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腭裂修复术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关闭口鼻腔之间的裂隙,恢复腭部、鼻咽部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能够正常吞咽并获得良好的语言功能。自1999年至2002年,我们应用颊肌黏瓣(单侧或双侧)修复裂隙较宽的完全性腭裂1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修复腭裂畸形1992年1月以来,应用硬腭粘膜瓣后推,软腭鼻腔粘膜 Z 成形术,腭帆提肌吊带重建,颊肌粘膜瓣移转修复硬腭裂隙及腭部创面,选择性地施行去神经的(足母)短伸肌游离移植行腭咽环扎等综合手术,修复20例腭裂及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为修复腭裂畸形1992年1月以来,应用硬腭粘膜瓣后推,软腭鼻腔粘膜Z成形术,腭帆提肌吊带重建,颊肌粘膜瓣移转修复硬腭裂隙及腭部创面,选择性地施行去神经的 短伸肌游离移植行腭咽环扎等综合手术,修复20例腭裂及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后推,减张,缩咽综合手术修复腭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修复腭裂畸形1992年1月以来,应用硬腭粘膜瓣后推,软腭鼻腔粘膜Z成形术,腭帆提肌吊带重建,颊肌粘膜瓣移转修复硬腭裂隙及腭部创面,选择性地施行1神经的拇短伸肌游离移植行腭咽环扎等综合手术,修复20例腭裂及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颊肌黏膜瓣修复腭部缺损的方法 及效果.方法 修复腭裂时,设计蒂在后的颊肌黏膜瓣,通过翼下颌缝黏膜下隧道修复软硬腭口腔面缺损;腭部肿瘤切除后缺损时,则将该瓣直接转移修复;修补腭裂术后瘘孔时,以蒂在前的颊肌黏膜瓣,通过齿槽裂隙缺损直接覆盖修复.切取最大颊肌黏膜岛状瓣6.0 cm×3.5 cm(成人),供区松解直接闭合.结果 临床应用14例,除1例腭裂术后护理不当软腭有部分复裂,1例远端表皮轻度糜烂外,余12例组织瓣均完全成活.结论 该瓣能Ⅰ期修复腭部肿瘤切除后缺损,功能形态良好,且术后可尽早接受放射治疗,提高了远期疗效;同时对宽大腭裂或腭裂术后并发较大腭前瘘孔,也是一种新的修复术式,且为牙槽嵴裂修复预留软组织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颊肌黏膜瓣修复腭裂术后减张切口裸露骨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6年1月在笔者科室就诊的腭裂患者15例,均为单侧Ⅲ度腭裂。利用健侧腭部黏骨膜瓣推进修复腭部裂隙,于健侧遗留减张切口。以上颌结节后方减张切口临近处的组织为蒂设计朝向口角方向的颊肌黏膜瓣,根据腭部裸露骨面的大小,颊肌黏膜瓣宽1.5~2.5cm,终止于口角后方附近。连同颊咽筋膜掀起设计的颊肌黏膜瓣,旋转90°后覆盖腭部裸露骨面,缝合于周围黏骨膜瓣上,供区切口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2年,供区均无并发症发生,腭裂修复后恢复良好,腭部正中切口均无裂开,无腭瘘形成。有2例患者于颊肌黏膜瓣远端出现细小水疱,观察1周后,水疱消失。所有患者受区裸露骨面覆盖良好,无外露,所有患者无张口受限及其它继发功能障碍。结论:应用颊肌黏膜瓣辅助修复腭裂术后裸露骨面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裂隙较宽的Ⅲ度腭裂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观察腭裂修复术后腭裂隙骨性愈合状况,统计并讨论影响骨性愈合的因素.方法对52例完全性腭裂术后患者进行头颅冠状CT扫描,观察腭裂骨性裂隙的愈合情况并测量腭裂隙内骨桥形成的位置、形态及质量,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52例受试者中的37例(71%)在腭裂隙处存在有不同程度的术后腭骨板骨桥形成.经统计发现,在形成骨桥的患者中男女比例接近;单侧与双侧腭裂者骨桥形成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不同手术年龄的患者中,4~7岁接受腭裂修复术者骨桥形成最为明显;所形成的腭裂隙内骨桥相对集中于双尖牙区及磨牙区前份.结论腭裂术后骨性腭裂隙内明显有新生骨桥形成,影响其形成的因素与手术年龄有关,与性别及腭裂的类型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8.
