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联合前路选择性融合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5年6月~2008年12月,对66例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联合前路1~2个节段选择性融合手术治疗。其中男53例,女13例;年龄39~62岁,平均51.9岁。前方融合1个椎间隙49例,融合2个椎间隙17例;后方C3~6开门18例,C3~7开;548例。比较手术前后JOA评分及颈椎生理曲度(中立位C2~C7前凸角)。结果所有患者安全接受手术,无不可逆性神经损伤,无融合失败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3.5-5.0h,平均4.4h。术中出血量300~1100ml,平均590ml。所有患者都得到1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12~41个月)。术前JOA评分7~12分,平均9.5分;术后1年随访JOA评分9~16分,平均13.9分,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俨〈0.05),改善率为46%;中立位C2~C7前凸角术前为2°~13°,平均8.9°;术后1年随访为12°-21°,平均16.7°;二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联合前路选择性融合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安全,能获得良好的减压效果,改善颈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术式前路减压手术效果,为脊髓型颈椎病的前路手术治疗提供术式选择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09年6月笔者施行多种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06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例,男73例,女33例;单间隙25例,双间隙71例,三间隙10例.术前术后按JOA评分标准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评估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病例根据压迫情况不同而采用不同前路术式均获得良好效果,前路直接减压彻底、效果好.术后随访7个月至9年,平均3.9年,1年平均改善率86.26%,有效率100%,优良率89.62%.结论 对于压迫主要来自前方的脊髓型颈椎病,根据颈髓受压情况选择合适的前路减压术,可以直接切除脊髓前方致压物,减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颈前路应用颈椎零切迹自锁椎间融合器治疗三节段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方法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手术治疗三节段颈椎病患者35例,男23例,女12例,平均年龄46.7(35~72)岁,平均病程9.7(3~32)个月。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以及手术节段的前凸角。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平均(95±43)ml,手术时间平均(118±19)min。随访时间6个月,术后1周、6周、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颈部和上肢)、JOA评分、NDI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手术节段前凸角术前为(7.4±3.5)°,术后1周、6周、3个月、6个月分别为(15.6±3.1)°、(15.2±2.5)°、(14.9±3.5)°、(14.9±3.9)°,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颈椎零切迹自锁椎间融合器治疗三节段颈椎病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视野清晰、安全、创伤小等优点,早期疗效满意,可重建患者颈椎曲度,稳定性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治疗老年人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接受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老年患者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日本矫形协会(JOA1评分及Nurcik分级对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后路手术均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前路手术采用椎间盘摘除Cage植骨融合术或椎体次全切钛笼植骨融合术。结果35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椎体次全切8例,单间隙椎间盘摘除Cage植骨融合术17例,2个间隙椎间盘摘除CAGE植骨融合术10例。手术历时180~300min,平均245min。出血100—1600ml,平均505ml。术前JOA评分(9.34±2.40)分,术后(13.11±1.90)分,平均改善率为47%,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urcik分级,除1例术后仍为v级外,其余均有Ⅰ~Ⅲ级的提高。前路植骨均在术后4—9个月融合,未见假体移位、下沉;25例随访时进行了CT复查,未见后路再关门;30例术后进行了颈椎MRI检查,显示脊髓减压充分。术后发生吞咽时疼痛8例,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3例,声音嘶哑1例,深静脉血栓1例,后路切口感染1例。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的老年患者常合并较多的系统性疾病,术后并发症较多。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是治疗老年人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5.
颈椎病是当今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 ) 是一种治疗颈椎病的手术技术,自 1954 年 Smith 和 Robinson 进行第一例颈椎前路手术,ACDF 术已经经过 60 余年的发展,适用于各类颈椎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路手术治疗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共收治24例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其中男21例,女3例;年龄40~68岁,平均52岁,术前均行颈椎X线片、CT及MRI检查证实患有2~3个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同时合并邻近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全部患者均行前路颈椎次全切重建联合邻近突出的椎间盘摘除Cage融合内固定术,分析比较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 2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22个月.术前神经功能JOA评分4~13分,平均7.5分,术后JOA评分10~16分,平均13.6分,神经功能改善率32%~81%,平均65.6%,其中疗效优7例,良12例,一般5例,无疗效差者,优良率79.1%.结论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常合并邻近椎间盘突出,应早期进行手术干预以避免脊髓功能出现急剧恶化;前路颈椎次全切重建联合邻近椎间盘摘除Cage融合内固定术减压彻底,并发症少,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牵引复位联合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低位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22例低位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第一步在局部麻醉下行颅骨牵引术,第二步在牵引复位情况下,行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结果该组病例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X线片显示骨折脱位均复位,颈椎的正常序列及生理弧度恢复,植骨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及松动。按Frantgkel分级,显效f降低2级)6例,有效(降低1级)13例,无效3例。结论在颈椎牵引复位的基础上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治疗低位颈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下段颈椎的粘弹性,并评估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术与后路椎板成形术对其的影响。方法:对6例新鲜尸体颈段脊椎及手术后颈椎,在模拟生理状态下进行屈曲及伸展位的粘弹性研究。结果:得出在恒应力条件下应变-时间数据及曲线和在恒应变的条件下应力-时间数据及曲线。结论:颈椎有着极好的粘弹性,屈及伸的快速应力松驰敏感效应相似,但屈曲位的快速蠕变敏感效应比伸展位的大。椎板成形术及颈椎前路间盘切除植骨术都使颈椎的粘弹性降低,前路间盘切除植骨术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
