率为97.7%(129/132),手术死亡率为0。结论原发性纵隔肿瘤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X线、CT检查;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王建军  黄静  马玉超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5):563-564,579
目的:探讨CT检查对小儿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小儿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和影像学特点,对所有病例均做胸部X线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结果:胸部X线检查对纵隔肿瘤的定位准确率为82.6%(19/23),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56.5%(13/23);CT扫描的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准确率82.6%(19/23)。结论:胸部X线及CT检查是术前诊断小儿纵隔肿瘤的主要依据,CT能反映肿瘤的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及形态学特点,其定性、定位诊断明显优于胸部X线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神经源性肿瘤是常见的纵隔肿瘤,约占全部纵隔肿瘤14%25%,其中90%位于脊柱旁沟区,少部分肿瘤偏前。由于肿瘤正位位于纵隔后方,侧位片与脊柱重叠,因而很容易漏诊。笔者随访我院2008年9月至2011年12月之间16例病理证实为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病例及2例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的病例,分析漏诊的原因,以便引起重视,提高胸部X线片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回顾分析2008年9月至2011年12月之间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纵隔肿瘤84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978年 11月至 1999年 6月我院共收治纵隔肿瘤 84例 ,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46例 ,女 38例 ,男女之比为 1.2 1∶1。年龄 8~ 6 6岁 ,平均 34.2岁。肿瘤的部位和病理类型 ,见表 1。表 1  84例纵隔肿瘤的部位和病理类型部位病理类型 %前上前下中后胸腺瘤及囊肿 1 5 6 - - 2 5 .2畸胎瘤 7 1 0 - 0 2 0 .2神经原性肿瘤 - - - 1 6 1 9.0间叶肿瘤 3 4 - - 8.3支气管囊肿 - - 6 - 7.1原发癌 2 2 - 1 6.0淋巴瘤 2 - 2 - 4 .8胸内甲状腺瘤 3 - - - 3.6心包囊肿 - 3 - - 3.6巨大淋巴结增生 2 - - - 2 .4合计 34 …  相似文献   

9.
何涌 《华夏医学》2001,14(6):927-928
笔者回顾了 1990~ 2 0 0 0年我院 5 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纵隔肿块 X线平片 ,分析纵隔肿块的 X线特征以及总结纵隔肿块的诊断规律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男 31例 ,女 19例 ,年龄 4~ 81岁。其中 2 0岁以下 5例 ,1~ 40岁 13例 ,41岁~ 6 0岁 17例 ,6 0岁以上 15例。大多为体检时发现。本组病例 45例经病理证实。其余 5例中 ,2例经淋巴结活检证实 ,3例根据临床演变过程及辅助检查证实。大部分病例摄有正侧位片 30例进行了 CT检查。1.2 肿块分布类型及 X线特征纵隔肿块按纵隔划区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 ,与肿瘤的发源组织和解剖部…  相似文献   

10.
非小细胞肺癌N_2淋巴结转移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坚  罗清泉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4):1854-1856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趋势,总结pN2肺癌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非小细胞肺癌(pN2)手术患者103例,观察其纵隔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大小、病理类型及转移区域的关系。用四格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取P<0.05有显著性意义。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的纵隔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类型(P=0.035)、肿瘤部位有关,与肿瘤的大小无关(P=0.559)。纵隔淋巴结转移多见第3,4,7组淋巴结。结论:肺癌患者术中应系统清扫纵隔淋巴结,重点清扫第3,4,7组淋巴结,为降低局部肿瘤复发,术后准确判断临床分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161例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0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161例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以胸腺肿瘤(74例,46.0%)、神经源性肿瘤(35例,21.7%)、畸胎瘤(32例,19.9%)多见,其他肿瘤仅20例,占12.4%。肿瘤完整切除142例,姑息切除16例,探查3例,手术切除率98.1%(158/161)。术后随访3个月—8年,良性纵隔肿瘤未见复发。恶性胸腺瘤12例,1年生存率75.0%(9/12),3年生存率58、3%(7/12),5年生存率41.7%(5/12)。结论:本病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X线、CT检查;治疗上以手术为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分析1994年1月~2005年9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74例纵隔肿瘤外科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174例中胸腺肿瘤89例,神经原性类肿瘤43例,畸胎瘤21例,纵隔囊肿9例,胸骨后甲状腺6例,淋巴瘤5例,血管瘤1例。其中恶性肿瘤共23例。手术切除166例(95.4%),姑息性切除2例,剖胸探查6例。随访3个月~3年。良性肿瘤无复发,恶性肿瘤出现远处转移7例,3年死亡6例,3年存活率73.9%。