应用牵张成骨技术修复腭裂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DO技术应用于腭裂硬腭裂隙关闭,以探索一种硬腭部分成骨性修复的新方法,从而达到腭裂功能性整复的目的。方法:以1-1.5岁杂种大7只为研究对象,建立人工腭裂的动物模型。2只为对照组,只在硬腭后部形成8mm×30mm全层洞穿缺损裂隙,5只在形成缺损的同时安置DO装置,并形成骨转移盘,术后12天开始以每次0.3mm,每日2次向裂隙一侧牵张移动骨转移盘,至硬腭部软硬组织裂隙完全关闭,10周后处死动物行大体标本观察照相及X线摄片。结果:对照组10周后处死观察裂隙大小形态与手术时无差别,实验组DO装置固定牢靠、无松脱、顺利完成牵张过程,硬腭部裂隙完全关闭,骨标本及X线片示牵张区完全为新生骨组织取代,骨质厚度约0.5-1.0mm。结论:自行设计的牵张器具有稳定可靠的牵张作用,经牵张成骨能成功地完成硬腭缺损骨性修复,从而为腭裂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单纯行裂隙关闭术和同期行咽后壁咽成形术的大龄腭裂患者,术前、术后发音效果进行检测分析和对比研究,评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4例同期行腭裂关闭术及咽后壁组织瓣咽成形术治疗和12例单纯行裂隙关闭术的大龄腭裂患者,术前、术后用鼻咽纤维镜检测其腭咽闭合情况,应用通用音频谱分析系统,对本组术后患者腭裂语音进行声学分析.结果 所有腭裂修复术后,创口均达到临床Ⅰ期愈合,语音也有不同程度改善.大龄腭裂患者采用腭裂关闭及同期咽成形术的修复组,术后发音明显优于单纯行裂隙关闭组.结论 大龄腭裂患者,采用腭裂关闭及同期咽成形术,是提高腭咽闭合和改善发音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单纯行裂隙关闭术和同期行咽后壁咽成形术的大龄腭裂患者,术前、术后发音效果进行检测分析和对比研究,评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同期行腭裂关闭术及咽后壁组织瓣咽成形术治疗和12例单纯行裂隙关闭术的大龄腭裂患者,术前、术后用鼻咽纤维镜检测其腭咽闭合情况,应用通用音频谱分析系统,对本组术后患者腭裂语音进行声学分析.结果所有腭裂修复术后,创口均达到临床Ⅰ期愈合,语音也有不同程度改善.大龄腭裂患者采用腭裂关闭及同期咽成形术的修复组,术后发音明显优于单纯行裂隙关闭组.结论大龄腭裂患者,采用腭裂关闭及同期咽成形术,是提高腭咽闭合和改善发音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腭裂是口腔颌面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腭裂修复术的目的主要是封闭裂隙恢复腭部解剖形态 ,获得正常的语言功能。腭裂患儿无自理能力 ,表达能力差 ,易哭闹。合理恰当的护理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增加手术成功系数 ,达到预期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自 1 996年 6月~ 1 999年 7月共收治先天性腭裂 1 8例 ,其中男性 1 1例 ,女性 7例。年龄 1 2个月~ 5岁 ,其中单纯腭裂 3例 ,唇裂合并腭裂 1 5例。2 护理2 .1 术前准备2 .1 .1 术前必须作全身和局部检查 ,特别应注意有无其他部位的先天性畸形疾患。营养发育良好 ,无…  相似文献   

12.
骨缝牵引成骨修复腭裂的临床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临床探索骨缝牵引成骨修复腭裂的新技术。方法 选择2~4岁的腭裂患儿。一期手术在全麻下安置腭裂牵引器,牵引腭骨向中线和向后移动;牵引期持续约4~5个月。裂隙合拢后进行二期手术,修复裂隙。用误差为0.2%的游标卡尺,测量牵引前和牵引后上颌牙弓宽度、裂隙宽度和硬腭长度。结果 临床应用8例。2例因牵引器在安置后l周内脱落而终止牵引。6例经不同时间的牵引后,裂隙缩小,裂隙两侧的组织显著延长。其中牵引时间最长为126d,最短为37d;裂隙宽度平均缩小6.5mm;硬腭长度平均延长4.8mm。结论 临床证实了骨缝牵引具有诱导腭部组织再生、关闭或缩小裂隙和延长硬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在唇裂修复时一期行硬腭裂隙封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年龄为4.0~6.0月龄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在唇裂修复时一期行硬腭裂隙犁骨瓣封闭,后期观察硬腭创面愈合及口鼻瘘存在与否。结果:所有患儿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硬腭创口感染及裂开。至患儿12~18个月龄二期腭裂手术时见硬腭部裂隙已完全关闭,无口鼻瘘存在。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唇裂及硬腭一期修复安全、可行,利于腭裂手术时的软腭后退,使患儿有更好的腭咽闭合。  相似文献   

14.