后路和前路联合治疗重型脊髓型颈椎病,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手术器械的设计和临床应用(附1200例报告),改良脊柱截骨治疗重度驼背畸形32例随访观察,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51例临床分析,锚定法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一期颈椎前路cage固定、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和一期颈椎前路钢板固定、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选择颈椎病患者88例,48例一期颈椎前路单节段cage固定、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A组);40例一期颈椎前路单节段钢板固定、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B组)。术后定期随访及行X线片、CT检查,观察疗效、椎间高度、椎间夹角、融合情况及后路单开门椎管矢状径增加量。结果88例平均随访14个月,A组和B组的术后疗效良好,两组术后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椎间高度均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前、术后椎间高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椎间夹角均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前、术后椎问夹角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3个月融合率为89.6%,6个月融合率为100%。B组3个月融合率为90%,6个月融合率为100%,两组3个月及6个月融合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后路单开门矢状径增加量均无丢失。结论一期颈椎前路cage固定、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和一期颈椎前路钢板固定、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均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合并颈椎病的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方法的选择及疗效。方法2004年3月至2006年5月,共治疗56例合并颈椎病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32例,女24例,平均年龄59岁。A组24例仅行腰椎手术;B组32例在一次麻醉下对颈椎和腰椎进行一期手术,观察所有病例手术前、后及最后随访时的颈、腰椎JOA评分,分析手术并发症,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平均随访38个月,A组平均手术时间2.1h,出血量350ml,术后有4例需行颈椎二期手术。术前、术后及最后随访时的腰椎JOA评分分别为6.3±2.2,11.8±1.4和11.3±1.8,优良率为79.2%,而颈椎JOA评分较术前下降。B组平均手术时间5.2h,出血量1100ml,术前、术后及最后随访时的颈椎JOA评分分别为7.5±2.1,12.9±1.6和12.1±1.4,腰椎JOA评分分别为6.7±2.5,12.8±1.3和12.1±1.6,优良率为87.5%。结论术前全面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合并颈椎病的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加速康复外科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 在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 结合前路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退变性不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 年 2 月至 2018 年 1 月,我院采用 OLIF 结合前路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退变性不稳 (单节段) 患者 120 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 (60 例) 和实验组 (ERAS 组,60 例),分别对患者围术期采取脊柱外科常规管理和 ERAS 管理。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至下床活动间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评估术前及术后疼痛,采用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评估术前术后腰椎的功能。末次随访时改良 MacNab 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一期完成减压融合固定操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ERAS 组:术中出血量 (37.7±5.5) ml,术后卧床至下床活动间隔时间 (10.7±2.6) h,住院时间(6.9±0.7) 天;对照组:术中出血量 (49.4±8.6) ml,术后卧床至下床活动间隔时间 (17.3±3.2) h,住院时间(9.8±1.9) 天,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至下床活动间隔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ERAS 组术后 3 天 [VAS (3.72±1.16),ODI (34.46±8.63)]、术后 1 个月 [VAS (2.16±0.35),ODI (25.7±7.15)] 随访时 VAS 及 ODI 均优于对照组 [术后 3 天 VAS (4.86±1.58),ODI (43.16±7.13);术后 1 个月 VAS(3.34±1.01),ODI (32.6±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ERAS 组术后 12 个月 (末次) 随访时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中均无手术节段错误、血管损伤、神经根撕裂等,术后无椎间隙感染、脑脊液漏、伤口感染病例,无术后再住院病例。ERAS 组 (3 / 60,5.0%)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11 / 60,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 ERAS 组术后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 OLIF 结合前路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退变性不稳的围术期,采用 ERAS 管理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观察前路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支撑体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行前路减压、n—HA/PA66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46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男33例,女13例,平均年龄54.5岁。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三维CT等影像学资料以及使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临床资料;通过侧位x线片测量融合节段高度及融合节段后凸角,通过CT三维重建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本组病例随访平均50(42~64)个月,至末次随访植骨融合率为97.8%。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平均伤椎上下椎间高度分别为94.3mm、108.0mm、106.9mm、106.2mm;平均后凸角分别为18.2°、5.7°、6.0°、6.3°。患者术后1周的融合节段高度及后凸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融合节段高度及后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P〉0.05),至末次随访时支撑体下沉平均为1.7mm。患者神经功能术前:A级3例、B级6例、C级16例、D级19例、E级2例;至末次随访:A级1例、B级2例、c级3例、D级14例、E级26例,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n—HA/PA66支撑植骨内固定能有效恢复及维持融合节段生理高度及弧度、促进植骨融合、方便术后手术节段的影像学观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胸腰段植骨材料。使用前路减压、n—HA/PA66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中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例平均年龄42·3岁,平均病程5·6个月的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病灶清除结合植骨内固定,手术前后配合正规化疗,根据X线片观察脊柱融合时间,手术前后后凸角度变化以及按照Frankel分级的神经功能变化。结果全部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17·3个月,植骨界面骨性融合时间平均5·6个月。后凸平均矫正度数为11·7°,7例术前伴有神经损害症状者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1级。结论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骨结构重建可靠,治疗过程相对简化,住院周期缩短,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西他赛+奈达铂的新辅助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自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陕西省肿瘤医院的248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只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为对照组,每组124例。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初治时肿瘤直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平均新辅助化疗次数1.30次,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的体积明显缩小。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并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也降低(P<0.05),淋巴结清扫数量、阴道切除长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平均化疗次数及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西他赛+奈达铂的新辅助化疗能够显著缩小宫颈肿瘤体积、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而且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