结论胸部X线和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充分的围术期处理,认真选择切口,手术中防止重要组织器官损伤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984年10月~1989年6月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41例,且经病理证实。手术切除率92%,完全切除率76.3%,姑息切除率24.7%,手术近期死亡率4.8%。本文讨论了本病的发病率、常见症状及各种纵隔肿瘤的诊断、治疗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外科治疗。方法对我院近2年来手术治疗的95例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5例中神经源性肿瘤27例,占28.4%;其次为胸腺肿瘤或囊肿24例,占25.3%和畸胎样瘤20例,占21.1%。均在全麻下施行手术,其中开胸手术43例,胸腔镜下手术46例,经颈部手术6例;手术方式包括完整切除、大部切除和开胸探查等。结论在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中,神经源性肿瘤的发病率居首位,其次为胸腺瘤和畸胎样瘤;胸部X线和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认真选择手术切口,在手术操作中防治重要组织器官损伤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纵隔原发性神经源性肿瘤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已行手术且病理证实为纵隔原发性神经源性肿瘤共1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病理学形态和预后。结果 131例患者中男性78例(59.5%),女性53例(40.5%);有症状者59例(45.0%),无症状者72例(55.0%);肿瘤位于左后纵隔61例,右后纵隔69例,前纵隔1例。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98例(74.8%),VATS辅助胸部小切口手术5例(3.8%),开胸手术28例(21.4%)。除1例恶性神经鞘瘤行姑息性切除外,其他均完整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病理类型显示良性神经鞘瘤98例(74.8%),神经节细胞瘤24例(18.3%),恶性神经鞘瘤2例(1.5%),神经纤维瘤2例(1.5%),副神经节瘤2例(1.5%),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todermal tumour,PNET)2例(1.5%),神经母细胞瘤1例(0.8%)。术后随访12~95个月,平均53个月,1例PNET因肿瘤广泛转移死亡,1例恶鞘姑息切除术后20天死亡,2例因其他原因死亡,其余均无瘤存活至2016年1月。结论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多无特异性临床症状,绝大部分为良性,手术切除预后良好,但恶性肿瘤则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和探讨原发性气管、隆突肿瘤外科治疗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23例行外科治疗的气管及隆突原发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20例行气管环形切除加端-端吻合术,1例行袖式右全肺切除术(左主支气管气管端端吻合),2例行隆突切除及气管与支气管吻合重建隆突。体外循环辅助3例。术后病理示腺样囊性癌15例,黏液表皮样癌6例,鳞状细胞癌2例。气管切缘均未见肿瘤残存。全组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手术并发症5例。术后随访6个月-5年,死亡1例(4.3%),生存至今22例(95.7%),生存者均无肿瘤复发。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气管及隆突肿瘤的有效方法,病理类型及切除范围对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有很大影响,合理应用体外循环技术可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分析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12例。83%以腹块和腹痛为主要症状,体征中腹块占91.5%,以恶性淋巴瘤居首位占61%。全组完全切除率为58%,行脏器联合切除占25%。完全切除加放疗、化疗3年存活率为28.5%,部分切除及活检未给其它治疗者5例预后差,均1年内死亡,差别显著。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纵隔肿瘤384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4年来我院收治的38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结果 384例中,胸腺瘤147例,占38.3%,畸胎瘤70例,占18.2%,神经源性肿瘤66例,占17.2%,纵隔囊肿32例,占8.3%。X线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基本符合率为79.2%,而CT的基本符合率为92.4%;全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完全切除者336例,部分切除者29例,探查加活组织检查者19例。手术切除率为95.1%(365/384)。手术死亡6例,病死率1.6%。结论 本病诊断主要依靠X线片、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一经成立,应尽早手术治疗,正确选择切口,恶性胸腺瘤手术治疗原则是即使不能完整切除肿瘤也应尽早将可切除部分切除,复发的胸腺瘤仍有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9.
腮腺混合瘤个体化手术治疗对面神经功能影响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造成腮腺混合瘤手术切除后面神经损伤的原因。方法对76例腮腺混合瘤的患者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式,观察其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76例患者中有26例手术后出现面瘫,占34%。其中腮腺区域性切除者面瘫发生率为22.2%,为暂时性面瘫;行腮腺浅叶和瘤体切除者面瘫的发生率为37.9%,均为暂时性面瘫;全叶切除者发生率为46%,1例为永久性面瘫。结论手术方式、手术范围、面神经的解剖方法是影响面神经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面瘫的发生率与手术术式、肿瘤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以及面神经的解剖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