应用外科技术建立山羊完全性腭裂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选择合适的外科手术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完全性腭裂骨缺损动物模型.方法 取2个月龄山羊10只为实验对象,随机分成两个实验组,以两种不同的外科手术技术,形成硬腭部0.5 cm×10 cm全层、全长硬腭骨裂隙.分别在术后1周和32周,观察裂隙软、硬组织形态,并拍摄头颅CT及三维重建.结果 两个实验组山羊手术后均成活,健康状况良好,术后32周后,干骨标本见硬腭裂隙全长仍然存在,无自发骨性愈合,形态上可见裂隙前后较窄中间稍宽,3D-CT测量显示,骨缺损宽度比手术时增大.结论 此两种手术方式建立的腭裂骨缺损动物模型,经长期观察,裂隙均不能自行修复,效果相似.建立腭裂动物模型.具有充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成人腭裂的临床特点,探讨腭裂对上颌骨生长的影响.方法:对84例成人腭裂的中耳功能、免疫指标和咽腔深度、裂隙宽度、裂隙两侧部郜宽度及软腭长度进行测量.结果:成人腭裂多数患者裂隙增宽、硬腭宽度、软腭长度不足,扁桃体肿大、下鼻甲肥大及咽后壁滤泡增生,与术前比较,术后B因子、C3、IgA、IgM显著升高(p<0.05).结论;成人腭裂上颌骨发育不足,手术难度加大,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16.
牵引成骨修复人工腭裂的远期效果和对颌面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持续弹力牵引成骨技术修复人工腭裂的远期效果和对颌面部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6个月龄杂种犬制备腭裂模型,以腭裂牵引器牵引两侧切骨后的腭骨板修复腭裂,达到预期效果后,继续饲养至12个月龄.观察治疗效果,采用头颅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牵引治疗期间实验组裂隙逐渐缩小,2~3周裂隙后部关闭.观察期间无复裂、呼吸道狭窄等并发症.实验组腭骨水平板长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平均延长4.75 mm,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动物面长度、高度、宽度、腭骨水平板宽度和垂直板间距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应用持续弹力牵引成骨修复腭裂疗效稳定,对颌面部结构无明显影响.腭裂牵引器设计合理,在牵引腭骨板成骨的同时,具有稳定上颌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二瓣术治疗腭裂时易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90例二辩术整复腭裂的资料.结果:二瓣术修复腭裂1090例,裂隙愈舍1024列.术后并发症138饲,其中腭瘘92例,术后出血18例,复裂4例,牙胚损伤22例.术中腭肌束撕裂534例,肌肉、粘膜缝合对位不良240例,黏骨膜瓣撕裂或穿通166例黏膜与骨膜分离62例,恒牙胚损伤22例,腭前血管神经束撕裂2例.结论:使用二瓣术修复腭裂从腭部注射麻醉药到切开、分离、缝合、伤口压迫等每一步均应注重手术技巧,使用精细手术器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进一步观察腭裂修复术后腭裂隙骨性愈合状况 ,统计并讨论影响骨性愈合的因素。方法 对 5 2名完全性腭裂术后患者进行头颅冠状CT扫描 ,观察腭裂骨性裂隙的愈合情况并测量腭裂隙内骨桥形成的位置、形态及质量 ,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 ,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5 2名受试者中的 37名受试者 (71% )在腭裂隙处存在有不同程度的术后腭骨板骨桥形成。经统计发现 ,在形成骨桥的患者中男女比例接近 ;单侧与双侧腭裂者骨桥形成情况无显著差别 ;在不同手术年龄的患者中 ,4 - 7岁接受腭裂修复术者骨桥形成最为明显 ;所形成的腭裂隙内骨桥相对集中于双尖牙区及磨牙区前份。结论 腭裂术后骨性腭裂隙内明显有新生骨桥形成 ,影响其形成的因素与手术年龄有关 ,与患者性别及腭裂的类型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9.
腭裂术后腭裂隙内自发骨桥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观察腭裂修复术后腭裂隙骨性愈合状况,统计并讨论影响骨性愈合的因素。方法 对52例完全性腭裂术后患者进行头颅冠状CT扫描,观察腭裂骨性裂隙的愈合情况并测量腭裂隙内骨桥形成的位置、形态及质量,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52例受试者中的37例(7l%)在腭裂隙处存在有不同程度的术后腭骨板骨桥形成。经统计发现,在形成骨桥的患者中男女比例接近;单侧与双侧腭裂者骨桥形成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不同手术年龄的患者中,4~7岁接受腭裂修复术者骨桥形成最为明显;所形成的腭裂隙内骨桥相对集中于双尖牙区及磨牙区前份。结论 腭裂术后骨性腭裂隙内明显有新生骨桥形成,影响其形成的因素与手术年龄有关,与性别及腭裂的类型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腭裂的新方法。方法本法对传统方法作了六项改进世。手术时,在腭部的一侧作完改变的六项操作以后,手术侧的腭部即彻底松弛,可以充分后退,增加该侧腭部先天不足的长度,并随意向近中侧移动,与对侧的裂缘接触,不需要在对侧再作同样的手术操作,即可将裂隙缝合。结果共用本法修复单侧和双侧腭裂151例,患者年龄4个月至5岁。手术后,无一例死亡,亦无一例复裂。年龄很小,尚未开始说话的婴幼儿患者,经本法修复腭裂以后,其语言的质量和发音的准确度都与同龄正常儿童无异。结论单侧手术的手术创伤、手术失血和手术时间都较同时在腭部两侧施行手术的传统方法更小、更少和更短。它是早期修复腭裂的一个较为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