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纤维腺瘤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乳腺纤维腺瘤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病病患68例,并将这部分人员随机划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病患。对照组34例病患采用瘤体及其增生组织直接整块切除的治疗方法,实验组34例病患围手术期及中药择期瘤体局部病灶切除的联合治疗方法。对两组病患治疗前后疗效进行对比,以此作为评判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于乳腺纤维腺瘤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疗效的评判依据。结果两组不同治疗方法都达到治愈目的,但是实验组只做瘤体局部病灶切除手术,在技术难度,创伤和术后乳房的外形等方面实验组效果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比较多使用在乳腺纤维腺瘤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病治疗与诊断当中,对乳腺纤维腺瘤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收效良好,是乳腺纤维腺瘤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临床中应当得到大力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乳腺纤维腺瘤联合囊性增生的中药汤剂与西医常规联合治疗。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5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纤维腺瘤联合囊性增生患者9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单行瘤体连同增生组织整体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配合中药汤剂择期行局灶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复发率及乳房改变情况。结果 (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84%,对照组为73.47%,2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无复发率,对照组复发率10.20%,2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无乳房形态改变,对照组乳房形态改变发生率12.24%,2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汤剂与西医常规联合治疗乳腺纤维腺瘤联合囊性增生疗效显著,对乳房形态改变小,且复发率低,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38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明 《新中医》2002,34(8):34-3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疗效。方法:将587例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386例,选用三苯氧胺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乳疾清合剂治疗;西医治疗组(对照组)201例仅用三苯氧胺治疗。2组均以3月为1疗程,平均观察2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6.01%,对照组治愈43.78%,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光荣  张美荣 《光明中医》2007,22(6):I0001-I0001
乳腺增生病多发于女性,以乳房包块、结节、胀痛为主要表现,西医常采用手术切除及抗菌素治疗,但复发率高.我们从去年以来用中医辨证配西药治疗本病104例,疗效满意,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药调周疗法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4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丽 《陕西中医》2008,29(2):185-186
目的:观察中药调周疗法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按照月经周期采用周期给药,经前拟疏肝理气,健运水湿,活血化痰散结为主,经后拟补益肝肾,健脾益气,调摄冲任为主,对照组全程口服乳增宁胶囊以疏肝解郁,调理冲任。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复发率为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复发率64%,两组总有效率、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疗效肯定,并能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07年2月.2009年8月收治的104例乳腺增生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2例单纯采用常规治疗,其他5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方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7%,复发率为15.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复发率为3.8%。两组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乳腺增生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居乳腺疾病的首位。我们自1976年至1992年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病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80例中,已婚者75例,未婚者5例;年龄在19~62岁之间,平均40岁;病程6个月~3年。 本组病人的特点是:乳房肿块,经前肿痛加重,经 后减轻,多发于30~40岁妇女。双侧乳房内常同时或相继出现大小不等的肿块。2 治疗方法 8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同时,用天冬素及维生素E治疗;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乳癖消、逍遥丸、三苯氧胺)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只服用西药(三苯氧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且治疗组复发率由对照组的32.5%降至11.9%。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显著,相较单纯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颖异  陈靖 《河北中医》1997,19(1):35-36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陈颖异陈靖(瑞安市人民医院325200)乳腺增生病是中年妇女的常见病,笔者近几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归纳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204例系门诊女性病人,随机分成三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20例,年龄最轻20岁,最大4...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4,(7):799-800
目的:观察三子养亲汤治疗乳腺囊性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6例乳腺囊性增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为58例。对照组口服乳核散结片治疗,治疗组给予三子养亲汤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与对照组的70.7%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实施三子养亲汤治疗患者的催乳激素(PRL)为(10.09±3.32)μg/L,显著性的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98±6.23)μg/L,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子养亲汤治疗乳腺囊性增生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100例,均为女性患者,有随月经有关的周期性乳房肿块和疼痛,经红外线扫描或乳房彩超证实为乳腺增生症。100例分为中西医结合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中西医结合组年龄20~40岁40例,40~55岁10例;病程6个月~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彩玲  杨海燕 《新中医》2002,34(5):34-3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以中药结合月经周期治疗,配合西药三苯氧胺间断给药,经期停服,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对照组38例单纯服用中药。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8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比单用中药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乳腺增生病中药内外兼治20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以欣 《光明中医》2001,16(4):56-57
乳腺增生病即乳房囊性增生病 ,或称纤维囊性腺病 ,即非炎症、也非肿瘤 ,而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和进行性变化。表 1 乳房囊性增生病的形态级别形态级别乳腺导管囊性扩张和导管上皮的结构变化 发生率 恶变率(% )Ⅰ不伴有导管上皮增生 70 % 0Ⅱ 伴有导管上皮增生但上皮细胞无异型 2 0 % 1- 2Ⅲ 伴有导管上皮增生 ,上皮细胞呈轻度异型 5 % 2 - 4Ⅳ 伴有导管上皮增生 ,呈重度异型 (导管原位瘤 ) 5 % 75 - 10 0西医对于该病的治疗 ,仅在乳房胀痛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时 ,多在经前 1 0天肌注丙睾 2 5mg 每日一次 ,用 3~ 4日或口服孕…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乳腺组织异常增生性疾病,特点为乳腺小叶、小管和末梢导管高度扩张,呈囊肿样改变。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有恶变可能。该病发生率占乳房疾病的首位。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50例,并与单纯西药对照,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入选100例患者,均为女性。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外科诊断标准。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50岁,平均34.1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1 a,平均18个月;临床表现:乳房疼痛49例,其中经前周期性疼痛47例;伴乳头溢液3例;乳房包块双侧32例,单侧18例;轻度(多为双…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囊性增生病又称纤维囊性乳腺病,是临床常见的女性疾病。2001年1月-2003年12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8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68例乳腺增生和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4例给予传统西医治疗,治疗组8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观察两组乳腺增生症患者和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好转时间及疼痛评分比较.结果:乳腺炎患者和乳腺增生患者在治疗组和对照组经过1疗程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症状好转时间及疼痛评分比较均有差异,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炎疾病,能够较快的改善患者症状,减少患者的疼痛值,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乳腺热敷贴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乳腺热敷贴持续热敷治疗,对照组采用曼吉磁贴敷贴治疗,2组均以治疗2周为1疗程,连续观察3疗程,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乳腺热敷贴持续热敷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加味逍遥散治疗乳腺增生症28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腺增生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乳房病。治疗又不尽人意 ,且缺乏有效药物治疗 ,虽非大恙 ,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发病趋于年轻化。该病是一种既非炎症 ,又非肿瘤的疾病 ,而是先由乳腺上皮增生开始 ,逐渐出现纤维组织增生 ,纤维囊性增生 ,和纤维腺瘤形成等一系列组织形态方面的病理改变 ,可逐步发展 ,亦可停止于某一阶段自愈。由于各期临床表现不同 ,故而有各种各样的命名 ,如乳腺增生症、小叶增生、和纤维结构不良症等。故国内外学者认为结合临床与病理发现 ,命名为纤维囊性增生较为合适。根据“乳房阳明所经 ,乳头、厥阴所属。”之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单纯西药治疗组8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0例,二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单纯西药治疗组有效率为58.8%,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为71.3%。后者优于前者,(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效果好,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乳腺增生病,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30~40岁妇女。又称纤维囊性乳腺病、小叶增生、乳腺结构不良症等。本病既非炎症,也非肿瘤,而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和进行性变化。2000-05~2003-10,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病18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